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仙劍三國行》第4章 劍名龍淵
  …

  美人離去,桃花依舊。

  夏侯徽帶著失落踏上了前往鄴城的歸途。

  書院的宿舍內,司馬寒收拾好行李,乾糧,以及些許銀兩。正要出門,卻又想起忘了帶上佩劍。

  漢室衰落,人心動蕩,天下盜賊四起。

  在這個年頭,勢單力薄的平民大多不敢獨自趕路。幸運的可以憑借著幾畝田地自給自足,不幸的隻能依附豪強,做牛做馬,隻為換取一個溫飽。

  床頭上寶劍高懸,光澤奪目,寶氣氤氳。

  當日王越來司馬家時,除了牽著一匹大紅馬,身上唯一的物件便是這把劍。

  當年收司馬寒為徒後,王越便把這把佩劍當做禮物送給了司馬寒。

  “此劍名曰七星龍淵。汝務必好生修煉,切莫辱沒神兵。”

  這是王越和司馬寒說的第一句話,也是唯一一句話。

  司馬寒查閱典籍後,對此劍有了一些認識。

  這把劍傳說是由歐冶子和乾將兩大劍師聯手所鑄。

  歐冶子和乾將為鑄此劍,鑿開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鑄劍爐旁成北鬥七星環列的七個池中,是名“七星“。

  劍成之後,俯視劍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淵,飄渺而深邃,仿佛有巨龍盤臥。是名“龍淵“。

  在司馬寒學習《吳越春秋》時,還發現了一則關於七星龍淵的故事。

  楚平王子建的太傅伍奢受到奸臣費無極讒害,和長子伍尚一起被殺害。他的另一個兒子伍子胥逃往吳國,楚王派人追尋。

  有一天,伍子胥慌不擇路,逃到長江之濱,只見浩蕩江水,波濤萬頃。

  前阻大水,後有追兵。

  正在焦急萬分之時,伍子胥發現上遊有一條小船急速駛來,船上漁翁連聲呼他上船。

  伍子胥上船後,小船迅速隱入蘆花蕩中,不見蹤影,岸上追兵悻悻而去。

  漁翁將伍子胥載到岸邊,為伍子胥取來酒食飽餐一頓。

  伍子胥千恩萬謝,問漁翁姓名。

  漁翁笑言自己浪跡波濤,姓名何用,隻稱“漁丈人“即可。

  伍子胥拜謝辭行,走了幾步,心有顧慮,又轉身折回,從腰間解下祖傳三世的寶劍:七星龍淵,欲將此價值千金的寶劍贈給漁丈人以致謝,並囑托漁丈人千萬不要泄露自己的行蹤。

  漁丈人接過七星龍淵寶劍,仰天長歎,對伍子胥說道:“搭救你只因為你是國家忠良,並不圖報。而今,你仍然疑我貪利少信,我隻好以此劍示高潔。”

  說完,便橫劍自刎。

  司馬寒每次讀到此處,都感歎萬分。古人淳樸至此,置後世人於何地乎?

  將龍淵背於背上後,司馬寒又寫了一封書信並且送到了溫縣司馬府的趙管家手中,拜托他將信盡快的送到鄴城,告知柏夫人他的遊學計劃。

  “少爺,此去遊學,路途遙遠,一定要小心。”趙德年近六十,品行端正,已經做了司馬家三十多年的管家。

  司馬家早已不把他當做外人。所以他對司馬寒等小輩也是很關心。

  “放心吧,趙伯。我已經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弱書生。”

  說著,司馬寒一拳打出,在司馬府朱紅色的大門上留下了一個深過三寸的拳印。

  漢朝一尺大約21.35厘米,十寸為一尺。

  能夠穿破銅皮打出兩寸的深度對於一個少年來說已經頗為強悍,縱然是見多識廣的趙德也不禁暗暗稱讚。

  “如此,

老朽就可以放心些了。但是少爺切不可自恃勇力,凡事三思而後行。”  “如若遇見未開化的妖獸,切記不可肆意屠殺。大妖雖不害人,但不會坐視同族被殺戮。”趙德年輕時也是關中豪俠,甚至和狐妖有過一段邂逅。

  其中細節,趙德至今也不願提及。但是,最喜歡聽趙德講故事的司馬寒還是纏著他問出了一些東西。

  在隴西郡狄道縣有一個欲求不滿,吸人陽氣的狐妖。因為其動人的美貌,被當地的達官貴人趨之若鶩。

  盡管眾人皆知陽氣被吸,卻欲罷不能。

  直到有一個名字叫做王龍的流民,居然仗著本錢巨大,讓狐妖心甘情願的嫁為人婦。

  而且還為王龍生養一子,取名王雙。王雙自幼勇力過人,郡縣聞名。

  由此可見,人妖兩族並非勢如水火。

  但一些頑固儒者,十分敵視妖族,宣稱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術士,方士,黃老學者,等百家修皆煉武學,唯有儒者隻讀詩書,不學高深經書。既無縛雞之力,卻又要趕盡殺絕,實屬可笑。

  後院的綠螭驄剛滿三歲,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踢司馬寒的小馬駒。馬夫將其牽了出來,將韁繩遞給了司馬寒。

  拜別趙德,司馬寒翻身上馬。小綠一聲嘶鳴,揚踢奔跑。

  年少風雅,鮮衣怒馬,此番踏花遠去,仗劍天涯,當揚名海內。

  ……

  經歷數日奔波,司馬寒到達了南陽宛城,在一間酒家住了下來。準備洗個熱水澡,順便換身衣袍。

  司馬寒將遊學的第一站定在了南陽,原因有四。

  其一,南陽歷史悠久,是楚漢文化的發源地,人傑地靈。

  其二,南陽是醫聖張仲景的故鄉, 作為一名後世醫學工作者,司馬寒十分敬重這位偉大的臨床醫學先賢。

  他還猶然記得當年所閱讀醫學史中記載,張仲景去世的時間就在公元215至公元219年左右。

  現在是建安二十年五月,也就是公元215年五月。兩個月前魏公曹操親率大軍平定了隴右,老爹司馬懿寄回來的書信中提到大軍並未班師。為了進一步圖謀益州,魏公準備親征漢中。此時大概已經攻取了陽平關。

  如果幸運的話,司馬寒還是可能和醫聖見上一面。憑借後世的醫學基礎,想要繼承醫聖的傳承並不困難。

  其三,曹魏後期名將鄧艾也出身南陽,既然路過南陽,自然不能就此錯過。

  其四,聞名已久的臥龍崗也正巧在南陽。

  若是能夠見到張仲景,得其傳承,結交鄧艾,遊覽臥龍崗,當真是不虛此行了。

  宛城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城牆高大,富庶繁榮。縱然經歷了黃巾之亂,群雄割據,卻經歷短暫休養生息後,又變得車水馬龍。

  南北商客聚集此處,買賣貨物,所以這城中酒肆也是十分熱鬧。

  司馬寒落腳之處正是這南陽第一酒家,白玉京。

  “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仙人撫我頂,結發受長生。”司馬寒在侍女的服侍下沐浴,舒暢有余,不禁吟誦出這段後世名句。

  侍女雖不讀詩書,卻喜歡文人雅士的詩賦。這段詩讀起來朗朗上口,氣勢豪放,竟然被她給暗暗記了下來。而後匆忙地幫司馬寒倒了一桶溫水後便急匆匆去見酒店的東家。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