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滅秦代漢》第41章 子弟學校
  工匠新村旁邊一排特殊的房子吸引了墨卿的注意,這些房屋相當高大,外牆是白色的,看著十分乾淨整潔。

  “那是工匠子弟學校的校舍。我帶您去看看。”工匠頭目十分自豪的向墨卿介紹著。哪些是可以給墨卿看的他已經接到了通知。

  “那牆怎麽是白的?”墨卿發現這裡的房子許多都是白顏色,不知道是不是這裡人的特殊愛好。

  “漢王命人製造出了石灰,其他的房子只是簡單的刷了一下,學校的裡外都是用石灰抹了一層的。”工匠頭以前也沒想過自己的子弟能在這樣的屋子內學習。

  走近校舍一陣稚氣的讀書聲傳來,看來在這裡上學的孩子真不少。

  “所有工匠家的孩子都在這裡讀書學習。”張政帶著墨卿來到教室前說道。

  “漢王是想將這些孩子培養成文人,將來出仕做官嗎?”墨卿覺得工匠子弟要是能出幾個當官的也不錯。

  “當官不見得都是文人,技藝高超的工匠同樣也是可以當官的。在工匠子弟學校中不但教孩子們識字也教他們各種手工技能。”培養一個文人的周期很長,對張政來說也沒什麽實用價值,張政辦這所學校更多的是解決工匠們的後顧之憂。

  漢國工匠營中的勞動強度是很大的,工匠每日裡要從天亮一直乾到天黑。連婦女也在做輔助性的工作,工匠們的孩子沒人照看。張政乾脆辦起了幼兒園和小學,將孩子們集中起來看管。年紀小的孩子張政找來先生教他們識一些字,大點兒的孩子在識字的同時還要跟師傅學習各種技能。等到熟練了就可以轉到作坊中當學徒工了,這樣既節省了人力,又讓孩子們學到了知識。

  “不知先生的束脩幾何?”墨卿還是很接地氣的,知道工匠們過的是什麽樣的生活,很難拿出錢來給孩子請先生。

  “先生是漢王出錢請的,孩子們在這裡上學時不要錢,大點兒的孩子做一些手工活還能掙點兒飯錢。”工匠頭目向墨卿介紹著,話語中顯露出對張政滿是感激。

  “漢王實行的真是仁政啊。”墨卿真心的對張政說道。

  墨卿還是將自己看作和工匠們是一類人,如今貴族和大王能夠看的起工匠的並不多,更別說為工匠們謀福利。

  “仁政談不上,這只是為了讓工匠們能夠安心勞作,並給工匠子弟一個上進的機會。”所有的人都平等擁有受教育的機會這種想法在張政頭腦中是根深蒂固的,只是現在條件不允許,張政只能從這些工匠子弟做起。

  教室內的先生知道張政到來,停了課帶著孩子們來見張政。

  “漢王您可回來了,教孩子們識字我還可以免為其難,這算術之法,我還有許多地方要向漢王請教。”以前張政經常到學校來,教書的先生還曾被張政叫來集中學習了一段小學數學課程,所以跟張政說起話來一點兒也不拘謹。

  “先生辛苦了,有時間咱們一起探討。”張政對先生十分客氣。在不缺吃少穿的情況下被人尊重十分重要正是張政的態度,讓這些先生心甘情願的在這裡教導小孩子。

  “這麽小的孩子就能學習算術之法?”墨卿對此很感興趣,墨家思想中有一項是天志,也就是要掌握自然規矩,算學自然是要學會的。

  “小孩子天生聰慧,簡單的加減乘除還是能學會的,何況漢王編的課本也十分有趣,孩子們都喜歡學。”教書的先生覺得張政編的課本很好用。

  “漢王還能編寫算學書?”墨家一向對王沒什麽好感,

覺得他們只是會吃喝享受的飯桶。張政能夠上陣廝殺已經很不簡單了,這又跨行乾起了文人的活,墨卿不得不奇怪。  “只是些教小孩子的簡單東西。”張政客氣道,從教書先生手中拿過一卷竹簡遞到了墨卿手中。

  墨卿打開竹簡仔細觀看著,張政將後世小學數學課本抄了半本,弄的圖文並茂,這讓墨卿大開眼界。

  “這些奇怪的符號是什麽?”墨卿有些尷尬了,這小孩子學的東西他看不懂。

  “這是漢王發明的數字寫法,用來計數,運算十分方便。我們都稱它們為漢王數字。”先生給墨卿介紹道。

  “這只不過是靈光一閃,用著方便就好。”張政對於抄襲了那個名不符實的數字符號沒有一點兒心理負擔。

  “漢王果然大才,令在下十分佩服。”墨卿向張政施禮說道。墨卿明白他手中的東西並不十分複雜,可要弄出來也需要十分靈活的頭腦。

  “墨先生過譽了。”張政這次十分高興,他都沒想到弄了點兒小學一年級的數學能得到墨家首領的誇獎。

  張政接著帶著墨卿來到了旁邊的教室,這間教室裡的孩子要大一些,都有十來歲的樣子。

  墨卿感覺這裡不像是讀書的地方,更像是一間手工作坊,屋子內各種工具齊全,還有製作了一半的各種器具。

  “這位是學校的手工老師。”張政將一位頭髮花白的老者介紹給墨卿。

  “我只不過是教孩子們手藝的一個老工匠,不敢稱老師。”老者謙虛的說道。

  “只要能教給人知識的都可以稱為老師。”張政認為手藝精湛的匠人要比那隻認識幾個字什麽也乾不了的文人強的多。

  “老先生一下子收這麽多徒弟啊。”墨卿看著屋內幾十個孩子問道。

  “這些是學校的學生,不算我的徒弟,還有好幾個老師教他們不同的技能。”老者笑逐顏開的說道。

  “我們這裡不實行師傅帶徒弟的辦法,我為學校挑選了幾個學識和技能高超的老師,他們每人隻負責教授擅長的課程, 學生並不用拜在某一個人門下。”中國歷史上技能的傳承大多采用了師傅帶徒弟的方式,這種方式限制了技術傳播的范圍,並不利於技術的推廣和運用。張政決定在漢國改變這種狀況。

  “漢王規定只要是學校裡學生學會了真本事教他的老師就有功勞,不用管是不是誰的弟子。”老者的話打消了墨卿擔心工匠不肯將真本事教給學生的疑慮。

  墨卿感覺這確實是個好辦法,能夠快速的培養出一大批技藝精湛的工匠,還能讓老工匠將經驗傳承下去。這個漢王張政還真是個有辦法的人。

  “墨先生在我這裡多呆些時日,就能對漢國有更多的了解,如果有興趣的話墨先生也可以教導一下這裡的學生。”張政對墨卿發出了邀請,墨卿可以算是當今頂尖的工藝大師,學生們能得到他的指點肯定會受益匪淺。

  “那我就打擾漢王了。”墨卿順勢答應了下來。

  墨卿此來就有觀察漢國工匠技藝的目的,而且墨卿看著學校中從老師到學生圍著張政有說有笑,他似乎找到了自己始終在追求的東西。

  墨家強調兼愛,追求人人平等,在秦朝這個社會中是根本不存在的。而張政作為割據一方的王對每一個工匠,甚至那些小孩子都十分尊敬,墨卿在想通過張政是不是能實現墨家兼愛的理想。

  張政正要帶著墨卿繼續參觀,這時一個傳令兵騎馬來到了學校,張政一看就知道有重要的事情,趕緊命人將傳令兵帶了過來。

  傳令兵施禮後急匆匆的說道:“大王,趙國出事了,趙王武臣死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