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閩國霸業》第100章、北方長城
  黛色江山三面開,青雲伏虎賴雄威,橫馬立刀向宮闕,武士虎賁狼牙衛。

  符彥卿,字冠侯,陳州宛丘人,出身將門,為後唐宣武節度使符存審第四子,軍中稱其為“符第四”。符彥卿十三歲即能騎射,他曾經在遂城的鹽台澱射獵,一天之內就射得獐、彘、狼、狐、兔共四十二隻,在場的人都將其看作神。

  最初在太原侍奉晉王李存勖,因謹慎誠實而受到李存勖親信,得以出入其內室。符彥卿成年後,被李存勖任命為親從指揮使。同光元年,李存勖攻滅後梁,入主汴州,符彥卿升任散員指揮使。

  同光四年興教門之變時,李存勖的侍從大多離去,僅有符彥卿與王全斌等十多人力戰拒敵。其後李存勖中箭而死,符彥卿等人隻得慟哭一陣,離開洛陽。

  天成三年,符彥卿以龍武都虞候、吉州刺史、北面行營諸道左廂馬軍都指揮使之職參與征討義武軍節度使王都。契丹派兵援救王都,符彥卿隨歸德軍節度使王晏球於嘉山擊敗契丹。次年,唐軍收復定州,叛亂平息。符彥卿因功被授為耀州團練使。後符彥卿改任慶州刺史。他奉詔在方渠以北的烏侖山口修築城堡,以招引黨項。

  清泰初年,符彥卿轉任易州刺史,兼領北面騎軍,後唐末帝李從珂賜他戎服、甲胄及戰馬等。清泰三年,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在太原起兵反唐,並向契丹請援。李從珂命建雄節度使張敬達率大軍征討太原,符彥卿隨行。契丹皇帝耶律德光親率五萬騎兵,南下援救石敬瑭。符彥卿與太原四面招撫兼排陣使高行周率騎兵迎擊,卻被契丹軍擊敗,隻得隨張敬達退保晉安寨。

  後晉天福初年,符彥卿升任同州節度使。天福二年,符彥卿的兄長、滑州節度使符彥饒叛亂被殺,符彥卿上表待罪,請求辭職歸鄉,但石敬瑭並未加以責罰。八月,符彥卿獻上“助國銀”一千兩。其後,符彥卿擔任左羽林統軍,又兼領右羽林,再之後改授為鄜延節度使。

  後晉出帝石重貴自幼與符彥卿親昵。天福七年,石重貴即位,召符彥卿入朝,不久後命他出鎮河陽三城,擔任河陽三城節度使。

  天福八年十二月,契丹大舉南侵。次年,石重貴命符彥卿為騎軍左排陣使、高行周為北面行營都部署,與宿州刺史梁進明等人協同禦敵。契丹騎兵數萬人在鐵丘圍困高行周,諸將都觀望不敢救援,唯獨符彥卿率數百騎兵進擊,迫使契丹退走,救回了高行周。同年,符彥卿又隨義成軍節度使李守貞討平平盧軍節度使楊光遠。戰後,符彥卿移鎮許州,任忠武軍節度使,獲封祁國公。

  開運二年二月,符彥卿、李守貞與成德軍節度使杜重威等乘契丹軍北撤之機,大舉進軍幽州。契丹八萬北撤軍聞訊後,卷土重來,迫使晉軍接連退至陽城。晉軍與契丹交戰,北逐契丹軍十幾裡,迫使其撤過白溝。正在晉軍列陣南撤時,卻被契丹騎兵包圍。晉軍且戰且退,行至白團衛村。契丹一面重重包圍晉軍,一面派奇兵斷其糧道。當時風力很大,契丹一面放火助威,一面以鐵甲精騎兵騷擾晉軍,晉軍則因營地沒有水源,士兵及戰馬都極渴,將士紛紛請求出戰。杜重威主張先待風勢漸小視情況而定,符彥卿、李守貞及右廂副排陣使藥元福等則認為與其束手待斃,不如乘風力莫測而奮力還擊。於是晉軍乘狂風大作、天昏地暗之際,以萬騎之勢橫衝契丹軍,契丹大敗而逃,勢如土崩,丟棄的馬匹鎧仗遍野,後晉步騎兵並進追擊二十余裡,

耶律德光隻身而逃。此役後,石重貴錄功,升符彥卿為武寧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但在這之後,符彥卿卻遭人詆毀,不得隨軍北征。石重貴隻讓他率領數千老弱殘卒戍衛荊州口。  滹沱之戰後,晉軍主帥杜重威以十萬兵馬投降契丹,石重貴急詔符彥卿與高行周領禁兵屯駐在澶淵。開運三年十二月,投降契丹的彰國軍節度使張彥澤引契丹軍攻陷汴州,滅亡後晉,耶律德光改國號為遼。符彥卿與高行周自澶州南下,投降遼朝。

  遼軍滅晉後,縱兵劫掠、殘害百姓。中原地區義軍紛起,耶律德光於是讓符彥卿返回武寧軍鎮壓“徐、宋寇盜”。符彥卿行軍至甬橋時,義軍首領李仁恕正領眾數萬進攻徐州。符彥卿突然領騎兵數十人至徐州城下,李仁恕派人拉住符彥卿的馬,請求與其一同入城。經符彥卿之子符昭序勸說,李仁恕撤圍離去。

  後漢高祖劉知遠攻入汴州後,符彥卿入朝覲見,被改授為泰寧軍節度使,加兼侍中一職。乾祐年中,又加兼中書令,改封魏國公。再拜守太保銜,轉為平盧軍節度使。後漢隱帝劉承祐誅殺宰相楊邠等人後,召符彥卿急赴朝。

  廣順元年,後周太祖郭威下詔,進封符彥卿為淮陽王。開封府尹劉銖被殺後,郭威將其在京師的宅邸賜給符彥卿。

  廣順二年,郭威親征泰寧軍節度使慕容彥超,符彥卿前往行在,獻上馬、錦彩等物及一萬石軍糧,頻頻受到郭威賞賜。不久後,符彥卿移鎮鄆州,任天平軍節度使。

  郭威本想讓符彥卿接替王殷任天雄軍節度使,但因遼軍突起,隻得暫留王殷控制局勢,所以符彥卿仍留鎮天平軍。廣順三年,王殷獲罪被殺,郭威正式授符彥卿為大名府尹、天雄軍節度使,並進封他為衛王。

  顯德元年二月,北漢世祖劉崇乘後周世宗柴榮新即位之機,聯合遼朝大將楊袞進逼澤、潞二州。符彥卿奉命從磁州固鎮路行軍,對北漢、遼朝聯軍後方造成壓力。三月,柴榮從都城大梁出發,親自北上禦敵。符彥卿則被任命為河東行營一行都部署、知太原行府事,統領步、騎軍兩萬。同月,柴榮在高平之戰中大敗北漢、契丹聯軍。

  五月,柴榮乘勝追擊,攻陷北漢數州。符彥卿與諸將認為軍糧不足,請求撤軍。柴榮不許。等到周軍包圍北漢都城太原時,符彥卿與天平軍節度使郭從義、義成軍節度使向訓等率步、騎兵一萬余人奔赴忻州,防止遼朝南下救援北漢。符彥卿在此期間,還收降北漢所屬的盂縣。

  遼朝在忻州背面駐軍,所派遊騎也抵達忻州城外。符彥卿等與遼軍展開大戰,華州節度使史彥超前鋒軍隊追擊,脫離大軍,中伏戰死。當時,諸將意見不合,而太原久攻不下,再加上糧餉不繼,柴榮最後隻得撤軍。柴榮賜符彥卿繒彩、鞍勒馬等物,讓他回到本鎮。周軍回京後,柴榮又拜符彥卿為守太傅,改封魏王。

  顯德六年,後周恭帝柴宗訓即位後,符彥卿獲加守太尉之銜。

  建隆元年,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大宋。符彥卿仕於宋朝後,再被加為守太師。趙匡胤賜他襲衣、玉帶。在金鳳園宴射時,趙匡胤七箭都中的,符彥卿貢上名馬稱賀。此年,符彥卿獲賜號“崇仁昭德宣忠保正翊亮”。

  歷朝所賜他的巨額財富,符彥卿將其盡皆分給下屬,所以士卒都樂於為他效命。符彥卿雖與世浮沉,但民族大義凜然,後晉滅亡後,遼太宗耶律德光以陽城之戰責備來降的符彥卿。符彥卿回答:“臣侍奉晉王,不敢貪生怕死。如今的情況,我的生死就在您手中。”耶律德光見其直言以對,一時無法怪罪,隻得大笑並將其釋放。符彥卿平時不喜飲酒,謙恭下士,對賓客僚屬整日談笑,言語中不論及俗務、不自矜戰功。然而虎威卻震於殊俗,遼人在陽城戰敗後,頗為畏懼符彥卿,甚至在戰馬生病不吃食物時,也唾罵道:“這裡面難道有符王嗎?”遼朝攻滅後晉後,淳欽皇后述律平詢問侍從說:“符彥卿在哪裡?”當聽到他已經回到徐州時,述律平說道:“將此人留在中原,怎麽會如此失策!”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