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閩國霸業》第101章、魏王之謀
  狂風呼嘯席北疆,萬馬飛塵不敢亂,怎知中原無故事,人才自古不天生。

  符彥卿歷來被中原的汴梁王朝賴為北方長城,戰功累累,手中也有雄兵百萬,但威武畢竟少年時,如今的他更多的是一個高貴的老貴族,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肯服人。尤其是他同大周的關系也是非同一般,符氏家族的顯赫,在當時無人能及。他的兩位女兒都先後嫁給了後周世宗柴榮做皇后,一位是宣懿符皇后,後周世宗柴榮的第一任皇后。先嫁河中節度使李守貞之子李崇訓,後被周世宗柴榮納為繼室。柴榮即位後,被冊封為皇后。早逝,諡號“宣懿皇后”,葬懿陵。第二位是宣慈符皇后,柴榮的第二任皇后,宣懿符皇后的妹妹。顯德六年被立為皇后。周恭帝時被尊為太后,臨朝聽政。趙宋建立後,符太后還西宮,號“周太后”。

  既然他是周皇帝的老丈人,為什麽不在趙匡胤篡奪大周江山時奮力抵抗,而願意稱臣趙宋呢?因為他還有一個小女兒。後周顯德年間,嫁給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為繼室。趙宋甫一成立的建隆初年,便封汝南郡夫人,進封楚國夫人。趙匡義封晉王,改越國。

  唐亡以來,國祚多變,符彥卿歷事數朝,見慣興亡,又不是異族入侵,犯不上為他人之江山,賠上自己的老本。大周實權尤其是禁軍的兵權早已被趙匡胤牢牢地掌握在手中,要扳倒他實在不易,既然自己的小女兒也嫁給趙宋王朝的皇族,自己依舊可以不戰而享皇親國戚的尊榮。所以,他也就把當年壽州在世宗皇帝駕前立下五虎輔政歃血盟,樂於袖手旁觀。

  然而,天下的形勢卻也發生著劇烈的變動。趙匡胤在陳橋發動兵變,廢周建宋後,將閩國視作南方小國,異國藩王,完全把閩王王繼汐排除出政治利益圈之外。閩王王繼汐一怒之下,以當年壽州世宗皇帝的壽州遺詔為辭,傳檄天下,號召眾軍,討伐叛國篡位的趙匡胤。李筠在徐州起兵呼應。之後,戰情迅速發展。趙匡胤為震服天下,鞏固帝位。立即點起禁軍大兵,雄師勁旅直撲徐州,企圖速戰速決。哪知道,閩王王繼汐也不是好惹的。他迅速派柴克宏率淮南諸軍增援,他閩軍的阻撓下,趙匡胤的禁軍精銳也難以遂志。

  就在宋軍與閩國與徐州聯軍在徐州附近相持的時候,閩軍陳洪進部攻破襄陽,敗走石守信部。更令符彥卿大吃一驚的事,閩軍在閩王王繼汐的統率下,六道出川,百萬入秦,席卷八百裡秦川。兩朝元老,西平郡王慕容延釗兵敗就縛,聽說還已經投降閩國。世宗皇帝當年所留的五虎上將。如今有三鎮都在反對汴梁,只有自己這一北鎮還在支持汴梁。這讓符彥卿日常憂心不已。論戰功能力,符彥卿不在趙匡胤之下,連慕容延釗也不敢望其項背,可慕容延釗的兵將財力,都與魏王府兵相似,如今他都敗於閩軍之手,自己很有可能步其後塵,怎能不憂。

  “大帥,您又何必多憂。”部下不以為然地勸解道:“閩王再凶悍,他也不過是想入主汴梁,與陛下爭奪中原天下而已。閩軍自南來,大帥自守北。閩王縱然要為難大帥,可要跨過中原再說。那時天下已定。閩王做了天子,也需要大帥鎮守北境,抵禦契丹,管他誰家做天子,大帥您都是鐵打的魏王。”

  “本王倒不是第一次怕如慕容延釗一般成為閩宋之爭的火線祭品。”符彥卿還是憂心忡忡地說道:“可我畢竟是大宋臣子,如今宋軍主力雖然未傷,但處境也是不利。趙匡胤一向對當年壽州盟誓的各路諸侯有所戒心。

慕容遇兵,他也不曾急援,怕就是要坐觀成敗。如今他怎麽能讓我安居北方,必然以我已降宋,召我領兵入衛抗閩,那又該如何是好。”  “這又何難!”他帳下的參軍不以為然地說:“大帥就辭以北方劉漢和契丹蠢蠢欲動,邊境不穩,不能抽身離開。陛下對付閩王就很麻煩了,要是背後再被契丹捅一刀,那可就徹底完蛋了。”

  “也隻好如此了。”符彥卿此時也是上了年紀,也不想再糾纏南方的軍政事務了,束手道:“南方傳來軍報,說是華州有閩軍出現,有東進洛陽汴梁的跡象。陛下也帶兵從徐州率大兵回軍汴梁。由此看來,汴、洛一帶,就會是兩軍的決戰之地。”

  “那大帥以為天下終歸屬誰?”比起魏軍的處境,部下們倒不以為然,以為不過是遠慮而已,但對眼下的社稷這戰更為關心。

  “本王與趙匡胤相處日久,熟悉他的實力和能力。而同閩王不過是一面之緣。當年淮南一戰,若不是世宗皇帝中途變卦,想要利用閩王王繼汐,牽製國內的各路諸侯,才有了當年的壽州之盟。如果不是這樣,閩王怕是在淮南就要被陛下生擒活捉了。”符彥卿心中到底是更看重北兵,在他看來,南兵短小矮弱,又互相爭鬥,遠遠不是北方之敵。

  “那。”符彥卿的世子符昭信這時生了心思,提醒道:“父王也是天下名王,我們魏軍也雄踞一方,拱衛了那麽多王朝皇帝,就是契丹人也敬畏三分,為什麽就不能成為天下之主。眼下閩宋之爭,正是千載難得的機會,我軍正可趁此良機,待到閩宋兩軍兩敗俱傷之際,我軍奇襲汴梁。父王不僅是當年壽州誓盟的一番重臣,更是周朝國丈,以此為名,號令天下,周室舊臣必然聞風歸附,其是閩王那個南蠻子可比。”

  “對呀,對呀!”符彥卿的部下們早有此意,聽到魏世子一番話更是激動萬分,一力讚同。

  “吾兒志氣甚壯!但必亡我家。”不料符彥卿卻搖搖頭道:“閩宋兩軍皆號百萬,我軍不過是十數萬,怎麽取利?兩軍決戰無論是誰得勝,挾戰勝之威,收百戰殘余,再進兵問罪於汴梁,我魏軍又將如何自處。還是好好的斂兵自衛, 防衛契丹為上。”

  “是!”符彥卿知兵,說得部將兒子啞口無言,唯有承諾附和。

  不過,見到部將兒子一臉沮喪的樣子,符彥卿倒也心生不忍,寬慰道:“但是,正如你們方才所說。我們雄兵自握,割據一番,儼然當年大唐的河北三鎮,比起朝廷天子,倒更多幾分自由自在,卻不必憂心庶務。管他天下姓趙,還是姓王,各位一聲榮華,本王必不相負。各位下去好自約束將士,好好坐守防地,不可尋釁滋事。不管誰勝誰負,到時再呈表投降。宋軍勝,我們就接著做宋臣,閩軍勝,我們就改頭換面,做閩國的臣子。”

  “是!”既然魏王王命已達,眾人不敢違逆,隻好拱手應命而去。魏軍也就因此收縮固防。

  果不出所料,來自汴梁的使者飛馬揚鞭自南而來,馳入相州,確實是趙匡胤下詔要符彥卿帶兵勤王。但老謀深算且生性狡猾的符彥卿依照以前籌劃好的,推辭說要防備北漢和契丹,不能離身,就搪塞過去。後來,宋朝的使者又來了幾批,但也是一支兵也調不動。趙匡胤明白,這隻老狐狸怕是要做騎牆派,恐怕到同閩軍大決戰後,才會有他奉命勤王的奏書。

  其實,符彥卿在之前的盤算中,還在推測閩國,想著或許閩王也會派使者拉攏他。然而,許多時日過去了,並沒有來自閩國的使者來。閩王到底葫蘆裡賣的是什麽藥?他就真的不把手握重兵,鎮守北方的魏王符彥卿放在眼裡麽。不過,即使如此,符彥卿也並不介意。或許現在他用不著河北魏王,但是將來,他一定會屈服於時事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