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閩國霸業》第91章、陳橋兵變
  鐵樹花開待月歸,滿城風華又一人,再看風雲重又起,落雨梧桐幾處愁。

  趙匡胤雖是武將出身,卻很喜愛讀書,常常手不釋卷。他跟從後周世宗柴榮平淮南時,有人向柴榮告密說,他用幾輛車運載自己的私物,其中都是財寶。柴榮派人去檢查;車中卻只有幾千卷書籍。柴榮問他:“你是武將,要書有什麽用!”趙匡胤回答說:“我沒有好的計謀貢獻給陛下,只能多讀些書以增加自己的見識。”由此愈加受到重用。

  大周顯德五年,趙匡胤改任忠武軍節度使。次年,大周世宗皇帝柴榮北伐契丹,趙匡胤擔任水陸都部署。到達莫州,先到瓦橋關,守將姚內斌投降;趙匡胤又打退幾千名契丹騎兵,關南平定。柴榮臥病回京,命趙匡胤任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以接替張永德。同年,柴榮駕崩,年僅七歲的柴宗訓(後周恭帝)繼位,趙匡胤改任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

  顯德七年正月初一,中原朝廷風聞契丹和北漢聯兵南下,宰相范質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抵禦。正月初二,趙匡胤統率大軍離開都城,趙普等人為趙匡胤謀策,托故不行,夜宿距開封東北二十公裡的陳橋驛。

  原本是一場普通的行軍,普通的宿營,卻因為一場陰謀便得不再普通。

  當時,大軍剛離開不久,東京城內起了一陣謠傳說,“出軍之日,當立點檢為天子。”這個謠言不知是何人所傳,但多數人不信,朝中文武百官也略知一二,已慌作一團。趙匡胤此時雖不在朝中,但東京城內所發生的一切他都了如指掌。

  這天晚上,趙匡胤仰望星辰,久久不語,這件事已經運籌許久,果然已經到了不得不發的地步。身後,站立一旁的就是前來請令的趙普。趙匡胤長歎了一會,問趙普:“天下什麽東西最大?”趙普沒有立刻做出回答,他的頭腦正在快速地思考著。他想,這樣一個千鈞一發的時刻,當然不可能是某種有形的東西了。那麽,應回作父母最大呢,還是皇帝的皇權最大呢?就在趙普還沒考慮好答案的時候,趙匡胤又問道:“世界上什麽東西比其他物件都大”?

  趙普又想了一會兒,回答說:“世界上道理最大。”

  趙匡胤側身問道:“什麽,不是忠義嗎?”

  “忠義臣子氣節,道卻是世間準則。”趙普借機說道:“道理是人人都要遵守的,就是皇帝,也要服從道理。如今事已至此,如箭在弦,不得不發。縱然是大帥,也不能強逆軍心民意,天地大道。”

  “好吧。”趙匡胤揮手示意讚同後,說道:“本帥今晚多吃了兩杯酒,有些醉。你們就隨意盡興吧。”

  說完趙匡胤回到帳中真的就睡去了。趙普領命退出帳外,外頭正焦急等著他的是趙光義,兩人對目確認後,趙普說道:“此事事關重大,千萬小心。”

  “沒問題。”趙光義拍著胸脯答道:“這兒是我們的老地盤,你就看我的。”

  很快,趙匡胤的一些親信和陳橋驛的間諜們在將士中散布議論,說“今皇帝幼弱,不能親政,我們為國效力破敵,有誰知曉;不若先擁立趙匡胤為皇帝,然後再出發北征”。將士的兵變情緒很快就被煽動起來。次日,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和親信趙普見時機成熟,便授意將士將一件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醒的趙匡胤身上,並皆拜於庭下,擁立他為皇帝。眾人呼喊萬歲的聲音幾裡外都能聽到。趙匡胤裝出一副被迫的樣子,

說:“你們自貪富貴,立我為天子,能從我命則可,不然,我不能為若主矣。”  擁立者們一齊表示“惟命是聽”。趙匡胤就當眾宣布:“回開封後,對後周的太后和幼主不得驚犯,對後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對朝市府庫不得侵掠,服從命令者有賞,違反命令者族誅。”諸將士都應聲“諾”。趙匡胤於是率兵變的隊伍回師開封。陳橋驛在陳橋和封丘之間。趙匡胤兵變時,陳橋守門官閉門防守,不放趙匡胤軍通過。趙匡胤隻得轉道封丘,封丘守門官馬上開門放行。

  守備都城的主要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人都是趙匡胤過去的“結社兄弟”,得悉兵變成功後便打開城門接應。當時在開封的後周禁軍將領中,只有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在倉促間想率兵抵抗,但還沒有召集軍隊,就被軍校王彥升殺死。陳橋兵變的將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都城開封。

  這時范質等人才知道不辨軍情真假,就倉促遣將是上了大當,但已無可奈何,隻得率百官聽命。翰林學士陶谷拿出一篇事先準備好的禪代詔書,宣布柴宗訓禪位。趙匡胤遂正式登皇帝位,輕易地奪取了後周政權,改封柴宗訓為鄭王。由於趙匡胤在後周任歸德軍節度使的藩鎮所在地是宋州,遂以宋為國號,定都開封,改元“建隆”。

  趙匡胤在陳橋兵變後回師進入開封皇宮時,見宮妃抱著一個嬰兒,就問是誰的兒子。回答說是周世宗柴榮的兒子。當時,大臣范質、趙普、潘美都在一旁,趙匡胤問他們怎麽處理。趙普等回答說:“應該除去,以免後患。”趙匡胤說:“我接人之位,再要殺人之子,我不忍心。”就把這嬰兒送給潘美撫養,以後也沒再問起過此事,潘美也一直沒有向趙匡胤提起這嬰兒。這嬰兒成人後,取名潘惟吉,官至刺史。

  趙匡胤即位,論功行賞,繼續使用後周宰執范質,王溥以及魏仁浦為相,以維系舊官員之心。石守信、高懷德等得到晉升要職、趙普輔佐有功,任為諫議大夫、樞密直學士。同時,趙匡胤晉升了兵變時阻擋他的陳橋守門官的官職,稱讚他忠於職守,並斥責封丘守門官臨危失職,將他斬首。

  正在朝堂上,趙匡胤在聽取某個大臣奏事時,發現兩側有不少官員竊竊私語,疑心他們對新朝不滿。趙匡胤心中惱火,但不露聲色。 退朝後,他傳旨屬官,在襆頭紗帽的後面分別加上長翅。長翅用鐵片、竹篾做骨架。一頂帽子兩邊的鐵翅各穿出一尺多。這種帽子除了朝堂和官場正式活動時須戴上,一般場合並不戴。因為戴上它,在街上行走極不方便。官員只能面對面交談,要並排坐著交談,就有些困難。自此以後,大臣上朝,也就很難排列在一起交頭接耳。

  雖然如此,趙匡胤卻還是一臉悶悶不樂,愁眉緊鎖的樣子。趙普見了不覺奇怪,問道:“天下已定,陛下為何依舊如此憂心忡忡。”

  “你真的不明白嗎?”趙匡胤劍目如電地說道:“難道你忘了先帝在淮南留下的托孤輔政的五虎上將。”

  “陛下是說魏王符彥卿,閩王王繼汐,東平郡王李筠和西平郡王慕容延釗嗎?”趙普答道。

  “對,他們割據地方,擁兵自重,同時和朕一同受命輔政,豈能坐視朕坐上龍庭。”趙匡胤憂心道:“尤其是閩王王繼汐,其他三鎮都是周朝舊將,尚可掌握,可這個王繼汐,卻是名為藩臣,實為敵國。近年來,他橫掃南國,實力早已不是當年淮南可比。他若不從,則難免一戰。”

  “陛下勿憂。”趙普自信地說道:“朝廷重兵精銳禁軍都在陛下手中,魏王符彥卿,東平郡王李筠和西平郡王慕容延釗,雖割據地方,卻手無重兵,陛下一紙傳檄可定。至於閩王王繼汐,咱們中原的事,豈容南蠻置喙。況且,他們連年征戰早已疲憊,我軍不打他們就是便宜他們了,他們還敢冒犯天威。”

  “希望一切如你所願吧。”趙匡胤隻好歎氣道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