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郭巨千戶所》一十七、不速之客(二)
  佛朗機夷因為在廣東屯門島和西草灣與大明官軍交過手,他們的交戰是國與國之間的戰鬥。經過這兩次戰鬥的失敗,佛朗機夷改變了策略,不再與明軍為敵,盡量避免與官軍的對抗。所以,當官軍圍攻雙嶼島時,他們的船退避到舟山外洋。而許棟一夥都是些亡命之徒,他們的命就系在自己的褲腰帶上,隨時拿來與人拚命的。他們不管你是不是官軍,他們不管得罪官府有什麽後果,隻要有人去圍攻他們,就是他們的敵人,所以,他們一哄而上,對著官軍的船艦,一陣猛轟,一陣猛撞,把官軍打得一敗塗地,狼狽不堪,不但損兵折將,還顏面盡失。官軍逃也似地敗退了下來,再也不敢去招惹雙嶼島了。堂堂官軍竟然連許棟這樣的烏合之眾都對付不了,讓各級官府無顏自容。府縣都不敢上報此事,省裡各有關司院也裝聾作啞,都瞞著朝廷,竟然瞞天過海地把這件事給瞞了下來。

  官軍一敗塗地,許棟一夥卻在戰鬥中實力大增。他們不甘心就此罷手。他們明目張膽地從日本募集了一大批凶狠殘暴的倭寇,每條船舶配備一批倭寇,把他們藏在船艙裡。然後,船從雙嶼島出發,根據沿海各地的防衛疏密情況以及財富多寡情況,四處劫掠。他們殺上了嘉興、紹興、寧波、台州等地的海岸,殺人放火,騷擾沿海,各地百姓苦不堪言。

  這個時候,大明朝廷才知道東南沿海亂了,再想著去戡亂靖海非得下更大的血本不可,而且還得化時間準備一下,因此,一時半刻也沒有辦法奈何雙嶼島的佛朗機夷和許棟他們。朝廷在忍耐,在等待著出手剿滅的時機,而沿海各地為了自保,竟然派人渡海到雙嶼島,送酒送米孝敬佛朗機夷和許棟一夥,巴結他們,讓那些海匪番夷別去他們管轄的地方搶劫騷擾。

  這樣一來,島上的群寇眾夷就更加有恃無恐了。他們再也不把官軍當作一回事了,益發地胡作非為起來。他們會撐著二條三條的破船,來到沿海官軍的衛所駐地,闖卡叩關,叫嚷著討要糧食和酒鹽,有的甚至向軍方討要軍隊號令指揮用的鑼鼓旗幟。他們還明目張膽地敲詐勒索朝廷。許棟勾結倭寇洗劫了昌國衛石浦城,將石浦城劫掠一空,還把擄獲來的備倭把總白F和巡檢湯英等官將帶到雙嶼,開出高價要浙江都司去贖人。

  浙東沿海,人情洶洶,人人自危。當然,對於郭巨千戶所來說,局勢就更加凶險。

  雙嶼島就在郭巨城的海對面,就在郭巨千戶所官兵的眼皮子底下。危如累卵,卻又束手無措,隻有眼睜睜地看著海對面海匪倭夷勢力的不斷擴張。毫無辦法!如果雙嶼是一個爛瘡疤,那麽,郭巨城是第一個聞到惡臭味的。可是,爛瘡爛透了,你卻不能動它。如果不能徹底根除的話,動一動,不但添亂,還會引禍上身,招惹不少麻煩。

  太夫人長長地歎了一口氣。她調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緒,勉強地擠出笑容來,對著謝志望歉意道:“光顧著與胡知縣說著徽州的事,冷落了謝公子了。”

  謝志望站了起來,恭恭敬敬地向太夫人施了個禮,說道:“太夫人,您別誤會。小生剛才說話有些唐突了。小生也不是專門針對徽州人的,主要是許棟這廝太可恨了,害得我們謝氏千百年的根基毀於一旦。所以,剛才小生一聽到你們說徽州人,就聯想到那惡賊,想到了這滔天的仇恨,就有點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還望太夫人原諒小生的唐突。太夫人想必也聽說過上個月發生在余姚泗門‘謝莊血案’,

那許棟和佛朗機夷犯下了如此滔天的大罪,我謝志望與這些惡賊不共戴天。”  “謝公子這次是為了報仇,專程而來的。他原來在北京國子監讀書,聽聞噩耗,他辭掉了國子監裡的學業,從北京趕到了余姚家鄉。我這幾天帶著他四處逃,他年輕,血氣方剛,誓與雙嶼海匪倭夷血戰到底。他到了很多衛所軍營,見到官軍無所作為,就打算自己成立一支義軍,募集些丁壯,他自己帶著義軍,要去雙嶼剿殺海匪倭夷。但事情又怎會如此的簡單容易哪?這次我陪他來郭巨千戶所,就是想讓他多了解點情況,多看看,多想想,考慮問題仔細全面一點。”

  “是啊,雙嶼島的事決不可意氣用事。”太夫人也感歎道。

  “這不是意氣用事不意氣用事的問題。國恨家仇在心間,不報此仇誓不為人。”謝志望慷慨激昂道。

  “好!謝公子不愧為泗門謝氏的子弟。豪氣乾雲,精神可嘉!”太夫人連連點頭。

  謝志望的家鄉――余姚縣在大明王朝是名聞遐邇大名鼎鼎的一個地方,因為那裡出了兩個“聖賢”級的大人物。一個叫王陽明,他與孔子、孟子、朱熹並稱“四大儒家宗師”,是心學之集大成者,他的學生遍布大明王朝的各個角落,儼然是大明王朝士大夫當之無愧的精神領袖。他官任南京兵部尚書,在任職期間,率兵平定寧王之亂,立下奇功偉績;另一個叫謝遷,謝志望的曾祖爺爺,弘治、正德、嘉靖三朝的內閣大學士,他權傾天下,門生遍天下。謝遷,他狀元出身,當過弘治皇帝侍讀,做過正德皇帝的太子少保、太子太傅,在弘治年間他就作為內閣宰相,與劉健、李東陽三人一起輔政,功勳卓著,被世人稱為“天下三賢相”之一。如此的兩個大人物,同時出現在朝廷的樞紐核心之處,相互映襯,足以睥睨所有的權閥戚黨。王陽明、謝遷還僅僅是余姚人才輩出的一、二個代表。其實,小小的一個余姚縣,豪門望族隱居,官紳世家輩出,絕對是一個不容小覷的地方。

  大明王朝的大小官員重鄉土,他們考取功名後出仕為官,家小大多留在故土。任官十年、二十年後,他們再落葉歸根,辭官退隱回到家鄉。王陽明、謝遷都是權傾天下的大官,他們的家眷和親人仍然居住在余姚,他們的根一直牢牢地扎在余姚,余姚縣的一舉一動,牽涉到王、謝兩人的家眷親屬的,都會在朝廷引起軒然大波。所以,余姚縣的知縣也很難當,那些縣官戰戰兢兢地來上任,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謹小慎微地處理與王、謝等名宦望族的關系,不至於因為地方上的一點小事就被傳入京城,驚動京城中的王、謝兩族朝官。然而,你越是怕出事,反而越會出事。雙嶼的番夷海匪卻不會顧慮你大明朝廷中有多少高官,他們不會怕你。由於余姚縣位於杭州灣的南岸,北是大海,南是四明山,東面與寧波府的慈溪縣接壤,也是倍受倭寇海匪襲擾的重災區。佛朗機夷來到浙東後,盤踞了雙嶼島,開展走私貿易。余姚也有一些射利之徒下海通番, 他們這些人中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勢家豪戶的子弟。這些勢家豪戶的子弟,借著他們家族的權勢,在地方上我行我素,無法無天。佛朗機夷到了雙嶼島後,他們也眼紅走私貿易的巨大利益,紛紛下海去雙嶼通番貿易。

  因為余姚臨海控江,大明王朝為了防倭,在余姚設立了臨山衛。臨山衛與慈溪的觀海衛一起,構築成杭州灣南岸一道海陸聯防聯控的防線。然而,這種防線在神出鬼沒的番夷海匪前面卻毫無用處。就在一個月之前,雙嶼的番夷海匪襲擊了位於余姚泗門的謝莊,製造了一起駭人聽聞的慘案。

  那是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杭州灣南側的淺海上漂來了三、四條小漁船。夜色中,一條條漁船上人影綽綽。那些人一個個穿著緊衣黑衣,帶刀攜槍,一身夜行人的打扮。船上,一人把舵,其他人分坐在左右兩舷,飛快地劃著船槳。

  岸上影影綽綽有一個大\閘,這個\閘是當地的一個標志性建築。由於余姚泗門附近有一個大的湖泊,叫汝仇湖。汝仇湖原是一個天然的湖泊,湖口直通大海。後來,百姓為了阻鹹蓄淡灌溉農田,在湖泊的入海口建立起一座高高地的大\閘來。大\閘高於岸邊的其他建築,在杭州灣南岸航海行船,這一\閘已經成為一個航行標志。看到\閘,船老大就知道自己的船到了余姚泗門了。這一標志很好認,即便是在伸出不見五指的夜裡,船從\閘附近經過,聽到\閘的\板縫隙中“嘩嘩”地漏出來的湖水聲,就能知道這是泗門的汝仇湖\閘,就能判斷出泗門到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