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孫琿認為,乾隆的解釋並不確切,而且他在禦批中說“馬被重鎧,亦徒束縛而不能騁其騰驤之力,尤理所必無”是明顯錯誤的,中國古代從漢至唐宋,人馬皆披重鎧的重騎兵一直都存在,而乾隆的時代重騎兵已經退出了戰場,他也沒有見過,所以才認為“馬被重鎧”是不可能的。
後世學者對“拐子馬”和“鐵浮屠”也做過考證。認為“拐子馬”一詞首次出現在紹興十年(1140)五月的順昌戰役中,出自被金人強征入伍的河北漢人之口,其以為金軍中有戰鬥力者,“止是兩拐子馬”。所以此詞應是漢族語言而非女真語,北宋時人們的習慣用語中有“拐子”一詞。如《續資治通鑒長編》和《武經總要》中有“東西拐子馬”之稱,是指“大陣之左右翼”。如《東京夢華錄》和《三朝北盟會要》中有“拐子城”一詞,是指拱衛城門的兩道各成直角的對立垣壁。這樣,“拐子”就是“側翼”之意,“兩拐子”就指左右兩翼,而“兩拐子馬”或“東西拐子馬”就是左右翼騎兵。
“鐵浮屠”是指重鎧全裝的金軍鐵騎,主要指金兀術(完顏宗弼)的侍衛軍,又號“鐵塔兵”,主要指其用鐵盔甲防禦嚴密,馬背上還鋪毯枕,它與“拐子馬”是兩個概念。最早對“鐵浮屠”作出錯誤解釋的是順昌戰役時的順昌府通判汪若海,他寫了一個《劄子》送呈朝廷,稱金軍的“鐵浮屠”:“三人為伍,以皮帶相連”;而對金軍拐子馬的解釋是對的:“以鐵騎為左右翼,號拐子馬”。而到嶽珂編寫《鄂王行實編年》時,便把兩者合一了,以此便以訛傳訛。
那麽,為什麽南宋嶽珂等人對“拐子馬”的含義已毫不知情了呢?一種解釋是:“在北宋滅亡之後,這一語詞竟跟隨著中原和華北地區而一同淪陷,它雖還保存在中原和兩河地區居民的口語當中,卻不曾被南渡的軍民人等帶往南方。”或者說,它原是北方人的用語,南方人完全聽不懂,如果說南宋初期還有一些北方移民南下,略懂一些北方的風俗,而到南宋中期以後,人們已茫然不知“拐子馬”為何物了。
此外,嶽珂的《鄂王行實編年》中還認為,金人自起兵以來,凡有拐子馬參戰都戰無不勝,至嶽飛才識破其弱點,用步兵砍其馬足,大破其陣,從此拐子馬便退出歷史舞台。這些說法也不符合歷史事實,郾城大戰前的大儀鎮戰役和順昌戰役,嶽家軍並沒有參加,宋軍都采用了砍“拐子馬”馬足的戰術,取得不錯戰果,尤其是順昌大捷,金人“震懼喪魄”。而郾城大戰二十余年之後,史籍中仍有金兵使用“拐子馬”的記載。
說了半天,“拐子馬”就是左右兩翼騎兵。這麽簡單的答案,為什麽古人居然會誤解和附會了幾百年?作為一個習慣用語,為什麽知道的人這樣少?使用的時間也這樣的短?尤其令孫琿感到不解的是:既然“拐子馬”僅指左右兩翼騎兵,那麽只要是古代大規模戰役,正面陣地以騎兵為主力,就有配置左右兩翼騎兵以協同作戰的需要,中國古代自戰國開始,至清朝後期,都經常采取這一常用的騎兵戰陣,為什麽史書上單單稱金軍的兩翼騎兵為“拐子馬”呢?
“拐子馬”和“鐵浮屠”曾給喜愛歷史和軍事的孫琿造成了很長時間的困擾,而來到這個時代,他終於有機會解開這個千古謎團了。
而孫琿今天帶來了他從平戎甲器庫中領到的“步人甲”,也是為了驗證一個說法,就是歷史上金軍的“鐵浮屠”重騎兵的甲具,
實際上是來源於東京城武器庫中繳獲的“步人甲”。 孫琿帶來的這套步人甲的具體構造是,身甲為一整片,由十二列小長方形甲片組成,上面是護胸、護背,用帶子從肩上系聯,腰部用帶子從後往前束,腰下垂著左右兩片膝裙。頭盔是圓形覆缽狀的,頂部插著三朵長纓,樣式很是美觀。
但美觀歸美觀,這套步人甲還真是很重,差不多有五十來斤,必須得是身體極為強壯的人才能穿著它戰鬥,孫琿曾在庫中親身試過,對它的沉重可謂印象深刻。
看到孫琿帶來的步人甲,狄鋒、楊懷賢和文常滔等人都很驚訝, 不明白他弄這種重甲要做什麽,直到孫琿說出自己心中對於“拐子馬”和“鐵浮屠”的疑惑,並告訴他們打算建立宋軍的重甲騎兵時,他們才明白過來,一個個都顯得很是興奮。
幾個將門之後就孫琿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認真的討論,對於“拐子城”的說法,學識淵博的文常滔說確實存在,但“拐子馬”是否指兩翼騎兵,他也不能確定,“從陣地兩側拐出去衝鋒”就叫拐子馬,他並不認同,因為輕騎兵出擊時,就是從陣地兩側衝出去的,而且如果不從兩側衝出去,還能從陣地中間的步兵身上踩過去嗎?
而曾在遼國生活過的胡麗英則指出,“拐子”是北方地區對跛腳“瘸子”的別稱,而“拐子”與正常人相比,最大的差距,就是在雙方的速度比中,“拐子”由於一隻腳不靈活,使速度受到限制。這種稱呼用在加了“韋索”的重裝騎兵身上,則是指馬匹不經過一定訓練,步調肯定是不會一致的。尤其是馬匹進入慣性奔跑階段後,很難控制其速度的一致性,這勢必造成一組三匹馬中的快者被慢者拖住,慢者被快者加速的組與組之間的不協調,從而破壞重裝騎兵方陣的攻擊能力。於是,在訓練中,就需要把馬的嚼口用統一長短的繩索系住,使馬在奔跑起來進入攻擊速度時,快者無以加快,慢者無以放慢,始終保持統一的均勻速度。這種橫向挽索其實並不是什麽新鮮事物,要知道古代的四馬戰車上,就有這種橫向挽索,可以使四匹馬保持同樣的步伐和速度,也就是說,“拐子馬”可能不是指它的戰術,而是指它的速度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