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歷史扳道工》第七百一十二章 西征之誘
歡迎您的光臨,請記住本站地址:,手機閱讀,以便隨時閱讀小說《歷史扳道工》最新章節...
 從那時起,國的原生明迷失了本色。!

 國的原生明形成於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汪洋恣肆,門派種類應有盡有,其雄渾強健與妖嬈秀美相得益彰的氣勢,其質樸實用與玄奧思辨和諧並存的架構,使國原生明有著一種極其堅實的本色,堪稱世界明之唯一。這種本色,要用一句話概括,便是“剛柔相濟,強勢生存”。也是說,國明在本質摒棄懦弱,摒棄“勝於質”的低劣競爭力。

 在這種健康的相互製約而又共生共榮的明生態環境下,保守複古的儒家不足為害,甚至成了一道孤絕淒美的獨特化風景。有強大的天敵製約,它無法泛濫成災,無法危害社會。而它自身的健康一面,又為時代增添著內涵。這便是明生態的偉大意義所在。而破壞了這種明生態,必然遭受歷史的懲罰。

 然則,從獲得化霸權開始,儒家這個國原生明海洋最保守的孤島,忽然成了自己從來沒有擔當過的領袖角色,忽然沒有了任何學派的製約。從此,國明的健康生態開始失衡。儒家洪水在整個原化圈內猛烈泛濫,原明開始了漫長的儒家洪水時代。從此,頭戴王冠坐擁霸權的儒家,鼓蕩著漫天汙泥濁水,開始肆意淤塞最壯美的國原生明生態。儒家越走越遠,明生態也越來越沙漠化枯萎化。恆久浸蝕,恆久淤塞,偉大的國原生明終於漸漸迷失了本色。

 而現在的忽必烈,作為一個草原民族出身的統治者,還意識不到這些。

 “我想和大汗說的是,大汗正在前進,不可以停下腳步,也不可以走錯方向。”孫琿說道,“大汗若南下滅宋,蒙古自身亦必因宋而亡,大汗若向西,則無人可敵,當成無人可及之偉業。”

 “西方諸國於我蒙古並無威脅,宋卻近在肘腋,你要我舍近求遠,到底是為了什麽?”忽必烈似乎並不肯輕易的接受孫琿的建議。

 “我不是要大汗舍近求遠,而是要大汗舍難求易,不要舍本逐末。”孫琿說道,“大汗別忘了,西邊的諸位汗王,心向海都者,仍大有人在。”

 孫琿的話一下子刺到了忽必烈的痛處,他的面色瞬間陰鬱下來。

 忽必烈從來沒有忘記,他的汗位是經過激烈爭奪而來。

 而孫琿一意慫恿忽必烈西征,是因為他知道歷史蒙古第三次西征後逐漸陷入分裂,內戰不斷,勢力大為削弱,沒有能力再次發動西征,但這樣已經以其壓倒性的戰鬥力徹底的摧毀了歐洲基督徒與西亞***的鬥志,

十字軍東征的亂世也隨之結束。

 而他想要進一步的改變世界的歷史的辦法之一,是讓蒙古人再來第四次西征。

 蒙古帝國是新興的央集權奴隸製君主國家。在成吉思汗統治下,開國功臣得到崇高的政治地位,人民亦得到富裕生活,蒙古已不只是純樸的遊牧民族。他們擁有強烈的欲望,希望得到更好的物質生活,所以對外征戰成為了最終結果。另一方面,蒙古人信奉薩滿教,認為“長生天”是主宰一切的最高神。凡人的一切都是由“長生天的意志”安排,成吉思汗被看作“長生天的代表”,平民都十分聽從他的命令。而成吉思汗認為,統治和征服世界是合乎“長生天的意志”,所以蒙古便展開一系列對外的戰爭。強大的軍力亦是促成蒙古西征的重要因素。當時,成吉思汗擁有強大的武裝軍隊,軍種齊全,有騎兵、步兵、炮兵和工兵。軍隊組織嚴密,紀律性強,官兵平等,不會因為財力或勢力而有所差別,所以士兵都忠心愛國,形成一股強大的戰鬥力,為大規模的西征作好準備。

 歷史蒙古人一共有三次大規模的西征,三次西征開疆拓土,建立了欽察汗國、伊利汗國、察合台汗國及窩闊台汗國,這四大汗國為橫跨歐亞的蒙古大帝國奠定了基礎,其版圖之大,在地圖的西、北兩個方向幾乎難以描繪,對世界歷史的前進亦起了推動作用。

 忽必烈時代是蒙古第三次西征的時間段,但是忽必烈當時正在國南方與南宋激戰。蒙哥汗去世使得汗位出現了真空,忽必烈迅速趕回漠北與阿裡不哥爭奪汗位,最終也是通過了鐵和血的手段才得到了寶座,之後西邊的幾個汗國以忽必烈不守汗位的推選製為由,拒絕承認他的宗主地位,龐大的蒙古帝國也由此分裂為幾個相互間相對獨立的汗國。

 擺在忽必烈面前的有兩條路:第一, 繼續進攻南宋,西邊那幾個汗國不聽自己的不聽了,繁榮的原、富庶的江南、浩瀚的大海,那裡才是蒙古人的新天地;第二,仍然進攻南宋,奪取了華大地之後,返回頭依靠富足的即得資源和國雄厚的人力物力,展開西征,平定不臣服自己的那幾個汗國,讓他們知道,忽必烈仍然是鐵木真的後代、仍然是蒙古大帝國的宗主,北京城仍然要成為世界的首都。

 這兩條路都有各自的道理,都可以去選擇。然而,忽必烈選擇了第一條道路,滅了南宋以後,又遠征暹羅、緬甸、爪哇,東渡大海遠征日本,在他的同胞將善於奔跑的蒙古馬放牧與東歐平原的同時,忽必烈也在任由著自己的性子,去蒙古人根本不可能輕易適應的濕熱的雨林裡肆虐。其實,忽必烈的南征和東征,與他的兄弟們的西征成績起來相差不少。

 西征是以蒙古人縱馬揚鞭、萬裡殺敵為主題的,而忽必烈的南征和東征雖然也取得過一些輝煌和勝利,但是多以失敗和水土不服而告終,其最慘痛的是東征日本了,先後兩次都全軍覆沒在日本。

 但是現在,因為孫琿改變了歷史的軌跡,使忽必烈和宋朝罷戰息兵,讓忽必烈能夠騰出手來,以微小的代價平定了日本和海都之亂,這為其西征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