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歷史扳道工》第六百零七章 不做神宗
蘇軾是第一代以才華起家的名臣,從小在蜀川山水中長大,他的心靈本就不是傳統的官場動物。最開始時,他短暫地迷茫過,那時他初入官場,自命士大夫一族,把底層人民的死活看得一錢不值,公開聲稱下層人的存在,就是為了保證士大夫的生活快樂,一派典型的暴發戶嘴臉。

 等到他自己倒霉,在烏台詩案後貶到黃州,在城東的那塊坡地耕種之後,他的心靈返本了,蜀山靈秀激越,最瀟灑不羈才華橫溢的兩大文豪——李白、蘇軾都出生在那裡,並不是偶然的。他們的路,更有相同的地方。..

 蘇軾這樣一個人,可以忘了他的官場經歷,不能忘的是他的詩詞歌賦,他是中國自殘唐五代以來的第一大天才。自宋以後,華夏文人如恆河沙數,不可勝計,可再沒有任何一個是可以超越他的。

 一生的磨難,仿佛是上蒼賜予他的靈感。沒有那些感觸,怎能轉化成那些文章佳句?

 蘇軾之才,可以說跨越了苦難,身在苦難痛楚中,居然越發明豔雍容。這一點在華夏文明史上是從所未見的,哪怕是一直以來,人們認為天分、成就高於蘇軾的李白、杜甫也相形見絀。

 李白飄逸雄渾,神化難明,天賦絕頂,可是山野氣太濃,高興時放浪形骸,失意時長歌當哭,情緒波動太大,完全被外界影響;杜甫雖然憂國憂民,一片赤誠之心,可惜憂過了頭,文章裡難免沾上了潦倒灰暗的氣息。

 只有蘇軾,不管際遇怎樣,心裡都有一棵盛開的蘭花。心有茂蘭一棵,不為世事羈磨。這種從容的美麗,哪怕有再多的折磨,仍然能寧靜地綻放。

 趙珩知道,孫琿希望自己無論是做皇帝,還是普通人,都能象蘇軾那樣,面對困境,甚至是必死困境,不咒罵、不消沉、不悔恨,仍然保持微笑,保持住心靈深處活潑靈動的光芒,不讓它灰暗,不讓它暴戾,這是種別樣的驕傲——讓美麗的永遠美麗,天上的雨水絕不會因為落到地上的泥潭裡,就失去它本來的潔淨!

 賈似道不是王安石,不想也不會重蹈王安石的覆轍,而他趙珩,卻也不做“我好孤寒!”的神宗皇帝!

 以元豐四年為分水嶺,在那之前,神宗皇帝幾乎出滿勤,每天都要臨朝工作,從來不生病。但元豐四年五路伐西夏,先勝後敗,舉國伐謀,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神宗皇帝一下子病倒了。病得很重,可他年輕,很快身體就開始恢復了,能重新工作了。只是時隔不久,就傳來了另一個噩耗——永樂城淪陷。

 這個打擊是致命的,只在一夜之間,神宗皇帝的健康就崩潰了。他“早朝當廷慟哭,宰執不敢仰視;涕泣悲憤,為之不食”。他是心思太重,對自己要求太高的人,無論如何都沒法淡化失利的陰影,在之後三四年的時光裡一直鬱鬱不樂。

 誰能想到,這居然是他一生中最後的三四年。命運日向他接近,元豐七年(公元084年)九月的一天,他在集英殿裡大宴群臣,剛剛舉起酒杯,突然間群臣發現皇帝的手僵硬了,停在空中,一動不動。下一瞬間,酒杯傾斜了,裡邊的酒都灑在了皇帝的衣襟上。

 神宗皇帝失去了對身體的自控力,病情再一次惡化。痛苦中,他歎息說:“我好孤寒!”

 皇帝做到了這樣,是成功還是失敗,是可敬還是可憐?

 這時他才年僅37歲,正是一個男人精力最旺盛、身體最強健的階段,有全國最好的醫生、最好的醫藥來調理,為什麽還會滑向死亡呢?

 只有一個原因。他在自我折磨,無論如何都絕不原諒自己。他是這樣得病的,也是這樣死亡的。在病重期間,他得到消息,西夏局勢劇烈動蕩,掌握實權的梁氏集團首腦都死了。先是國相梁乙埋,後是太后梁氏。小皇帝李秉常重新當政,國權卻落在了下一任梁氏國相梁乙埋兒子的手裡。

 新一輪的內亂注定爆發,機會比這一次還要好。只是還有雄心壯志嗎?就算有,還能承受千百萬子民的傷亡,去恢復國土、重震國威嗎?就算再次出征,還有誰能支持、誰來理解……

 樂觀的人在黑暗中看見光明,悲觀的人看太陽都是耀斑。神宗皇帝在自己的思緒裡越走越窄,終於在年底時病入膏肓,他連話都說不出來了,大臣們有什麽意見,他只能用搖頭或者點頭來示意。在他最後的時光裡,隻來得及給國家冊立一位皇太子。

 宋神宗死了,他帶走了一個時代。精確地分析,除了勢力衰弱的新法集團以外,幾乎所有人都盼著他死,不管是他的生母,還是他的親人,除了他不懂事的兒子外,都等著他咽下最後一口氣,好讓宋朝再次翻天覆地。

 “我好孤寒!”

 神宗早就有這樣的覺悟, 也做了一些準備,可惜世事無情,在他的身後,他的親人、臣子不僅把他的功業敗壞殆盡,就連他的聲譽都敢於肆意篡改。

 官方說法,總是把他定位在一個失敗者上。連同著王安石變法、熙寧變法,也都是以失敗告終。

 可什麽樣才是成功?要怎樣才算是失敗?

 熙寧變法是摸著石頭過河,在實踐中有些細節被證明是錯誤的,神宗皇帝都及時去掉了。這就算是失敗嗎?只有每一項每一條都帶來豐厚利潤,沒有半點失算才是成功?

 熙河大捷、平定荊湖、征服交趾等輝煌勝利,為什麽隻字不提?國庫的充足,官員的精減,職位的理順,這些空前絕後的大好事為什麽也一件不提?

 以青苗、保甲、均輸、市易、水利這幾項最重大的改革來看,打擊的是豪強,造福的是國家、小民,但對一些人來說,這些都是次要的,他們的定位標準是宋朝差點滅亡了,差點被外族所消滅了,是在距離熙寧變法不久之後就發生的。所以,改革是失敗的,神宗皇帝是失敗的,王安石更是失敗的。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