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曹彰的洋洋自得,高夜心中雖然略有些失望,不過倒也沒有立即評判。反倒是對還沒讀過多少兵書的司馬懿又高看了一眼。有些事情或許真的是天賦,歷史上的曹彰能夠威震北疆,除了他自己一身好武藝之外,主要還是他的對手大都是遊牧民族,精於騎射卻不善用計罷了。要是真讓曹彰面對司馬懿、諸葛亮這樣逆天的人才,恐怕能不能全身而退都是一個大問題。
想到這裡,高夜忽然意識到,自己好像一直都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後世多智近妖的諸葛亮,如今還下落不明。雖說諸葛亮如今還是個小孩子,可就憑他未來的成就,高夜就覺得,這樣的人物若是不能掌握在自己這一方,只怕如今惶惶如喪家之犬的劉備,依舊會有一遇風雲變化龍的機會。若諸葛亮到最後還是不可避免的和劉備走到了一起的話,只怕這個亂世的很難在自己活著的時候結束,除非,自己能有辦法避免曹操在赤壁慘敗才行!
看來尋找諸葛亮這件事,恐怕要提上日程了,就算不能得到他的投效,哪怕是控制起來也好啊。至於眼前的曹彰,他年紀尚小,對於兵書戰冊奉為圭臬倒也不是什麽稀奇的事情。要是所有人都像司馬懿這樣,那還要自己這個老師有什麽用?等他曹彰再大一點,仗打的再多一點,或許他自己就會開悟了吧。
不過眼下最重要的還是這一場推演,曹彰、司馬懿各執己見,其他人卻還沒有說話。因此高夜微微一笑,看著其他人道:“你們呢,有什麽看法?”
高溫還在思索,一旁的陸遜卻是拱手道:“學生以為,還是仲達兄所言有理。進攻方兩倍與防守方,本就兵力佔優。南北兩座山山勢險峻,仰攻艱難,可俯攻也不易。若是山上守軍被圍,水源一斷,則不攻自破矣。”
郭淮亦是接口道:“不錯,此地險峻,可謂是絕地,山上大軍本就難以排開陣勢,俯攻之時山下之軍軍陣嚴整,又有營寨欄柵,實難取勝。我也覺得應當屯守於道,如此進退自如,上山實乃下下之策。”
眼看著曹彰還要反駁,高夜擺手示意曹彰稍安勿躁,反而看向了一旁的高溫道:“士和,你從剛剛一直思考到了現在,有什麽看法?”
士和是高溫的表字,雖說這個時代的男性一般來說要到及冠之時才會由長輩取表字,女性要到出嫁之時才有可能取字,可是到了現在,取字這事好像也不是這麽嚴格了。比如自己,比如曹操,再比如這些小孩子,年紀輕輕就早早被取了表字,或許這也是長輩對於晚輩的一種期望吧。
至於高溫的表字,當然還是蔡邕所起,當高夜知道自己的二兒子名叫高良的時候,高夜就明白,蔡邕這是要把“溫良恭儉讓”取個遍節奏了。雖然高夜不是很喜歡儒家那一套治國理論,可是想要從老丈人手裡搶回孩子的取名權,難比登天。有鑒於此,高夜也就順其自然了。
不過高溫聽了高夜的問話,卻是撓了撓頭道:“我一開始也同意子文兄長的看法,本就兵少,上山據守出奇製勝才是上策。可是聽了師兄,還有仲達、伯言二位學長的見解之後,我現在覺得還是得當道據守。水源被斷,大軍被圍,誠然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可能,楚霸王破釜沉舟,淮陰侯背水一戰皆是如此。可我卻覺得,只要山下之軍擋住一次進攻,山上之軍的士氣就會衰落,再加上沒有水源,恐怕是會不戰自潰的。若是循之伯父的陷陣營,惡來將軍的虎賁營,仲康將軍的虎衛營,說不定上山據守還有五成勝算。若是一般軍隊,只怕勝率不足兩成。”
“子文,他們幾個都說要屯兵當道,你還堅持自己的意見麽?”
曹彰卻不答話,反而陷入了沉思之中,對於曹彰的這一點高夜是極為讚賞的。雖然如今的曹彰在戰略眼光上比起司馬懿、陸遜等人還是差了一些,可是他有一個最大的優點,那就是能夠接受別人正確的意見,只要意見正確,他從來不會在意給他提意見的人是誰,只會大方的認錯,然後改正。在這一點上,司馬懿就顯得大為不如,或許是名門大族的自傲讓他難以向其他人低頭吧。每一次當他和陸遜有不同意見的時候,兩個人總是會爭一個面紅耳赤,甚至有些時候哪怕司馬懿已經意識到自己錯了,也會用狡辯的方式來反駁對方,一點也看不出他後來居然會是一個那麽能隱忍的家夥來。果然人的性格是會受到環境的影響的啊。
曹彰滿臉的糾結,高夜也看得出他正在天人交戰之中,或許他也覺得大家說的有道理,可是又覺得上山駐守是一招妙棋吧。因此高夜也未等他答話,直接開口道:“說實話,我是不讚同上山這個選擇的。這裡地勢險要,如果時間充裕,應當在這裡修築城關才是。如今既然是不期而遇,那麽當道駐守絕對要比上山強得多。山勢險峻,向下衝殺本就不易。山下軍士嚴陣以待,幾輪箭雨就能將你的士氣打擊個乾乾淨淨。反之若在當道駐守,敵軍想要繼續進犯,就不得不進攻你的大寨,如此險要之地,進攻的一方傷亡總是會慘重一些的,即便到最後你守不住了要後退,敵軍兵鋒已疲,能不能繼續進犯亦在兩可之間。況且只要敵軍進攻,總會有機可乘的。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之所以在史書中連篇累牘,無非是因為這樣的事情太少罷了。絕大部分的戰爭,還是要硬碰硬的廝殺的。說到底打仗打的還是軍力,是後勤,是士卒的韌性啊。”
眼看著幾個人都在頻頻點頭,高夜也是微微一笑,他們年紀還小,如今又是紙上談兵,犯錯誤不可怕,只要明白自己哪裡錯了就是好的,這大概也算是一種未雨綢繆了吧。不過這幾個小鬼可以姑且放過,諸葛亮這個名字在高夜的心中已經算是徹底的揮之不去了。甚至就連蔡琰都在好奇這個讓高夜夢裡面都會念出來名字的人,究竟是何方神聖。
高夜沒有對蔡琰仔細解釋,隻說簡單的說了一下他的身世,以及他那個如今正在江東為官的兄長諸葛瑾而已。至於自己為什麽對他念念不忘,高夜還真沒辦法解釋,一個小孩子,又是素未謀面,高夜就說他將來必是一代名相,定會千古流芳,那高夜覺得自己在蔡琰眼裡離神棍也就不遠了。
不過諸葛亮的身世在鄭玄聽來,可就大為不同了。說起來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早亡,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中,都只是被一筆帶過而已。可是作為在青州賦閑十幾年的鄭玄來說,諸葛珪的才器他還是很認可的。當鄭玄找到高夜,說起諸葛珪的時候,更是老淚縱橫,一個勁的說著什麽天妒英才的話語,讓高夜實在是不知道該如何招架,只能一個勁的安慰著老爺子不要傷了身體。
臨了,鄭玄還是鄭重的向高夜提出,派人去琅琊尋一尋這諸葛珪的後人,也就是高夜念念不忘的那個諸葛亮,以及他的弟弟妹妹們。鄭玄雖然不知道高夜到底是如何關注起了諸葛亮這個人的,可是對於鄭玄來說,把諸葛亮弄到書院來,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對此,高夜自然是滿口的答應,畢竟要是自己動用力量去尋找諸葛亮,著實有些詭異。反倒是打著鄭玄的旗號,更能順理成章一些。能把諸葛亮這樣的牛人籠絡到曹操的陣營裡,高夜覺得天下至少可以早統一三十年。
這些天書院正在組織期末考試, 再過三天,整個書院都要放假,所有的學子也要準備回家去過年了。只是茫茫風雪之中,兩隊騎士各自出發,一隊徑直前往琅琊,另一隊則是去往了荊州。畢竟在高夜的記憶裡,諸葛亮在他父親過世之後,是跟著叔父諸葛玄一起生活的,他這個叔父早年間做過劉表的屬官,他哥哥過世,他這才從荊州返回徐州,照顧他這幾個年幼的侄子侄女。後來曹操和陶謙開了戰,徐州動蕩,諸葛玄這才帶著諸葛亮他們遠避荊州。
可是如今除了諸葛珪早亡這件事沒變之外,其他的事情變沒變高夜真的是不能確定。曹操攻伐徐州雖然著實讓徐州亂了一陣子,可是相比於歷史上屠城滅村來說,這一世的曹操獲取徐州還是比較平和的。琅琊郡甚至都沒打過什麽大仗,因此諸葛亮一家子有沒有走還在兩可之間。因此高夜這才派了一隊人馬,趕赴徐州去察訪諸葛家的後人。若是諸葛玄覺得徐州動蕩,遠避去了荊州,倒也無妨。做為一個後世人,哪裡會不知道諸葛亮此時的所在呢?如果歷史沒有改變,諸葛玄應該已經病死在了南陽葉縣,諸葛亮此時應該帶著弟妹,躬耕於臥龍崗中吧。
只要歷史沒有改變,高夜相信,找到諸葛亮想來也只是個時間問題罷了。只要諸葛亮到手,曹魏聲勢必然更為壯大,天下一統更是觸手可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