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永遠是頭等大事,其禮儀之繁瑣,過程之莊嚴,儀式之隆重,都可稱得上一個最字了。哪怕高溫平日裡再愛胡鬧,進了祠堂也不敢有一絲一毫的不敬。至於郭淮這個高夜的開山大弟子,自然也在自己的屋中,遙祭先祖。等他拜祭過後,還要隨高夜一起,拜祭本門的的各位祖師。雖說縱橫家一門向來是沒有這個規矩的,不過誰讓如今是高夜做了鬼谷子呢?
除夕注定是一個不眠之夜,尤其對於小孩子來說,能有這樣通宵達旦的機會實在是太過難得。更何況這個通宵達旦的夜晚,還有美麗的禮花綻放在夜空之中。說起來早在高夜迎娶蔡琰之時,高夜就已經做出了焰火,可時至今日,這焰火也就只出現了那一次而已。慢慢的,世人對於高夜巧手製焰火一事,也漸漸的開始懷疑,畢竟若是高夜真有這般本事,如何能使得那焰火成為絕響!
說起來這還真不能怪高夜,高夜當初做焰火,純粹是為了博美人一笑。畢竟這天下間又有幾人能有資格讓高夜親自動手,給他做焰火呢?若說讓手下人去做,高夜又有點不放心,畢竟火藥在這個時代絕對是一種新鮮的事物,別說他們了,就算是自己,不也僅僅知道一個簡陋的配方,以及一些人所共知的注意事項麽。若是貿然讓手下的人去製炮,不出事還則罷了,一出事絕對是驚天大事!
雖然高夜所知道的配方,其火藥威力並不是十分的巨大,和後世的根本沒法比。可即便如此,一旦發生了爆炸,驚天一響,百姓面對這種從未曾見過的場面,除了會認為是天罰,恐怕不會有第二種想法。到時候人心惶惶,說不定還會給劉協或者是其他什麽敵對勢力以討伐的借口。
不過對於火藥這種大殺器,高夜說不動心那是不可能的,畢竟有了火藥之後,很多雄關要塞,想要拿下來就更加的容易。尤其是蜀中,蜀道艱險,劍閣更是崢嶸而崔嵬,有了真正可堪一用的火藥,也就不需要鄧艾再冒險去偷渡陰平小道了。但高夜畢竟不是神,前世更不是什麽火藥專業的學生,對於火藥的知識同樣少的可憐。高夜現在造出來的火藥只能把炮仗送上天,想要炸死人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想要獲得真正可堪一用的火藥,還得看公輸家的那些後輩們能有什麽進展。為此高夜特意從糜芳那要走了一條海船,在後世的濟州島上建設了一處秘密的實驗場所。這樣一來就算是整日裡“晴空霹靂”,也不會有什麽人知道。
如今的焰火再起,高夜知道,恐怕到不了明天,整個穎都城中的人,都會談論今晚的焰火。時隔十年再次出現,不知道劉協心中會不會有些羨慕嫉妒恨,誰讓這麽好的東西皇家都沒有呢?高夜已經想象得到,等劉協初八大宴群臣之時,必然會有所詰難,不過好在高夜當初做的時候就做了很多,明日去給曹操拜年之時,送一波大禮,剩下的留在初八,到皇宮裡放了也就是了。
拜年這個習俗,也不過才剛剛流行了五六十年而已,不過對於官員來說,有這麽好的一個機會去和上級聯絡一下感情,又何樂而不為呢?官做的越大,大年初一就越是繁忙,迎來送往,整整一天都不得閑。曹操如此,高夜亦是如此。
只是來拜年的人實在太多,從初一到初七,可謂是絡繹不絕。除了初二高夜帶著蔡琰和幾個孩子一起跑去了陽翟蔡邕的府上,沒有接待這些賓客之外,剩下的幾天裡,高夜就幾乎沒從會客廳中離開。雖說那些小官員高夜說不見也就不見了,可如荀彧、董昭、夏侯惇等人,高夜又豈能不見?
只不過這一年的初七,凡是在這一天來求見高夜的,全都被高夜拒之於門外。倒也不是高夜有意不見客,只是往徐州探訪諸葛亮的人馬歸來,讓高夜實在是無心與那些官員寒暄。只是這一支人馬帶回來的消息,可謂是喜憂參半。憂的是他們去往琅琊打探,卻也沒有諸葛亮的影蹤。從探聽的消息來看,諸葛亮一家還是被諸葛玄接走了,至於如今在哪裡,根本沒人知道。
雖然高夜很不願意接受,可事實就是如此,自己派出了兩隊人馬,去往了兩個諸葛亮最又可能在的地方,卻都沒有尋到諸葛亮這個奇人。這還是第一次,高夜覺得難不成冥冥之中諸葛亮真的與曹操無緣不成?若真是天意不可謂,只怕劉備這條未遇風雲的金鱗,遲早要化身為龍了。
劉備總說他遇到諸葛亮,是如魚得水,說實話這一點都不誇張。劉備縱橫天下這麽多年,用兵之道絕非常人可比,更兼手下有關張二人,軍事實力非同一般。他一直以來所缺少的,無非是一個能幫他進行長遠謀劃,能幫他理清錯綜複雜的政治關系,能幫他衡量利弊得失的謀臣罷了。諸葛亮的出現,完全彌補了劉備軍的這一短板,若無諸葛亮,這天下豈能三分!
可如今說什麽都沒有用了,除了派人繼續察訪之外,高夜也想不出什麽其他的辦法。反正最壞的結果無非是諸葛亮投靠劉備,原本的歷史上曹魏都已經笑到了最後,高夜不相信,這一世這一個更加強大的曹魏,會敗給他諸葛亮。
不過好在還有一件喜事,勉強可以衝淡一下高夜此時有些灰敗的心,那一隊騎士雖然沒有找到諸葛亮,倒是把諸葛亮的從弟諸葛誕給帶了回來。
《世說新語》中曾經言道:“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諸葛亮和諸葛瑾的功績自不必多言,可由此亦可見諸葛誕之能。至於這個狗字,實非是貶義,而是指多有戰功之人。畢竟從歷史上諸葛誕的履歷來看,其用兵打仗還是有一套的。
尤其是乾寶所著《晉紀》中有一段寫道:“數百人拱手為列,每斬一人,輒降之,竟不變,至盡,時人比之田橫。”這一段講的是諸葛誕反叛司馬家之後,最終戰死。諸葛誕麾下數百人諸於壽春被俘,堅決不降,更言“為諸葛公死,不恨。”最終在行刑時排成一列,魏軍每斬一人都招降下一人,但自始至終竟無一人投降。前世的高夜讀書時每次讀到這裡,心中都不由得血氣一蕩。一個人要有多麽大的魅力,才能讓數百人為自己死的心甘情願!
只是這樣一個人,他的父親是誰,少時如何卻都未曾有過記載。不過如今看來,其少年苦痛,怕是就連他自己都不願啟齒吧。畢竟這個四歲大的小鬼就站在自己的面前,只看那滿是補丁的衣服,高夜就能想像得到他們的日子過的有多苦。他身後那女人衣著更是破舊,不過反倒是一臉的淡定,毫無慌張之意,看得出來諸葛誕他爹還是取了一個有膽有識的奇女子啊。諸葛誕有這樣一位母親,未來能有那般成就也就不是什麽奇怪的事情了。
不過以高夜今時今日之威勢,如此仔細的打量著一個四歲大的孩子,對於諸葛誕來說,壓力可想而知。雖然高夜的腦中百轉千回,不過好在打量的時間倒還不算很長。諸葛誕雖然有些害怕,可依舊老老實實的站在那裡。倒是他的母親率先行禮張口道:“還請問這位大人,我們母子倆究竟所犯何事,竟讓大人在這大年之時,派人將我母子二人擄來穎都”
高夜聞言不由得眉頭微皺,但卻也沒有多解釋什麽。其實也沒什麽好解釋的了,八成就是去往琅琊的人沒有找到諸葛亮卻發現了諸葛誕,本著有棗沒棗打三竿子的心情,就把他們母子二人帶了回來。人家母子不願意來,這幫家夥肯定是用了強,這才讓這女子一開口,滿是怨氣。不過高夜卻沒有正面回答, 反而開口問道:“他就是諸葛誕?可是琅琊諸葛珪之後?”
那女子還未開口,諸葛誕卻搶道:“諸葛珪是我族叔,並非家父……”
諸葛誕還要再言,便被高夜的一聲輕笑打斷,只見高夜從座位上站了起來笑道:“諸葛夫人不必憂心,這事我手下之人確實辦的欠妥,還請夫人海涵。年前康成公曾托我尋訪已故的泰山郡丞諸葛珪的後人,找到了你們也算是天意……”
“既然大人找錯了人,何不放我母子二人歸去?年節一過還要播種……”
“誒,既來之,則安之。看你們母子二人的穿著,想來生活也不富裕。我看這孩子天資聰穎,若是耽誤在農事上豈不可惜?倒不如等年節一過,你們母子二人到書院去。正好過了年,書院蒙訓班又要招錄新生,正好讓這孩子安心就學。至於生計夫人亦不需發愁,若夫人不嫌棄,做做洗衣掃灑等雜務,亦可有一份收入,足夠你們母子在書院生活了。況且康成公對諸葛豐亦是敬佩,又與諸葛珪、諸葛玄很是友善,對這孩子定然喜愛。這孩子去了書院,有康成公的看顧,將來之成就必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