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1640四海揚帆》第一十一章 瓊西廳
瓊州府城,海述祖書房。

姑爺來,自然少不了一頓大酒。海述祖與守序這會在書房中吃點西瓜,解解酒意。

海南是個移民島嶼,民間方言很雜,移民中的福建人較多,方言受漳泉二府的影響很深。近在咫尺的廣府白話當然也在海南方言中留下了根基。但在瓊州府城通行的並不是方言,而是軍話。

軍話顧名思義就是海南衛軍人的語言,與南京官話基本一樣。作為世襲軍官家族出身,海述祖家說的自然也是軍話。瓊州府無論文武官員說的都是軍話,很多人甚至不解方言為何物。守序與他們交流起來沒有什麽語言障礙。

“崖州海防同知,督理感恩、昌化二縣水利、屯田、牧馬、管糧等事,監理牧民。”海述祖手中的官照上如是寫著。

同知在明朝又是個無定員的職務,邊疆州府最多時甚至會有6,7個同知分掌各項事務。作為一把手的佐貳官,一般的同知地位並不高,但海防同知是個例外。

海防同知設立是在倭患最嚴重的那些年,作為沿海州府實際控制兵權的官員,直接向兵備道—巡撫—總督這條掌握軍權的線負責,與知府知州沒有實際上的隸屬關系。很多海防同知被提拔,直接就出任兵備道,不用經過知府一級磨堪。

曾櫻上任後面臨與其他隆武朝巡撫總督一樣的問題,因為中國祖傳的異地為官策略,很多非本省官員,尤其是北方人在南京淪陷後或是掛印或是辭官回家了,空缺下來的職務很多。

曾櫻這個巡撫管轄范圍內理論上有布政司參政或參議分守海北、海南道,和按察司副使或僉事分巡海北、海南四個道台,後者同時兼任兵備。但道台和巡撫一樣是個臨時性的差遣,也未必會一直有。目前的雷廉瓊三府就只有海南兵備方國祥一位道台,算是曾櫻的副手。

粵西州縣以往並非肥缺,有背景的官都不願意來,現在除了曾櫻外,三府沒有一個進士,包括方國祥在內大部分官員都是舉人和貢生。儋州知州徐震祥甚至沒有功名,以方正賢良選任的知州。原官中現分巡海南兵備僉事方國祥,瓊州同知戴文衛、雷州同知曹敘白、廉州監紀推官張孝起和遂溪知縣喻萃慶比較受曾櫻看重。

曾櫻重新提拔了一批人,他雖然有權罷免官員,更換自己的人,但初來乍到這種得罪人的事還是少做。他管轄范圍內,文有三府、四散州,武有三衛。同知之類無定員的崗位不少,有調動的空間。粵西人事安排尚未全部完成,曾櫻還在考察官員階段。如果有知州知縣空缺,現在仍然是通判、同知暫時代理。為了盡量延續地方工作,不耽誤今年的稅收,曾櫻的總體思路還是讓各地的舊官接任州縣官,新人多半任職同知和監紀推官。

瓊西廳是個為守序新設的職位,理論上海述祖的海防同知直接向海南兵備方國祥負責,但既然曾櫻本人駐瓊州府城,親理地方事務,方國祥並無太多實權。方國祥為人中正,任分巡道前是瓊州知府。他如今在瓊州基本做回了本官廣東按察司僉事,主管全府刑律,不再負責兵備。

瓊西廳由巡撫直屬。這就是曾櫻帶兵帶人上任的好處了,在很短時間內就控制住了粵西的局面。

“你還真是給我找了個好差事。”海述祖對守序不經他同意安排工作的行為略有些不滿。

守序笑嘻嘻地道,“泰山大人,還請幫我這個忙。”

海防同知原本只是管分管的那部分工作,如海防、屯田等,曾櫻給加上了個監理牧民,這實際上就是將昌化縣從儋州、感恩縣從崖州分別劃出,

歸瓊西廳管轄。至於崖州那邊,瓊西廳只是負責海防等軍事,沒有牧民權,談不上管理。昌化、感恩二縣劃出後,儋州知州徐震祥、崖州知州丁家進分別就隻管州城一地了。明代府城有附廓縣,州城沒有,他倆也不是就沒事做。

海述祖作為瓊州豪紳,對全府官員都有了解,感恩和昌化也不會例外。

“感恩知縣林濬舉人功名,福州府閩縣人,昌化知縣黃立修舉人功名,漳州府龍溪縣人。昌化訓導黃鼎元貢生,潮州府人。”海述祖看了守序一眼,“以前交往倒是不多,不知好不好相處。”

“嶽丈無須憂慮,我從三亞給你調點兵,你再從族親中招募點人。有兵什麽都好乾。”

海家是海南衛世襲軍官家族,幾百年聯姻下來,在本衛關系網根深蒂固,只要有名義,在軍戶中招募些余丁是很容易的事情。

明朝地方由軍戶和軍戶中的余丁考科舉從而形成的地方軍政一把抓的豪紳家族實在有些可怕,他們比一般的文官士紳家族強的多。世襲武官保證了即便連續兩三代人考不取功名,家族也不會墜落。

“也罷,就當是我捐500兩銀子買了個官。”

守序見嶽父答應下來,挺高興,不過他還是初次聽聞捐錢的事。

“曾櫻找嶽丈勸捐了?”

“他一到瓊州就向全府士紳勸捐,我自然也不例外。”

守序:“要不要我跟他打個招呼,以後別找咱們家捐錢了?”

“不用,”海述祖道,“他籌集軍餉也是為了保衛海南,我當然也要為桑梓盡一份力。”

“額……”守序這時才猶豫著說道,“曾櫻開了個條件,瓊西廳官員士卒的餉銀他不管,恐怕還得嶽丈自行籌集。”

海述祖重重哼了一聲,“這不用你說我都能想到。他給了空白官照,按如今的慣例,便是讓我們自行籌錢。”

守序有些不好意思,他現在也沒多余的錢能騰出來給瓊西廳。

海述祖看出來了,“不用你出錢。但我不會水戰,也不懂屯田、牧馬那些事,你得給我派人。”

“那是,那是,派人沒問題。”守序連忙笑道,“家裡的兄弟們也可以去歷練歷練。”

海述祖又哼了一聲,算是答應了。他本人對功名不是太上心,可下一輩的仕途他就要關心了。

“你還真是給自己找了個合適的盟友。”海述祖緩緩道,“曾仲含是萬歷四十四年進士,這一界丙辰科出了好多人,知名的就有阮大铖、陳奇喻、瞿式耜、洪承疇等人。文事上,整個粵西沒有比他更資深的官員,連在籍的都沒有。軍事就更不用說了,他與紅毛夷、土匪盜賊、建虜都交過手,實戰經驗豐富。他一到瓊州就壓服了所有官員。”

“曾中丞是能吏,只要我們把事情做好,嶽丈不用擔心他難以相處。”守序道,“只是,他派二子曾文思任了瓊西廳的監紀推官。”

推官品級不高,只有7品,但掌握一地的訟獄、刑律等司法權,同時負有監察之責,業務上由按察司指導。

“應有之意。”海述祖點點頭,“曾仲含不可能把那麽一大片地全交給我們不管。派兒子來監督是常理。”

仆人進來更換茶水,海述祖順便拿出地圖鋪開,“你打算把瓊西廳設在哪裡?”

瓊西廳肯定要設在港口,以便與南洋交通。這個時代海南的良港很多,昌化縣有烏泥港、沙洲港、英潮港、南港,感恩縣有北黎港、小南港、大南港,這七座港口都是與南洋有貿易往來的商港。後世因為河流上遊森林被大片砍伐,水土流失加劇,導致港口逐漸被淤塞。比如瓊山的白沙港與海口港在明代能泊數十艘大船,到清代後期就只能停些小船了。明代這個問題還不嚴重,加上瓊西無台風,瓊西港口條件除了昌化港,停泊條件都可以。昌化縣城位於北部灣海邊,昌化江的入海口北岸,淤積現象比南岸的英潮港嚴重。

瓊西廳北部是昌化縣,南部是感恩縣,如果考慮到還要兼管崖州海防,感恩的位置處於正中,相對更合適一些。

守序卻不想將瓊西廳設在昌、感二縣,一方面他想避免過多與明朝官員交往,另一方面,瓊西廳另擇一地或許可能帶動起一座新城。位置他也選好了,後世的東方市位於昌感二縣之間,照搬新中國的選址是比較科學的做法。東方市所在的位置是北黎河的入海口,有北黎港做基礎。

海述祖聽守序說完卻搖了搖頭,“新建一座城,你的想法很好,現在卻難以做到。”

“缺乏人力?我們可以慢慢來。”

海述祖道:“並非人力的問題,是因為昌化江。按你所說,瓊西廳最重要的事情應該是屯田墾殖。瓊西乾旱,少不了要大修水利。既然文章要圍繞昌化江來做,瓊西廳放在該江入海口更好。”

昌化江是海南第二大河,乾流200多公裡,上遊中遊穿梭在五指山的原始森林中,上中遊坡陡水急,洪水暴漲暴落,兩岸地面高出河床20多米。除了伐木,上遊暫時沒有什麽開發價值。雖然中國最大的複鐵礦石祿離昌化江不遠,但沒什麽交通基礎設施,現在肯定難以開發。

昌化江中遊廣壩陡降40米,進入流速平緩的瓊西平原,下遊河床寬闊,水流宣泄通暢,從未發生過洪災。40多公裡的河道可通航大號舢板等船,左右兩岸都有支流匯入。整個瓊西開發,核心工作必然是圍繞昌化江展開。

守序決定尊重嶽父的意見, 不過也沒必要將瓊西廳設在昌化縣城。

“那就把瓊西廳設在英潮港,”守序道,“北黎也不能舍棄,那邊同步展開吧。”

海述祖想了想,“既然這樣,那昌化江北的珠碧河口海頭港,馬榕港也都建起來。”

守序當然同意。

瓊西缺少深入海灣中的岩石海岬,河口處形成的小沙洲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避浪功能。用來做軍港和與英國人交易的大商港不行,承接移民倒是勉強可以。

大商港守序已經選擇了儋州洋浦港,那是海南島西部最好的港口。島南的三亞軍港控扼了來往水道,守序現在還缺一座島北的軍港。

曾櫻也希望守序在島北建一座軍港,與他一起保衛瓊州海峽。

守序首先剔除了臨高馬梟、石牌和博鋪三港,靠近瓊州海峽會受到台風影響,臨高的港口避風條件不好。

他選擇了位於澄邁縣的東水港。

東水港位於海口所西面15公裡,從海口方向延伸過來的龐大沙洲隔絕了外面的海浪。沙洲從東北向西南延伸,內海長度有6公裡,最寬處400米。內海海口只有200米寬,朝向西方,避開台風登陸的東部和東南部。水深可停巡航艦,只要在沙洲與入海口南側岸上修築兩座炮台就能防護整座海港。

————

注:明代海南港口資料來源於道光《瓊州府志》。

官員都是歷史人物,大部分考訂自南明史,對正泰帝表示萬分感謝。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推薦閱讀:天蠶土豆大神新書《元尊》、貓膩大神新作《大道朝天》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