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維夏,六月徂暑。
盛夏的夜晚悶熱難耐,郭聖通既怕把孩子熱出痱子來,又怕蚊蟲叮咬孩子。
她折中了一下,把車窗依舊敞著,只是掛上了紫縠文單帳。
條案上放著專門用來熏蚊的銀鷹座帶蓋玉琮,正徐徐燃著驅蚊熏香。
熏香以艾草和浮萍為主,輔之以檀香、桉葉、橘皮、菖蒲、樟腦、香茅、茴香、野菊花、柏木等等,味道清新淡雅。
郭聖通歪在榻上,身邊躺著的劉秀和劉疆都已睡熟。
她也睡著了,只是睡到半道上突然醒了。
她透過薄透的紗帳往外瞧,朦朧的月光和跳動的火光交錯在一塊,紛雜的馬蹄聲、盔甲和武器冰冷的摩擦聲在暗夜裡徐徐傳來。
她心底,忽地起了感慨。
這個夏天和以往的夏天,單從節奏來看似乎沒有任何不一樣。
是的,季節也是有節奏的。
春舒緩,秋悲切,冬凝重。
至於夏,顯而易見是熱烈的。
就像是一連串緊湊的樂音從指間快速地一滑而出,攪弄得人總倒吸著口氣,不敢放松下來。
其實,細想想,這股緊張感多半來自於炎熱。
可細想想夏天也是挺討人喜歡的。
初夏時,有櫻桃。
紅通通的的櫻桃洗淨了,裝在白玉盤裡,用郭況的話來說天然就是一幅畫。
真正入了夏之後,又有杏李。
郭聖通不愛吃杏,她說不出緣由,只是單純地不愛吃。
她還不愛吃甜瓜、香瓜等各種瓜,這個她說的出原因來。
瓜都太香了,馥鬱的簡直不正常。
母親聽了她這理由,哭笑不得。
“香還是錯了?”
她認真地點頭:“物極必反。”
李子,郭聖通是真心愛的。
她總愛吃那紅到發黑的李子,香甜得人滿心都是幸福感。
李子之後便是楊梅,楊梅之後便是早熟的桃子。
對了,還有藕。
藕分脆藕和面藕,脆藕適宜烹調,面藕適宜燉湯。
郭聖通對於藕是百吃不厭的,可以從剛下來吃到吃完消失。
想想,盛夏天的午後,用井水冰一個大西瓜,再喝一碗酸梅湯,躺在涼氣縈繞的臥榻上,聽著窗外知了喋喋不休地聒噪著。
睡飽起來,便去賞荷。
光是這麽一想,都覺得夏天真的有很多樂趣。
可今年夏天,郭聖通既沒有吃著新鮮的水果,也沒有賞玩荷花。
她竟然也沒覺出少了什麽,還是劉秀白天給她帶回一把有些發蔫的楊梅,她才想起來原來夏天除了炎熱,還有這麽多的調味品。
可她完全沒有想起來。
可能是行軍太累,又要照顧孩子。
也可能是乾糧燒餅吃慣了,想不起來這些零嘴。
但在這夜深人靜之時,她歪在微微晃蕩的馬車時,一層一層把自己剝開後,她終於找著了病根。
不安。
濃重的不安,攪得她根本沒有閑心想這些有的沒的。
和劉秀稱帝那天一樣,她最近莫名地慌亂。
她總有一種大事將要發生的感覺。
而且,最叫她不安的是,她把這感覺深深地壓在心裡。
她不想去想,也不想去碰。
就像那是道又長又深的傷口,她要任由它自己愈合。
為什麽?
這次又會發生什麽事?
是那個小貴人要出現了嗎?
她出現的如此之早嗎?
說真的,郭聖通真的很好奇。
她又不是留守在家的呂後,那小貴人是怎麽越過她的?
難不成這世間真有傾國傾城的美人?
可劉秀這樣的人還在乎這個嗎?
他自己生的就夠他自戀了。
無所謂,隨他去。
有什麽好不安的呢?
他想移情別戀,難道是她擋得住的嗎?
對付他也簡單。
只要她賢惠起來,待那小貴人如親姐妹一樣,他能挑得出她什麽錯來?
廢後?
是那麽簡單的事嗎?
只是,好累啊。
這樣的人生,光是想想就夠累的了。
越往前走,她越理解母親對她當初的期望。
嫁個老實忠厚家境一般的夫君,過點平平淡淡的日子。
如今想來,真是羨慕。
得多有福氣啊,才能過這樣的日子。
她輕歎了口氣,偏回頭躺下。
睡夢中的劉秀無意識地把她撈到懷裡來,她懶得掙扎,便這般沉沉睡去。
翌日起身,劉秀竟然還在車裡。
見她醒了,他把懷裡的劉疆放到榻上來,絞了帕子來給她擦臉。
成天也沒什麽下去的機會,活動的空間也不大,郭聖通每日裡便連脂肪都不擦,首飾也不戴,隻把滿頭黑沉沉的發挽起便罷了。
她年紀不大,這樣打扮顯得最是清秀可人。
盥洗過後,劉秀笑著遞給她兩份軍報。
“攻破洛陽指日可待啊。”
她有些遲疑。
前次大舅回信後,劉秀舉例子安撫她。
她當時不覺,可過後猛地想起身上竟出了一身冷汗。
寇恂和身邊儒生那麽隱秘的話,劉秀是怎麽知道的?
大舅是真心要辭河北王,他又是怎麽知道的?
她知道他身邊有特意打探消息的人。
初至河北時,他便派銚期和馮異巡行各縣,秘密調查願意歸附劉秀和不願意歸附的地方高級官員,而後上報給劉秀。
知己知彼,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可郭聖通沒有想到,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劉秀就能做到重臣私底下的商議,他都了如指掌。
舅舅身邊的耳目是誰?
她身邊會不會也有他不知道的耳目?
他每逢事,總是和她商量,究竟是信任還是試探?
他是一個合格的皇帝,他絕不會縱容外戚成長,更不會樂意見到她成長為呂後那樣可以攪動天下風雲的權後。
但她若是貿貿然避嫌,豈不又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她隻得接過。
她決計想不到,他只是為了和她多些共同話題。
她俯首翻閱著軍報。
第一份是吳漢奏來的,言漢軍已經順利圍困洛陽。
第二份,是賈複寫來的,言其渡黃河後與敵軍大戰於白虎公陳僑,連戰連勝。
她點頭,毫無意外之色。
“我們到時,只怕洛陽城早已換主。”
郭聖通滿以為立秋前後便能到達洛陽城下, 也好早些結束車馬顛簸。
但劉秀因著同為漢室宗族的劉茂領軍來降,忽地醒悟了王化的好處。
於是,他帶著郭聖通走走停停,四處巡幸。
八月至懷宮後,他前腳剛祭祀完了高祖、太宗、世宗,後腳就傳來了長安城內群臣欲武力劫持更始帝逼迫他順從的消息。
說來也真是好笑,逼宮向來逼的都是末代昏君,可從未聽過逼開國之君的。
由此可見,長安城內亂成了什麽樣子。
不過,細說起來,這場叛亂也是自赤眉軍東進早就打下了伏筆的。
今年三月,李松同赤眉軍戰於蓩鄉,大敗。
幾乎在同時,駐守河東的王匡、張卬也被鄧禹打敗,慌忙逃回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