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鸞歸桐》第203章 封王
忽聽得有細微聲響傳來,回頭一看是郭聖通就起來了,便笑看過去:“晚上不才喝了一碗湯嗎?”

 郭聖通楞了楞,旋即反應過來他是在說剛新婚時她喝湯喝多了被憋醒的尷尬事,當即狠瞪了他一眼,“才沒有呢,我是看你這麽晚還沒來睡,過來看看。”

 他笑笑,也不和她爭辯,“餓嗎?我這有點心,剛送來的,就著清茶吃幾塊很是不錯。”

 她搖頭,“我不餓。”

 他便招她過來坐下,“既起來了,便等會我再一塊睡吧。”

 說話間,他把一疊已經理好的帛書遞給她看:“很無聊,但這也沒有書可以看,拿著打發打發時間吧。”

 啊?

 還不等她鋪墊計劃一下,就這麽把密報什麽的當垃圾一樣堆給她?

 郭聖通忽地有種挫敗感,太輕松獲得的挫敗感。

 但是她才不會假惺惺地說什麽我不要,她按捺住心下微微的激動,信手拿起了最上面的帛書。

 前世的她,想必是沒機會了解這些的。

 不過,那時的她,想必也是毫不關心的。

 郭聖通垂下眼簾來,一行一行仔細地看起來。

 劉秀見她乖順,便轉過身去繼續思量。

 這疊帛書郭聖通足足看了有半個時辰的時間,仔細歸納下來無外乎內政外事。

 內若不平,再風光也不過是個架子。

 是以,她粗略地分出內政後便先認真琢磨起內政來了。

 河北之地遼闊,王昌雖死,但仍有銅馬﹑大肜﹑高湖﹑重連﹑鐵脛﹑大搶﹑尤來﹑上江﹑青犢﹑五校﹑檀鄉﹑五幡﹑五樓﹑富平﹑獲索等十五軍各自為王流散著。

 這十五個勢力加起來只怕有數百萬人,委實嚇人,但好在還沒有形成統一的力量。

 而這其中以其中以東山荒禿﹑上淮況的銅馬軍最為強大﹐若平河北,比先擊之。

 劉秀因此拜吳漢、耿弇為大將軍,持節發幽州十郡突騎以擊銅馬。

 幽州牧苗曾是劉玄心腹,吳漢怕他聞訊後暗中作梗,不許諸郡應調,便寫信來問,若事不可為,可否先斬後奏。

 劉秀隻回了他一個字:可。

 這是真要和劉玄撕破臉皮啊。

 苗曾一死,劉玄就是個傻子也猜得到是劉秀殺的啊。

 她忍不住低聲問道:“倘若那苗曾真不從,吳漢真會殺他嗎?”

 劉秀點頭,“會。”

 她也跟著點頭,“心善面軟可是要不得的,也唯有這般血淋淋的震懾,才能成事。”

 她這話一落地,劉秀便偏過頭來看她,只看得她心中發毛以為自己說錯了話。

 “你倒是和鄧禹見解一致,他也說不殺雞儆猴,幽州十郡要和我們挑毛病找事的絕對不在少數。

 他因此向我建言拜吳漢為大將軍,說他勇鷙有智謀,諸將鮮能及之。”

 她心道,鄧禹的影響力果然大,倘若他能旗幟鮮明地站在她這邊也就好了。

 高祖時,呂後不就幸得張良相助嗎?

 可鄧禹放著劉秀不抱緊,怎麽會來助她?

 不過是癡人說夢罷了。

 她和呂後雖都會成為開國之後,但委實差的太多。

 她私下以為,以呂後治國成就,便是稱帝也無妨的。

 只不過,就連呂後自個兒都不敢邁出這一步,她也只能是心底想想為其抱憾。

 也不知這天下何時能出個女帝?

 她輕輕搖頭,展開了手中下一卷帛書。

 才不過看了兩眼,她臉上就漫起笑來。

 遠遠還沒到可以高枕無憂的時候,劉玄就自覺天下已經大一統,把政事托付給趙萌,成日裡只顧著寵愛嬪妃飲酒作樂。

 好了,這下,現世報到了。

 梁王劉永在睢陽縣擅權行令,公孫述在巴蜀自稱為王,李憲自立為淮南王,秦豐自號楚黎王,張步在琅邪郡起兵,董憲在東海郡起兵,延岑在漢中起兵,田戎在夷陵起兵,這些人割據一方,再不稱臣。

 也不知道劉玄知道這消息時,臉上有沒有精彩紛呈?

 不,大概是沒有的。

 下面人為了欺瞞他定然回他些編造好的捷報來哄他開心。

 說來也真是可笑,都說上位者耳目清明,可其實站得越高聽到的越多,就越不容易做出明智的判斷。

 因為,人人都隻說他們想說的,人人也只聽他們想聽的。

 大前天時,尚書令府上傳來喪信。

 范氏死了。

 也不知道她死前時是不是恨她恨的不行,也不知道如今趙曼薇是不是哭得眼睛通紅在罵她。

 郭聖通想,她們即便再不通醫理,但未必就看不出范氏已然是病入膏肓。

 扁鵲那般厲害人物,千百年來不也就只出了一個嗎?

 其後名醫,誰敢說句能與之比肩?何況郭聖通這個連名醫都算不上的。

 她們難道心底就不知道她說救不得是真的嗎?

 應該是知道的。

 只不過那不是她們想聽到的話,所以她們認定了她試一試也是有希望的。

 郭聖通忍不住長出了一口氣,這下心底是真湧起了挫敗感。

 她以為她知道劉秀必勝就是佔住了先機,所以打著預先豐滿羽翼的想法。

 可世事難料,哪會如此從人心意呢?

 她非但沒有幫上忙,反而叫劉秀和謝躬結仇。

 這給了她一個教訓:千萬不要覺得重生一世,凡事就會順利起來。

 倘若會,前世她就該是勝利者了。

 又過了五日,有軍報快馬送來。

 吳漢領輕騎二十余人到苗曾駐地無終城去求見,苗曾見其人少遂放松了警惕出城迎之。

 吳漢趁其不備,一刀斬於身前。

 無終城亂,苗曾所部群龍無首,吳漢順勢接管了其部兵馬。

 幽州各郡聞信驚恐,再無不敢從者,吳漢順利征集到了各郡最為精良的全部突騎莫南下。

 緊隨其後隨來的是更始帝劉玄的旨意,他絕口不提苗曾的死,任謝躬為幽州牧,韋順為上谷太守,蔡充為漁陽太守,全面接管劉秀在河北的勢力。

 而對劉秀的安排是封其為蕭王,罷兵回長安。

 是日,天色昏暗,黑雲壓頂。

 尚是午後,便陰沉得好似遲暮之時。

 未過片刻,豆大的雨滴便劈裡啪啦地砸下來。

 靜默的廳堂內立時有些嘈雜起來,被劉玄派來傳旨的黃門笑眯眯地催劉秀接旨:“蕭王——”

 劉秀緩緩站起身來,雙眸幽深,見不出喜怒波動。

 他躬身拜道:“河北未平,有負陛下重托,還請恕臣無法就征。”

 說罷,他大步而去,把目瞪口呆,驚駭莫名的黃門就那麽撇在了身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