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雙頭鷹的眼睛》第36章 統1大業
  1905年1月1日那天,尼古拉二世正在冬宮的書房之中進行嚴肅的自我檢討。

  “我錯了!我犯了重大的錯誤!我怎麽能說波爾塔瓦省的貴族是烏克蘭貴族呢?他們是小俄羅斯貴族!波爾塔瓦省也不是烏克蘭省份,而是小俄羅斯的省份!沒有烏克蘭,只有小俄羅斯,沒有烏克蘭人,只有小俄羅斯人!”

  尼古拉二世在進行五省改革的時候曾經滿不在乎地說:“波爾塔瓦省我不擔心,烏克蘭貴族的反對一點也不重要。”

  後來他意識到,這句話錯了三分之二,嚴重地違背了俄羅斯帝國的政治正確。

  首先,有三分之一是對的,就是烏克蘭貴族,不,是小俄羅斯貴族的反對確實不重要。

  但是又有三分之一錯得很嚴重,根本就沒有什麽烏克蘭貴族,只有小俄羅斯貴族,只有小俄羅斯,根本沒有烏克蘭,有也要說沒有。

  還有三分之一是相當不妥的,就是你不能說小俄羅斯貴族的反對不重要,盡管實際上是這樣的,可你也不能直接說出來,至少要在表面上顯示小俄羅斯貴族的意見確實“很重要”。

  對於歐洲而言,處於同一方言連續體的族群,只要能在民族國家構建和預備構建的高峰期十九世紀,處於同一政權統治,同時公立教育推行單一標準書面語,基本都能形成單一民族。俄羅斯帝國也不傻,早在17世紀就一直在向這個方向努力。

  當然,俄羅斯和波蘭這兩個東西斯拉夫的大頭想並成一個民族基本沒可能,波蘭人本來就不是羅斯民族的一員,俄羅斯帝國也不好意思把波蘭人硬說成俄羅斯人。不過俄羅斯帝國還是在俄屬波蘭推行俄語教育。

  語言同化對於近似的民族是很有用的,但對於差異過大而且還有歷史糾葛、民族矛盾的兩個民族而言只會起到副作用——韓半島這種奇葩除外,大波波就算是歐洲擦腳布,起碼還是比韓半島更有節操。

  所以尼古拉二世的方法是,允許波蘭人說波蘭語,但給予俄語以與波蘭語等同的地位,同時加強俄羅斯帝國本土與波蘭的經濟聯系,並要求在政府和國有公司中給予“俄波雙語人才”以更優待遇,比如說俄國國家工業複興公司在波蘭的汽車廠以及其他一切分公司和工廠,無論是工人還是管理層,雙語人才的薪資和待遇都比只會說波蘭語的人高。政府機關和學校也一樣如此,大學裡不會說俄語的講師別想當教授,政府公務員不會說俄語,晉升之路基本也堵死了。包括學生的升學也與俄語密不可分,不會俄語不能上大學。

  於是在這種指導思想下,《俄羅斯帝國治下波蘭第二會議王國基本法》明確規定波蘭語和俄語同為官方語言,並且波蘭第二會議王國政府應自行立法及采取各種措施,鼓勵公民同時掌握兩種官方語言。

  俄羅斯帝國此前一直在俄屬波蘭推行單一的俄語教育,屏蔽波蘭本民族語言,就算以前遇到諸多阻礙,波蘭人對此也感到抵觸,但不可否認的是大部分人都是會說俄語的,現在這種“允許本民族語言,優待雙語使用者”的政策一出來,俄語就根本不會隨著波蘭的自治被波蘭人拋棄,反而一改之前被抵製的情況,轉而在全社會都產生了學習俄語、使用俄語的熱潮,會說俄語的波蘭人當然引以為傲,處處都要顯示自己會俄語。

  以前俄國是強迫所有人說俄語,不會俄語別想進政府,同時又禁止波蘭語,這樣就讓波蘭人很抵觸,現在放開波蘭語,

把條件擺在那裡,看你怎麽選。用一個不恰當的比喻說,敵人稍微玩弄一些誘降政策,背叛革命的人就多了。誰也不想因為不會說俄語甚至是因為假裝不會說俄語(也就是不願意說俄語),導致身為經理,工資和雙語工人一樣高。  這和中國的英語教育有相似也有不同,相似的就是英語教育和俄語教育都相當興盛,如果當年英國人佔領中國,然後強迫中國人說英語,估計效果為0,今天英語卻可以受到熱捧,不同的地方在於,英語在中國並沒有太廣的用途,而俄語在當時的俄屬波蘭呢?不管俄屬波蘭人民願不願意承認,俄語畢竟已經是波蘭社會,尤其是城市人口的重要用語,俄語本身就是有用處的,而且也已經有大量使用者。波蘭成為雙語社會一點問題都沒有,這其實是中國比不了的,和印度差不多,而且俄語普及比比印度英語還要高,畢竟波蘭就那麽大,人顯然沒有印度多,也沒有印度人民那麽一貧如洗,俄國人單一語言教育的時間又持續了幾十年。

  為了加強俄羅斯帝國本土與波蘭第二會議王國的經濟聯系,統一的貨幣是非常重要的,這一點不用尼古拉二世來實現,1850年起俄羅斯帝國就徹底廢除波蘭茲羅提,采用盧布。

  盡管給予了波蘭高度自治,但是貨幣並沒有被放開。

  波蘭的自治程度並不比港澳高,總體甚至略低一點。

  政務權方面和港澳一樣,內政自理。

  外事權和港澳也一樣。

  司法權方面,終審法院與港澳的同樣機關的職能是一樣的,但是受到中央政府的限制更強,俄羅斯參議院和全俄羅斯皇帝可以直接推翻終審法院裁決,當然也不是非要這麽激烈的手段,有時候也可以發回重審。

  財政權同港澳,不用向中央政府上繳財政收入,當然,波蘭第二會議王國的民生和基建工程(如果有的話),都是自己負責的,俄羅斯帝國頂多就是修鐵路,儲備軍糧、物資和彈藥,建立基地和要塞,構築防線,反正一戰的時候要暫時放棄俄屬波蘭的。

  軍事權,介於港澳和台北之間,波蘭有自己的波蘭軍團,這和北京給台北的待遇一樣,鎮壓畢蘇斯基的羅茲起義,就是用了波蘭軍團。但是俄羅斯帝國像中國在港澳那樣,有駐軍,而且這絕對不是幾千人,而是百萬大軍,戰爭威脅一旦降臨,俄羅斯帝國的主力部隊就會雲集波蘭。

  但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是,波蘭沒有貨幣權,尼古拉二世根本不考慮在這方面松口,《俄羅斯帝國治下波蘭第二會議王國基本法》明確規定波蘭貨幣為盧布,貨幣保持統一,波蘭和俄羅斯帝國的聯系就會越來越緊密。

  對於同樣高度自治的芬蘭大公國,在1903年那個愚人節之前,尼古拉二世已經在1900年把俄語列為在芬蘭大公國與芬蘭語並列的官方語言,尼古拉二世雖然尊重芬蘭自治,但不打算取消俄語的與芬蘭語並列的官方語言地位,至於芬蘭馬克,尼古拉二世並沒有取消,畢竟芬蘭是要做一扇歐洲之窗的,現在整個芬蘭都是自由貿易區,芬蘭經濟發達,不應該隨便去添亂。

  ……

  尼古拉二世的另一個也是最為重要的努力方向,同時也是俄羅斯帝國的一貫國策,是促成東斯拉夫三族,即羅斯民族的統一事業。

  這是促成俄羅斯帝國永遠統一的根本事業!

  蒙古的征服和波蘭立陶宛聯邦的入侵給羅斯民族帶來了深重苦難。數百年滄桑變遷,由於分屬不同政治實體,及標準語不同,導致出現族群認同差異,羅斯的主體分化為東斯拉夫三族。

  俄羅斯帝國強大起來之後,通過瓜分波蘭,開始收回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領土,同時確立了統一羅斯民族的政治正確。

  把東斯拉夫三族都納入俄語圈還是很有可行性的——俄語、烏克蘭語、白俄羅斯語均屬於東斯拉夫語支,從屬於同一方言連續體中。

  在俄羅斯帝國的政治正確裡,實際上東斯拉夫三族合起來才算“俄羅斯”,今天的俄羅斯族是大俄羅斯,白俄羅斯就是白俄羅斯,烏克蘭是小俄羅斯;烏克蘭只是一個地域概念,俄語含義是邊區,根本不存在,或者說假裝不存在烏克蘭人,只有小俄羅斯人。

  按照俄羅斯帝國的政治正確,同時也確實是本該如此的事實,大俄羅斯人、小俄羅斯人、白俄羅斯人都是中世紀基輔羅斯人的後代,母語應該都是俄語。

  早期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均采用脫胎於保加利亞文的古教會斯拉夫語,在相當程度上是“書同文”的,盡管這套書面語和各自口語存在較大差異。十九世紀帝俄境內出現了以大眾口語作為基礎的文學作品,其中普希金等人的作品確立了俄語的規范,謝甫琴科等人的作品則確立了烏克蘭語的規范。白俄羅斯語雖然曾在立陶宛大公國形成過獨有的書面語盧塞尼亞文,但已經失去官方地位數百年,也是在十九世紀以當時的口語重新開始書面化。

  不過,俄羅斯帝國並不準備放任烏克蘭語和白俄羅斯語的發展,俄羅斯帝國政府堅定推行俄化政策,在公立教育上全盤采用了普希金等人確立的標準語。

  俄羅斯帝國的俄化政策還是非常成功的,尤其在白俄羅斯,白俄羅斯的意思本來就是純粹或者高貴的俄羅斯人,要不是戈地圖徹底摧毀了蘇聯的國家機器和政治結構,俄白烏三個加盟共和國領導人互相勾結,導致整個聯盟的加盟共和國在大潮流中全部崩塌,白俄羅斯根本不可能獨立,就連《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約》都把白俄羅斯留給蘇俄。到今天,白俄羅斯絕大部分城市人口都不會說本民族語言,只會俄語,同時白俄羅斯也是俄羅斯在歐洲最後一個盟國。

  烏克蘭還沒有像白俄羅斯那麽徹底,但是此時,俄羅斯帝國的努力也已經取得顯著成效,此時確實沒有多少人提起烏克蘭人這個概念,都是說小俄羅斯、小俄羅斯人。

  在俄羅斯帝國的努力下,第聶伯河左岸烏克蘭已經基本俄化,第聶伯河右岸烏克蘭的俄化也在穩步推進。

  如果再這樣下去,到20世紀二三十年代,估計烏克蘭就真的是名副其實的小俄羅斯了。

  但是在歷史上,俄羅斯帝國的生命在一戰中走到了盡頭,一戰讓帝國解體,同時讓波蘭乘機東侵,讓烏克蘭的俄化倒退了。

  一戰讓俄羅斯帝國、奧匈帝國、德意志帝國相繼崩潰。

  重獲獨立的波蘭第二共和國奪取了德國的西普魯士、波茲南和部分上西裡西亞,奪取了奧匈帝國的克拉科夫和加利西亞以及波屬切欣,從俄羅斯帝國的故土上奪走了西白俄羅斯和沃倫地區——沃倫地區和東加利西亞共同組成所謂“西烏克蘭”。為了同化當地民族,波蘭政府對當地采取了波蘭化政策。

  當時的蘇俄政府一來是根據民族自決原則,二來為了對波蘭東部的白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形成“回歸祖國”的吸引力,設立了白俄羅斯、烏克蘭兩個蘇維埃共和國,而更糟糕的是白俄羅斯語、烏克蘭語正式獲得了官方語言的地位。至此,白俄羅斯人、烏克蘭人、俄羅斯人開始分屬不同政治實體。

  蘇聯是統一的,加盟共和國是名義上的,這沒錯,但是這樣有一個壞作用,就是對民族認同產生了固化作用。

  以前俄羅斯帝國為了推行俄化,特意不去明確劃分西部的民族,那時一個人可以同時有白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小俄羅斯人)、俄羅斯人的多重認同,這樣對推行俄化很有利,因為當地居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是那個民族,而且俄羅斯帝國一直是說大俄羅斯人、小俄羅斯人、白俄羅斯人,反正都帶著俄羅斯,我當大俄羅斯人也沒什麽不妥,你說我是大俄羅斯人,我就是大俄羅斯人了,反正對我沒有什麽影響嘛。

  劃分加盟共和國後,那麽白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的民族劃分就確定了,這樣對俄化政策又產生了不利影響。而且從小俄羅斯變成烏克蘭,導致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的關系被削弱了。

  盡管這樣,在蘇聯後期,開始推行烏克蘭俄語化,也取得了顯著效果,當時也面臨著阻礙,比如第聶伯羅黑幫的一員,烏克蘭黨委第一書記謝列斯特堅持烏克蘭民族文化,抵製俄化烏克蘭,不過最後,到1991年,烏克蘭只有30%的人口會說烏克蘭語了,可見戈地圖的跪下,是多麽慘重的損失,一千年的關系,數百年的努力,被他用五六年,嚴格地說四五年就幾乎徹底葬送了。

  尼古拉二世在俄化政策上沒有什麽好改進的,俄羅斯帝國對羅斯民族的同化政策非常成功。他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守護,守護俄羅斯帝國,只要一戰勝利,俄羅斯帝國境內的烏克蘭人,也就是小俄羅斯人,就真的會完全融合在俄羅斯民族之中。

  ……

  不過還有一個問題,烏克蘭語並不只在俄羅斯帝國的統治區使用,在奧匈帝國的東北方的東加利西亞,尤其是利沃夫,同樣是整個東斯拉夫方言連續體的一部分。

  在瓜分波蘭後,加利西亞由奧地利統治。十九世紀,普魯士治下的波蘭裔隻教德語,俄屬波蘭、烏克蘭隻教俄語。而奧匈統治偏向於以夷製夷,鼓勵治下族群采用民族語言辦教育,結果加利西亞的首府利沃夫同時成為了波蘭民族主義、烏克蘭民族主義的大本營。但當地的波蘭語方言及烏克蘭語方言其實可以互通,認同上的差異主要在宗教及采用正字法上。當時,利沃夫地區已經形成了成熟的基於烏克蘭語的公辦教育體系,當地烏克蘭語族群由於長期與奧匈帝國境內的波蘭裔發生衝突,烏克蘭民族主義意識強烈。

  東加利西亞烏克蘭人從未被俄羅斯帝國統治。因此他們對於俄羅斯幾乎沒有認同感,二戰後,東加利西亞並入蘇聯的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結果他們立即成為烏克蘭西部民族主義勢力的領頭羊和大本營。

  烏克蘭獨立後,在西部民族主義勢力推動下,先是廢除了俄語的官方地位,然後在烏克蘭全境開展了的再烏克蘭化。到了烏克蘭危機爆發的時候,烏克蘭60%的人口以烏克蘭語為母語——烏克蘭可是有一定量的俄羅斯人,也就是說烏克蘭族的烏克蘭母語比例有七八成。克裡米亞爆發衝突並公投入俄後,烏克蘭人在反俄情緒的推動下,進一步抬高烏克蘭語的地位,政府規定所有學校均只能以烏克蘭語授課。在今天的形勢下,也許一代人以後,烏克蘭將徹底脫離俄語圈。

  是可忍孰不可忍!

  尼古拉二世對此的應對辦法前已提過,仔細回憶了這方面的信息後,更加堅定了決心,東加利西亞烏克蘭人不是因為和波蘭人的衝突才有強烈的民族主義意識的嗎?正好,二戰後期,波蘭流亡政府和蘇聯談判邊界的時候表示,寇松線以東都可以放棄,用德國領土補償,但是唯獨要保留波蘭的歷史名城利沃夫,蘇聯不肯,最後在補償給波蘭的德國領土上,波蘭人把一座城市命名為弗羅茨瓦夫,意思是“像利沃夫的城市”,可見波蘭人對失去利沃夫的失落與傷感。

  有了兩方面的綜合考慮,尼古拉二世早早就許諾把整個加利西亞給波蘭,包括東加利西亞,這樣不但波蘭人歡欣鼓舞,東加利西亞烏克蘭人也就被拴在了他們的老對手波蘭人那裡,再也不能並入烏克蘭當害群之馬了,波蘭人會和烏克蘭人好好地死磕,不僅是烏克蘭人,還有西普魯士和波森的德意志人,歷史上他們受到不公平待遇和驅逐,但是現在波蘭是俄羅斯帝國的一個自治王國,自然是不能通過政府的手段來打壓德意志人的,這樣一來,烏克蘭人和德意志人被波蘭打壓,反過來又對波蘭形成牽製,再加上德意志喪失的走廊地帶領土而與波蘭的矛盾,波蘭人就不可能再有能力來找俄羅斯帝國中央政府的麻煩,反而需要俄羅斯帝國中央政府的某些方面的支持,比如確保波蘭佔有西普魯士和波森以及部分上西裡西亞這些原為德意志帝國領土的地帶。這是肯定的,蘇聯這麽大的體量,都搞不定東加利西亞烏克蘭人,波蘭第二會議王國同時面對烏克蘭人和德意志人,根本不可能將他們壓製得老老實實,到時候波蘭人就要領會到以前俄羅斯帝國面對波蘭人的感受了。

  而且尼古拉二世還發現新的好處,在這個過程當中,東加利西亞烏克蘭人也可能被緩慢地俄化!

  因為波蘭和俄本土是統一貨幣,經濟聯系緊密,自然加利西亞也會和俄羅斯帝國建立緊密的經濟聯系。而且波蘭法定的雙語教育是波蘭語和俄語,其他語言是否在學校采用,由波蘭第二會議王國政府自己決定,以歷史上大波波的舉動,現在的大波波肯定也會和歷史上一樣,絕對不會允許加利西亞烏克蘭人說烏克蘭語,用烏克蘭語教學的。

  東加利西亞烏克蘭人雖然民族主義意識強烈,但他們和俄羅斯帝國本身倒沒仇,是和波蘭人鬥爭中產生的,如果沒法說烏克蘭語,必須說波蘭語或者俄語中的一種,那麽東加利西亞烏克蘭人肯定會以俄語為主,那樣長時間慢慢堆積,加利西亞的烏克蘭人也會漸漸靠近俄羅斯。

  ……

  不過烏克蘭西部雖然民族主義勢力大,但是也許“西極必東”“物極必反”,在今天烏克蘭最西部的特蘭斯卡帕提亞,即外喀爾巴阡州,那裡的人民卻還是能夠熟練使用俄語,而且不說烏克蘭語,在政治立場上也親俄。

  不過那裡的人已經不是烏克蘭人了,而是盧塞尼亞人。

  盧塞尼亞,一聽就知道和“羅斯”是一回事,他們還有另一個稱謂,喀爾巴阡羅斯。這是羅斯民族脫離故土,遷徙到喀爾巴阡山以西的一個遙遠分支,他們保存著自己的盧塞尼亞方言,來源於古羅斯語。

  在蘇聯框架之下,盧塞尼亞人也接受了俄語,但對於烏克蘭西部那些反對羅斯文化,主張“大烏克蘭”的東加利西亞烏克蘭人,以及整個西烏克蘭的民族主義勢力,盧塞尼亞人極度反感,因為他們承認自己是羅斯民族的一員, 但認為自己和烏克蘭沒有任何關系。

  一個民族分支與本部有一定距離,可能會產生疏離感,但如果離得太遠,遠到崇山峻嶺,遠到可以被稱為僑民的地步,在異國他鄉又受到重重壓迫,反而會感到“故土難離”而回想起到故土的溫暖與親切,反而會比距離不尷不尬的分支更有民族認同感。

  如果尼古拉二世贏得了一戰,他會把特蘭斯卡帕提亞並入俄羅斯帝國,但是那與烏克蘭沒有關系,就算烏克蘭人成了小俄羅斯人也與他們沒有關系,不是說尼古拉二世準備刻意區分什麽,而是地理上已經割斷了,因為特蘭斯卡帕提亞是通過東加利西亞與烏克蘭本土連接,現在加利西亞歸屬波蘭的話,特蘭斯卡帕提亞與烏克蘭或者小俄羅斯根本不接壤,自然沒有一點關系了。

  尼古拉二世決定賦予特蘭斯卡帕提亞的羅斯分支以“喀爾巴阡羅斯”的名稱,本來喀爾巴阡羅斯就與盧塞尼亞是同義的,不過尼古拉二世不會承認盧塞尼亞,只有喀爾巴阡羅斯。

  如果大俄羅斯、小俄羅斯、白俄羅斯、喀爾巴阡羅斯真正完成了融合,成為統一的俄羅斯民族,那麽俄羅斯帝國的基石就穩固了,其他的民族問題當然還在,比如中亞和高加索,但不會對整個帝國的統一產生顛覆性的影響了。俄羅斯帝國就可以成為俄羅斯民族的千年帝國。

  當然,說千年帝國的,少不了要打仗,尼古拉二世這些宏大理想,羅斯民族的統一大業,都需要贏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才能實現,打不贏第一次世界大戰,什麽理想都是水中月,鏡中花。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