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雙頭鷹的眼睛》第5章 朝鮮之殤
  俄日兩國激起波瀾的同時,狂風巨浪也刮到了被瓜分的朝鮮和中國兩個沒落的東亞封建國家。

  《俄日解決懸案條約》無疑是藐視和瓜分了中國和朝鮮的主權。

  其中,被藐視和瓜分最嚴重的不是中國,而是朝鮮。

  首先,整個“大韓帝國”是“被承認”為日本的一個保護國。

  其次,俄國關於取得朝鮮東北部鹹鏡北道領土的條款,表述是這樣的――

  “日本政府允將鹹鏡北道全部,並各該處之一切公共營造物暨財產之主權,不受補償,且以韓國政府允許者,永遠讓與俄國政府。”

  而俄國轉讓關東州給日本的條款,表述是這樣的――

  “俄國政府以中國政府之允許,將旅順口、大連灣並其附近領土領水之租借權內一部份之一切權利及所讓與者,轉移與日本政府,俄國政府又將該租界疆域內所造有一切公共營造物及財產,均移讓於日本政府。

  兩締約國互約,前條所定者,須商請中國政府允諾。”

  這樣對比起來,藐視就很明顯了。

  嚴格來說,轉讓關東州條款,以及其他各項條款(鐵路駐兵除外)本身,並沒有讓中國額外失去主權,因為俄羅斯已經租借了關東州,現在隻是把侵略權益轉交給日本,雖然一樣是藐視中國,但是至少吃相還不那麽難看,每一項條款都特別規定要商請中國政府允諾――當然,怎麽“商”,如何“請”,會否“允諾”,大家都是心知肚明。

  但是對朝鮮就是赤裸裸的藐視了。

  如果說“被承認”其實也是既成事實,那麽領土條款一對比,就顯示出赤裸裸的歧視了。

  日本轉讓本來完全屬於韓國的鹹鏡北道,而條約中寫明“不受補償,且以韓國政府允許者”,而根本沒有什麽“商請韓國政府允諾”。

  這個條款其實是尼古拉二世故意這麽擬的,而日本人對這一條款隱含的意味非常高興――也就是說我們連矯情都懶得矯情了,日本的態度就是韓國的態度,日本允許就是韓國允許。

  這明顯相當於俄國給日本的暗示和保證:你說韓國往東,我絕不認為它往西,就算韓國真的往西走,我也認為韓國是跟你往東的,你讓它自殺,我就承認它自殺,哪怕它還活著,我也接受你開的死亡證明。

  那麽俄國給了這樣的暗示和保證,日本政府也投桃報李,以極高的辦事效率完成了領土交換,尤其是關於朝鮮(韓國)方面。

  1903年4月9日,《俄日解決懸案條約》墨跡未乾,尚未正式生效和公布,日本外務省次官林董以及日本駐“大韓帝國”公使林權助就風風火火地衝進了朝鮮王宮。

  面對日本人提出的“從速割讓鹹鏡北道予俄國,否則後果自負”的威脅,朝鮮高宗、“大韓帝國”皇帝李熙陷入了深深的絕望之中。

  李熙時代的朝鮮風雨飄搖。

  乙未事變和俄館播遷事件之後,李熙一度成為被俄國人控制的傀儡君主,換了第三個主人,後來俄國迫於朝、日壓力讓步,李熙得以還宮。李熙沒有去景福宮,而是於1897年2月20日回到了貞洞慶運宮,當時的各國使館地帶,李熙害怕再度日本再發動類似“乙未事變”的事件,遂遷到慶運宮以尋求各國保護。

  李熙還宮後,親俄派勢力有所萎縮,而先前掣肘高宗的勢力如興宣大院君、閔妃、日本人亦消亡或削弱,所以此時的李熙終於擺脫了傀儡的地位,

獲得了實權。  高宗不滿於“大君主”的稱號,決定采用“皇帝”之尊號,與中日兩國分庭抗禮。1897年8月16日,高宗下詔改元“光武”。1897年10月12日,高宗李熙穿上12章袞冕,在慶運宮之圜丘壇祭天,並即皇帝位,冊封王后閔氏為皇后,諡號為“明成皇后”,王太子李p為皇太子。次日頒詔書,改國號為“大韓帝國”,沿襲中國明朝的典章制度。李熙成為朝鮮半島歷史第一個正式稱帝的君主――高麗初年雖然采用帝製,但並未正式加皇帝尊號。

  李熙稱帝以後到日俄戰爭爆發的數年時間,朝鮮半島又一次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然而此時韓國社會雖然沒有出現1895、96年之間的大混亂,但仍動蕩不安。東學黨起義的部分殘余以“英學黨”的名義在全羅道一代不斷舉行農民暴動,1898年,濟州島又爆發了“南學黨”領導的房星七之亂,活躍於南部的“活貧黨”也不斷進行“劫富濟貧”的活動,令韓國政府十分頭疼。1898年9月又發生“茶毒事件”,親俄派官員金鴻陸指使廚師孔洪植等人在李熙的咖啡中下毒,但沒有成功,金鴻陸被處死;而流亡日本的樸泳孝、俞吉F等親日派也蠢蠢欲動,多次圖謀潛回國內,發動政變廢黜李熙,因此流亡日本的政治犯也是當時李熙面臨的一個難題。除了韓國內部的暗潮湧動,外部日俄等國雖然暫時沒有對韓國直接進行內政干涉,但卻加緊了經濟侵略,比如在馬山浦租借權上的競爭、對韓借款競爭、鐵路敷設權的競爭及俄國強佔龍岩浦事件等等,在日俄角逐的情況下,高宗通過到處周旋來維持國家的勉強獨立自主。

  然而,這種不靠自立自強而依靠外力來維持國家獨立的政策雖然短期發揮了一些作用,最終還是不能挽救朝鮮,“大韓帝國”的末日即將到來。

  1903年4月5日,《俄日解決懸案條約》在外交上完全將朝鮮置於日本保護國的地位。

  面對4月9日日本官員的提請,李熙采取拖延戰術,請求再考慮幾天。

  但是日本人不準備拖下去。

  伊藤博文和小村壽太郎接連發給林董的兩份電報都隻有四個字。

  “從速解決。”

  1903年4月16日,《俄日解決懸案條約》正式交換批準書生效,並昭告世界各國。

  當日,林董和林權助進宮謁見李熙,屏退左右,告知條約已經生效,反覆威脅利誘高宗,李熙則堅持不允。林董對李熙說:“這是日俄兩國政府經過多方考慮,最後的決定,絲毫不能變更。若是拒絕,將要發生大事。”高宗說:“自祖宗以來,凡國家大事皆谘詢政府大小官吏乃至賢儒而後決定。況有了解國內紳士、人民輿論之先例,朕不能擅自決定。”林權助諷刺道:“向政府臣僚谘詢可以,但了解一般人民意向,卻是奇怪的。貴國不實行民主政治,不是一切經陛下裁決的君主專製國家嗎?”高宗登時大怒,明確表態道:“承認此約,和亡國一樣。朕寧可殉社稷,也決不承認!”林董和林權助見李熙不肯就范,兩人悻悻而退。

  然而,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非有強大的力量不可改變它的軌跡。

  尼古拉二世和俄羅斯帝國擁有這種力量,但李熙和他的“大韓帝國”沒有。

  面對國內激進派的請戰呼聲,伊藤博文盡管主張和平解決,但迫於條約已經開始履行,日本軍隊已經撤出千島群島並開始進駐關東州、南滿鐵路,而朝鮮方面仍是死硬態度,為了不讓俄國認為日本意圖毀約,不得不采取強硬手段。

  原本的計劃是利用日本在朝鮮的原駐軍,同時收買朝鮮大臣,就此完事,但日本尚未大批駐軍朝鮮,又發現朝鮮軍隊經過近代化改革後有所增強,原駐軍不能完全掌控局勢。

  4月17日,俄國向日本質詢鹹鏡北道問題。

  4月18日,日本政府答覆,10天內搞定韓國政府。

  於4月3日起,日本已開始組建征韓軍以防備不測,9日韓皇意圖拖延,征韓軍加快了組建速度並擴大了規模,直接照搬了原定於朝鮮登陸跨過鴨綠江進攻俄羅斯軍隊的第一軍之規模。

  4月19日,征韓軍組建完畢,4月23日,日軍攻擊主力部隊,由黑木為楨大將指揮的日軍征韓軍開始陸續在大同江口重鎮南浦、漢江入海口仁川等地登陸。這支總兵力4.2萬人的攻擊部隊包括近衛師團、第2師團和第12師團等3個主要單位,是日軍進攻朝鮮的一柄利劍。

  如此牛刀殺雞,日本野心昭然若揭。

  然而事實上並沒有激烈戰鬥。

  日本對朝鮮不是一貫搞什麽“懷柔”嗎?雖然由於李熙的死硬,動了牛刀向俄羅斯展現誠意,但是事實上,各內閣大臣早就被買通了,朝鮮軍隊內部更是被腐蝕滲透得慘不忍睹。

  4月24日,未遇任何抵抗的日軍騎兵部隊已經進入了漢城,與原駐軍一起繳了王宮軍隊及漢城韓軍的武器。

  林董和林權助當天傍晚再次入宮,迫使韓皇李熙承認了條約。

  其實朝鮮承不承認已經無所謂了,因為4月23日,一支3000多人的哥薩克騎兵以及配屬的一些炮兵部隊已經跨過圖們江。俄軍同時在清津、羅津登陸。朝鮮軍隊不堪一擊,紛紛投降或者潰退到鹹鏡南道。

  哥薩克騎兵又在農村裡掃蕩了一些散兵遊勇,在軍事長官的竭力約束下,盡管一些家庭遭到了順手牽羊的洗劫,不過至少性犯罪沒有發生。

  至4月25日,日本軍隊已經基本控制了全朝鮮的態勢,俄國軍隊也徹底掌控了鹹鏡北道。

  俄國人拿到了他們想要的,滿意地停止了行動,而日本人的血盆大口才剛剛張開。

  伊藤博文指示林董按照擬好的草案迫使朝鮮再簽訂一份保護條約――這才是重點,否則如何需要勞師動眾,在朝鮮屯駐重兵?

  高宗見大勢已去,稱病不去,由內閣八大臣接待林董一行。李完用――此時由親俄轉向親日――他不親日也沒誰可親了,因為俄國人已經撤退了――等5人同意締約,反對締約的參政大臣即總理大臣韓圭l被日軍拘禁。

  對於“大韓帝國”而言,一切已經無可挽回。

  外部大臣樸齊純代表韓國政府簽訂了《日韓保護協約》,這是第二次日韓協約,根據這個協約,日本在韓國設立統監,韓國撤消外交機關,並不設外務大臣職務,這樣,韓國就失去外交權,變成日本的保護國,實際上已淪為日本的殖民地。

  《日韓保護協約》簽訂的消息傳出後,立即激起韓國人民的強烈反對。此時主掌韓國國政的學部大臣李完用、軍部大臣李根澤、內部大臣李址F、外部大臣樸齊純、農商工部大臣權重顯被韓國人民罵為“五賊”。韓國各階層人民一致要求“廢除保護協約”、“驅逐倭寇、誅滅五賊”, 閔泳煥、趙秉世等有民族氣節的大臣殉國,在韓國全國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反抗運動和第二次反日義兵運動。日本政府並不在意,他們在朝鮮當前有三個師團,可保高枕無憂。根據《日韓保護條約》,撤銷駐韓公使職務,成立了統治韓國的新機關――韓國統監府,外務省次官林董被任命為第一任統監。他的次官職務由栗野慎一郎接替,而林權助轉任駐俄公使。

  6月初,近衛師團撤回日本。

  而後駐朝部隊幾次商討、調整,1903年11月15日,正式成立韓國駐屯軍,長谷川好道擔任駐韓司令。

  朝鮮民眾的反對並不能改變任何事情,而且,這個東亞半島民族的骨頭,並不是比較堅硬的那一類。

  新的歷史,這個古老的東亞半島,將不再有獨立。

  《俄日解決懸案條約》對清帝國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比歷史上小了不少,因為實際上中國並沒有額外損失權益,日俄公使申請清朝皇帝的允諾都比較――至少在表面上――彬彬有禮。清帝國也沒有表現出劃遼河以東的地域為戰區的懦弱本質。

  但是還是有一些人認為,日本的成功體現出了立憲國更勝於君主國,清政府出於維護統治考慮,也動了立憲的念頭,派大臣出洋考察的心思開始出現在帝國最高層,也飄進了那個老女人的耳朵。

  “那個老妖婆,只知道玩弄她的權術,卻不顧及――列強們卻可以玩弄她的整個國家!”

  尼古拉二世和維特伯爵談論起東方帝國的那個執政者,語氣中充滿了鄙視與不屑。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