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雙頭鷹的眼睛》第4章 《俄日解決懸案條約》(下)
  至少從表面和短期看來,《俄日解決懸案條約》最大的受益者是日本。

  日本完全達成了自己的“大陸政策”的第一步,即吞並朝鮮,第二步也在穩步前進,已經拿下來了半個滿洲,一下子就把勢力范圍由漢城推進到了長春,進入了東亞大陸內部,而付出的隻是不屬於自己的鹹鏡北道和長期爭議領土千島群島。

  日本還把和俄國的條條框框一次性理清了,從此在北中國的擴張再也不會受到第三方的干擾。

  事實上,日本的確得到了非常大的好處。

  這一份《俄日解決懸案條約》,對日本產生了歷史性、根本性的重大影響!當然,是朝著有利於日本的方向!

  首先,自然是日本的損失降到了最低!

  不算那點可以忽略不計的領土損失,日本這一次什麽也沒有花,就得到了和歷史同期一樣的結果。

  而歷史上,日本死傷三十八萬人,軍費十七億日元,約合2.43億英鎊。而且在一九零五年九月才取得這樣的結果,而且被美國調停,讓日本有種屈居人下的感覺,對處理日美關系有不利影響,比如說美國資本在滿洲的投入等等。

  日本海軍也是各種觸雷各種撞擊各種自沉自爆,仗打贏了旗艦卻自爆了,會不會是因為當年“三笠”號的建設挪用了預算,遭了天譴?

  反正日俄戰爭結束時,日本一度隻有三艘在世界上已經過時的前無畏艦。好在隨後兩艘薩摩級戰列艦服役,提升了日本的海上力量。

  然後美國的大白艦隊一過來,日本頓時覺得壓力山大,乾起來有心理陰影啊。

  而現在情況好太多了!

  與歷史同期對比,這就相當於日本提前兩年半打贏了日俄戰爭,然後俄國還滿足了日本的要求乖乖賠了十七億日元,然後死傷的三十八萬將士得到天照大神庇佑殘而複健、死而複生,沉沒的三艘戰列艦也在“大和魂”的加持之下浮出水面,然後天照大神覺得不能給日本留下一個爛攤子,又幫助日本把佔領區一夜之間恢復建設,完好如初……

  還有比這個更玄幻的事情嗎?

  那麽,現在的日本內閣可謂是爽歪歪了,他們沒有花一分錢耶!該死的國庫總算沒那麽空虛了,還有那些西洋的銀行家,一個個也收斂起了囂張的氣焰和貪婪的眼神,黯然離場,日本擺脫了背負沉重債務的命運,自從甲午戰後經營、拚命擴充軍備導致的緊張財政狀況有了根本改善的希望!

  不,國際資本怎麽能這麽簡單地離開呢?

  隨著極大有利於日本的《俄日解決懸案條約》締結、生效、公布,日本的國際地位和國家信用隨之飆升,一度成為世界上最炙手可熱的投資中心。而俄國主動讓出的相對富庶的、未受到日俄戰爭摧殘破壞的朝鮮以及南滿也為日本產品贏來了寶貴的市場和資本運作空間。種種這些不僅消除了日本國內的經濟危機,還推動日本經濟再次進入高速發展期。促進日本的電力、鋼鐵、煤炭、化學、機械等行業全方位迅猛發展。由此良機,日本也藉此開始全面展開日本的第二次工業化浪潮!

  日本的綜合國力大大提升了,不獨軍事實力,整個國家的力量都有所增長。

  而且,對於日本的內政和外交,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也多半都是有利的。

  比如說,與俄國的關系由對峙轉變成了有共同利益的鐵杆盟友。

  因為原來日本要把俄國擠出朝鮮,現在則是俄國大踏步撤回了北滿,

日本一口吃下南滿,這肥肉有些咽不下去――美國、英國都有分享滿洲利益的想法,因此,日本、俄國從爭奪滿洲到瓜分滿洲的轉變完成之後,就像歷史上發生的那樣,很快彼此靠攏,互相幫扶,保持兩國分享、控制滿洲的共同優勢地位。  而且,這樣一來,一戰之後,日本的一大筆花費便也省去了。

  俄國是肯定不會革命的了,肯定也是戰勝國,否則尼古拉二世就太失敗了。那麽就不會有西伯利亞干涉。

  西伯利亞干涉,日本一無所獲,最後狼狽地撤退回《樸茨茅斯條約》的劃界,卻浪費掉了可造20條加賀號航母的軍費,哪怕其中隻有一半給海軍,也可以建造10條新航母了,如此一來,假如日本再次開啟太平洋戰爭,美國可就……

  當然,日本如果再次開啟太平洋戰爭肯定是會輸的,因為現在尼古拉二世還在呢!有他在,日本人還沒來得及發動珍珠港,老希就完蛋了。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日本不可以在太平洋地區取得更大的利益。

  因為條約還幫了日本一個大忙,就是使日本的政治至少比歷史同期更加理智一些了。

  畢竟,這一次盡管也是皇國的勝利,但是這是外交的勝利、政治的勝利、和平解決的勝利,而沒有用到戰爭。

  而就是日俄戰爭,成為了日本軍國主義和軍人勢力徹底失去製約的重要一個裡程碑。

  而現在沒有了這個裡程碑,主張和平、政治手段解決問題的一方的力量佔了優勢,準確地說,是伊藤博文的力量大大佔據了優勢。

  原本這個時候,伊藤博文是不打算再擔任首相的,伊藤博文一心一意要打理好他的立憲政友會,而立憲政友會此時並不完全服從伊藤博文。而時任首相桂太郎的背後是山縣有朋,而桂太郎在日俄戰爭後與西園寺公望輪流執政,然後桂太郎又企圖擺脫山縣有朋的控制,最後桂太郎又被1913年2月的護憲運動打倒……

  而現在,人人都知道是伊藤博文一力主張日俄妥協,滿韓互換,曾經親赴俄羅斯洽談,最終促成大好局面,立憲政友會立馬納頭便拜,口稱大哥。

  至此伊藤博文這個政友會總裁才算真正名副其實。

  元老中的穩健派也佔據了上風,山縣有朋也不得不對伊藤博文低頭――盡管他本來就比伊藤博文低一頭。

  而桂太郎卻反而陷入了困境之中,桂太郎之所以被打倒,就是因為他是長州藩軍閥頭子,歷任第三師團師團長、台灣總督、陸軍大臣,後來因為元老無人願意執政,推舉了低一輩的桂太郎上位,而當時的民主運動人士看這個家夥,就覺得特別的不順眼。

  現在沒有日俄戰爭瘋狂激發民族主義精神,反而是和平與妥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如此一來,民主運動便有勃興之勢,桂太郎開始遭到指責和非難。

  因為大家並不把促成條約的貢獻看成是桂太郎的,而是看成伊藤博文的。

  功勞確實是伊藤博文的,沒有伊藤博文主張和平,四處奔走,堅持不懈,尼古拉二世即便提出妥協案,也感到無從下手,把握不大。而就是有了穩健派的伊藤博文,妥協成為板上釘釘的情況。

  而且栗野慎一郎把消息報送給東京後,在禦前會議上,桂太郎本人幾乎就是山縣有朋的附庸,根本沒有主見,所有的分析、決策、安排,基本上都是伊藤博文做出的。

  再加上伊藤博文製憲、開國會的貢獻,配合這次的巨大收獲,民主人士在反對桂太郎的同時,也對伊藤博文好感大增,認為他是和平首相(雖然甲午戰爭就是伊藤博文任上發動的),是生民之幸。

  而伊藤博文的影響力大增,也克制了軍方的力量。主要是克制了陸軍的力量。

  海相山本權兵衛的那句“陸軍能打到長春嗎”,現在在海軍內部人盡皆知,傳為美談,陸軍馬鹿們一聽則是臉上無光。

  寺內正毅一想起這茬子就惱火,這可不是丟面子那麽簡單,言下之意就是,要你陸軍何用?是日本海軍的優勢讓俄國讓步,而不是陸軍的優勢,陸軍一點優勢都沒有,而且根本就不需要陸軍的優勢,海軍就能為國家帶來利益。

  就這一次而言,寺內正毅還真沒法反駁,因為還真就是那麽回事。日俄戰爭說白了就是打製海權,打交通線。就這麽簡單,

  俄國在日俄戰爭中最大的劣勢,日本最大的優勢,日本保證補給、贏得戰爭的關鍵,就是日本海軍。

  至於日本陸軍是否能夠證明自己的能力,挫一挫海軍的銳氣,尼古拉二世表示,如果日本陸軍的馬鹿們願意來長春討教一番,一定可以得到一個終身難忘的回憶。

  那麽不是很明白了嗎?打仗陸軍不出彩,而且也不需要陸軍,那麽陸軍就老老實實玩你那十二個師團吧,別說擴軍了,不裁你就夠好了,反正國家的崛起不是非要打仗,伊藤博文元老都這麽說了。

  你說甲午戰爭,那可是伊藤博文元老一力籌劃的呢!你說誰更有發言權?

  ……

  不知不覺間,有人開始造勢,想請伊藤博文第四次組閣。

  本來,伊藤博文老了,不想再當這個煩心的首相了。

  但是他發現自己手上的牌很好很多,手中的蛋糕很大。

  這一次伊藤博文的優勢非常巨大,威望已經上升到舉世無雙,正如頭山滿稱讚的,乃是人臣中最偉大之人物。

  政治上,桂太郎知趣讓位,山縣有朋低頭,西園寺公望自覺靠邊站。立憲政友會也終於服從伊藤博文的指揮。

  經濟上,困擾諸屆內閣的問題基本馬上都要解決了,如前所述,如今的日本,國庫越來越充實,經濟開始顯現出快速發展的苗頭,等到伊藤博文上位――如果他願意――那麽肯定是一個輝煌的黃金時代,那麽有錢好辦事,回旋的余地就更大一些了。

  在各方的推動與力挺之下,伊藤博文也燃起了鬥志,他實在不想任期都以辭職解散告終,他還是想正兒八經地當一回首相,搞一屆內閣。

  於是,1903年7月,桂太郎請辭,明治天皇退回幾次後準許。

  1903年8月1日,伊藤博文第四次上台組閣,擔任內閣總理大臣。

  不過,站在歷史轉折關頭的伊藤博文,還是遇到了幾件煩心的事情。

  此事暫且不表。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