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漢末皇戚》第238章 蠻度康負荊請罪
五日後,度康帶著幾名蠻人,從巴郡西部茂密的山林中,面色猶豫的又走到閬中縣城裡,回想族中其他一些交好的板楯蠻渠帥的勸諫,他還是不敢相信伏泉這位漢朝的巴郡太守,會寬恕他。

 但是不管信與不信,如今也已騎虎難下,度康這次逃奔巴西的窮山峻嶺之間,比前番遁逃的形勢更加險峻。畢竟當時龔蘇勸說板楯蠻一眾渠帥投降,他提前知道了消息,準備得當,所以即使帶人遁逃山林,憑著原先帶來的財貨,加上山野打獵所得,錢糧一時之間倒也無憂。

 可是,如今遁逃倉促,而且這次一起出逃的人比之上次更多,近兩千張嘴等著就食,為了生存,在得到伏泉既往不咎的消息後,他想了想最終還是帶人前來拜見伏泉。

 當然,度康還是留了一手,他並沒有帶著全部人馬出山,而是自己就帶了幾個心腹蠻兵,前往閬中縣城。如果是伏泉之計,即使他被生俘,手下那一千余叛亂兵馬,也可得幸免。

 幾人行至閬中縣城外,度康並未立即入城,而是令手下幾人去附近尋來幾根粗壯樹枝。隨後度康脫了自己上衣,袒胸露乳,將那樹枝背負身上,然後率先往閬中縣城而去,其余蠻人跟隨。

 希望龔世伯書信所言是真的,他所提供的計策能幫助自己逃過此難。度康望著那古老卻依舊未破損的閬中古城,心中暗暗想著。

 閬中縣城官署外,當伏泉接到消息,官署之外有人“負荊請罪”時,臉色頗為怪異,這度康怎麽突然會選擇這一招自保之策,他可不認為度康會是熟悉漢人故事的蠻人。

 此時一定有內幕,伏泉第一時間如此想著,很快,他便鎖定了龔蘇那個十分熟悉漢人的板楯蠻儒士。只是,此刻龔蘇卻不在這裡,他早已和其他板楯蠻渠帥回道族裡,集合板楯蠻族人分批前來應募。

 伏泉這次募兵隻招募合格的勇士,達不到標的統統不選,可不是隨便什麽人都可以入選的。因為標準很嚴,這些板楯蠻渠帥必須先去族內挑選一波才能派人前來應募,這樣既省了他們浪費人力的時間,畢竟一個部族突然幾天沒人從事生產,對他們損失極大,又可以節省官署選兵的時間,提高效率。

 出了官署,很快伏泉便看到此刻背著木薪,光著上身跪在官署門外的度康。當即,伏泉第一時間跑到度康面前,連忙去除他身上的木柴,又給他套起衣服,說道:“先生並無大錯,何苦如此,如今這般,豈非令吾受人恥笑乎?”

 “前番不識漢軍天威,險犯大錯,此皆康之罪也……太守不必如此!”

 “此時休提,漢蠻本是一家,汝不必行那廉頗之事,速速穿衣,天氣見諒,莫要使寒氣入體,無端傷了身體。”

 度康見自己負荊請罪,而伏泉執意要為他穿衣,連連想要阻止,卻礙於伏泉身份,阻止不得。不過,伏泉話語裡的關心語氣,讓他無端感動,待他穿好衣服後,度康連忙道:“山野蠻人,多謝明公。”

 “何需如此?以後再這般,必令汝在此長跪,吾欲去城南軍營,不知汝願跟否?”伏泉大笑回道,臉上的笑意不似有假,倒讓他身邊的度康心中松了一口氣,暗想看來伏泉是真有意赦免他們。

 “明公有請,康敢不從命。”

 之後,伏泉並未帶度康入官署,而是直接帶他去往城南的漢軍軍營,在度康來之前伏泉便已想好如何對付這廝了。

 雖然伏泉不相信被老羅吹乎其神的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的故事,但有一點,對付這類心中欲叛漢的蠻人,以堂堂漢軍軍威壓服,再以言語、財貨、政策等籠絡,是最好的收服方法。

 君不見歷史上南中蠻亂後,諸葛亮便是用的這一招而降服蠻人,致使蜀漢不僅以後多募蠻兵為軍驅使,彌補他人口不多的劣勢,又不費多少兵力錢糧,真是絕佳的良策。如今,伏泉便要用這一招,來降服度康那數千叛亂蠻人,畢竟他率人圍剿的話,費錢費糧不說,便是茫茫山林之間,他們分散往山裡一遁,如何剿之?

 而且如果真的將那兩千板楯蠻剿滅,會不會引起已經投降的板楯蠻人的怨言,這也是伏泉要考慮的問題,身居高位,要顧全大局,對付這些蠻人不是簡單的剿滅叛賊便可,要讓他們身心臣服,這才是治理地方的良策。

 這些隨度康逃散山林的板楯蠻人又沒有立寨據守,只是散亂在山林之間,伏泉除非再募集數萬大軍,分兵搜捕,不然根本剿滅不了,而很顯然,他沒有那麽多錢糧能募兵,即使有,他也不會。

 所以,最好的辦法當然是降服這些人,讓他們安分過日子,這樣蠻亂自解,又不用因為剿滅這些叛亂板楯蠻人,而讓已經投降的板楯蠻人心中有怨言,對伏泉來說,何樂而不為呢?

 “廉頗聞之, 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摘選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亮至南中,所在戰捷。聞孟獲者,為夷、漢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觀於營陳之間,問曰:“此軍何如?”獲對曰:“向者不知虛實,故敗。今蒙賜觀看營陳,若祇如此,即定易勝耳。”亮笑,縱使更戰,七縱七禽,而亮猶遣獲。獲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複反矣。”遂至滇池。南中平,皆即其渠率而用之。或以諫亮,亮曰:“若留外人,則當留兵,兵留則無所食,一不易也;加夷新傷破,父兄死喪,留外人而無兵者,必成禍患,二不易也;又夷累有廢殺之罪,自嫌釁重,若留外人,終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欲使不留兵,不運糧,而綱紀粗定,夷、漢粗安故耳。”摘選自《漢晉春秋》,《三國志》選引

 “七擒七縱”其實我不信的,三國志也只是注引,漢晉春秋很多故事並不合理,但諸葛亮收服蠻人渠帥孟獲,必有其事,我認為在東漢的情況下,其他辦法都不行,還是以蠻製蠻,以威服蠻,以夷製夷最好。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書客居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