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漢末皇戚》第74章 再議太子
  豆有膏,即相當於後世的豆油,脂膏在古代也算是一種生活必需品,西漢末年氾勝之所作《氾勝之書》中便言道“大豆,小豆,不可盡治也。古所以不盡治者,豆生布葉,豆有膏,盡治之則傷膏,傷則不成。而民盡治,故其收耗折也。”可見漢代人也已知曉大豆可提煉油脂。

  孔子說過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後來成為漢人吃的講究,一直流傳到後世。劉宏貴為大漢天子,什麽山珍海味沒有見過,對於食物的見識,他稱第二,只怕此時沒人敢稱第一。

  響午,劉宏留伏完與伏泉與長秋宮中就食,還喊來董太后,一同品嘗新菜,名曰家宴。

  盯著面前的菜,劉宏眼睛一眨不眨,暗道這蝗蟲做菜還真是別開生面。沒錯,這就是他命人依照伏泉之法制作炸蝗蟲。

  只見一堆幼小的蟲豸冒著金黃色的色澤,配著剛撒上的青鹽,散發出讓人垂涎三尺的焦香,這無疑是剛出釜的食物。“釜”乃是一種器物,圓底而無足,必須安置在爐灶之上或是以其他物體支撐煮物,釜口也是圓形,可以直接用來煮、燉、煎、炒等,可視為後世鍋的前身。

  劉宏忍受不住心中的好奇和食欲,當即夾起一點油炸蝗蟲放進嘴裡,咀嚼了幾下咽了進去。過了一會,他才睜開眼睛,面露回味的讚道:“色澤金黃,脆香美味,余味無窮,真乃佐酒待客的一味佳肴!太后、皇后,快且食之!”接著又夾起一些放入嘴中,眼看是徹底迷上此物。

  董太后和宋皇后畢竟是女人,雖然這油炸蝗蟲香味誘人,但一想到其是下賤的蟲豸,食欲頓時就消了大半。不過隨著劉宏的狼吞虎咽,也都動了動喉結,對其言卻將信將疑,遂夾起一筷箸,閉著眼睛放到嘴裡……

  很快兩人皆震驚的睜開眼睛,紛紛為這美味感到詫異,接著也接二連三的夾起放入嘴中,畢竟人對美味的東西從來都沒有抗拒力。

  伏完也是食用了,他亦為此美味震驚,讚道:“食之如蝦乾,不料這小小螽斯,竟是如此人間美味。”

  一頓完畢,劉宏飲完一杯酒後,讚賞的看著伏泉,歎道:“真佳兒也!”

  來於此世,伏泉對這些誇讚話語早已免疫,也不甚在乎,他所關心的還是大漢的百姓能夠應對蝗災而已。

  翌日,百官朝議,有議郎諫言伏完擅殺蝗神,有失天和,恐神靈降罪,請皇帝治其罪。

  劉宏不納,反而傳旨,命受災州郡,以“火燒土埋”之法治理蝗災,同時又告知油炸蝗蟲一物,令受災州郡糧食不足,可以此賑災救濟百姓。群臣聞知,皆言不可,然朝廷明旨已發,不可挽回。

  官僚集團就是如此,在迷信與王命之間,當然是以王命為主,古今皆都如此。畢竟只有執行王命,才能夠贏得皇帝賞識,從此升官發財,現在劉宏擺明了誰按他的意思治理蝗蟲才得到賞識,是以除了少數人堅持不執行以外,多數郡縣官吏接到旨意,都立即組織民夫人手於夜間滅蝗。

  然而有人聽從皇命“兢兢業業”的滅蝗,有人卻想從中謀利。

  永和裡的袁家家主袁逢的府邸,佔地頗廣,裝飾奢華,可謂是雒陽城內一等一的豪宅。“袁氏貴寵於世,富奢甚,不與它公族同”,其自袁安以來發跡。因袁安擔任三公之職,一心一意為國盡忠,其子孫依仗先祖余恩世代為高官,日趨富貴,開始違背其祖上為官清正、為人正直的一貫作風,漸漸成為驕奢淫逸的家族。

  此時,

袁逢府裡,一場再一次事關袁氏富貴的密謀再次商議了……  何進笑臉向著眾人道:“國無儲君,則上天示警,蟲卵本隱於土,卻飛天而出,致蝗成災,此不寓意潛‘蝗’出淵?蝗乃蟲之皇也,此正合皇子未登位太子,何況‘史侯’養於宮外,正和蝗蟲潛於土,不能升天同理,今應早日勸誡陛下立定儲君大位,以應上天皇者出世之兆……”“史侯”便是何進妹妹何氏生的皇子劉辯,因其養在道人史子眇的家裡,旁人不敢叫他的劉辯本名,故稱他為“史侯”。

  伏泉於土中挖出蝗卵,此事已隨蝗蟲可吃傳遍雒陽,何進為了有名義讓劉宏早日立下儲君,可謂是張口便是胡言,生拉硬扯也要將蝗蟲於土中現世說成上天要劉宏立儲君。儲君能是誰?劉宏只有他妹妹生的一個兒子, 何進意思當然是劉辯成為太子。

  這理由在場眾人當然不信,何進是劉辯親舅舅,誰都知道這是何進想方設法要讓自己外甥即位的手段。不過眾人聽後並未說破,反而讓眼神一亮,畢竟這理由卻是真好,若是真能讓劉宏就此立下太子,反而於眾人有利。

  坐於主座的袁逢似笑非笑,如狡猾狐狸般道:“此言有理,不若公使人言之,到時袁氏必助公也。”

  很明顯,作為一個成熟的政客,袁逢雖然因為袁赦之故幾次幫助何家,但從未主動惹事上身,這一次也是如此,袁氏一貫的作風便是別人打頭,他們於後面助威,成功還好,袁氏得利,失敗也無所謂,畢竟袁氏身為大族,小損失倒也不傷筋骨。這也是袁氏自袁安以後能夠世代穩居朝堂高位的原因,有先祖遺澤不假,但沒有一定的政治智慧和手腕,也是枉然。

  何進怎會應諾,他此來可就是為了袁氏能出全力的,而且最好袁氏能主動站出來,表明態度。他深知自己東拉西扯生搬硬套的言論,必須要朝堂中勢力通天德高望重之人,有話語權的人帶頭說出,皇帝劉宏才能相信這輿論。

  而要說現今朝堂中既要是德高望重,又有勢力的人真是寥寥無幾,他最近拜師的楊賜算是一人。其出自弘農楊氏,又是帝師,舊屬無數,放之平時其若以此言劉宏必定會信,然而現在不同,楊賜與自己關系親密眾人皆知,若是像前番正經求劉宏立儲,倒是不怕,但現在用這迷信言論逼劉宏穩定國本,難保劉宏不會起疑,因此何進只能來求助袁氏。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