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漢末皇戚》第73章 油炸蝗蟲
  “傳”即符信,又叫過行,是行人的身份證明和通行證書,以繒帛製成,上書行人姓名、年歲及所攜物品等等。

  在漢代,出行是一件大事,不是你想走就能走,手中要持‘傳’。作為封建社會,限制人口自由流動是必然的,而雒陽是東漢京師,自然要更加注視,不然天子腳下聚集了一批不知何地來的流民,天知道會不會出事?

  所以想要自由出入雒陽,還要有‘傳’這種通行令符,否則,雒陽四周關隘的守兵是不會放人隨意進出的。當然雖然這項制度看似完美,但也不是沒有漏洞,如果你若是不嫌麻煩,翻山越嶺走小路,有誰能過問管你?

  黃忠去了河南尹,得了通關之傳後,便騎馬火速趕往豫州,於此同時,伏泉也帶著人來到雒陽城外的洛河旁。只見河水靜悄悄地流淌,閃動著粼粼的水光,就好似閃動著明亮的眼波,凝視著這大漢帝都的秀色。碧綠的河面上,反射著蒼彎的水晶似的藍光,遠遠望去頗有種水天一色的感覺。

  洛河,古稱雒水,是黃河右岸重要支流。因與雒陽城外的伊河交匯,亦稱伊洛河,即上古時期河洛地區的洛水。而且雒陽、洛陽之名也是因其地處雒水、洛河之陽而得名。陽即是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古人多用於地名,雒陽、洛陽便是指其位於雒水、洛河之北。

  相傳,伏泉的老祖宗伏羲有一女名為宓妃,又稱雒嬪,溺死於洛水,遂為神,成為洛河女神,乃黃河水神河伯之妻,後來被羿射傷馮夷的一隻眼睛。

  屈原於《天問》中曰“胡羿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嬪。”雒嬪,即水神,謂宓妃也,姑且不提傳說中的這位神女是否真實,但洛河女神之名卻無疑表達了先人對於洛河美麗的讚美。後來屈原更是在《離騷》中用“吾令豐隆乘雲兮,求宓妃之所在”來表達他對洛神向往,對洛河的憧憬,以至於後來三國時候,甄宓迷得曹家三人神魂顛倒,曹植更是見了洛河之美,思及嫂子甄氏,以洛神宓妃指代甄宓,作了《感甄賦》。至於後世所傳《洛神賦》,不過是後來魏明帝曹叡不想讓曹家叔嫂之間虐戀的家醜外傳,逐將《感甄賦》改為《洛神賦》。

  大旱之後,陽光炙熱,連洛河河邊都不算濕冷,反而十分溫暖,河邊泥土呈沙土狀,看著十分稀疏,略帶些潮濕,正是蝗蟲生長的好環境。

  一聲令下,潘俊便帶人掘開了洛河河邊的泥土。隻挖了很淺的一段,便看見裸露的泥土中,密密麻麻的蟲卵,甚至還有幼蟲在孔洞中爬進爬出。伏完站在一旁,間了此景,“啊”了一聲叫了出來,隨即道:“檀奴,此乃蝗卵乎?”

  “是也。”伏泉回道,隨即走到蟲卵處,伸出腳,使勁一碾把腳下蟲卵碾死,隨即謂左右道:“取出一些帶走,其他人就地掘土,挖出蟲卵,無論火燒水煮,皆讓其化為飛灰。”

  眾人聽後,隨即忘了一眼伏完,見其點頭,然後道:“諾。”

  一夜之間雒陽城外火光通天,根本瞞不了人,經過城外村民傳播,很快上至達官貴胄,下至市井小民皆知道此事,都是議論紛紛,有知道蝗蟲可殺的感歎天佑大漢,也有迷信之人咒罵伏泉,惹怒神蝗帶來災禍,幸好劉宏早已得知,是以早就派了小黃門來,傳旨讓伏完叔侄火速入宮。

  依舊在長秋宮裡,劉宏抱著劉葭逗弄了好一會兒,這才等到伏完兩人的到來,一番行禮後,幾人便進入正題,伏完便將昨夜之事一一道出。

  “今食爾血肉以報天地聖人……”事情聽別人說與當事人說是完全不同的,就像伏泉這句劉宏先前就並未聽,此時聽到後喃喃細語幾遍,然後看了眼伏完叔侄後,對伏完似笑非笑道:“此語雖妙,卻不似駙馬家之人所言。”

  伏完尷尬一聲不知作何言語,此時若不是在皇帝面前,他一定會狠狠瞪幾眼伏泉,責罵他幾句不知好歹。

  畢竟伏泉先前所引用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可是道家之言,不是他家傳的今文經學。自西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道統之爭便尤為激烈,到了東漢今、古文經學爭鬥更甚,可以說古人雖然不禁止各家學派學習他家學術,但是真正言語中,卻也是很少用他家之言。否則的話,你用他家之言致自己家學派於何地?豈不是變相說明自己學派不行?

  好在劉宏也只是說笑,隨後揭過此言,見過伏泉所帶蟲卵後道:“如此說來,蝗蟲非神靈也。焚埋蝗蟲,果有奇效?”

  伏完道:“是也。”

  “檀奴食蝗,蝗蟲一物真可食乎?”劉宏又問曰。

  伏完語塞,不知作何言語,伏泉立即上前接話道:“啟稟姑父,天生萬物以養人,可見人乃萬物之靈,至高無上,食用萬物皆可。侄兒曾於神醫華元化處聞,蝗蟲可為藥入口,用於止咳祛喘,試想既可為藥,為何不能食?”

  “這……”劉宏詫然,隨即問道:“此真華神醫所言?”他還是不信蝗蟲可吃,不過在華佗之名此時已大,讓他將信將疑。

  “正是。”伏泉正聲回道。事已至此,不管華佗知不知道蝗蟲效果,伏泉必須承認,大不了等他入京,自己先找他談論一番便是,反正後世自己家鄉的小孩治療咳嗽哮喘,找的民間老中醫都是尋來蝗蟲作為藥引,不會有錯。

  “只是此蟲豸如此渺小髒亂,如何可吃?”劉宏顯然有些見獵欣喜,想要品嘗此物。他天生對萬物好奇,喜歡做些刺激的事情,類似於後世獵奇心理。

  伏泉道:“姨父莫急,此物需調製一番,方可美味。吾曾聽聞,蝗蟲以沸水清洗乾淨後,用‘豆有膏’炸之,待炸至金黃,加以青鹽潤色,其味至美也。”

  “果真如此?”

  “姨父派人一試便知。”

  未幾,劉宏便派人迫不及待的去少府尋“豆有膏”了。伏泉見之暗笑,後世有名的炸蝗蟲可是美味的很,可惜漢代這些人卻因為迷信浪費如此美味,真是浪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