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漢末皇戚》第546章 潁陰荀氏才俊多
對於太平道黃巾蛾賊,伏泉認為這個邪教團體很矛盾,矛盾的點就在於這個說要改換朝代、“致太平”的組織,一方面四處破壞,攻略郡縣,另一方面,卻是對於地方名儒,十分尊重,多有地方因有名儒在此,而未被黃巾蛾賊S擾。

 據伏泉所知,就是豫州境內,各郡縣裡,有不少地方因為有名儒在,而未被黃巾蛾賊侵犯,完全和他們以往對待各處村落百姓的方式不同。

 比如,如今正在汝南的名士袁閎就未被黃巾蛾賊侵犯,導致汝南郡的百姓,因此就跑到袁閎的鄉裡避難,而黃巾軍蛾賊對袁閎表示敬重,約定不去侵犯袁閎鄉裡。

 又如,後來大儒鄭玄從徐州返回老家青州北海郡高密縣,途中遭遇數萬黃巾蛾賊,當黃巾蛾賊得知是鄭玄返回,都在路邊跪拜,並約定不去侵犯高密縣,打擾鄭玄。

 此番種種,都讓太平道顯得十分矛盾,袁閎出身汝南袁氏,卻早已與從父袁逢、袁隗往來不多,他見當時正險惡混亂,然而家族富足隆盛,便經常對兄弟們感歎說:“吾先公福祚,後世不能以德守之,而競為驕奢,與亂世爭權,此即晉之三郤矣。”

 所謂“晉之三郤”,卻是指先秦春秋時期晉大夫郤錡、郤犨、郤至的合稱,這郤氏三兄弟皆位列卿大夫,四軍八卿佔其三,顯赫不已,然而卻在一朝之間,家毀人亡,宗族盡喪,袁閎此意,自然形容汝南袁氏。

 而袁閎也正是因此,預感到家族將要多難,隨著黨錮開始,預感到天下不太平的他選擇隱居汝南,與從父袁逢、袁隗在京師雒陽過著奢華生活相比,他只在鄉間自己所築的土室,居處仄陋,以耕學為業,甚至袁逢、袁隗數番送饋贈錢財給他,他都不接受,因此在郡內名聲很大,百姓皆佩服其人。

 至於鄭玄,家族沒落,出身寒門,甚至要早早出仕為鄉中小吏,彌補家用。可是,就是如此,他也勤學苦讀,成為當世全才,教授數千弟子,天下聞名。

 兩人未在戰亂中被侵犯,大概因為黃巾蛾賊中,有不少被裹挾的流民,敬重二人,所以並未侵犯他們,同時,這也說明了當地的名望大儒,對於黃巾蛾賊的影響力。

 如今,皇甫嵩將豫州名士,“慈明無雙”的荀爽請出,自然對於安撫那些投降的黃巾降兵,有無法想象的作用。畢竟,那些剛剛和漢軍生死相博的黃巾蛾賊,或許不會信任剛剛才對他們放下屠刀的漢軍,但絕對對於荀爽這個本地名望大儒,信任非常。

 簡單來說,在他們眼裡,荀爽這樣的大儒,看重名節和家族名望,比什麽都重要,如果荀爽欺騙他們,導致他們出了意外,那不說荀爽自己的名譽,就是整個潁川郡的潁Y荀氏都會因此而降了門第。

 當然,伏泉想來,就算荀爽真的欺騙,估計士人間的輿論也不會讓他的聲譽和潁Y荀氏受損。畢竟,真實歷史上,皇甫嵩可是舉起屠刀將戰敗俘虜的黃巾蛾賊,全部屠了的,可是就是這樣“殘暴”的皇甫嵩,在士人之間,他的名聲都沒有受損和摸黑,反而一直被吹捧,成為了大漢朝自“涼州三明”之後的又一名將,和其叔父皇甫規,一同成就了一段“叔侄皆名將”的佳話。

 如果荀爽失約,導致俘虜的黃巾蛾賊被漢軍屠殺的話,恐怕士人之間,也不會說什麽,或許會加工出一套荀爽為了天下安定,幫助漢軍巧用機智,不惜自降名聲,安撫住黃巾蛾賊,讓漢軍能夠從而平定太平道大亂的戲碼。

 反正,這個時代的輿論掌握在他們手上,該做怎麽形容編排,也只有他們去制定規則,而一件事情,想要他變好還是變壞,都是取決於輿論宣傳的威力而已。宣傳好的房門的話,太平道起事,黃巾起義就是貧苦百姓反抗封建暴政的重大事情,至於宣傳不好的,那就是太平道叛亂,不過是邪教頭領張角,蠱惑愚民百姓,利用他的迷惑言論,發起的暴動而已。

 無論古今,輿論宣傳都是一件無形的利器,只是,古代封建王朝的統治者大多數都沒有注意,而到了後世,每一個國家,都不會將自己的輿論宣傳交之於他人之手。

 就算西方那個號稱輿論自由的國度,雖然許多言論尺度是很大,但依然有自己的底線,類似於某位上節目,揭露天朝高官事情,結果節目播放一半便就此中斷,也都說明了沒有什麽絕對的自由。

 至於像海峽對岸,沒來過天朝的台灣同胞,在千禧年後,還會上節目,說大陸貧困,連一個茶葉蛋都吃不起。這聽著是匪夷所思,可是也是明明擺擺的現實,一切都是輿論而已,洗腦宣傳得好,就是說天朝還生活在上個世紀偶讀沒問題。

 這也早就了好多港台富翁,直到大陸崛起後,才一夢醒悟,往北方投資,只是,早已玩了。像後來那些早早放棄港台,前往北方開辟事業的港台富翁,即使賺了錢後,卷錢離開,但他們對於輿論的解讀,就不是單單停留在關注官方給出的信息而已。當然,有的人會對此解讀成眼光,然而,所謂超前的眼光,也可以說成是對於形勢的正確解讀,而這形勢,其中也包含輿論形勢而已。

 卻說荀彧之後與伏泉商談,在見到伏泉聽到自己叔父之名,對他被皇甫嵩請來之後,十分讚譽後,年輕人的臉上也不免有些驕傲。畢竟,這是光耀他們家族的好事情,特別是伏泉本人還是有了名的對黨人不待見,現在竟然佩服他叔父,這實在是令他驚喜又感到自豪。

 “從父!從父!”

 遠處,突然傳來幾聲大喊,引得伏泉循聲望去,反而是荀彧並無異常。伏泉見此,若有所悟,然後望向一眾來人,那一眾人皆與荀彧面相上有所類似,想來應該是荀氏族人,之後,伏泉又像是想到了什麽,暗道今天不會這麽巧,再遇到幾名大才吧!

 隨著那一行人到了身邊,荀彧和幾人頷首示意後,對眾人介紹伏泉道:“此乃伏平寇!”隨後,荀彧又對伏泉道:“此一眾人等皆乃吾族人,因皇甫中郎有令,其等皆於城中幫襯,故而未能親迎平寇,往平寇見諒。”

 荀彧介紹完伏泉後,那邊荀氏一眾人等面露古怪,不過還是保持著士族應有的禮節,向伏泉行禮道:“見過伏平寇。”

 伏泉慨然應禮,然後對荀彧笑道:“爾等皆為國而戰,孤豈會責備?”說完,話題一轉道:“素聞潁Y荀氏,青年一輩,人才濟濟,今日文若在此,何不為孤介紹一番?”

 “這……”荀彧聽後面色一怔,他剛想借族人來此之機遠遁,脫離伏泉的糾纏,沒想到伏泉直接轉了話題,只是兩方見面,不相互介紹,實在說不過去,只能硬著頭皮點頭道:“諾!”

 來人眾多,荀彧一一介紹,伏泉也是帶著前世一種莫名情緒,從荀彧口中,認識和結交這潁Y荀氏在漢末三國時代裡,脫穎而出的幾人。

 這些人中,伏泉熟悉名字便有荀彧三兄荀衍荀休若,其後來出名之事,就是曹C得鄴城後,以監軍校尉守鄴,都督河北軍事。後來在曹C征袁尚時,高乾密遣兵謀襲鄴,他發覺後高乾圖謀,將其擊破,並誅殺高乾,以此功封列侯。

 之後,便是荀彧四兄荀諶荀友若,他後來最出名的事情,便是勸說冀州刺史韓馥投降袁紹,交出冀州,可謂是袁紹手下的得力謀士。

 荀彧同輩之中,只有此兩人前來,這兩人也都是風儀甚好的青年,不過交談之中,他們給伏泉的感覺是風采都不及弟弟荀彧。雖然荀彧被自己厚臉相求,政治得沒脾氣,但是一番交談,伏泉還是能知道荀彧的才學如何,當然,想想也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任誰攤上這麽一位“王佐之才”的弟弟,都肯定要被壓下風頭。

 接著,荀彧又為伏泉介紹其他幾位前來的荀氏族人,聽其介紹,這些都是荀氏在本郡有名的族人,此番都被荀爽帶出一一歷練。只是,這幾人名,伏泉卻是沒有印象,想來不是他們在史書中沒留下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就是早早離世了吧。

 直到荀彧之後,又介紹到一人,便讓伏泉眼中又是一亮,其人不是別人,正是三國二荀中的另一人荀攸荀公達。

 當然,荀攸之所以到現在才被荀彧介紹,卻是是因他的輩分小,矮了荀彧等人一輩。因此,即使他是荀氏年輕一代名氣最著者,也得遵守尊卑。不過,雖然荀攸輩分小,但是他的年齡卻是比荀彧長了足足六歲之多,可是縱然如此,他還是改變不了排名靠後,這就是規矩,古代不可逾越的尊卑規矩。

 看著面前明顯年紀稍大的荀攸,伏泉也是仔細端詳著這位未來曹C的主要“謀主”,在荀彧介紹下,伏泉也知道這荀攸從小有奇謀絕智。

 荀攸從小身世坎坷, 他的父親荀彝,雖然曾任州從事之職,家族背景不小,只是在荀攸很小時候便失去父母。而荀攸祖父荀曇曾任廣陵太守,不過,他也才荀攸十三歲的時候去世,可謂是身世坎坷。

 過去荀曇手下一個叫張權的官吏,主動找來要求為荀曇守墓。荀攸對叔父荀衢說:“此吏有非常之色,殆將有J!”荀衢趁著晚上睡覺的時候趁機盤問,果然張權是因殺了人,逃亡在外,想以守墓隱藏自身,從此人們對荀攸另眼相待。

 伏泉聞之,心中也是對他刮目相看,連忙與其交談一二,結果,交談之下,發現荀攸果真如史書所言,性格木訥,拙於言行。

 只是,誰能想到就是這樣一個人,隨軍十八載,獻策無有失手,官渡一戰大放異彩,為救白馬之圍,先是獻聲東擊西之計,誘使袁紹分兵,斬大將顏良;後遇追兵,建議以輜重誘敵,果斷出擊,再誅大將文醜。其後又施數謀,為曹C定鼎北方做出了同僚難及的貢獻。

 據說許攸一生為曹C獻計十二奇策,死前托付鍾繇整理,可惜鍾太傅未能完成,半數失傳,但僅憑史書留下的記載,就足以見到這個木訥之人的絕佳智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