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漢末皇戚》第515章 化胡為漢3策
崇德殿內,一時鴉雀無聲,伏泉口中畫的餅太大,嚇得滿殿文武思維根本跟不上他的節奏。

 邊塞數萬裡地,唾手可為大漢疆域,北方自此再無胡族犯吾大漢天威!

 這是要直接一口氣把塞外全部吞下啊,難道你伏流川就不怕大漢自己撐死嗎?

 百官公卿無不是這樣的想法,先不說他們對塞外苦寒之地一點兒想法都沒有,就是有,明白建設一地,就要花費無數錢糧人力建造的他們,也不會願意花費那麽多代價去建設。所以,一時間,朝堂百官紛紛像是用看傻子的眼光,去看伏泉。

 “拓土萬裡?”坐於殿上的皇帝劉宏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來,口中喃喃數語後,連忙十分急切道:“卿所言真如是乎?”

 “確如是也!”伏泉含糊回道,具體確沒多說,因為他知道這裡面要花費的代價有多少,如果詳細說的話,恐怕會讓貪財的劉宏退縮。

 如果劉宏退縮了,那麽自己屯田移民的諫言恐怕就得夭折,畢竟,在封建時代,在中央集權制度還沒崩潰的時候,至高統治者的意願是十分重要的。倘若有了劉宏的鼎力支持,即使這之中阻力很多,會妨礙到不少利益集團,但這政策也能實施下去,因此,現在就得撿好聽的給劉宏聽,把這大餅給劉宏徹底畫圓滿,讓他不吃也得吃,坐實了他的屯田移民的想法。

 伏泉的預謀沒有白費,此刻劉宏的表情,任誰看了,都感覺對方不可能是皇帝。如果沒有他那身象征著其大漢至高統治者身份朝服外,估計根本沒有人能想象的到他是皇帝,用後世的話來講,他的樣子實在是太豬哥了。

 究其原因,自然是伏泉的餅令劉宏不得不狂熱的心動,畢竟,從古至今,只要有名利心的皇帝,其中的任何一個人,都拒絕不了開疆拓土的誘惑!

 天子,顧名思義,天之嫡長子,自稱九州萬方之共主,其命源天對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呼,他們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權,自稱其權力出於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稱天子,是代天牧狩,執掌四海的主人。

 自然而然的,每一個自稱天子的中國統治者,都會有著強烈的擴張欲望,只要條件許可,中國天子從來都一點兒不介意自己的領土擴大。

 為此,有好大喜功、沉迷享樂的皇帝,在百姓困苦的時候,還不忘一邊維持自己奢華的生活,同時在不斷壓榨民力。當然,也有皇帝,即使自己心中欲望很多,但為了開疆拓土,徹底當自己的欲望埋在心裡,就是自己的皇宮簡陋,所穿所遲衣服食物簡單,也要省下軍費,去給麾下的將士增補衣甲武器,進而不斷擴張疆域……

 現在的劉宏就是如此,在聽到自己可以拓土塞外數萬裡後,當即就變了自己的想法,本來他最多的想法就是按照前漢武帝的辦法,掌握肥美草原土地,為大漢牧馬預警,一來增加漢軍馬匹的質量,二來就是防止有其他胡人入侵,這些草原可以作為提前預警的緩衝點而已。

 這種想法老套也沒有意思,所以劉宏不怎麽在意,只是,隨著伏泉那可以拓土數萬裡的話說出來,劉宏就變得熱切起來了,畢竟就算是塞外沒用的土地,只要他拿下,一樣可以名垂青千古。

 不說其他,就說戰國七雄中,身處北方的燕國雖然是最後的姬姓王國,並且領土廣闊,但戰力卻是七國中的“萬年小受”,是誰都可以去欺負一下的“弱國”。可是,就是這樣的效果,在燕昭王姬職即位以後,命令燕將秦開率軍攻略,竟然向西進攻了遼水附近的朝鮮,甚至一舉攻到了鴨綠江南岸,奪地二千余裡。

 只是,這兩千余裡明明就是那時候的塞外苦寒之地,是其他國家都不在乎的窮苦地方,可就是這樣,燕昭王僅僅憑此就被人銘記,就算沒有其他的賢明之舉,至今也沒人會說其不是好君主。

 對比現在,如果因為自己,能將塞外數萬裡地,全部化為漢土,這如何不使劉宏動心?更何況如今那時候的“苦寒之地”,也已經變成了可以耕作的土地,雖然收成不如中原沃土,但起碼也可以保證當地軍民自給自足,勉強溫飽,若是這樣,千百年後,因為自己拿下的地方也變成可以耕作的土地的話,劉宏相信,他肯定會因此獲得一個不亞於先帝桓帝的諡號和名聲,所以十分上心。

 不過,劉宏動心不假,但是有人不會願意劉宏動心,以及這政策實施,特別是朝堂之中,那些本就與伏氏、宋氏不對付的政敵們。

 很快,便有朝官按耐不住,只見有一議郎起身出列,對伏泉喝道:“伏巴郡勿建言禍國之事,致陛下失政,國將不國。”

 一語說完,滿殿又驚,紛紛望向那議郎,待看到那年輕的議郎模樣後,紛紛低頭,並不言語,準備坐看這兩個政治死敵,在朝堂鬧騰。

 伏泉自己聽到那話,也是一愣,暗道自己這建議怎麽會禍國,致使國將不果。待看到那喝罵自己的議郎,他面目也是疑惑,因為他確定這家夥他自己不認識,真是奇哉怪哉,屯田這種國策都有人罵。

 “敢問屯田移民如何禍國?”伏泉冷冷反問道,此時身在朝堂,他自然要據理力爭,否則,豈不是坐實了自己屯田的建議是錯誤的,要知道這可是關系到自己對於邊塞決策的未來,是自己想到的現在這個時代,對於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最好的征服擴張辦法,自然由不得對方胡亂阻止,致使計劃夭折。

 那議郎絲毫不懼,似乎早有準備的回道:“敢問伏巴郡,爾空口移民屯田,化塞外為漢域,可知此策自世宗孝武皇帝時,便已知後果。當年孝武皇帝屯田西北,平定西域,雖有勝績,然至今時,西域之民尚為蠻胡,非吾漢民,於窴、鄯善、疏勒等國更絕絲綢之路,以此觀之,屯田移民之策,隻可為戰事攻伐之用,想化胡地為漢疆,乃貽笑大方之舉耳!”

 說到此處,那議郎又轉身向劉宏行禮道:“騎兵陛下,伏巴郡此策乃無用之策,臣議郎苗望陛下切勿覆世宗孝武皇帝之轍,致大漢社稷不顧,方今大戰未久,應體恤民力,修生養息為宜。”

 好嘛,伏泉冷冷望著那議郎,暗道對方可真會挑事,直接用漢武帝屯田移民西域的事情來詭辯,若是換做他人,還真不好反駁,可惜,自己早有應對,注定你想要阻止也不行。

 只見,朝堂之上的劉宏出現一絲遲疑神情時,伏泉卻是又說道:“啟稟陛下,臣之策非世宗孝武皇帝屯田之法也,若循先法,應為諸夏擴張之法也,昔宗周唯鎬京一地,至後卻享有中原,諸侯臣服,各族蠻夷皆為中國之民,此舉豈可與世宗孝武皇帝之法類同?況世宗之法,本隻為定西域,征匈奴之策爾,並無拓土西域之心,如何可比今日?”

 一語說出,頓時那議郎語塞,沒想到伏泉竟然有這種反駁。可是,他和伏氏天生便是政敵,自然不能任由伏泉獨佔朝堂,贏得帝心,眼神一轉,卻見他靈機一動道:“伏巴郡所言屯田移民,其策如何,下官不知,然若田可用,昔日世宗孝武皇帝之西域諸胡,如何未為漢民耶?故下官敢問巴郡,若爾策可用,如何可使塞外蠻夷,成吾漢民?”

 接著,那議郎頓了一下,語音加重道:“需知,塞外之民,分布頗廣,若以軍屯治之,漢胡難融,語言不通,矛盾必重,倘若大漢無力治邊,恐今日之塞外,又將為昔日之涼州羌也!塞外胡亂起,大漢可有錢糧,遠涉千裡,平定胡亂乎?昔日羌亂花費兩百余億,以此觀之,若平塞外胡亂,大漢靡費有幾何?三百億?四百億?五百億乎?”

 隨後,那議郎又對劉宏行禮道:“以大漢今日之國力,若行此法,必勝禍國之亂,社稷之憂,故以臣愚見,陛下當棄此念,並嚴懲獻此禍策之賊,其人為漢臣,實為漢賊耶!”

 “豎子!朱氏兒僥有何氏姓,今日竟敢如此辱吾家,老夫今日必殺這二姓賊!”伏泉被罵,自己還沒準備如何還擊,朝堂便有人起身咆哮大喊,若非顧忌身份,恐怕看這架勢,直接殿前動手也有可能,畢竟對方這話已經觸及到伏氏的名聲和前途未來了。

 這人不是別人,自然是伏泉的伯父伏完,畢竟那人罵伏泉為漢賊,對於伏完來說,就是說伏氏不忠大漢,要滅家族根基,他能不激動?不過,伏完的話,也是讓伏泉心中一動,因為他倒是知道這個自己不認識的議郎,為什麽要如此鍥而不舍的針對自己了。

 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叫何苗,是宋皇后敵人何貴妃的兄長,自己政敵何進的同父異母弟,因其朱氏之子,故又稱朱苗,所以伏完剛才罵他為“二姓賊”。

 “伏司隸,殿前失儀,罰俸一歲,日後切勿犯之!”殿上的劉宏搶先在光祿勳要治伏完的殿前失儀罪時,懲罰道,隨後又轉頭望向伏泉道:“何卿所問,伏卿可有應對?”

 此時,劉宏最想知道的是關於拓土的問題,對於伏完的殿前不敬罪卻是一點沒有上心,更何況對方也情有可原。當然,最重要的,卻是劉宏心裡也不想治罪伏氏,畢竟伏氏現在對他極為重要,所以就如此輕飄飄的含糊應付治罪,這就是簡在帝心,得帝王寵信的好處了。

 朝堂百官見此,雖有人對無法靠這來打擊伏氏而惋惜,但是,他們也不敢去追究,畢竟皇帝都不追究了,他們追究也是自找沒趣。

 而這邊,伏泉在伏完謝罪後,這才向劉宏行禮道:“啟稟陛下,何議郎所問,臣有法治!”

 “何法?”

 “回稟陛下,臣有三策,可化胡為漢。其一,移幽、並二州精騎,入鎮塞外,盡逐不服王化之蠻夷於丁零、堅昆,任其自生自滅,並下嚴令,服王化者漢民,皆穿漢服,言漢語,留漢發,輔以遊騎四查,凡不守此法者,皆殺之!”

 “其二,拔賢明蠻王夷酋,給予官職,雜以漢官為輔,令其勸服部族言漢語、通漢文、明漢製、通漢法,穿漢服、留漢發,習漢俗,聽君王之命,從漢官威嚴,守大漢鐵律,學本朝前事,歲以錢糧賜之,令其眾無衣食之憂,如此,其眾必多慕王化。此法,可取賦稅,易於統攝,三代以內, 則其眾必自認漢民而不知其先祖種源也!”

 “其三,強遷塞外胡人至蜀地、荊南,令其開墾荒地,並如二法所言,習漢語、通漢俗,明君王之令,以華夏博大文明同化之,如此,則塞外將再無蠻夷也!”

 三策說完,群臣震驚,崇德殿內,又是一片鴉雀無聲,實在是伏泉所說的太過出人意料,可又在他們的情理之中。

 在場朝臣,多是高官,是大漢的統治高層,見識自然不低,當然明白伏泉話語裡的可行性。然而,坐於上首的皇帝劉宏,卻沒有群臣那般見識,所以又令伏泉繼續詳細講解。

 隨後,伏泉聽令,將自己所想三策,逐條講解,把心中所想盡數吐出,裡面夾雜了後世的許多被天朝驗證過的經驗,直到嘴中乾澀,這才結束自己的高彈闊論。

 不過,這也不是沒有回報的,因為隨著伏泉的講解,不只是皇帝劉宏,就是滿殿朝臣,也多是膛目結舌,他們之中隨多有地方良吏出身,知道伏泉三策的作用,但是也不是十分細致了解,而伏泉口中的經驗之談,很多都不是他們所知道的,這不得不讓他們震驚,原來屯田移民還能這麽乾!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