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漢末皇戚》第543章 曹魏最大之功臣
在後世,和歷史上其他梟雄一樣,總有人會評判幫助曹操,讓他能夠崛起於漢末亂世,並且造就曹魏的第一功臣,各有各的說法,可謂是眾說紛紜。

 有人說是郭嘉,有人說是荀彧,有人說是賈詡,有人說是曹氏的那些宗族武將……當然,對伏泉而言,這些人都不該為曹魏的第一功臣,在他看來曹魏的第一功臣,是那個一開始就追隨曹操,天性忠能,即使袁紹數番招攬,都不為所動,甚至給曹操提出屯田,解決了他最重要的糧食問題的棗祗。

 錯不了,那個人,就是伏泉眼前,這個尚未將黃巾蛾賊,亦戰亦耕的兵農合一的軍事屬性研究透的棗祗。

 若無棗祗,曹操恐怕有兵無糧,甚至可能撐不到官渡大戰,也許很有可能在與袁紹決裂前,就已經兵敗被殺了。因為,正是棗祗,在後來漢獻帝初平三年時,曹操佔領兗州,自領兗州牧後,被任命為東阿令,鎮守東阿,由此開始為曹操積攢了不少糧食。

 那時候,棗祗在東阿期間,致力於勸課農桑,積谷屯糧,並且勤修武備,組織操練東阿軍民,並將東阿城的城防工事加固修繕一新。也就是這時,他便開始揣摩實驗了一些屯田的雛形,並且在糧食方面,也有了極大的收成效果,到後來那場曹操差點被呂布滅了老家,從此退出歷史舞台的兗州之戰,若無棗祗,曹操也很難贏得最終勝利。

 是時,呂布、陳宮乘曹操出兵徐州之機,突然發難,襲擊兗州,兗州隸屬各郡縣紛紛叛離,僅剩東阿、鄄城、范縣三城仍然忠於曹操。後來,呂布、陳宮佔領兗州大部以後,派兵猛攻東阿城,只是因東阿城城牆非常堅固,棗祗又率軍民頑強抵抗,因此東阿城始終都沒有被攻下。而之後,東阿也成為日後曹操反攻呂布,重奪兗州的可靠後方和軍需基地,這其中雖然有曹操當時的老大袁紹派兵救援,但是若無棗祗以東阿一城的糧食供應,恐怕曹操即使有援軍,也沒有軍糧去供應。

 故而,能幾番拯救曹操於絕境,東阿之富庶,自然也引起了許多人覬覦,就比如袁紹,私下裡幾番招攬棗祗,欲委托高官重任,原因自然就是希望他能幫助袁紹,將北方快速恢復生產,把北方的後勤基地打造好。

 所以,棗祗的最大貢獻,就是在於他為曹魏集團,在四戰之地的兗州,準備難以想象的軍需糧食。而這些糧食,就源於他首倡實施的屯田製,這為曹操解決了曹軍困擾已久的糧食問題。

 自從漢末以來,先有太平道叛亂,黃巾蛾賊為禍天下,後又有接踵而來的諸侯爭霸,那時候只能說是“田無常主,民無常居”的局面,不僅無數百姓生活在饑餓之中,就連各路軍閥,其實糧食也都短缺。

 許多軍閥,因為嚴重缺糧,而在戰爭中失利,就是曹操,在他最初幾年的征戰中,也經常因為糧食接濟不上,被迫中途撤兵,放棄即將到手的軍事勝利。而棗祗,就是在隨曹操鎮壓叛亂的太平道黃巾蛾賊余部時,對黃巾蛾賊不斷演變的亦戰亦耕的兵農合一的做法發,領悟到了很多,並從中受到啟發,最終徹底研究出了屯田的一套方案。

 直到建安元年,曹操擊敗了潁川汝南的黃巾蛾賊後,從中繳獲得到了一大批耕牛、農具和勞動力。棗祗就建議曹操利用這些農具,在許昌一帶開墾土地,實行屯田,以解決曹操最為迫切解決的糧食問題。最終,曹操采納了他的建議,並任命他為屯田都尉,全權負責屯田事宜。

 棗祗便開始在許昌試行屯田,他首先將荒蕪的無主農田全部收歸曹操所有,把招募到的大批流民,按軍隊的編制編成組,由國家提供土地、種子、耕牛和農具,由他們開墾耕種,獲得的收成,由國家和屯田的農民按比例分成。

 而最終研究出的屯田方案,所取得的成績,也是十分喜人,因為在這方案實施的第一年,曹操就“得谷百萬斛”。

 沒錯,就是“得谷百萬斛”,要知道萬斛谷物可足夠千人吃上半年,而百萬斛谷物,那就是十萬大軍,作戰半年,如今,許昌一縣,便能供給十萬大軍半年軍糧,這種成效,如何不令人震驚?想想看,不說其他縣城不如許昌,但只要其他縣城,能收獲有許昌一半的糧食,曹操之後還能怕再無糧食?

 於是之後,曹操就下令,郡國都置田官,招募流亡百姓屯田。後來,又在棗祗的建議,接受其議,下令軍隊屯田,屯田製得到廣泛地推行。

 也正是棗祗首倡屯田製的實施,使長期遭受戰爭破壞的北方農業生產,在短期內得以恢復並穩定了下來,無地流民被合理利用種田,許多因為戰亂而荒蕪的農田也被開墾,曹魏也因此積存了大量的糧食,這才有之後“數年中所在積粟,倉稟皆滿”,使曹操“征伐四方,無運糧之勞”的結果。

 可以說,屯田製的實施,不僅為曹操解決了令人頭疼的軍糧問題,而且還為他爭取了大量的人口,從而加快了曹操統一北方的進程,進而極大的保證他三分天下具其二的成功。

 換句話說,沒有糧食,曹操就算有千軍萬馬,就算他集合了漢末三國所有的名臣良將,也沒有用。“民以食為天”,這是萬古不變的真理,沒有人會餓著肚子為你拚命,這也是戰場之上,無數將軍都會保證自己糧道通暢的緣故。

 民國文豪蔡東藩有言:“峻與祗戮力勸耕,才閱數年,得積谷數百萬斛,且令州郡各置田官,所在豐饒。操因此得用兵四方,不勞輸運,卒能戰勝攻取,兼並群雄;曹氏功臣,祗峻當居首列!比諸兩荀一郭,殊不相讓。”此中便可看出棗祗之功,甚大!

 甚至南宋名儒陳普亦曾為此作詩雲:“千裡無煙已十年,一朝許洛翠秧田。乾坤渠肯容曹操,聊為蒼生解倒懸。”

 棗祗之功,可見一般,其人應為曹魏得天下之首功。若無他在後方,以屯田積攢糧草,恐怕曹操早已無米為炊,如果像程昱那樣,靠著屠城,殺人後把人製做成肉干,變為人脯充當軍糧的話,恐怕即使曹魏得了天下,這天下也就再也沒有人口供給曹魏統治了。

 這也是後來,北方大半個中國,經過黃巾大亂以及連年的軍閥混戰後,由原來的“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的景象,變為“倉儲積所在皆滿”的主要原因。棗祗之功,不但解決了曹魏的軍糧問題,為曹操征伐四方,平定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且也使得大量流離失所的無地百姓,重返家園,安居樂業,可以說,他在曹魏建立甚至整個漢末大亂後,能夠使的百姓安居樂業,不使得中原從此變成“人無完人”景象的最大功臣。

 之後,伏泉邀請二人入席,又是一番觥籌交錯,不過二人明顯有所拘謹,話也不多。這番表情,伏泉見了頓時明了,今日卻是不會有可能拉攏二人了。

 當然,對於繁欽,他倒不是很在意,畢竟以後可不是太平盛世,詩詞歌賦做的再好,他也不需要,真正讓他在意的是棗祗,終究如果有了這個忠誠的農業大家歸順,至少以後不會為後勤而發愁。

 打仗,無非拚的兵力、錢糧和人才,而相對而言,如果前兩者佔了絕對優勢,後者就不會顯得那麽重要了。畢竟,只要實力優勢佔據明顯的人,不會出現內訌,即使他輸了許多次敗仗,但是純拚消耗,就是耗,也能將對方耗死。

 酒宴結束,伏泉一行人與棗祗、繁欽二人,打了招呼,便就此離去,並未多言。

 望著遠遠離開的伏泉等人,繁欽面色凝重,對身邊的棗祗道:“棗兄,觀此形勢,莫非戲志才欲投伏流川乎?”

 “應是如此!”棗祗語氣有些冰冷的說道:“戲志才有良、平之才,未想竟投此人,殊為可惜!吾潁川大才,為何如此?為何如此?”說話時候,棗祗連連搖頭,像是真的在為戲志才投錯了人可惜,其實內心裡,他卻是在為不能讓這高傲之人,投身他們士族門下而可惜。

 “是極!是極!惜哉此人也!”繁欽點頭應道,不過,他自然知道棗祗何意,但並未點破。

 身為士族出身的繁欽,自然也想以後出仕,能有這種有大才的寒門士人為輔,這樣,明顯對自己有益甚多。而且,像戲志才這種有大才略的人投靠他的話,肯定不會僅僅止步於低位的,爬上高官之位,也很正常,到時候,以他作為故主的身份,戲志才肯定要對自己照料許多,於家族大有裨益。

 這也是漢代如今整個世家大族的現狀,一方面壟斷選拔官吏途徑,使得寒門士人為官困難,另一方面,又不斷逼迫寒門士人,借助世家大族的資源為官。從一開始,他們就坐實了那些潛力股和家族的聯系,使得那些接受過他們幫助的寒門士人,不能割舍他們,最終讓家族能夠更加富有人脈和實力。

 一路護送身有重金的戲志才回家,路上,伏泉又想戲志才、徐福打探棗祗和繁欽二人。對此二人,徐福卻是知道不多,只有同在陽翟縣城的戲志才更加熟悉,雖然他不想多提兩人,但是畢竟已經入得伏泉麾下,自然不好拒絕,只能一一說出。

 因此,伏泉之後也是知道兩人的大致背景家世,棗氏和繁氏,算是陽翟縣城內的中等家族,勢力卻不算小。

 不過,棗氏本不姓棗,應姓棘,只是其先輩為了避難,來到潁川,後來改姓為棗而已,這在漢代無數逃命的人裡,倒是很長見。而棗祗和繁欽二人,卻是兩家之中頗有名氣,也受重視的青年才俊,不過,兩家也因為和潁川郡內有名的黨人家族聯姻,也是受到不少黨錮的風波影響,導致二人至今尚未出仕。

 言語之中,伏泉看得出來,戲志才應該和兩天還算熟悉,不過他的話語稍顯冰冷,大概,可能因為一些不知名原因,戲志才和他們的關系很差吧。

 路上,除了問詢棗祗和繁欽的家世之外,因為心裡還惦記著見識陽翟的其他賢才,伏泉自然也跟著詢問,比如他很想見識的郭嘉其人。

 只是,雖然戲志才知曉那少年郭嘉,但是按戲志才所言,出身陽翟郭氏旁支的郭嘉,雖有才名,但自小就比較低調,除非去郭氏找人打聽,否則是很難知道他的具體方位。

 對此,伏泉只能熄滅了自己心中的見識之火,他可不想去郭氏竄門,上次去長社鍾氏,拉一個鍾繇陪自己“遊玩”潁川都夠累的了,更何況讓他這次再去郭氏?只能等有緣再見吧!

 最終,送完戲志才回家, 伏泉便帶人出城離去,與戲志才相約兩日後,在他安頓好家中諸事後,便待他去城外軍營和伏泉所部漢軍匯合,一起往汝南、陳國方向,會師皇甫嵩、朱儁所部漢軍。

 回到家中,戲志才詳細和妻子說明情況,其妻雖已從夫君這兩日的異常中察覺出什麽,但還是沒想到戲志才竟然投靠了伏泉。

 然而,所謂夫唱婦隨,戲妻並未勸阻,在拿著戲志才所帶來的金餅後,一番感謝伏泉恩德後,為戲志才置辦了幾身新衣,便有買來酒菜,做出幾味美味佳肴,為夫君送行。

 兩日後,戲志才一改往日懶散,早早起身,在和自家妻子依依惜別後,戲志才有深深囑付道:“吾受伏平寇親顧之恩,不容不出。吾妻可於此安穩生活,待吾隨平寇功成之日,必當封侯拜相,令汝一生富貴。”

 言罷,戲志才拿起妻子手中,早就為他準備好的行囊包裹,往陽翟縣城外的漢軍大營走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