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漢末皇戚》第531章 政略改之曹魏亡
大堂內,幾人隨後閑聊,伏泉隨後在等鍾繇的時候,向那幾名鍾氏的長輩詢問鍾氏如今的情況,無外乎是鍾氏在如今黃巾亂起,黨錮解除後,準備如何安排族中精英的情況。

言語之中,伏泉還十分熱切的透露自己虛心納才,不吝渴望鍾氏人才來他麾下,只是很顯然,伏泉的這話被鍾氏這些老家夥無視了,他們抬出自己與曾經的當然領袖李膺有親,暫時不需要伏泉的照顧。

聽後,伏泉不以為意,因為他知道如果自己能夠這麽輕而易舉的就讓潁川這些黨人士族,改變對自己的敵對立場,向自己靠攏的話,那除非自己能和後來的曹操遇到的良機一樣,才有可能。

否則,如果袁紹不是立足河北後,扶持河北士族,而打壓隨他起家的汝潁士族的話,也不會造成袁紹的河南老底子集體出走,以至於後來袁紹麾下的潁川士族集體在袁紹的眼皮子底下,投向曹操。

或許這其中有一開始袁紹為了照顧曹操這個小弟,而送人才給曹操使用的原因,但若非潁川士族感覺不到自己在河北受到打壓,又怎麽會最終傾力幫助曹操呢?實在是當時的情況下,天下的勢力早已形成多數,不少諸侯麾下都有自己的精英班底,他們這些潁川士族再想壓寶無疑很難,也很沒有什麽能夠讓他們選擇的了,最終無疑曹操這個尚處困難中的潛力股十分合適他們。

畢竟,初期的曹操麾下,除了自己的曹氏、夏侯氏宗族親信外,外姓的文武很少,對於潁川這些自古便喜歡躋身政治的士族來說,無疑是非常好的選擇,起碼比起去其他早就有不少班底的諸侯那裡來說,選擇曹操明顯不會讓他們再耗費太多爭權奪利的精力。

而且,不止是汝潁士族,就是其他各地投機得晚,沒有從一開始壓寶的士族,多數不都是看清楚曹操麾下的政治人才匱乏而去的嗎?

可是,很明顯,他們的算盤打得也不好,雖然身處逆境,但是曹操可並不接招。曹操自幼心智早熟,總是因為閹宦後人而備受世族歧視,而且對於這些世族的心思也十分明白,特別是這些士族之間,互通有無的關系,使得曹操一直忌憚。

想想看,潁川荀氏可是曹操麾下最重要的政治方面的人才支撐,僅僅荀彧一個人,就給曹操推薦了荀攸、郭嘉、鍾繇、陳群、司馬懿、杜襲、戲志才等士族人才,可見士族之間互通有無的關系。

這裡面,雖然有袁紹佔據河北後,為了控制北方,大力提拔北方士族,造成他麾下北方人才鼎盛,而河南等地士族人才,因為並非出身北方,不能立足於河北,在河北出不了頭,只能另投他人的緣故,但也充分可見士族之間的人脈影響力。

後來曹操得到了潁川士族的大力支持,但他對士族始終是心存防備的,他知道士族之間互通有無,如果放任不管,會尾大不掉,所以他對士族的信任始終是有限的。

而原本一直歧視他的潁川士族,竟然如此大力支持他,明顯讓曹操這個多疑的“神經質”十分忌憚,所以始終曹操都沒有讓士族掌握兵權。如荀彧、荀攸、陳群、司馬懿等,始終都只是謀士,而掌握兵權的,始終都是曹氏、夏侯氏等親信,或者是張遼、徐晃等非士族將領。

因此,曹操時代,士族勢力始終沒有過分出頭,只能在政治領域出彩。而且,對於士族,曹操是既利用,同時也在打壓。比如邊讓、孔融、荀彧、崔琰、楊修等士族名士,都死於曹操之手,這其中,雖然也有著其他原因,但多數還是因為曹操個人出色的政治手段。

然而,到了曹丕繼位後,或許因為自己出身,以及奪位時士族出力多,使得曹丕對士族卻過分信任了,改變了曹操一直限制士族的初衷。

最簡單明了的,便是司馬懿、陳群在曹操時代,職位都不高,更沒有染指兵權,但在曹丕繼位後,二人都位極人臣,且都開始掌握兵權。比如陳群在曹操時代,僅僅是侍中,曹丕繼位幾年後,他官至鎮軍大將軍,領中護軍,錄尚書事。司馬懿在曹操時代,只是軍司馬,曹丕繼位後,司馬懿官至撫軍、假節,加給事中、錄尚書事。曹丕臨死前,還任命司馬懿、陳群、曹真為顧命大臣,並高訴曹叡,三人可完全信任。

當然,如果僅僅是重視士族,這還不會完全影響曹魏皇權對於朝堂和地方的掌控,而曹丕更瘋狂的是,他不僅僅是重用士族,而且還同時打壓和限制宗族勢力。

對於曹氏和夏侯氏宗族,曹操一直非常信任,如曹洪、曹仁、曹真、曹休、夏侯淵、夏侯惇等,都是曹操麾下手握重兵的大將。

只是曹丕繼位後,大概是出於他奪位後的艱辛緣故,曹丕對自家兄弟甚是防備,使得曹魏的宗族勢力,一改曹操時期的鼎盛。比如曹彰的離奇死亡,曹植被嚴厲看管,而曹丕的其他兄弟,也都同樣被嚴格看管,如囚犯一般。當然如曹真、曹休這些非親兄弟將領,雖然也被曹丕重用,但受信任程度卻不如陳群、司馬懿這些士族人才。

並且,在國家的選官政策上,曹丕也改變了曹操原本重用寒門人士的政策,而重用士族之人。畢竟在用人方面,曹操是堅持“唯才是舉”的原則,不看出身,如五子良將、李典、許褚、典韋等人,都不是出身大族的人脈,可是卻都得到曹操的重用。

然而到了曹丕,他對於寒門士人,卻是極其不重視,甚至他還通過了陳群提出的對於士族而言是福音的九品中正製,選人上完全向士族傾斜。

從此之後,曹魏選人才,比漢選人才方式更加明確。主要看出身為主,原本就勢力巨大的門閥士族勢力,一下子又進入了質的飛躍發展,為之後的兩晉門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最終,這就導致了曹操時代,麾下文武權力分散、互相製衡,而到了曹丕時代,卻有了麾下文武的權力集中、一家獨大的情況出現。

曹操時代,文官隻負責行政、後勤和謀劃,武將掌握軍隊,權力分散。士族、寒族、親族三方互相製衡,而到了曹丕時代,士族一家獨大,壓倒了皇親和寒族,權力也更加高度集中,如司馬懿、陳群等人,都是既領兵,又掌握行政大權,可謂是出將入相的存在。

所以,後來曹魏的滅亡,在伏泉看來,很大程度上,要歸咎於曹丕的過錯,畢竟作為魏國第一個皇帝,他改變了曹操的最重要的基本政策,最終導致了曹魏被司馬氏篡權。

至於長社鍾氏現在不在意伏泉的招攬,具體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對鍾氏而言,他們有更好的大腿可以抱,根本就不比在意伏泉這個外戚的影響,因為他們有另一個外戚的保護和提拔,而那個外戚還是伏泉的死對頭,相信對方會十分樂意保護和提攜鍾氏的。

沒錯,那個伏泉死對頭的外戚,自然是大將軍何進,至於他為什麽要提攜鍾氏,自然是因為他現在極為倚重的現任當然領袖袁紹了。

畢竟,袁紹和鍾氏之間,也是有姻親關系的,他們之間,有一個姻親紐帶,那就是袁紹的嶽父李膺。

林慮長鍾皓有個侄子鍾瑾,是鍾皓兄長的兒子,而鍾瑾的母親是李膺的姑姑,後來李膺又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了鍾瑾,因此鍾氏和如今袁家的掌權人袁紹之間,可是有著極深的聯系,所以他們倒並不怕甚至不待見伏泉。

這一點,在伏泉見到鍾繇之後,顯得尤為明顯,對方在聽到自己的征辟之意後,明顯對自己的招攬十分不情願,但畢竟伏泉現在在長社勢大,就是皇甫嵩、朱儁也得相讓他幾分,所以鍾繇或者說他背後的鍾氏,可不敢輕易拒絕。

終究,士族為了宗族利益,可是很少得罪其他權勢之輩的,況且伏泉征辟鍾繇的理由也很正經,鍾繇如果拒絕,那明顯會被伏泉說成與蛾賊有舊,不肯相助漢軍,因此鍾繇也僅僅只是同意為伏泉平定潁川黃巾蛾賊時帶路,卻並不接受伏泉征辟。

對此,伏泉並無不可,畢竟他之所以要鍾繇,還不是為了想在之後征討黃巾的時候,好好認識一下這些潁川大族嗎?

想來有了鍾繇幫之牽線,以潁川士族之間的姻親關系,伏泉想來自己肯定能少走些彎路,如果這些時間裡,他能收攏一些不錯寒門士人也不錯。畢竟,後世出名的潁川謀士裡,可並不僅僅只有那些世族謀士,不少潁川的寒門謀士也不錯,如果能提前得其一,也是一筆不錯的買賣。

把屬於別人的,能搶來變成自己的,這是伏泉一貫有的想法,終究這樣可是削弱對手,壯大自己實力的絕佳辦法。至於別人之後怎會如何,那就不是伏泉所考慮的了,誰讓現在這個世道,出現了他這樣的怪胎呢?

面前的鍾繇一副翩翩美男子的樣貌,年約二十余許,放在何處,也是令人矚目的存在。伏泉見了,也不由得暗讚果然是潁川世家,數十代之間的聯姻,基本沒有一個樣子長得差的。而看到鍾氏大堂之外的青年男女,望著那些人眼中,有羨慕,有嫉妒的表情,伏泉十分肯定這個美男子就是鍾繇無疑。

畢竟,那些男女眼中的表情不是假的,而能夠讓鍾氏的青年男女出現這樣表情的,除了鍾繇,伏泉也再想不出另外一人。

稍後,伏泉又簡單問詢了鍾繇的學問,其實也是在由鍾繇入手,好好提前認識下潁川士族的學問。他如今也是任過一方太守了,考校一些學子的學問,自然也並無不可,而以這一世看的書也不少,讓他們考究學問,從一人的學問中,推斷一地的人才實力,其實也不難。

鍾氏一眾人等雖然覺得伏泉這套路有些荒唐,不過卻是並未阻止。待得伏泉問詢結束,然後又和鍾氏眾人客套一番, 隨後和鍾繇約定了入自己軍營的時間,這才作罷回營。

翌日,長社城內,收到兩封求援信,一封是潁川郡郡治陽翟的求援信,另一封則是汝南郡的求援信,使得剛剛經歷過一番大戰,尚在長社縣城休整的漢朝平亂大軍,都抱怨著隨各部主將出動。

陽翟的求援信的內容十分簡略,大意是黃巾蛾賊渠帥波才,率麾下七萬之眾,圍困陽翟縣城,潁川太守陰修希望左、右中郎將皇甫嵩、朱儁以及平寇將軍伏泉,率兵救援。

至於汝南郡的求援信,卻是寫得異常詳細,而且形勢比陽翟更加緊急,因為汝南黃巾在邵陵大敗率領郡兵平亂的太守趙謙,並且更是有和陳國作亂的黃巾蛾賊匯合,再攻潁川救援波才的趨勢,情勢敗壞,岌岌可危。

驗證過兩封信中潁川郡和汝南郡的太守官印,以及陰修和趙謙的私印,又向帶著數名精騎,歷經千辛萬苦,突破黃巾蛾賊的重重圍追堵截,前來送信的潁川郡和汝南郡的計吏問話,詢問事情經過,伏泉三人都確定這兩封信的真實性。

而且因為兩名計吏所言情況都很嚴重,加之陰修和趙謙信中所書寫的字跡慌亂,顯然二人寫信時已經被危如累卵的形勢。

因此,三人一番計較,最終決定先在長社臨時征募兵卒,補充各自的兵力。之後,讓伏泉率漢軍所有騎兵,以及他麾下所剩的板楯蠻兵前往救援陽翟縣城,至於皇甫嵩和朱儁二人,則是率領二人麾下所有漢軍,阻擊汝南、陳國二郡國黃巾蛾賊。

在悠遠的長號聲中,漢軍分為兩部,依次出了長社縣城,直奔自己預定的平亂地點而去。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