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漢末皇戚》第141章 胡不歸
兩日後,天氣晴朗,正是出行的好日子,得了朝廷聖旨,伏泉帶著一眾家眷整理行裝出了柳城往雒陽而去。

 劉宏封了自己為羽林中郎將,伏泉自然不能再待在柳城了,這個任命雖出乎伏泉意料,卻也是在情理之中。

 畢竟自桓帝以來,鮮卑就是大漢朝邊境大患,向來勝多敗少,此番他與趙苞大破鮮卑三萬人,又斬了檀石槐級,可謂是立了不世之功,升官是必然的,然而以他現在十七歲之齡明顯當不了秩兩千石太守、相國,若不是他為外戚,以前外放可能連這秩六百石柳城令都可能做不了。

 現在任命伏泉為羽林中郎將,卻是一步大大的妙棋,以他和宋皇后的關系,成為秩比兩千石官卻有跡可尋,不說其他,漢武時的霍去病和衛皇后兩人關系便與伏泉與宋後類似,當時十七歲的霍去病被漢武帝任命為驃姚校尉,便是先例。而且霍去病當時可是寸功未立,就因外戚身份成為秩比兩千石的驃姚校尉,而現在伏泉立了大功,成為秩比兩千石的羽林中郎將自然無可非議。

 羽林中郎將,官秩比兩千石,主羽林郎,掌宿衛侍從,是皇帝的近臣。而羽林郎主要以涼州隴西、漢陽、安定、北地,並州上郡、西河六郡良家子組成,加上一些世襲軍功世族子弟和有軍功的將士,以伏泉家世和破鮮卑之軍功足以統攝這些人。羽林郎人數在一百二十八人左右,並且無中郎、侍郎、郎中之分,官秩統一為秩比三百石,地位要稍低於虎賁郎。

 伏泉既為羽林中郎將,朝廷給了他十個羽林郎名額,為了提前收買人心,他當然要好好的假公濟私一回。

 別看羽林郎秩比三百石,看似不大,但卻能讓秩比六百石的軍侯們打破頭爭搶。蓋因羽林郎屬於正統官途,一旦外任,至少是一個司馬或者地方長吏,同時以後升遷一片坦途,比從軍隊裡一步一步靠軍功向上爬容易多了。故這次起程,隨行者多了好幾人,分別是蓋援、韓當,田猛以及易度之子易固,本來這名額卻是伏泉留給易度的,不過其自認年高,仕途出路不大,便把這名額給了易固,加上伏泉原來的心腹關羽、黃忠、徐晃、史阿,便是八人,他們一行將會於路上與信任的五官中郎將趙苞,以及另外兩個羽林郎公孫瓚、蘇不韋匯合,一同進京。

 說實話公孫瓚與蘇不韋根本不在伏泉的計劃中,前者畢竟有著後世經驗,記過忘善,睚眥必報,若其衝突,必會報復上官,劉虞便是明證,而後者來了柳城就差點下套坑了自己,他能把名額給他們嗎?

 然而,伏泉卻有難處。前者便是公孫瓚此次立功甚大,以步騎兩萬破鮮卑他出力甚多。自己若是匿了其功,不給他這羽林郎名額,公孫瓚如何自己不怕,但是關羽、黃忠等人會如何看自己,說不得會心中給自己自己賞罰不公,嫉賢妒才的印象,那不是虧大了。而蘇不韋,則完全是他後台太硬,不說趙苞私下派人授意自己照顧他的心腹,便是遠在雒陽的宋酆也是書信命令自己給個羽林郎名額給他這位故吏,沒法子,左右一個名額而已,給就給唄,沒必要得罪一位將要被皇帝重用的上官,以及一位權勢極大的長輩,再說下面有個不屈諫言的硬骨頭也不錯,說不得他以後會是自己的魏征呢?

 柳城外十裡,車隊剛到此處,便被一眾婦女孩童攔下,約有百余人,皆言前來送明府端是熱鬧。家仆跑來告知時,坐於後面馬車伏泉心裡頓時驚了,暗道自己才上任未久,也未做出什麽豐功偉績,怎會有百姓前來送自己?

 下車一看,才知原是自己相差了,這些婦女孩童皆是那日自己在鮮卑大營裡就下的被糟蹋的婦女和被當奴隸的孩子。後來伏泉見他們已無親人,便令其中婦女若願意嫁人,便由他賜於幽州邊軍兵卒為妻,賞賜錢財用於生活,無面目見家鄉父老者,伏泉便收其為婢女,孩子中有親人在世的便賜錢由親人撫養,無親人的便自己收留。

 出乎伏泉意料的是所有婦女都願改嫁,即使那少數神志不清的婦女也願意,後來想想此時漢代不似後世,女子改嫁十分平常,便命府中大賞錢財予其為嫁妝,畢竟即使有兵卒願意去她們,她們被胡人糟蹋已是事實,在家中地位可想而知,多賜些錢財也許能過得更好。而那些孩童,伏泉則帶走三十二人,其他則於縣中依舊有家族親人在,便多賜錢財以供生活。

 本來自己府庫是根本沒這麽多錢的,好在繳獲鮮卑所搶錢財物資甚多,分賞部下兵卒以後,還有不少結余,賞賜婦女兒童已是足夠,伏泉想來這也算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吧,不過太過血腥。

 看著一眾婦女孩童行禮,伏泉連忙阻止道:“諸位莫要如此,泉不過一稚子,怎可當得諸位如此重禮?”

 “明府於胡狗手中解救吾等,又多賜錢財以為生活,吾等雖命苦之人,但怎能不感明府之恩?明府離去,不來送行,豈不是令人笑話?”

 “是也,是也,吾等能歸家,多虧明府,請明府受吾等一拜。”

 “請明府受吾等一拜,謝明府歸家之恩!”

 ……

 伏泉無法只能受了眾人之禮,這才勸說眾人離去,自己面色恍惚的上了馬車,命令車隊起程。

 歸家?你們歸了,我也要回家了,畢竟那裡這一世待自己如親子的伯父伯母,有自己這一世的回憶,離去數月,怎能不想?

 不由得,伏泉想起劉華那時候給他的家書中寫的一句詩。

 “式微,式微,胡不歸?”

 看了眼依舊為自己送行的眾人,伏泉輕聲說道:“是啊,天黑了,我該回‘家’了!”輕輕的,他又細細的哼道:“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

 語氣裡,一表達思親勸歸之情的《邶風·式微》,此刻卻多了幾分熱切歸家的急迫。

 ——————————————————————————————————————

 《後漢書·百官志二》:“羽林中郎將,比二千石。本注曰:主羽林郎。羽林郎,比三百石。……蔡質漢儀曰:‘羽林郎百二十八人,無常員,府次虎賁府。’”

 荀綽晉百官表注曰:“虎賁諸郎,皆父死子代,漢製也。”《漢書·百官公卿表》:“又取從軍死事之子孫養羽林,官教以五兵,號曰羽林孤兒。”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