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漢末皇戚》第676章 大漢孝廉之法 必無存也
利用考試來選拔官吏,這是賈詡一直沒想到的,畢竟,大漢孝廉舉薦製已經深入人心,就是賈詡自己也逃不開這個時代的束縛。

當今世道,一個人在大漢,即使犯了極大的罪也會被原諒,比如殺人滅門這些大罪,但必須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孝。

只要你是個孝子,那這些事情,就根本不算什麽事,換到選拔官員來說,更是誰被宣傳的孝名大,在仕途晉升上,誰就更有機會成為官員和博得晉升的。

賈詡逃不開這個束縛,自然初次見到考試取吏,這樣的新穎提議,十分震驚了。

“此法若行數十載,則大漢孝廉之法,必無存也!”良久,賈詡緩緩道,驀然,他想起一事,看著書房裡的其他盒子,怔怔無言。

如果按這盒子裡存的是“開考取吏”,這樣的良法的話,那伏泉藏在書房裡的其他盒子裡,會有什麽東西呢?若是所料不錯,應該也是其他改革弊政的良法,如此的話,未免也太可怕了,到底什麽樣的人,才能想出這麽多改革良法呢?

既然賈詡也認可了這開考取吏之法,伏泉自然便再無壓力,當下令賈詡離開,自己獨自一人寫奏疏,準備在下次朝會提出用開考取吏的辦法,來替換各地監者屬吏。

同時,又招呼人來,一面令他們收集司隸地區的鹽鐵監者的貪汙受賄的證據,另一方面,又令他們去探訪,歷年來受到伏泉照顧的軍中傷殘退伍者家庭情況,列出名單,從中挑選有功合適者,準備替換各地監者官吏。

自伏泉出仕從軍以來,掌兵亦有十四載,其所參加的諸般大小戰役,致使麾下傷殘者也有數萬人。這些人,伏泉也算是都厚養之,除了能動的可以自食其力的人賜田回鄉外,其他殘疾不能下地勞作者,都是一方面賜錢,並在巴郡或者涼州等地賜地安置,再以所俘胡女妻之,保證他們的晚年生活不落魄。

可以說,伏泉這些恩惠,使得這些人對伏泉絕對是感恩戴德,忠心不二,而算是衣食無憂的他們,也不會輕易被世族豪強腐化,從中選取一些會識字算術者,作監督稅吏,如此豈不大妙?

某些程度上,伏泉覺得他這麽做,和後來明末皇帝派往各地的礦監稅吏,其實差不多。

只是兩者之間,也有區別,那就是明朝皇帝在衛所兵不能完全信任,也就只有依靠宦官,讓他們自己招募朝廷的非正規稅吏,才能對抗各地的逃稅地主階級,彌補明朝的中央財政收入。

然而伏泉不同,大漢有著完備的編戶齊民和人口統計制度,有此為稅收依托,就算財政赤字明顯,但是漢軍依舊是值得信賴依靠的。並且,隨著伏泉穿越以來,漢軍外掃胡夷,內平叛亂,戰力不是一般的大,大漢國力也在蒸蒸日上,這些都是伏泉敢於和世族豪強作對的籌碼。

這種情勢下,只要一道詔書更換監者,再嚴格收以重稅,征收鹽鐵稅收,那些被抽血的地方世族豪強就算想要反對,也得掂量下自己家族的實力,到底能不能抵抗漢軍的毀滅打擊。

三日後,又一次朝會日,剛剛在朝堂做出大事,這些日子被不斷誇耀的王允,志得意滿的進入崇德殿內後,很快就引來了不少人的目光,當下便有不少出身世族豪強的名士,前來和他親切交談。

一番交流後,司空楊彪有些憂慮的對王允道:“王議郎,伏驃騎非善人,前番受挫,必不會善罷甘休。今日朝會,恐難了也!”

聞得此言,王允並不在意道:“鹽鐵之事,早有明鑒,朝廷若效世宗孝武皇帝之法,安能不怕天下大亂乎?”

“……”楊彪不能回應,

只是淡淡看了一眼王允,而後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待著,王允的話裡頗有不敬的意味,使得楊彪心中對此人驟然得勢,如此張狂十分不滿。要知道,他父親楊賜可是當年救王允的恩人之一,現在王允語言這般不敬,實在讓楊彪對這並州名士有了新的認識,此人可共謀事,但不可同掌權,否則此生後患。

想到王允對用鹽鐵官營,與民爭利的理由,這般有信心,楊彪心裡就覺得不妥,知道王允必然會因此事吃虧。

說實話,鹽鐵官營,到底是不是與民爭利,令的百姓無財,其實楊彪、王允他們心裡都有定論,只是他們不說也不去證實而已。當然,在他們心裡,這事最好不被證實,而且朝廷永遠也不會收回鹽鐵,全部讓他們私營最好,終究在大漢近六千萬人口基數的加持下,鹽鐵這生活必需品裡面所得的利潤,實在是太大了。

當伏泉與幾名親信朝官,進入崇德殿內時,原本有些吵雜的的大殿內,突然一片安靜。

看著那些人對自己有些莫名戲弄的目光,伏泉不以為意,他當然知道這些人在想著什麽,只是以為贏了他一招,就能佔據優勢的話,那就是癡心妄想了,待會就讓你們哭!

“陛下駕到……”

隨著寺人一聲尖銳的叫喊聲,大漢皇帝劉崇、太后宋氏,在虎賁、羽林引領下步入大殿,崇德殿裡的一眾朝官,頓時各歸各位。

“臣等叩見陛下、太后。”

轟隆一聲,殿內眾臣眼神一凜,隨後齊刷刷地跪拜,接著各就各位,隨著劉崇一聲令下,開始了今日的朝會。

一開始,伏泉很安靜,並沒有出奏,隻讓其他朝官發言,直到其他朝政處理完後,伏泉才出列,大聲上奏道:“啟稟陛下,臣聞天下鹽池、鐵礦監管不利,監者貪腐甚重,國受損害,臣欲換監者官吏,遏製貪腐之風,望陛下準之!”

此話一出,滿朝公卿百官皆是一驚,但卻無人能言,就是原先自命已經在收回鹽鐵這件事情上,吃伏泉吃得死死的王允,也是目瞪口呆,手足無措,唯有那些根本插不上鹽鐵利益的寒門士人,眼中欣喜,默默看世族豪強的高官吃癟。

其實,那些世族豪強出身的高官,本來就想要立即反駁阻止伏泉,但卻是把不準伏泉的脈,他到底是有意為之,還是無意想到,誰也不知道伏泉還有沒有後手。

畢竟,朝廷要換鹽鐵監者,這是沒辦法阻止的,因為他們知道,只要伏泉抓著監者貪腐的把柄,嚴查一番,肯定是人證物證都有,根本不容反駁的,他們根本反對不了,如此一來,他們原本經營的鹽鐵利益鏈,就完全被破壞了。

當然,雖然他們還可以故技重施,繼續拉伏泉新派的監者下水,重新建立利益鏈,但無疑這是非常耗費時間的。而且,以他們對伏泉的認知來看,伏泉既然想到了如今控制鹽鐵的關鍵,就絕對不會選擇讓他們可以輕易賄賂的人,來做監者的。

這不,很快隨著劉崇和伏泉的一番對話,他們心中所想,立馬變成現實。

坐於上首的皇帝劉崇回道:“卿言鹽鐵貪墨甚重,可有證據?”

“回稟陛下,有。”

“呈上來!”

隨著劉崇眼色,中常侍呂強快速下台,接過伏泉手中寫滿司隸地區好幾個監者的貪汙證據,交給劉崇。

翻閱著手中的證據,劉崇眼色逐漸難看,而朝堂諸官員,見到這般情景,也是安靜一片,因為他們知道監者替換,已勢不可擋,沒想到伏泉準備的這麽徹底,根本不給他們反駁的余地。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劉崇雖然年幼,但是對於大漢的國情還是有一定認知的,但是當他看到司隸地區的幾個監者,在監督鹽鐵稅收後,短短數年內,都暴富起來,就非常不淡定了。

比如,大漢產鹽的主要地河東郡,有一個監督河東鹽池的郡中小吏,家中並無太多積蓄,據說娶了當地一個豪強遠支女后,之後被分派監督起了一處鹽池。

結果,在短短兩年內,這小吏竟然置起豪宅,並且還能在河東郡買田數百畝良田,其中貓膩,誰都看明白,就是劉崇對於許多政務都不熟悉,也都能猜出那小吏是如何這麽短時間裡,積累出這麽多財富的,只能是在鹽池上做手腳了。

當下,劉崇怒而下旨道:“驃騎將軍泉聽令!”

“臣在!”

“詔!令驃騎將軍泉,督察天下鹽鐵監者,凡貪腐者,一一嚴懲替換。”

“諾!”伏泉行禮回應,而後又繼續道:“陛下,天下鹽鐵之地眾多,監官無數,若一一替換,恐朝廷賢才不足。況隻替換監官,其麾下監吏留之,亦複有貪腐之患,故臣思之,當以考舉之法,選拔賢吏,再以朝中有功賢才為監官,如此,方可嚴絕貪腐之風也!”

“考舉之法?選拔賢吏?”劉崇疑惑道:“不知驃騎此言何意?”

眼見皇帝上鉤,伏泉當下便把他準備用考試的方法,由朝廷派專人出同樣的考題,讓準備參選為官的人統一在京師雒陽考試,並在這之中,選拔精乾賢吏,從而填補替換各地鹽鐵吏員空缺的以考選吏的方法說了出來。

這話令劉崇這孩子聽的得新穎有趣,同樣也讓在場的其他朝官,也是錯愕不已,不過,這些政治人精,細細思索,很快就明白了其中關鍵。

若是這般選拔鹽鐵小吏的事情成功,那麽伏泉會不會再提議,州郡縣裡的小吏,也都有朝廷用考舉辦法選拔任免?

如果這樣的話,那豈不是要把朝廷,已經默認的高官舉薦和任免自己親信小吏的權利,給收回來?

一時間,朝堂眾高官再次失神,這次,不止是世族豪強的朝官了,就是寒門士人也如此。至於原因,也很簡單,世族豪強的高官為了家族利益,不可避免的會舉薦自己的親信為官為吏,而那些寒門士人,一朝得權,為了壯大自己,自然也有舉薦親信為官為吏。

可是現在,伏泉卻是要將這舉薦的權利從他們手中,變相搶奪,他們能安靜嗎?

然而,他們想要反對,可是卻沒辦法,畢竟,你能說大家統一考試,互相比較,選擇最有才能的人的方法是錯的嗎?

有的人想要用大漢選官,是看孝順不孝順的話來反駁,不過很快就發現,他們反駁很難,因為伏泉根本沒有破壞大漢原本的孝廉舉薦制度,只是在彌補大漢取吏的方式而已。

孝廉舉薦,這是為的選有清名的好官的,並不是取吏的,現在,伏泉獻出一個可以選取良吏的好辦法,這有什麽不對的?

朝官如此,坐於上首的宋太后自然也明白,當下便替皇帝劉崇應下此事,唯有劉崇自己,還沒有明白開考取吏的深意,見到母后很少有的主動應承旨意,有些不解。

當然,宋太后自然不會現在就解釋,她打算朝會之後,再向兒子劉崇解釋清楚。她雖然是個婦人,但到底大族出身,而且也隨侍劉宏身邊很久, 自然聽明白伏泉這話裡面,那向天下州郡長官要地方小吏任免權的深意,若是可以實施,那麽無疑可以大大的加強中央集權。

暫且不提宋太后如何教導皇帝劉崇的,卻說伏泉領命以後,第一步便是以驃騎將軍身份下令,調集天下州郡親信兵馬,派親信分批去天下各地審查監者官吏,凡有貪腐人贓並獲者,全部沒收財產,下獄受審。

一時之間,天下震動,卻無人敢為這些人求情,即使這些人裡有不少當地世族豪強的遠房旁支子弟,也沒人出面力保。

這丟卒保車之舉,當然不是世族豪強本意,實在是情勢所迫,不好參和,畢竟一旦他們出面保這些人,不是把他們在鹽鐵貿易上那些齷齪事給抖出來嗎?

雖然這是天下世族豪強之間公開的秘密,但又如何上得了台面?為今之計,當然是先讓那些人下獄,待事情過了,再設法救出。

左右不過是貪腐而已,大漢連馬融那樣的大儒皇親都貪腐,只要不是刻意針對,基本上都沒事,他們相信,伏泉是不會在貪腐上多加糾纏的。

事實也的確如此,伏泉要的是鹽鐵上的利益,對於那些世族豪強的貪腐代言人,根本沒興趣,否則他直接把人殺了多省事,又何必將他們下獄?

這麽做的目的,還不是給雙方緩和余地,明白告訴世族豪強,他只要討回朝廷該得到的鹽鐵稅收,不想將這事情擴大,反正鹽鐵貿易最終還是在世族豪強手裡,相信他們不會因為損失的錢財而和伏泉鬧翻的。

https://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頂點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