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漢末皇戚》第625章 搶先決戰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張純乃是漁陽大族出身,曾為中山郡太守,之所以曾經的漢室忠臣,會突然反叛,其實也和伏泉有關的,當然這事情雖然和伏泉相關,但是他自己都不知道。

 這事情的起因,就是伏泉向朝廷求援,掉精銳騎兵入援涼州,對戰叛軍,平定叛亂。

 當時,朝廷從並、幽二州漢軍中,一起調了四千漢騎,再加上南匈奴、屠各、烏桓等胡族的六千胡騎,馳援涼州。而張純聽到這消息,便自請為將,只是,卻被朝廷選派兵馬的官吏拒絕了,至於原因自然是他們不想多事。

 對於張純能力,這些官吏也不太了解,自然不敢胡亂答應張純請求,否則,若是張純能力不行,壞了平亂大事,他們這些舉薦人不也要跟著遭殃?

 不過,如果是像公孫瓚、徐榮、劉備、張飛這些,在前番剿滅太平道黃巾蛾賊中,立過大功的幽州將領自請將兵,那些官吏還是很願意答應的,終究證明自己的將領和沒證明過自己的,有著兩種待遇。

 正是因為如此,被朝廷官吏拒絕,張純心懷忿然,憤懣不已。而後又有烏桓不少部落大人,不滿大漢朝廷連番征調烏桓胡騎作亂,這一下子就讓心中怨恨的張純找到了報復的路子。

 於是張純私下裡與前泰山太守張舉約見道:“今烏桓既畔,皆願為亂,涼州賊起,朝廷調兵西援,北疆無兵,又雒陽人妻生子兩頭,此漢祚衰盡,天下有兩主之征也。子若與吾共率烏桓之眾以起兵,庶幾可定大業。”

 這段話裡,張純用了雒陽出現的嬰兒有兩個頭的怪事,用後世的話來說,那嬰兒就是概率極低的連體嬰兒這樣的怪胎。這種事情在後世有著科學的方法解讀,但在如今因為讖緯之言,令得整個大漢百姓都非常迷信的時代來說,相信天命的他們對於這種奇異的事情,都認為是不祥之兆,是上天有警示的預告。

 而張純也正是利用這一點,用新生的嬰兒有兩個頭顱,寓意天有二主,進而再用在雒陽出生,用歪論衍生出如今天下將有兩個天子的意思。

 張舉和這個時代的百姓一樣,同樣非常信天命,聽張純這麽一說,立馬就信了,並且還傻乎乎的以為天命就應在他的神身上,於是立馬就答應和張純結盟聯合,準備叛漢自立……

 此兩人皆曾為二千石郡守大員,家族也是北疆漁陽的大族,同時又對烏桓非常熟悉,二人很快便和丘力居等烏桓部落聯盟,約定起事。

 隨著計劃已定,張舉著人勾連丘力居,一並起事,發兵攻薊下,燔燒城郭,虜掠百姓。叛亂太過於突然,眾官吏一時不察,被害者不在少數。蒙難者計有護羌校尉箕稠、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終等人。因此事大,大有禍及北疆,再複前番太平道舉事的叛亂規模,同時直接稱天子建國,令得天下為之震動。

 伏泉在涼州知道這消息時,也已經是朝廷下旨,快馬傳信,讓他準備騎兵,調去馳援北疆之後了。

 說實話,對於張純、張舉叛亂,伏泉一方面憤怒的同時,也是十分慶幸。憤怒自然是因為二人在國家尚對付異族之間,在國內插刀子,慶幸正因為是他們的起兵,才能讓伏泉不需要擔心因為張玄之事,他會有什麽意外發生。

 皇帝劉宏的心思,為官多年的伏泉還是能猜得出一些,無非是慢慢削減自己的實力,直到涼州叛亂平定後,將自己削弱到不會威脅到他統治大漢天下的地步。

 當然,這樣看似對伏泉不利,畢竟他手下的兵馬會不斷被皇帝牽製,但有一點,如果能就此打消劉宏的疑慮,讓他不會對伏泉失去信任,將伏泉的涼州刺史拿走的話,被劉宏慢慢割肉,伏泉還是十分慶幸的。

 畢竟,就算他麾下的涼州精兵被分去大半,但對於有著馬鐙馬蹄鐵的伏泉來說,一旦有變,以涼州馬匹的數量和適合做騎兵的合格青壯來說,他可以輕易之間,組建起一支令得涼州甚至整個大漢天下都顫抖的騎軍。這樣的話,與分兵相比,伏泉也就是少了涼州境內的半數兵馬而已,他也不需要擔心被人陷害,將這好不容易得到的涼州之地拱手讓人了。

 只是,話雖如此,涼州的一萬騎兵也不是這麽輕易就能送出的,畢竟,現在尚在臨羌縣盤踞的近四萬人的叛軍,伏泉不用盡全力對付,根本戰勝不了。

 而且,這幾日裡,據一些主動投誠的漢人豪族的交代,叛軍已經內訌,漢人叛軍領袖韓遂,竟然主動舍棄涼州,要帶人去西域。

 韓遂的退縮引起了羌人的不滿,他們為此分裂,羌人在連番大敗後,又將部族青壯征集,準備固守臨羌。而韓遂,現在則是一心在武威準備西進的準備,徹底不打算在涼州盤踞了,正是因為如此,那些不願意和韓遂去西域,也不願意給羌人效命的一部分涼州豪族,最終悄悄的前來允吾縣向漢軍投誠,也正是因此,伏泉才知道這消息。

 伏泉當然知道叛軍分裂,韓遂去西域,對涼州局勢意味著什麽,這就代表了他所面對的敵人會縮小大半,正是他和一部分叛軍決戰的時候。

 抉擇一番,伏泉還是選擇先打勢力最強的羌人,至於韓遂那裡,他的兵馬不多,只需要留下部分兵馬戒備其軍便好。

 無論是韓遂到底是真的去西域,還是有什麽其他的圖謀,他現在的兵力,還真不需要伏泉有太多的忌憚。就算韓遂想在漢軍和羌人決戰之後,派兵進攻涼州,從而坐收漁翁之利,但對於兵力上已經有優勢的伏泉而言,他除非還能變出幾萬兵馬來,否則,韓遂也掀不起太大的浪了,一句話,大勢在漢,他已經失去“勢”了。

 當然,伏泉沒有先去攻打勢力相對弱小的韓遂,其實也是別有目的的,這目的自然是他聽主動投誠的漢人叛軍說出,韓遂打算進兵西域,靠著西域的富庶養兵,再圖他策。

 正是因為韓遂要做伏泉一直想做的收復西域的戰略,伏泉才不會先對他動手,畢竟,若是真能讓這韓遂帶兵打西域,這不就是變向的幫他完成那些心願嗎?

 而且,自己不打韓遂,讓韓遂主動和西域的那些胡人消耗,也能讓他知道現在西域方面的實力,隨著西域與大漢斷絕了太久,大漢對於現在的西域局勢和那裡的軍隊戰力,也是已經知之甚少了,若是能夠讓韓遂帶著叛軍去試探一波,倒也是不錯的選擇。

 因此,伏泉一面上報朝廷,以戰事進展正酣,將盡快準備騎兵入援北疆,拖延朝廷一番時;另一面,那就是整編兵馬,直接向臨羌縣進攻,他要和臨羌縣的叛軍決一死戰,將他們徹底打垮,這樣涼州之地,就算送出一萬騎兵,也沒人能對他構成威脅了。

 不過,如此為之,也相當於變相資敵,畢竟這是放縱韓遂去西域,如果真讓他控制西域的話,說不得還真有可能讓他成為西域之主,掌控富庶的西域也不一定。

 考慮一番後,伏泉還是決定原來的計劃,當下打羌人最自己最有利,誰還管其他,再說,韓遂能不能打下西域也不一定,若是他拿下了那也更好,大不了直接招安他不就行了,反正歷史上這家夥到底也是一個盤踞一方的軍閥,難對付之極。

 大計已定,剩下就是準備,漢軍本就是一路推進到允吾縣的,而且戰前也準備了很長時間,後勤供應自然不缺,剩下的只是各地兵力調動問題。

 故而,在準備數日後,伏泉將原本關羽所部的騎兵,歸入帳下,在從各地抽調兵馬後,點齊馬步大軍四萬,從允吾縣直接殺奔臨羌縣,而在武威郡逗留的韓遂,則是讓黃忠率領麾下精騎以及馬騰調派涼州其他兵馬,監視戒備其眾而已。

 中平三年,夏,西北天氣酷暑難耐,漢軍再發動了允吾之戰後,又一次奔赴臨羌,與臨羌縣的近四萬以羌人騎兵為主的叛軍,在臨羌縣以東,廣茂的平坦土地,進行著涼州平叛戰事裡,最大規模的決戰。

 烈日當空,無論是漢軍還是叛軍,皆披堅執銳,即使他們的身上已經流滿了汗珠,此刻都不敢有一絲戒備,因為他知道,也許下一刻,便是他們人生中最後一次見到那天上的太陽。

 對面,漢軍列陣以待,他們衣甲鮮明,軍陣紀律森嚴,叛軍騎兵隻覺陣列森森,殺機盈野,一股騰騰殺氣撲面而來,這種氣勢比他們以往所見的涼州漢軍還要恐怖,一看便是精兵中的精兵。

 “今日方知韓文約為何如此忌憚伏流川,此獠不僅功於計謀,麾下步騎軍陣,亦驍勇勁旅,真大患也!”

 叛軍中軍,無戈好劍望著對面的漢軍,眼神忌憚道,他一直以為伏泉之所以能夠屢屢戰勝他們,多數都是其喜歡玩弄計策,現在看來,伏泉更會行軍布陣,這種人無論是在哪裡,都必將是兵家大敵。

 一旁的無戈太劍突然插嘴道:“兄長,黃忠此獠未至。”

 “嗯?”無戈好劍突然欣喜道:“當真?”

 “確定無疑!”無戈太劍十分肯定道,當然,內心中,他沒有說似乎漢軍的騎兵和黃忠的那支騎兵在裝備上有些不一樣,但具體不一樣在那裡,他還沒有想出來,實在是那日被黃忠打敗,讓他亡膽不已,至今都沒想明白。

 “哈哈哈!”無戈好劍大笑道:“伏流川妄稱名將,此番大戰,黃忠麾下精騎卻不調來,自取死路爾!來人,吹號,進攻!”

 對於無戈好劍而言,在從無戈太劍口中知道,漢軍有一隻三千余騎射近百步的精銳鐵騎時,當時對他而言是崩潰的,因為如果漢軍有這樣一隻騎兵在,無疑會和現在本就處於劣勢的叛軍,帶來更多的麻煩。

 幸好,伏泉不知道是吃錯什麽藥了,連這支精銳騎兵都沒帶,無疑給無戈好劍降低了很多難度。當然,如果無戈好劍知道,伏泉之所以沒率領黃忠那支騎兵,完全是不想讓馬鐙馬蹄鐵的事情過早暴露,那他就不會這麽想了。

 甚至於,伏泉為了保密,直接讓黃忠率兵監視韓遂的舉動時也是嚴令黃忠,沒有出現特殊情況,其本部兵馬都要把馬鐙下了,終究給馬掌加個鐵鞋子,就算被叛軍知道,也不過是減少馬匹損失而已,但是如果能讓騎兵在馬上如履平地的雙邊馬鐙被叛軍發現的話,那可就真的是災難了。畢竟,這會讓本就在馬上長大的胡人,戰力瞬間爆表,不可不防,特別是如果傳到其他匈奴、屠各等胡人的耳朵裡時,那就更加可怕,後果難料。

 當下,隨著悠遠綿長的牛角號聲響徹長空,近四萬騎叛軍騎兵,正如螞蟻般從密林裡洶湧而出,在廣茂的空地上排列成密集的騎陣,像野獸般咆哮起來,向著漢軍發起了排山倒海的衝鋒。

 他們都明白,這一戰不僅僅是叛軍能否再次鼎足製霸涼州的一戰,更是他們自己和親人部族的延續之戰, 漢軍若勝,依照漢軍主將伏屠夫的滅族政策,他們的部族恐怕自此之後,將會永遠的消失於涼州大地了。

 眼見叛軍騎兵洶湧而來,伏泉不疾不徐下令全軍列陣以待,漢軍再次用他們熟悉的拒馬陣型,以弓弩射殺羌人,配合兩翼遊動的騎兵對戰。

 心裡面,伏泉還是對於羌人充滿了蔑視,都多少年了,這些羌騎都不知道改變自己的騎兵戰法,只會一股腦的衝鋒,妄圖用騎兵的衝刺力,來突破漢軍密集的防線,真是可笑。

 若是漢軍的軍陣,真這麽容易突破的話,那他們早就把段打敗了,還會有今天?

 不過,想想也是,現在這些羌人甚至其他遊牧民族,連馬鐙馬蹄鐵都沒有掌握,又如何指望他們去想出其他的戰法,畢竟現在的他們控制馬匹也是十分吃力了。

 萬馬齊喑,馬蹄動天,數刻之間,叛軍的騎兵便撞上了漢軍的軍陣之中,決戰伊始……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