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漢末皇戚》第626章 此非善人所為也
十七年前,當時的段熲就率軍在涼州這片血腥之地,舉起屠刀,於射虎谷內,斬殺羌人渠帥以下一萬九千余人,徹底平定了第三次羌亂,讓持續百年的漢羌大戰,暫時安穩了十余年。

今日,當伏泉率領大漢馬步四萬大軍,再次在涼州對以羌人為主的叛軍舉起屠刀時,這場戰事就已經注定。

大漢自前漢武帝將匈奴人打敗以後,就從未在和異族對戰中,雖有不少敗績,但還從未輸掉戰爭的結果,而這場關乎涼州局勢的大戰,同樣如此。

當漢軍抵抗過了最初的叛軍衝鋒,用弓弩消耗了叛軍的銳氣,並且帶走了數千叛軍的生命後,關羽、孫堅、李傕、張濟、徐晃、嚴顏、甘寧、張繡、胡封等驍勇之將,率領兩側漢軍鐵騎,直撲叛軍中軍時,戰局就已經結束了。

只能說天亡叛軍,若是在其他軍隊,關羽、孫堅這類猛將,有一個基本就能讓一支軍隊爆發,更何況是李傕、張濟這些沙場奇兵宿將。可是現在,漢軍軍隊裡有一堆這種將領,再配合戰力非等閑可比的漢家兵卒,叛軍能抵抗得住,那就是奇跡了。

對於戰事,伏泉其實是早有所料的,只是,唯一令他有些詫異的是這一戰的首功,竟然不是其人,而是他沒有想到過的甘寧。究其原因,卻是因為甘寧竟然在亂戰之中,衝入敵軍陣營,將叛軍主將無戈好劍斬於馬下。

這倒是令人措手不及,畢竟年紀輕輕的甘寧,現在可是和正值巔峰的關羽、孫堅搶人頭啊,更何況還有李傕、張濟、徐晃、嚴顏這些身經百戰的將領,他們之中哪一個人,按理來說都該比甘寧希望大才是,可是最終斬下無戈好劍首級的人卻是甘寧,真是出乎意料。

此戰,漢軍大敗叛軍,斬叛軍主將無戈太劍以下兩萬五千余人,其余皆潰敗而逃,自身僅死傷三千有余,其中多為步卒列陣,承受叛軍衝鋒時,被叛軍騎兵攻破陣型所亡。

三日後,臨羌縣縣署,原本被叛軍攻佔的漢家故土裡,再一次換回了漢家風格的裝飾,那些在羌人控制時,所增添的胡族裝扮物,盡皆被漢軍拿下。

縣署大堂裡,伏泉正聆聽麾下文吏報告,他們在將大敗無戈好劍時的有功人員的戰功,考核後,一一報給伏泉,由他決定功勞排名,隨後送至京師。

“漢升此戰雖未參戰,然其先前已大敗無戈太劍,削減叛軍實力,後又駐兵武威,監視韓賊,所立功勞亦不小,故將其功勞列入前十即可。”

聽完匯報,伏泉向著堂下一眾文吏命令道,關於各將功勞排名,其實他們排的很嚴謹,不過伏泉覺得若是黃忠因為為了保護馬鐙、馬蹄鐵的秘密,錯過這次大戰立功的機會,那反而就不好了,所以強製給黃忠塞了功勞。

畢竟,按理來說,這一戰之後,伏泉麾下諸將基本會有不少人升任中郎將,而像關羽這些老人,又隨伏泉建立過平定太平道的大功的,肯定也要積功至雜號將軍,甚至於封列候。若是黃忠因為此戰沒有主要參與,而不能和關羽並列的話,那不只是黃忠丟臉,說不得伏泉這個上官也要被人非議,落一個識人不明的汙點。

故而,保險起見,為了不出意外,伏泉也只有把功勞改一下來,終究黃忠所為也的確是為這場戰鬥,提供了不少的勝算。

“諾!”堂下眾人皆是皺眉,雖覺伏泉強給黃忠加功,有些不妥,但還是齊聲同意,左右他們還是要給黃忠報功的,既然伏泉非要把幾件事做成一個功勞,那他們自然反對不了。

“踏踏踏……”

堂外傳來沉穩有力的腳步聲,

眾人聞聲望去,卻見正是他們剛才談論的主要人物黃忠,只見身著一身戰甲的他穩穩走入大堂,而後向伏泉行禮道:“末將見過使君!”“免禮!免禮!”伏泉疑惑道:“不知漢升此來所為何事?”

黃忠回道:“啟稟使君,末將已將封神醫請至臨羌!”

聞得此言,伏泉眼前一亮道:“快!快!請至大堂!”

“諾!”

眼看黃忠行禮離去,伏泉這才轉頭對堂內一眾文吏道:“若無它事,爾等便退下。”

“諾!”

堂下眾人對視一眼,明白伏泉一定是有重大事情,才和那個所謂的“封神醫”見面,不敢打擾伏泉要事,連忙行禮離開。

那些從巴郡時候便跟隨伏泉的益州文吏,心中皆是好奇“封神醫”是何人,只有原本涼州本地的文吏,聽到“封神醫”之名,卻是若有所思,心裡面也在嘀咕莫非是那隴西郡道人?

使君為何要見他?莫非其身患重疾?可這也不對,傳聞使君心腹於忠,乃是中原神醫華元化高徒,又和南陽神醫張仲景有舊,醫術實力不凡,難道使君得了連於忠這樣的神醫高徒都束手無策的兵了嗎?

其實,伏泉當然沒患重病,他招呼那“封神醫”來,自然有他的目的的,而且這個目的卻是和現在涼州屠殺羌人之後的環境有關。

隨著黃忠又一次回到大堂,伏泉望著他身邊,那穿著一身道袍的“中年人”,也是不由感慨這位外界盛傳已有六十高齡的神醫,僅僅憑著這副賣相,他的養生保養的醫術,就不是其他人能比的,端得是“童顏鶴發”之態。

面前老者名曰封衡,字君達,號青牛道士,隴西狄道人也,其早在幼年時期,就入了道家門第,同時傳言其那時就已經立下為民解除病痛的鴻鵠之志,專心研習醫學。

據說,封衡曾在隴西郡渭源縣鳥鼠山一帶采藥,並根據他所研究的醫學只是,就在鳥鼠山中學道習醫,踏晨露上山采藥,披星月崖洞研醫,精心研製丹、丸、散等奇效良藥。

但有疾求醫者,封衡遇見,便即取腰間竹管內的藥物治療,多有藥到疾除者,而封衡救人後,也不取任何報酬。這種高明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贏得隴西郡漢羌各族人民的愛戴和崇敬,,封衡也因此被隴西郡人譽為“神醫”。

後來,封衡為學醫四處遊訪,他探訪到長樂道人魯女生在嵩山得到玉女所授《五嶽真形圖》和修煉之訣,於是便去尋訪魯女生,想向他學習醫術。

魯女生當時隱居在華山,封衡找到了他,跟從魯女生許多年,這時間魯女生觀察測試了封衡很久,才問其來意。封衡隨後請求魯女生收己為徒,並傳授《五嶽真形圖》,魯女生見封衡心誠,又是有緣之人,便給他傳授了《五嶽圖》,詳細告知他修煉之訣,和修煉中各階段的注意事項。

至於魯女生誰人,他也是本朝神醫,而且是華佗的好友,兩人經常交流醫學,能和華佗為友,討論醫學,可見其醫術實力。

傳聞魯女生隱居於華山上的白鹿龕,而華佗經常來到山上探望,在華山上,華佗每日除了踏山采藥,就是和魯女生一起,練習“五禽遊戲”的強身運動。此外,華佗還經常穿上魯女生的道袍,戴上方巾,背上藥葫蘆,下山去給群眾看病。

而封衡得到魯女生傳授後,又歸隱鳥鼠山修行,封衡得師傳,修煉於此,服黃精五十余年,經常入山采藥,煉製丸藥,施舍世人。有時遇到病死之人,如倘未僵硬,便從腰間掏出個小小竹筒來,傾出數粒丹丸,讓家人灌服,死人很快便復活病愈;有時也不施藥,用一根金針刺入穴位,病疾應手便愈。隨後,封衡名聲傳得大了,求藥人常常蜂擁而來,封衡長長隱而不見,隻留下空屋冷灶,但是與求藥者不期而遇時,卻隨手施救。

正是因為封衡這般行醫,治病救人不要錢財,也不管對方是漢人,還是羌人,或者其他胡人,使得他在涼州的名聲很大,當地人對他十分信服和尊敬,伏泉此番命黃忠前去請封衡來,就是需要他在羌人之中的威信。

畢竟,伏泉平定羌人,已經和當初段熲屠殺羌人一樣,讓無數羌人恨其入骨,特別是那些漢軍俘虜的羌人婦女,要想徹底讓這些婦女融入漢家,就必須要讓她們放棄仇恨,最終在她們和漢人生兒育女后,徹底忘卻本來的民族仇恨。

而且,還有一點,如今羌人男丁已經被漢軍屠戮大半,不算那些逃入深山密林的,在涼州的羌人男丁,其實也不多了,基本數代之間,很難組織起有效的兵力反叛了。

自從漢軍大敗無戈好劍後,接手臨羌、歸義、建威等見叛軍失勢,主動開城投降的羌人,漢軍其實並未執行屠戮政策。畢竟那些城裡,都有不少原本的漢人,伏泉一方面礙於害怕屠戮會誤傷原本被迫為羌人服務的漢民,另一方面也是知道,在野外殺俘和直接屠城的影響,所以並未采取滅種的政策對待那些城中降卒。

並且,那些降卒男丁多數都是老弱病殘,威脅不大,所以只是將其押解各地,而伏泉又準備在涼州屯田,學習塞北長史府的法子,解決涼州軍後勤不足的問題,終究他還對那西域之地眼饞。而真要率兵遠征的話,絕對不能完全依靠三輔或者中原的供應,那樣的話,不說朝廷不能答應,就是伏自己也不會選擇,因為那樣只會把大漢拖垮,從中原運糧供應數萬大軍去西域,其中靡費簡直就是天文數字,恐怕十石糧運去,到地方後能不能有一石都成問題。

因此,擺在伏泉面前迫在眉睫的事情,就是要讓這些恨其入骨的羌人歸順,為他屯田,而要這麽做的話,無疑要找個在羌人裡,令人信服的人做說客,讓對方成為大漢的代言人,將這些亡族之人徹底洗腦同化,讓他們甘願成為漢民。

就像後世,元清一統中原,其中所造殺戮一個比一個更甚,但在他們統治下,依舊有大量的憾人,願意做順民,為他們種地交稅一樣。元清都為此同化了漢族數百年,直到王朝腐朽而破滅,伏泉現在用的也是這樣,他需要一個有威信的人去做門面,讓所有的羌人放下原本的恨意和懼意,從此甘願為漢人奴役,而封衡,無疑就是一個這樣的人。

“見過伏涼州!”大堂內,封衡行禮道,語氣裡,似有不滿,伏泉對此並不在意,他自然知道什麽原因,作為一個以治病救人為志向的人,見到一個在涼州沾滿鮮血的屠夫將軍,沒有一些微辭都不可能。

當然,最讓伏泉在意的是封衡行禮的樣子,因為這和其他人給伏泉的觀感不同,或許是修身養性太好的緣故,封衡話語裡卻是自帶一股子仙氣,配上那身道袍,真是有種仙風道骨的感覺。

“不需如此,不需如此!”伏泉回道:“青牛道長濟福涼州,百姓多有道長救命之人, 孤掌涼州,當向道長行禮,以謝道長懸壺濟世之舉!”

說完,伏泉向封衡深深行了一禮,他這謝禮其實也是有些由衷感激,畢竟,對於封衡這樣和華佗、張機一樣,不為名利,只是單純救人的人,是值得每個人尊敬的。

卻說封衡見伏泉如此,也是面色稍緩,畢竟,伏泉身為一疆大員,對他行醫道士如此禮遇,而且話語裡也有一些醫匠的慈悲之語,自然好了很多。

其實封衡對於伏泉在涼州的“屠夫”之舉,是十分痛恨,雖然羌人反叛在先,但既然如今已敗投降,將其等感化安撫,不是比殺戮還好?至於要行那種慘無人道的滅種之策嗎?而且伏泉的手段,可比十幾年前,他見到那個“殺人屠夫”段熲,更狠的多了,實在是讓喜歡救人的他接受不了。

看在這伏流川似乎也不是那種嗜殺之徒的面相,老道今日一定要勸其放下屠刀,說到底人命關天,羌人也是人啊,封衡心裡想著。

兩人一番介紹認識後,伏泉揮退黃忠,便邀請封衡入大堂坐下,就開始一番暢談。他們心裡各有目的,好一會兒,都沒有坦露真言。

直到後來,伏泉覺得時機差不多,說出邀請封衡的目的後,誰知那封衡卻是回道:“伏涼州亦乃大儒後人,豈無仁慈之心,羌人死傷甚多,如今卻奴役其眾屯田,此非善人所為也!”

這話一出,伏泉面色一冷,沒想到這老道士,不止是個心地慈悲的家夥,在民族問題上,屁股還有點歪,不行,他得好好教育一番。

https://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頂點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