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漢末皇戚》第586章 聯姻是宋伏的需求
等待平亂的日子,是焦急的,也是無奈的,畢竟時至深冬,不利軍隊遠行,後勤也是十分困難,再加上朝廷抽調兵馬也需要時間。

 這段日子裡,伏泉主要就待在不其侯府,每日除了給伏完和又懷孕的劉華請安,就是和諸姬妾久別勝新婚,或者逗弄膝下雙女,怡然自得。

 每次看到劉華又隆起的肚子,伏泉心中就暗自嘀咕,難道自己家族的基因真的是豬基因不成?

 是不是都是要一生育,就要生一窩孩子,劉華這已經是第五胎了吧,她還不算老,還能繼續生育,而自己伯父伏完,明顯也不像是提前進入不舉無力狀態,君不見除了伏壽母親那個姓樊的小妾以外,不其侯府裡,還有不少他新納的小妾嗎?

 如此說來,自己伯母劉華還算寬容大度,即使在家多數時候是個母老虎,但對於伏完有的地方還是很體貼的。

 偶爾的時候,伏泉會被皇后宋氏召見,入宮討論家常,不然就是小小的出去訪友一下。至於想像以前一樣,自己回京,無數京師達官顯貴,為了靠攏宋氏、伏氏,來登門和自己套套近乎,明顯已經不太可能了,當然了,對於那些人,伏泉也不在乎,他還樂得清靜,不用去和這些人虛與委蛇了。

 宋氏數年不見,就是前番入京受詔平定太平道時,伏泉也因為時間緊迫,沒有去宮中拜訪,這次回京待這麽久,自然要免不了拜見自己這個姨母。

 至於京師雒陽裡,雖然他和多數公卿百官不熟,但混跡官場這麽多年,總歸有幾個還算熟悉的,就比如上次朝會上,一起同行入宮的盧植、馬日磾,都是現下可以值得相交的人。

 日子雖說過得舒服,但對於伏泉而言,涼州之事卻是扎在心頭的刺,時時在心。

 朝廷的各項平叛準備如火如荼的進行著,涼州傳來的邊地情報也顯示著叛賊因為冬天,不會有什麽大動作,這些雖然都讓人安心,但是伏泉內心卻總有一番不安定。

 原因就是朝廷自始至終似乎都沒有大量抽調兵馬的舉動,這實在是讓伏泉有些百思不得其解,難道真準備來年開春時,臨時現招兵馬來平叛?

 真以為他是戰神嗎?

 用一堆剛剛招募的農夫,去對戰那群戰鬥經驗豐富的漢羌叛軍?

 如果說這之中有何進的身為大將軍,準備暗害自己,那也說不通,伏泉自然不會相信皇帝劉宏會犯這種錯誤。

 畢竟,誰也不會相信涼州叛軍的實力會那麽渣,用才招募的新兵,就能解決涼州戰事。或許對付太平道黃巾蛾賊,你可以這麽乾,終究那些蛾賊很多都是剛剛被拉到戰場的新兵,然而對付涼州的叛軍,恐怕就是大漢的精兵良將,都得頭疼好久。

 這日,又一場連續兩日的大雪停息,雒陽城內被染上了一層層厚厚的銀白色,天地為之花白。

 不其侯府外,中常侍呂強坐著馬車,帶來幾個小寺人,恭敬邀請伏泉入宮,伏泉苦笑一聲,只能應命。

 “呂常侍,皇后今日又是何故?”

 靠在馬車一頭,伏泉裹了裹自己的狐裘,懶洋洋道,霜前冷、雪後寒,這種冷天氣就該在家裡抱著女人睡覺,出門簡直活找罪受。不過人家是皇后,是大漢的除皇帝以外,最有權勢的人物,也由不得他不聽命。

 “還不是萬年公主之事!”呂強無奈笑道:“公主仰慕君侯武功,皇后不得,唯令老奴前來親迎君侯入宮。”

 伏泉聞之亦是苦笑,暗道自己那姨母是不是這輩子早早進了宮中,就沒做過媒人,這種招式實在太老套了,明眼人都知道是你在有意撮合。

 劉葭這個萬年公主也才十二周歲,雖然在古人這早婚早育的時代的確不小了,對於情愛之事,女孩相對而言都開放,不過很明顯,對於劉葭這個常年在深宮之中的公主而言,她能知道仰慕自己才怪了,至多就是對自己這個時常送東西,而且名聲很大的表兄,存在一點兒說不透的好感而已。

 當然,這事情看破不說破,皇后有意把公主嫁給你,而且還是皇帝的獨女和長女,怎麽看他都不虧。別忘了,漢家的公主,其實在政治上,個個都是雌老虎般的存在,娶了公主,對於伏泉而言,明顯是利大於弊。

 至於會不會和很多漢朝帝婿一樣,壓製不住公主,導致公主在外面是雌老虎,在家比外面更凶猛,伏泉卻是不會擔心。畢竟劉葭還小,而自己早已經是漢代名將,又是他表哥兼未來的弟妹之兄,怎麽看自己贏面都比劉葭大。

 反正,對於伏泉而言,只要不是混的不像後世宋明大多數的駙馬一樣憋屈,有名無實的話,問題不大,都可以接受。當然,現在這時候,帝婿還不叫駙馬了。

 皇后宋氏的心思,伏泉自然也猜得到,無非就是現在宋氏沒了宋酆,靠著那個和黨人糾纏不清,有點窩囊的濦強侯宋奇,明顯不夠。加上現在何氏又在何進的崛起下,有著黨人士人的支持,對宋氏步步緊逼,宋後自然想要保證她現在唯一的有力依靠伏氏的忠心的。

 固然伏氏現在和宋氏是綁在一根繩上的政治勢力,但對於宋後而言,這明顯還不保險,至於如何才能保險,古往今來,莫不過於聯姻。

 一旦聯姻,宋、伏就真的分不開了,當然,這不是伏泉父母那般聯姻,這種聯姻還是十分脆弱的。如果說真到了那種宋氏不保,伏氏尚有生機的情況,宋後也不會懷疑伏氏會選擇壯士斷腕,抱歉自己的方法,因此,她要的是那種聯姻之後,伏氏只有必死為自己效力的方式。

 而宋後該如何達到這種方式的聯姻?

 對於宋後而言,自然是要最大限度的綁住伏氏,令伏氏一絲掙脫都沒有。據伏泉所知,他如今又懷孕的伯母劉華,之所以一直拖著不讓他成親,拒絕了無數大漢豪門貴胄的聯姻之舉,似乎就因為她和皇后宋氏之間,在達成某種密謀。

 這種密謀,伏泉不得而知,本來他的心裡其實就有一個猜測,那就是歷史上自己那個堂妹伏壽成為皇后。不過現在看來,這事情還沒成真,自己可能就被伯母賣了,和宋後聯姻,先把皇帝劉宏的女兒娶了吧!

 畢竟,如今形勢,明顯現在讓伏壽和宋後的皇子劉崇結合不現實,實在是兩人太小,這種政治聯姻根本不牢固。因此,馬上到了成婚日子的劉葭,和一直被劉華拖著,導致正妻之位空懸的伏泉,兩人聯姻,勢必是現下最好也最牢固的選擇。

 不過,這事情還是有些難度,畢竟自己比劉葭大了十二歲,有這麽多妾室,還有兩個女兒,而且她們也隻比劉葭小了不到十歲,既是皇后一心想同意,可是皇帝劉宏會不會忍心呢?漢室是有公主再嫁的前例,老夫少妻在大漢貴族圈子裡也不算稀有之事,可是放在皇家,特別是對方還是皇帝獨女,伏泉如何想,都感覺劉宏也不會因為自己多厲害,是大漢的少年名將就會這麽同意。

 路上,呂強又將這幾日宮中,特別是皇帝劉宏和張讓等人的一些談話告知自己,可謂是事無巨細,凡是他知道的,幾乎都如實說出。

 這倒是讓伏泉松了一口氣,因為從呂強口中,伏泉知道張讓等人現在都是將注意力放到那差點要毀了他的王允身上,整日在劉宏身邊尋找機會,要將王允置於死地。

 然而,若是以往,他們這些皇帝信任的宦官,完全有一千種一萬種機會和和辦法,讓得罪他們的王允,徹底死無葬身之地。可是,現在局勢變了,朝堂裡的黨人勢力複起,他們是絕對不願意見到同為黨人中堅骨乾的王允葬身宦官之手的。

 更何況,王允是太尉鄧盛的門生,司徒袁隗的故吏,僅僅是這兩人,在如今的朝堂裡,就由不得皇帝劉宏考慮,該不該放權,讓張讓等人去放手去幹。其實於劉宏而言,他才不管黨人到底有沒有如張讓所說,是為了打擊報復,才誣陷張讓的,他要的只是一個對付宦官的借口而已。

 終究,劉宏是為了保護大漢社稷,防止黨人和太平道黃巾蛾賊聯合,這才在何進和親黨人的朝中士人的逼迫下妥協,下旨解除黨錮的,這口氣他不肯能咽的下,而且就是沒這口氣,他也不能讓黨人就此崛起。

 因此,張讓這次要找王允算帳,確實是劉宏願意見到的,當然,內心裡,劉宏也不無補償張讓的意思。畢竟,這些宦官是少時養他長大的,於他而言,如同親生父母,在張讓哭訴自己被報復以後,劉宏一番反思,也覺得自己僅僅因為一封張讓賓客和太平道黃巾蛾賊的書信,從而懷疑治罪張讓而感覺不對。

 如果說書信裡有張讓和太平道黃巾蛾賊的證據,那還沒事,可是信裡啥也沒有,劉宏卻因為他自己一時的憤怒,失去理智,而怪罪一直在他手下與黨人士人對抗的宦官,實在是有些不對。

 而且,更有可能,那些黨人就是因為前番中常侍封諝、徐奉等宦官與太平道黃巾蛾賊勾結一事,看出了自己見了信,會失去理智,不問青紅皂白,治罪宦官,才會如此興師動眾的彈劾宦官的。

 換句話說,他們就是要利用自己作為皇帝的敏感,從而離間自己和宦官,這是劉宏不無意外的猜想。當然,無論這事情的內幕到底怎麽樣,那些黨人士人還是低估了劉宏對於宦官的信任程度,致使他們要陷害宦官未成,卻讓自己就此被宦官反咬一口。

 也是出於種種原因之下,劉宏才會默許,甚至暗中支持宦官對付黨人,甚至在朝廷賞賜平定太平道黃巾蛾賊的諸功臣裡,有意少封甚至不封一些和宦官作對的黨人士人,借此打壓。而相應的,為了再次維系宦官的生存,劉宏還冒天下之大不韙的封了那些在平定太平道黃巾蛾賊裡,出力少立功少的宦官為侯,以此讓宦官對抗黨人士人。

 當然了,此舉雖好,但也是弊大於利,畢竟宦官勢力是又有和崛起的黨人士人對抗的資本,可是朝廷也因此,逐漸失去了讓那些從底層向上爬,渴望立功升官的基層兵卒的威信。

 有功不賞,大功少賞,賞賜不均等等,對於那些心中唯有利益的普通兵將而言,是最容易失去忠誠的,這點無數史實已有明證。

 突然想到了什麽,伏泉開著玩笑道:“如此說來,張讓等人倒是不會為難呂常侍了。”

 呂強笑道:“王允之事,其等自顧不暇,又豈會精力構陷別人?”

 “言且如此, 然呂常侍不可大意,以免前番被誣之事再生。”

 “君侯放心,此事老奴自明!”

 想了想,伏泉覺得自己還是要再提醒一下呂強才是,畢竟,如果再出事,伏氏也不一定還能有機會救得了他。

 作為呂強一直相信,同為宦官的張讓等人,即使雙方意見不合,也不會對自己下毒手。只是,最終呂強還是被自己所認為的同類人害了。

 前番,太平道起事後,除了何進和黨人士人建言外,呂強作為中常侍,也因為明白時局,建言皇帝應赦黨人,誅殺貪官,考核地方官吏是否稱職。

 張讓、趙忠等宦官等人因此大懼,紛紛征還子弟在州郡為官者,也由此,使得他們都記恨上呂強了。可是呂強不知,終是大意,後來,趙忠等誣奏強兄弟為官貪濁,劉宏不明之下,派人拘捕。

 若非後來,伏泉伯父伏完和皇后宋氏為了保證他們在宮中的呼應呂強無事,一力求情,否則呂強後果必難測也。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