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漢末皇戚》第655章 新帝繼位當分贓
中平六年,四月中,當驃騎將軍、涼州牧伏泉,引三千余騎,會合後來遇到嚴顏所部數千騎,帶著俘虜的“新君”劉辯和袁本初以及其他一些被俘的公卿百官來到雒陽城外時,頓時引起無數騷動。

當然,對於這些騷動,伏泉不會在乎,他令人在四城呼喊,於城外勸降,僅僅不足半日,四城守軍便相繼出現叛亂,他們要開城門迎接伏泉入內,任憑雒陽守軍主將袁術如何應對,都不能阻止那些要倒戈開城門投降的兵卒,甚至連袁術自己,也被要保全的雒陽守軍擒獲。

大勢所趨,不可阻擋,畢竟,除了少部分各家家仆私兵外,大部分兵卒之所以跟著袁紹等人行此事,除了因為他們本身是大將軍何進提拔,要為何進報恩以外,更大的依仗是他們擁有何進外甥,皇長子劉辯。

劉辯雖然不是皇帝劉宏的嫡子,但只要雒陽守軍擁立得當,也是有登基為帝的機會的,現在連劉辯都被人擒拿,這場鬧劇自然有人想退出,而人都是盲目的,一旦有人看清了形勢,自然有越來越多的人跟著作出反應。

黃昏時分,當伏泉來到朱雀門前時,開門迎接的中常侍蹇碩、宋皇后、董太后等人喜極而泣,伏泉一一安慰過後眾人,便去拜見已經死去的皇帝劉宏。

拜見完後,伏泉也沒有第一時間宣布劉宏駕崩的消息發喪,而是第一時間,令黃忠帶人,一一收編雒陽經過內亂後的投降守軍,將他們暫時打散重組,以防再有波瀾。

同時,令中常侍呂強,持皇帝詔書,再令嚴顏持節,取虎符,率領蹇碩麾下五百涼州兵,入南北軍,將各軍從新打散整編,除可靠將領外,其余將領,暫不領兵,由那五百涼州兵暫為各部將領,然後攜軍入城。

伏泉這麽做,自然是要趁此時機,鞏固其暫時在雒陽的勢力,防止有人反覆。而將原本的雒陽守軍和南北軍打散重組,可以使得他們兵不識將,將不識兵,讓他們互相猜疑,投鼠忌器,最大的可能減小再出意外的幾率。

嚴顏領命開心不已,暗道他賭得對了,本來他準備集結數千騎兵,伺機殺入雒陽城內救駕的,結果袁紹等人竟然封閉四門,使得他只能帶騎兵在城外轉悠,但又不敢過於靠近,暴露他的實力。

而且,嚴顏也沒有伏泉對於皇家禮儀的熟悉程度,等到得到消息,袁紹帶著皇帝去太廟時,自然遲了不少。之後嚴顏率人趕往太廟的路上,正好碰到舊主伏泉所率精騎,當下就加入伏泉所部,告知當時雒陽城內外情況。

正是因為嚴顏有震懾北軍五營的前番故事,伏泉才毫不猶豫的又點了他去傳旨收編,當然,這同樣也是嚴顏自己想要的,他之所以震懾北軍五營,還想帶人犯險攻雒陽,不就是為了立功嗎?

現在伏泉讓嚴顏去整編北軍五營,倘若一切沒有意外,等到劉崇即位,他這個在從龍之中收編軍權的大將,必然大功一件,以前可望而不可求的封侯之事,自然也是近在眼前,可以說嚴顏接到這命令,真是高興不已。

不過,做完這些,伏泉也是依舊沒有發喪宣布皇帝駕崩,他只是命令各軍謹守雒陽,保證雒陽百姓安穩。同時,封閉雒陽四門和宮門,以謀逆大不敬罪,逮捕雒陽城中,與袁紹、袁術等人一起謀逆的黨人各家族主要成員。

這些參與謀逆的家族私兵早被袁紹他們拿出來擁立劉辯了,如今到了伏泉討債的時候,根本無力反抗。

一時間,雒陽城內,牽連這場謀逆的豪族高門之戶,多有兵卒入門抓人,當然,為了保持暫時的安穩,

伏泉沒有實行什麽抄家滅族的戲碼,那不可能也不現實,他要的是天下,而不只是這雒陽城,如果要這雒陽城,他完全可以入城就打開殺戮,學歷史上的董卓一樣,和黨人鬧掰後,明白了自己被黨人當猴耍,直接氣氛之下製造了無數血案,甚至殺了袁紹、袁術的叔父袁隗全家,這才有袁家兄弟毀家紓難,被全天下同情,掀起了諸侯討董的序幕。雖然現在袁紹、袁術被抓,但是難保不會出現另一個張紹、王紹的黨人出現,到時候聯絡天下之間的地方豪族來個十八路諸侯討伏,那不是夠嗆?

因此伏泉也只是將涉嫌謀逆的首犯等人被送入北寺獄待審,並未有更大的動作,同時也明林禁止麾下兵馬,趁此機會,在雒陽的豪門大戶裡劫掠財物,奪人妻女,歷史上董卓不是因為涼州兵在雒陽軍紀沒有控制,這才導致其不僅士人討厭他,甚至百姓也對其痛恨,吸取了教訓的伏泉絕對不會這樣。

同時,伏泉知道何進在世時,已經比歷史提前招外兵入京,當下又將蹇碩麾下的西園兵,全部派出,分兩路,由李傕、張濟分別統領,一路四千余人前往虎牢關,一路三千余人控制孟津關,令二人掌控關隘,嚴令若有外兵帶兵入京,非得詔,不得入港關。

之後伏泉又寫信,給他的其他舊部各種命令,諸般事情準備完畢,剩下便等東風。

時間就這樣過了五日,當得到伏泉消息,舍棄後勤諸般輜重,甚至甲胄都不帶,隻攜帶十日糧草和兵器,輕裝而行,從京兆尹到司隸急行軍而來的剩余一萬七千余步卒,在涼州驍將楊定、胡軫等人的帶領下,終於趕到雒陽城外。

這一下,伏泉終於舒了一口氣,畢竟,當這批兵到雒陽後,大局已定,司隸內外,再無憂。

隨後,皇帝劉宏駕崩的消息,從宮中傳出後,便以旋風般的速度,橫掃雒陽城內各個角落,接著擴散向城外,同時傳播的是先帝立下遺詔,詔令立皇太子劉崇為帝。

五月,戊午,對於大漢京師雒陽的百姓而言,這兩個月是極為不尋常的時候,因為他們經歷了一番兄弟相繼即位的鬧劇。

前番剛剛在雒陽城裡讓他們恭迎即位的皇長子劉辯,一下成了偽君,而押著偽君劉辯和逆臣袁紹入雒陽的驃騎將軍、涼州牧伏泉所擁立的皇太子劉崇,也要在今日登基了。

只不過,和劉辯不同,劉崇即位是在大漢立國以來,代代相傳的皇宮裡繼位的,卻不是和劉辯一樣,僅僅在雒陽城裡築台即位,連皇宮都沒進去,有些名不副實。

鍾鼓齊鳴,宣唱聲中,伏泉同臨時替換的新任三公一道,率領百官進入崇德殿內,齊齊山呼萬歲,各歸各位。

年僅十歲的皇太子劉崇,坐在龍椅之上,似模似樣,頗有威儀。可是因其年幼,即使因為常年被宋皇后教導,有不少上位者威嚴,但明顯還是無法主政的,所以尊其母宋皇后為太后,垂簾聽政,並尊劉宏生母董太后為太黃太后。

同時,大赦天下,改元光熹,是為光熹元年,封皇弟劉協為勃海王,而其庶長兄劉辯,雖有謀逆之事,但畢竟因其有被脅迫之意,又為劉崇唯一兩個兄弟之一,並且有先帝劉宏留下的手足情深的遺言,未下殺手。

最終,按照桓帝即位後,其弟勃海王劉悝被人彈劾意圖謀反,桓帝只是將他貶為廮陶王,而只有一個廮陶縣的封邑的方法對待,封劉辯為祝其王,不過他卻只有祝其縣一個縣的封邑。

作為先帝遺子,為了表示新君敬重長兄,明為優養,但實則為監視,畢竟祝其縣位於東海郡最東北方,靠近伏泉老家琅琊縣,毗鄰琅琊國,甚至就連伏泉的封地陽都縣也和他相差不遠。如此只要暗中在三處加派兵馬,甚至選一乾臣掌控富庶之徐州,再有人想要利用劉辯作文章,也得要下死一番功夫才行,更何況,劉辯尚未成年,最近幾年內,伏泉只要以先帝長子未成年,皇帝劉崇不忍兄長遠離,將他好吃好喝的軟禁在雒陽,根本不會有其他事情。

其實,本來伏泉是想直接把劉辯這個身份特殊的威脅,送到自己經營的不錯的涼州的,不過後來被宋後阻止,畢竟涼州苦寒,真要送一個被脅迫謀逆的皇長子去那裡為王,傳了出去必然有人說新君刻薄寡恩,不念兄弟之情,宋後為了自己孩子的名聲,忌憚日後出事,只能要求伏泉選中原富庶之地作為劉辯封國。

之後,便是重立三公,雒陽謀逆時,袁紹以三公司徒丁宮、司空劉弘,太尉劉虞詔書,擁立天子,顯然,雖然已經明確司徒丁宮、司空劉弘參與謀逆,而太尉劉焉,遠在北方,沒有證據證明他參與謀逆,但是為了防止萬一,伏泉與宋太后商議後,還是決定連劉焉的太尉也罷免了,畢竟,三公重職,即使不安排自己人,也不能安排自己的政敵。

經過商議,司徒之位給了伏完,司空之位給了馬日磾,二者都為皇親國戚,皆有率兵護駕之功,伏完不必提了,帶兵突破宮廷重圍,於深宮護駕。

至於馬日磾,雖然馬氏與逆賊袁氏有姻親關系,但在關鍵時刻,馬日磾命家仆勤王護駕,不與袁氏合謀,已然證明馬氏的選擇,再加上伏泉和馬日磾關系,自然要給本就當過太尉而被的馬日磾,再一次擔任三公的機會。不過因為其今年剛剛擔任太尉之位,如果立即複位,那明顯不現實,所以隻給了司空位置。

至於太尉之位,在這場新君即位的分贓大會裡,伏泉選擇了一個眾人都沒有想到的人,那就是如今尚賦閑在家的蔡邕。

本來,按照伏泉的想法,這太尉之位給伏完最好,但是聯想到他已經是驃騎將軍,再讓伏完擔任中央朝廷掌管軍事最高的長官的太尉的話,很難說會不會引起其他人的不安。比如宋太后,畢竟,雖說宋後和伏氏關系很好,但如果伏氏接連有人掌控朝廷重兵,很難說這位太后會不會生出其他什麽心思,終究在權利的統治裡,內部關系最容易破裂。

因此,為了不讓人起疑,伏泉最終選擇了一個眾人都可以接受,也可以明確告訴宋太后或者全天下,他沒有成為下一個王莽的決心。

而且,蔡邕作為聞名天下的大儒,一生入仕未有大起,想到歷史上他也是在這時候崛起,伏泉覺得自己應該補償他一下。當然,內心裡,他卻是想著蔡邕的大女兒,想來自己給蔡邕這份大禮,日後如果要納蔡琰為妾,蔡邕應該不會拒絕吧。

三公之後,剩下的封賞自然是伏泉,而後才是其他文武百官,伏泉如今已是萬戶侯,食陽都縣,今又有勤王護駕,掃除奸逆之功,故下旨分出琅琊國臨沂、東安、東莞三縣,給伏泉食邑,合四縣。

單論食邑賞罰,伏泉所得,堪比雲台二十八將之首鄧禹,達到本朝以來人臣之極致。之後,再賜入朝不趨,斂履上殿,謁讚不名,禮儀比蕭何, 又賞金錢、奴婢、采帛、車馬、衣服、甲第,堪比霍光。

只是,即使如此,朝中伏氏所屬文武猶有不甘,其中猶以新入京的涼州諸將最為激烈,請上授予伏泉大將軍之位。

此事早就在宋太后和朝中宋氏勢力的意料之中,允之,並欲當朝經小皇帝之口下旨,不過卻為伏泉推辭,上再賜再辭,如斯者三,伏泉依然毫不猶豫的拒絕。

這一下,百官及宋後皆是怔住,就是不知情況的小皇帝劉崇,看著母后的樣子,也感覺出了事情。

朝中現存文武,這才意識到伏泉並不是做做樣子,而是真的不打算出任大將軍一職,涼州武將都是感到疑惑不解。而後司徒伏完出列,以伏泉少年,不宜封賞過重為由,揭過此時,眾人這才明白,伏泉似乎安於驃騎將軍之位。

隨後,伏泉並不理會交頭接耳的百官,拿出功臣名錄,代麾下文武還有這場分贓盛宴裡,及時站隊的人請功,其中,甚至連遠在涼州、並州的賈詡、關羽等人都有封賞,甚至伏泉的老家徐州,都有不少根本沒參與這件事的人,亦在此列。

不過,這些根本不算什麽,主要掌權的宋太后,自然不會不允,雖然宋太后知道伏泉此舉是培植朝廷羽翼,有結黨營私之嫌,但如今形勢,正是需要多培養這些人,對抗謀逆之後,分布各地,勢力依舊龐大的黨人集團。

故而,一口氣,經小皇帝之口,朝廷授予十數位將軍,數十名中郎將,封侯者亦數十人,朝中九卿以下百官更是不少,其中多有涼州、益州、徐州系身影。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校花的全能保安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