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漢末皇戚》第656章 先帝諡號為果
崇德殿內,一場關於新君即位後,從龍功臣的分贓朝會,漸漸至終了,剩下的便是為先帝劉宏立諡,並且選擇合適日子,下葬劉宏,和去太廟告慰大漢列祖列宗。

散朝以後,在朝中的涼州系舊將楊定、胡軫等人紛紛前來問詢伏泉為何不擔任大將軍之事,不過都被伏泉一句“大將軍之職不如驃騎將軍”給回絕,而後留下一臉迷茫的眾人面面相覷,卻還是不明白伏泉為何如此選擇。

對於這些隨自己進京的將領,伏泉也不指望他們有人能明白自己拒授大將軍職位的額意圖,他們都是邊郡粗人出身,本身便是靠著軍事經驗帶兵的,政治經驗太少,指望他們看得懂伏泉布的局自然很難。

不過,一直都明白東漢時期大將軍這個外戚常用的位置,會給自己帶來多大風險的伏泉,可是根本不會想去擔任大將軍,這個位置以來就是個火坑,輕易不要接受。

畢竟,大將軍之職,看似位高權重,實則內外猜忌,是宮中府中的眾矢之的,觀東漢以來,能得善終者基本沒幾人,伏泉才不會把自己放上去烤了。況且,以他今日之地位,就算沒有統率天下兵馬的大將軍之名,但實則在劉崇登基以後,已經是與大將軍無異了,哪怕日後小皇帝想要奪權另立大將軍,自己都有辦法將那人架空,又何苦要這東漢的不詳之職呢?

三日後,太常宋奇奏請,六月初為合適日子,可下葬劉宏,並且於六月中旬舉行儀式,往太廟祭祀大漢諸位皇帝。

宋奇不適合為將,又因為是皇后親兄的緣故,在取得宋太后的同意後,伏泉便給了他九卿之首的太常位置,這樣既能不令宋家人懷疑的收攏宋奇手上的越騎營兵權,也能給牢牢多保持住一個三公九卿的位置,對於伏泉而言,何樂而不為呢?他可不信,有人會對太后的親兄擔任太常產生質疑!

待宋奇奏請後,宋太后和小皇帝當即點頭應許,不過在此之前,還有一件事,那就是為先帝劉宏立諡了。

朝會上,原本就並不屬於宋氏、伏氏一派的保皇黨的公卿百官,聞訊後,各自的臉色不斷變化,顯然心情複雜難明。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不少人都是希望劉宏早早歸天,因為劉宏所為對於大部分士人而言,實在是太荒唐、太昏庸了,不讓古之昏君,其中猶以繼桓帝之後的第二次黨錮最甚。

伏泉私下裡,通過雒陽城內的消息渠道得到的信息知道,在朝堂中未受袁紹謀逆波及的士人,似乎早有預謀要為劉宏上諡號為“靈”。

何為“靈”?不勤成名曰靈;死而志成曰靈;死見神能曰靈;亂而不損曰靈;好祭鬼神曰靈;極知鬼神曰靈;不遵上命曰靈;德之精明曰靈。

“靈”這個字一看便知,是放任本性、不見賢思齊、沒有政績的代稱,完全是個惡諡,而他們選擇的是“亂而不損曰靈”,若不與其他皇帝比較,這麽用也對,但是一比較,明顯有失偏頗。

與號稱漢國歷代君王生前公開挨罵最多,被罵得也最狠的先帝威宗孝桓皇帝劉志的諡號,“桓”字相比,他們為劉宏上的“靈”字,兩者之間,卻是天差地別。

桓者,辟土服遠曰桓;克敬勤民曰桓;辟土兼國曰桓;武定四方曰桓;克亟成功曰桓;克敵服遠曰桓;能成武志曰桓;壯以有力曰桓。

事實也正是如此,漢桓帝劉志一生重用寒門和名不見經傳的小族,壓製袁楊等基本上一世便出一公的門閥,使得袁楊等著姓終其一生,也沒有族人在其任上登上三公之位。而劉志又兼有平息西疆羌人叛亂,

使得漢羌百年戰爭在其手上承平十數年,並且開辟海上絲綢之路,與歐洲建交,種種功績,這是誰也抹殺不了的!即使黨錮之禍是劉志發起,並且又推行三互法等為官正常,徹底壓製住了黨人士人大族在政治勢力的壟斷,但外朝士人勢力的公卿百官縱然恨死其人,卻因為劉志的政治手段,也沒給劉志上惡諡。

只是,劉宏不同,且不說劉宏在任時候出現了太平道大亂,使得大漢江山差點因此分崩,就說其在任期間,所引發的第二次黨錮,對於黨人的打擊尤其巨大,這也就不得不讓那些沒有隨袁紹謀逆的黨人勢力,還有不屬於黨人的外朝士人深恨其人。

畢竟,劉志縱然開啟了黨錮,但是手段高明的他知道過猶不及的道理,而且他也明白,大漢朝廷要想安穩,還是需要這些黨人士人的幫助,因此黨錮之時,劉宏對於黨人的壓製迫害始終控制在一個度。最終,在削弱了黨人勢力達到一個可以緩和的點後,又借著與黨人穿一條褲子的竇武,和被抓住小辮子的宦官王甫等人的求情由頭,解除了黨錮。

之後,劉志又重用黨人之中家族並非袁楊這些高門巨姓的領袖,比如李膺、陳蕃這些名望大,但家族並且一流門閥的黨人,如此一個大棒,一個甜棗,使得黨人這些家夥,即使對於劉志興起的黨錮不滿,但還是忍住,並且最終捏著鼻子給他一個“桓”字的諡號。

不過,到了劉宏這裡,情況完全不同,且不說劉宏上任,自竇武、陳蕃死後,漸漸掌權的劉宏並未減小黨錮的迫害,反而愈演愈烈。甚至將宦官的權利不斷擴大,使得宦官對付他們的政敵黨人,在政治上的迫害無以複加,毀家滅族者不計其數。若非是一場太平道亂事,恐怕他們被牽連的都是各地世族巨姓的數萬黨人,依舊終生都不得為官,這種仇恨,怎麽可能會讓那些黨人因為劉宏死了而化解,所以自然要給他一個大大的惡諡了。

本來,伏泉以為有了自己這一世改變的歷史,恐怕能令黨人對於劉宏的諡號有所收斂,不過在得到消息後,他才明白,這是沒法改變的。縱然那些沒有參與袁紹謀逆的黨人,最終首鼠兩端,並且選擇了擁立劉宏所立的劉崇,但是這也改變不了他們心中的恨,否則,斷然不會劉宏死後他們就迫不及待的提前準備這諡號之爭了。

在伏泉想來,黨人士人立諡號是保持公平公正的純屬扯淡,劉宏縱然生活奢靡,某些地方卻是趕的上昏君的程度,甚至發生了太平道舉事的大亂,但就因此使用惡諡,那是絕對不公平的。

想想看,前漢武帝劉徹,一生在功績上確實是雄才大略,武功勳勳,但是在生活和治民上,糟點可就多了。

不說他除了戰爭以外,在自己建造宮室享樂程度上面,和許多昏君相比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文景之治”留下的錢財,在其執政前期,就消耗大半了,後面打匈奴完全是各種想辦法殺大戶籌錢。

就說武帝後期,全國哀聲遍野,起義也是不斷,若非是劉徹一紙罪己詔,使得天下百姓念及其祖父有道明君太宗孝文皇帝的輕徭薄賦的恩情,各地起義皆主動招安,恐怕漢武帝後期大漢就得崩了。

畢竟,在漢匈戰爭中,直接因戰爭減員者其實並沒有多少,史書記載的戰爭,恐怕一共也就有十來萬左右的人丁死亡,就算算上民夫,至多數十萬人而已。但是在漢武帝後期的人丁統計上面,漢武帝鼎盛時期與漢武帝後期,大漢帝國減丁一半,原本興旺的村莊十室九空,這其中除了戰爭,自然便是武帝窮兵黷武,只顧享樂,舉行封禪,祀神求仙,揮霍無度,加以徭役加重,捐稅增高,無窮無盡的徭役,致使農民大量破產流亡,不重視生產,導致人口銳減。

若非是其在在輪台頒下的《輪台罪己詔》,“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使得百姓歸附,再加上在武帝時期所湧現的諸多賢臣的幫助,恐怕劉徹自己就要玩脫了,若是那時候真的出現王朝代漢,也不知道士人們該怎麽給戰勝匈奴的亡國之君定諡號呢?

想來恐怕不會是“武”了,何為“武”?剛彊直理曰武,威彊敵德曰武,克定禍亂曰武,刑民克服曰武,誇志多窮曰武,剛強直理曰武;威強敵德曰武;克定禍亂曰武;刑民克服曰武;誇志多窮曰武;威強睿德曰武;除偽寧真曰武;威強恢遠曰武;帥眾以順曰武;保大定功曰武;剛強以順曰武;辟土斥境曰武;折衝禦侮曰武;除奸靖難曰武;拓地開封曰武;肅將天威曰武;安民和眾曰武;克有天下曰武;睿智不殺曰武;恤民除害曰武;赴敵無避曰武;德威遐暢曰武;當然,若是沒有那封罪己詔,說不得前漢早就被折騰完了。

當然,劉宏自然不能和劉徹相比,畢竟劉徹戰勝大漢世仇匈奴之功,無人可及,不過在伏泉看來,若是用漢成帝劉驁和劉宏比,那是最為恰當了。

畢竟,劉宏和劉驁二人,都是年少謹慎,有才著稱,年長貪樂的人,而以私生活上的荒唐淫亂來說,劉驁比之劉宏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漢成帝劉驁即位起,就花了大量金錢,建造霄遊宮、飛行殿和雲雷宮供自己淫樂,而在劉驁的后宮荒亂史裡,趙飛燕、趙合德姐妹和劉驁的事情可是一直都令後人謾罵。

當然,這也不是說劉驁做皇帝不行,畢竟,劉驁在任,也是和劉宏一樣,這一直在外戚、宦官、士人之中製衡,不過很不幸的事情是劉驁玩脫了,使得王氏外戚獨大,最終又經過漢哀帝劉欣的幫助,為王莽篡位鋪平了道路。

可以說,劉驁在任,為大漢滅亡埋下了不少伏筆,但就是如此,還是給了他一個“成”的好諡號,就連廟號也給了統宗,實在是令人可笑。

何為“成”?安民立政曰成;刑民克服曰成;佐相克終曰成;製義克服曰成;禮樂明具曰成;持盈守滿曰成;遂物之美曰成;通達強立曰成;經德秉德曰成;民和神福曰成;道兼聖智曰成;夙夜警戒曰成;曲直赴禮曰成;仁化純被曰成;不忘久要曰成;德備禮樂曰成;德見於行曰成;久道化隆曰成;內德純備曰成;坤寧化洽曰成。

歷朝歷代,至今能用“成”這個諡號的有幾人?周成王嗎?劉驁竟然可與周成王相比,這個諡號用的可真是公平啊,之所以給了這諡號給劉驁,在伏泉看來,除了漸漸形成的不到萬不得已不上惡諡的習氣,剩下的原因就是劉驁沒有對掌握史書話語的士人太大打擊,否則,如果他在對付外戚和宦官時,同時也來一場黨錮之禍,那看著吧,估計“靈”這個惡諡要提前出現了。

就像後來的劉宏一樣, 面對這新君孤兒寡母,連大將軍何進都要以禮相待的外朝黨人士人,毫不猶豫的給了劉宏上了“靈”這個惡諡。伏泉可不信,在以孝治國的大漢裡,但凡有點見識的新君,都不會給自己父親上惡諡,畢竟,這不是告訴別人你不孝嗎?不是要把脊梁骨給百姓和後人戳嗎?

當然,若非是後來諸侯混戰,假若是承平年代,恐怕後來早死的劉辯,不是因為董卓而死,也會被自己的官員欺負死,畢竟你這個皇帝不孝啊,他們那些正直的士人大臣自然要好好教育幼帝孝順。

早就得到這個消息的伏泉,自然知道不能讓朝中百官上“靈”這個諡號,因此,在宋後下旨,問及群臣該給先帝劉宏上何諡後,當下第一個出列大聲道:“臣有奏!”

這一聲大喊,自然讓得朝會百官不敢有所動作,畢竟伏泉現在可是權勢滔天者,只能任由其發揮。

宋後見此,便開口道:“伏卿請講!”

“回稟陛下、太后,先帝一生,才學出眾,又自作《皇羲篇》五十章;兼且武功赫赫,有滅鮮卑、平太平道、掃除羌亂等功,遇事處決皆有果敢之風,毫不遲疑,方有如今社稷之興,故臣認為,當予先帝上諡號‘果’。果者,好力致勇曰果;好學近智曰果;臨事善斷曰果,先帝之果決,猶可見焉!”

伏泉這話一出,頓時滿朝嘩然,無數尚在朝堂的黨人和外朝士人,紛紛吸了一口氣,暗道這伏泉真會狡辯,劉宏那個狗皇帝還可以用“果”這個美諡?當下,便有無數人出列反對……

瀏覽閱讀地址: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校花的全能保安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