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漢末皇戚》第661章 形勢變了人皆自私
虎牢關,原為成皋縣屬地,又稱虎關、武牢關、成皋關、古崤關,汜水關,是雒陽的東邊門戶,司隸東方的重要關隘。

《穆天子傳》記載:天子獵於鄭,有虎在葭中,七萃之士擒之以獻,命蓄之東虢,因曰虎牢。傳聞因周穆王曾在此牢虎,其將進獻的猛虎圈養於此,故而名得名“虎牢”。此關南連嵩嶽,北瀕黃河,山嶺交錯,自成天險,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歷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倘若是歷史並未改變,真實歷史上,這裡將會是後來的董卓所有的中央朝廷大軍和漢末關東討董諸侯的決戰之地,結果自然明了,虎牢之險要,豈是關東諸侯可以輕易拿下?

那時,關東諸侯在此損兵折將,頓足不前,若非董卓年老,雄心入雒陽後,為繁華奢靡生活所腐蝕,不複當初野心,後懼關東兵盛,恐怕會不會有獻帝西遷和火燒雒陽,把虎牢關以及司隸地區拱手讓人也未可知?

此刻,虎牢關外,關東聯軍營中軍大帳內,兗州刺史喬瑁、陳留郡太守張邈等人,正在商議聯軍接下來的出路。

“元偉,吾等逗留虎牢關外,已逾數日,朝中尚無消息,如今局勢,當何如?”陳留郡太守張邈坐在次位問兗州刺史喬瑁道,他們困在虎牢關下,進退不得後,是喬瑁提出來就待在關外靜等朝廷消息的,現在這麽多天過去了,一點兒動靜都沒有,實在讓張邈坐不住了。

喬瑁,字元偉,豫州梁國睢陽縣人,其長得相貌堂堂,一撇短須留著,顯得威武之極。他乃是故太尉喬玄族子,家族也是當地大族,當然,喬瑁能有今天,除了靠著家族和喬玄的余蔭外,自然和黨人的幫助密不可分,很早時候就成為了兗州刺史。

當然,若是歷史沒變,日後他會為袁紹姻親劉岱讓路,劉岱成為兗州刺史,而喬瑁會成為東郡太守,並且自己詐作京師三公移書與州郡各地,陳說董卓罪惡,天子為其危逼,企望天下義兵雲集,以釋國難,言曰“見逼迫,無以自救,企望義兵,解國患難。”從而,開啟了漢末實質上是袁氏門生故吏和黨人集團,所組成的流傳於後世的漢末關東諸侯討董。

只是,喬瑁這個敢私下裡假作三公詔書傳驛州郡的“討董英雄”,後來卻和劉岱交惡,被劉岱所殺,又以王肱領東郡太守。可就是這樣,關東聯軍盟主袁紹卻因為劉岱是其姻親而不為所動,也不知為黨人出大力的喬瑁若是知道未來的話,會如何去想?當然,若非如此,沒有王肱代替喬瑁領東郡太守的話,喬瑁能力不差的話,說不得就沒有後來魏武曹操領東郡太守起家的事情了,如此也只能說是因果循環,世事難料了。

適才張邈言語之中,語氣因為著急衝撞,顯然有些不敬。而且其身為陳留郡太守,應是喬瑁這個兗州刺史的下屬,論理他應該稱呼喬瑁為使君,而不該稱呼喬瑁的表字,以示尊重才對。

不過,張邈身為黨人“八廚”之一,在黨人中地位特殊,可不是喬瑁可比,而喬瑁有今天的地位,也是和黨人、何進分不開的,自然也不會在張邈面前過分張揚官職,所以這兩人為了避免尷尬,都以表字互稱,而在場的其他幾人自然就不可能如此了。

“此事不急!不急!”喬瑁捋了捋短須,搖頭道:“只要虎牢關無異動,吾等必安爾!”

“可……”

“孟卓可有孟德之信?”見張邈還想繼續言語,喬瑁連忙轉移話題道,張邈很早時候就因為黨錮罷官,政治經驗少,喬瑁知道張邈太心急,然而喬瑁政治經驗老道,

知道此事急不得,越急越容易做出不正確的選擇,導致自己出現危險,因此只能等。至於喬瑁話裡的孟德,自然就是曹操了,別看他們這些日子都待在虎牢關下,好像什麽事情都沒做一樣,其實早就派人悄悄的繞道去雒陽探聽消息了。而雒陽經過前番袁紹擁立劉辮兵敗被俘身死後,大量黨人和親近何進的勢力被宋太后和伏泉的勢力清洗,因此他們能選擇的人很少,索性也是運氣,喬瑁張邈他們派出的人卻是在雒陽城內找到並未參與謀亂的曹操、周毖、劉岱等人。

這其中,曹操卻是為他們聯絡消息的最好人選,畢竟之前,他可是先帝劉宏任命的西園八校尉之一的典軍校尉,只是,在袁紹決定擁立劉辮實行政變時,曹操少有的違逆袁紹的意思,並且還私下勸誡過袁紹莫要玩火自焚,結果袁紹不聽,執意如此,最終玩脫了。

而曹操也在伏泉入京後,主動掛印辭去典軍校尉的官職,待在家中很少出門,這番避禍,終於沒讓伏泉派人上他家門捕捉逆賊,算是逃過一劫。也正是因為如此,無官無職,性命無憂的曹操,才能這般和張邈私信往來不被發現,否則要是換了周毖、劉岱幾人,估計信還未送到他們手裡,就被伏泉特意安排的監視人員給攔下了。

“未有,想來信件尚在路上。”張邈搖頭,而後又有些悔恨:“若是當初聽元偉之言,逗留兗州觀望局勢,何至有今日之窘境?”

隨著張邈這話一出,在場其他幾個帶兵前來助陣何進、袁紹的地方長官,也跟著附和起來,若是早知道何進、袁紹不成事,他們絕對不會因為兩人的書信,帶兵而來了。

本來按照他們的想法,何進身為大將軍,就算之後有人查起,他們也完全可以用大將軍詔書來頂鍋,為他們帶外兵入京找到合法名義,可是萬萬沒想到,現在何進竟然被定為逆賊,叫宦官蹇碩給殺了,這下子直接就讓他們這些根本還沒參與到雒陽病變的人,徹底坑死了。

若是說他們已經參與了這場兵變,兵敗罷官,身死族滅,那也就算了,可現在他們按理也就是違製而已,最多也就是皇帝言語懲戒而已。然而,他們原本身上引以為傲的黨人標簽,現在確是成了催命符,在場之人除了張邈還有些不舍自己的“八廚”標簽外,其他人都恨不得立即和黨人斷了聯系。

如果原本沒做州郡長官,那他們自然不會舍棄黨人身份,就算是大漢朝廷再興起一場黨錮,他們依舊可以忍受,坐等新的黨錮解除的時機的來臨。可是現在,你說要讓這些已經在州郡刺史太守位置上做了不少時候的人,讓他們罷官,繼續在家做個不能出仕的黨人,誰會願意接受這個事情?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就是這個道理,官僚集團一旦習慣了掌握權利的滋味,再讓他們失去權利,那無疑會要了他們的命。

這正是如今縮減版的關東聯軍的現狀,如同賈詡所料,進退不得關東聯軍的地方長官其實都在彷徨,接下來如何行事。

其實,本來就算何進死了,他們沒有正經名義入京也沒事,只要他們趕在袁紹擁立劉辮被滅前,將各自的援軍安全送入雒陽,幫助袁紹平穩中央朝廷局勢,他們也不至於如此被動迷茫。

只是,無論如何他們也想不通,伏泉帶著兩萬步騎怎麽能從比他們行軍路程更遠的涼州,到達京師雒陽比他們還快?要知道,他們之中,喬瑁和張邈等人的地盤,可是毗鄰司隸地區的兗州,甚至陳留郡就在虎牢關正面,然而就算這樣,還是被伏泉一支輕騎趕上,實在讓他們想不通。

若非是伏泉用騎兵趕在他們之前拿下雒陽,掌控司隸,並且派精兵扼守虎牢關、孟津港,他們何至於如此狼狽,望關興歎。

他們知道,如今的局勢,實在是讓他們有些進退不得,所以他們才會聚集在虎牢關外,雖然他們有外兵行軍入京之實,卻並無任何叩關入京,大不敬的動作。

這一世,沒有了討伐董卓的詔書大義,又出現袁紹擁立劉辮這樣的謀逆大案,他們這些黨人和汝南袁氏的門生故吏,無論怎麽選擇進退,好像都改變不了宋太后和伏泉一起,代替小皇帝執政權傾朝野的局面。

現在,對他們來說進也不是,沒了何進和袁紹,他們連叩關入京的大義都沒有;退兵的話,大漢制度明確就有無詔地方州郡長官,不得隨意越界出兵的規定。雖然這之中,也有人因為臨近郡縣有亂而越界出兵未被治罪,但他們可不屬於此列,如果退兵回各自州郡,明顯會被朝廷治罪,而以他們和袁紹、何進的關系,顯然不會輕易揭過此事,少不得最起碼要被罷官。

對於這些關東聯軍的州郡首領而言,若是退兵被治罪罷官,這是他們絕對不能接受的,他們好不容易有今天,又怎麽能夠失去今天到手的成果呢?

所以,最終一番商討,他們決定就聚兵在關外,等待中央朝廷的意思,再決定是和朝廷死磕,還是順從新朝廷。

帳外傳來一陣吵雜之聲,引起了在坐諸人的注意,紛紛向外張望,思索出了何事。

“報!”

一聲長喝傳來,緊接著便見一名兵卒跑入帳內,眾人細望之,卻見是喬瑁放在帳外,保護中軍營帳安全的親兵心腹。

喬瑁見了來人,有些煩躁道:“爾為何來此?若是袁伯業來此,便說吾偶得疾病,不便見客!”

袁伯業,乃是山陽郡太守袁遺表字,他乃是袁紹堂兄,豫州汝南郡汝陽縣人。以原本汝南袁氏的政治實力,他的仕途自然是極好的,剛剛出仕便出任前漢國都長安縣縣令,而後在官方所謂任期內政績斐然的評價下,立刻出任山陽郡太守,這次袁紹勸何進命令外兵入京,作為袁紹堂兄,袁遺自然是毫不猶豫的選擇帶著郡內兵馬入京幫助袁紹勤王了。

不過,袁遺和在場眾人一樣,被京師的局勢搞的措手不及,誰也不明白浸透大漢中央官場多年的何進,怎麽那麽快就被剛剛得勢不久的宦官蹇碩搞死,還連帶著袁紹被迫起兵擁立劉辮,最終又被不知怎麽趕到的伏泉擊敗,使得袁遺只能和眾人一樣,望關興歎。

其實,眾人也不是不可一戰,畢竟大家帶來了也差不多數萬人馬,人數上可比虎牢關守軍多,這也是這些日子以來,袁遺不斷遊說眾人和他一起猛攻虎牢關的原因。

只是,袁遺身為汝南袁氏族人,面對袁紹叛逆,汝南袁氏有覆滅之危,如此舍命攻虎牢,他們理解,然而若是讓他們隨袁遺去冒險,那他們就得掂量掂量了。

對於除了袁遺以外的人而言,就算不考慮虎牢關本身獨有的天險,他們即使靠著強攻,攻下虎牢關有什麽用?

手上沒有出兵大義,他們就算到了雒陽,面對朝廷在雒陽城內的大軍,也是毫無用處,更何況是一旦他們真的這麽做,天下肯定會源源不斷出現的勤王軍隊,換句話說,他們現在根本沒有勝利的希望,誰會陪袁遺送死,會汝南袁氏陪葬?

所以,他們根本沒有幫助袁遺的準備,這也是喬瑁對親兵發火的原因,實在是原本袁遺這個眾人都要巴結的汝南袁氏人,現在已經成了他們都厭惡,不敢接近的人了。

就算在場眾人不少人原本都是汝南袁氏的門生故吏,但現在的情況下,想讓他們為可能要徹底掉入大漢官場神壇的汝南袁氏續命,為它力挽狂瀾,無疑是不可能的,人都是自私的,既然他們可以用相對簡單的辦法保住官位,那又何必冒險為別人而戰呢?

左右袁紹、何進都死了,他們投順新朝廷,倒也是無可厚非。若是有人因為他們投順新朝廷,而罵他們背離故主,不為故主報仇什麽的,他們也不在乎,時局如此,誰能對付如今大勢在手的伏泉呢?

瀏覽閱讀地址: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校花的全能保安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