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漢末皇戚》第664章 孤之名聲 爾不知乎
蹇碩和伏泉關於兵權之爭,賈詡並未再問,他知道伏泉自己會有分寸處理這事情的,無非是自己既抓住兵權,也能讓宮中安心他並沒有反意而已,一切就看伏泉的操作而已。

 當然,伏泉自己也沒有心情,多和賈詡談論這事情,而是轉移話題,向賈詡聞訊處理審問處理袁紹謀逆的黨羽的情況進展。

 這也是伏泉掌權以來,所必須要做的事情,只是在賈詡未來京師雒陽前,伏泉只是將那些在袁紹謀逆中擔任重要角色的黨人核心和何進的心腹,抓捕起來下北寺獄而已,並未立即清算。

 至於這樣做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主要是因為伏泉不想將這場清算搞成滅家破族的清洗,他只是想在一個合適的程度裡,將那些不滿意他的主要政敵,全部解決而已,決不是為了搞清算而清洗。畢竟,對於伏泉而言,拋出了那些和他為敵的死硬分子,大部分意志不堅定的士人知識分子,卻是非常有用,是值得他拉攏的。

 伏泉因為早就確定了對於這場政治清算,隻誅惡,不全面擴大的方針,自然也就不會隨便選人去執行。終究,隨便選個人去執行的話,對方沒有一定的能力,是很難把控到這場清算的度的,說不得一不小心就是一場腥風血雨。

 因此,伏泉對於執行清算的選人人選,其實也是十分慎重的,而伏泉也因為前番忙於新帝劉崇登基和整合收編雒陽城內其他軍隊的事情,分身乏術,一直拖著這事情。後來直到賈詡入京,而伏泉對於賈詡的信任和看重,自然便將這在一定程度上清算黨人、士人的事情交給他了。

 聞得伏泉言語,賈詡連忙行禮回道:“回稟驃騎,諸逆伏誅、徙流者,詡已備好名錄,今日正欲送予驃騎,請驃騎過目。”

 言罷,賈詡從他的白色長袍內,取出一張絹帛,交給伏泉,伏泉接過後,便直接查閱,一眼便在上面看到幾個熟悉的名字。

 袁術、丁宮、劉弘、何顒、淳於瓊……一系列袁紹親族好友、朝中高官的名字,躍然紙上,他們無不是黨人的核心領袖,便就是原本朝中三公九卿的高官,這些人無論是政治實力還是名望,都是讓伏泉忌憚不已的,因此對於賈詡這般處置這些一旦自由,便會造成難以預料的威脅隱患,也只有一個處置方式,那就是徹底讓他們消失。

 當然,也有不少人,賈詡給的是徙流邊地,其中有幾人,十分引得伏泉注意,至於原因,也很簡單,卻是因為他們姓劉。像劉表這樣的漢室宗親,明明是袁紹政變的大力參與者,可是竟然沒直接處死,而其他幾人,按照伏泉記憶,雖然他們參與謀亂的程度不及劉表,但也絕對不低,徙流對他們而言,實在是懲罰輕了些,很顯然,賈詡在決定他們的命運時,卻因為對方都是漢室宗親的緣故而不敢擅專。

 “劉景升等人,竟可活乎?其等皆為黨人俊傑,劉景升更為黨人‘八及’之一,此輩相助逆賊袁本初,謀反作亂,豈可輕饒?”伏泉看了一眼賈詡,冷冷怒道,如果劉表都不該殺,那麽其他如何顒、淳於瓊等人,是不是一樣也不該殺呢?

 見伏泉怒,賈詡面不改色安靜道:“回稟驃騎,劉景升縱為黨人‘八及’,然畢竟為漢室宗親,驃騎長輩遠親,今若誅之,恐驃騎名聲受損,天下皆以為驃騎不孝,詡難決之,故徙流其人也!”

 這話一出,伏泉又是冷冷盯著賈詡看了數刻,而後說道:“孤之名聲,爾不知乎?”

 聞言,賈詡低頭,不敢言語,他知道伏泉這話已經因他生氣,所以不敢多言。

 其實,賈詡的話,伏泉怎麽會聽不出其中意思,只是,讓伏泉想不到的是賈詡竟然也會耍手段了。

 想想看,原本在伏泉認為賈詡害怕經他手殺了劉表等人,會引起朝中其他劉漢皇室的忌憚,從而網開一面,使得劉表等人免除死罪的時候,令他沒想到的是經過賈詡這麽一說,原本因為害怕殺了劉表,從而被漢室宗親惦記,所以放了劉表等人一條生路,采取明哲保身行動的賈詡,竟然把這事情說成他為了伏泉名聲所想,這才沒有將劉表列在誅殺名單之列,違背伏泉的意願。

 此話看著有理,但明顯十分扯了,想想看,伏泉年少從軍,對外諸般大戰,時常有殺胡俘之事生,甚至有屠異族全族之事,他那“戾龍”名聲早就為士人所譏,現在對伏泉而言,若非伏泉掌權朝野,坐上驃騎將軍之位,他還有什麽名聲,怕被人誣陷?

 更何況,以他如今的地位,更是希望被朝野黑的體無完膚才好,若是掌權的外戚,在朝野士林間,有特別好的名聲,那麽恐怕那外戚,已經離徹底失勢不遠了,自從王莽篡位以後,大漢沒有任何一個皇權,會容忍一個在朝野士林名聲特別好的外戚,蹦躂多久,因為他很有可能成為下一個王莽……

 換句話說,賈詡所言伏泉名聲被黑,完全是伏泉夢想的事情,可是熟略人心的賈詡竟然沒有看出來,這是伏泉不信的事情。

 心裡面,伏泉十分不滿,暗想這賈詡到底是真不知自己想法,還是有意這般先輕恕那些劉漢宗室,然後利用自己的嚴令,來為他留後路呢?

 畢竟,賈詡主動將劉表等劉漢皇族下令誅殺,和伏泉強製下令誅殺劉表等人,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前者的話,很明顯賈詡這麽作為,一定會被劉漢某些和劉表等人交好的皇族惦記上,這樣的話,說不得日後賈詡為官會有不少憂患。而後者不同,經過伏泉這麽嚴令,旁人要怨恨也只會怨恨伏泉,而不會怨恨賈詡,如此的話。賈詡自然不會給自己尋找麻煩了。

 至於那些人會不會因此記恨伏泉,而針對伏泉,卻是基本上微乎其微的,畢竟,他們敢針對賈詡,自然是因為賈詡的權勢不足,他們根本不怕他。可是,如果他們得罪伏泉的話,明顯就要掂量自己了,終究一個皇族和權傾朝野的外戚比,實在是不足一提。

 說實話,賈詡先前的諸般行為,讓伏泉覺得,這是賈詡有意為之,才會如此作為的,畢竟,按照賈詡一貫的以明哲保身為主的自保選擇,伏泉十分懷疑賈詡就是要讓自己做他的擋箭牌的,他被賈詡這老滑頭利用了,這實在是讓伏泉非常的氣憤。

 可是,氣憤歸氣憤,伏泉卻也只能忍著,實在是賈詡這般面無表情的神色,誰也不知道他到底什麽想法?而且,以伏泉對賈詡的重用和信任,他也舍不得真的把賈詡治罪,恐怕,這也是賈詡這般有恃無恐的原因吧!

 若是換成當初只是擒拿劉表,卻沒有將他殺死的嚴顏,伏泉肯定要臭罵那家夥一頓了,畢竟與賈詡比起來,嚴顏卻並非賈詡那樣獨一無二的。

 在伏泉知道嚴顏當時明明有機會可以殺了劉表,卻留對方一條生路時,當時就想狠狠訓斥嚴顏怎麽不直接殺了劉表,不過,最終還是因為對方有功,要賞罰分明,從而沒能訓斥出口。

 終歸,無論如何,在劉表如此直接的表明反心後,伏泉自然不能留劉表性命,他要殺劉表的原因很簡單,自然是不希望那些原本就是漢末群雄之一的家夥們,在明確和自己作對後,還能生存下來,畢竟,說不得他們會因為諸侯主角光環的緣故,真的被自己放任做大了。

 這一點上,那個並沒有參與袁紹謀反的曹操,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而沒有被伏泉放到要誅殺的名單裡。

 還是那句話,伏泉如果想到掌權,培植黨羽,那就必須要接納一部分黨人,如果完全套用劉志、劉宏的黨錮方法,那明顯不是最佳選擇。

 歷史已經證明,黨錮對付黨人,可以一時有奇效,但絕對不能長久,相反,還會把這些朝堂裡的知識精英分子,徹底逼向自己的對立面。而且,對於能逼的劉宏解除黨錮的黨人來說,已經對黨錮有反抗經驗的他們,有著太多方法去解決了,因此伏泉知道繼續實行黨錮,對付黨人的方法,那是明顯不能再用的。

 要對付黨人,很明顯只能用後世那幾個偉人上台的套路,那就是徹底消滅主要反對派,拉攏小嘍囉,這樣一手一個大棒,一手一個紅棗的套路,才能有效的壓製住這群黨人。

 而劉表,就是黨人如今的主要人物,至於曹操,還沒有因為漢末諸侯爭霸,從而對漢室失去信心,一心就隻想做到大漢征西將軍的曹操,正是黨人裡可以拉攏的對象。

 伏泉從不是沒有容量之人,就算他知道,真實歷史上,琅琊伏氏宗親會被成為權臣的曹操滅族,但這也不是他會直接針對曹操的緣由。

 畢竟,歷史上,劉漢經過黨人各種內鬥後,已經到了盡失中央威信,民心已無的地步,本身便已自身難保,如此的話,在宦官勢力徹底瓦解,只能作為保皇派的外戚集團,自然也是這些黨人集團鏟除的對象了。

 更何況,也不僅僅是琅琊伏氏,董氏、馬氏、陰氏、郭氏、竇氏……那些後漢以來,不斷湧現出來的外戚家族,不都在漢末三國以後,徹底消失於青史,看不到他們再有後漢百余年的輝煌了嗎?和伏氏一樣,家族為此徹底沉淪。

 至於為何如此,自然是因為他們壯大的根,大漢的最高權利者劉漢皇室,徹底沒落了,而作為因貴戚而崛起的諸多外戚家族,作為劉漢皇室的堅定依靠,當然要隨著旁人打壓削弱劉漢皇室,被第一個打壓了。

 因此,對於曹操,伏泉知道真實歷史上的家族命運,會恨他,但是卻不會徹底針對他。畢竟,時局如此,若是把伏泉當在曹操當時的處境,在漢末諸侯紛爭殺出一片天,又親手讓劉漢皇室有了落腳之地,結果卻被劉漢皇室忌憚上,想方設法的對付誅殺他,換做其他人還能如何?

 如果曹操不想束手就擒,坐以待斃的話,只能選擇徹底將劉漢皇室的外戚依靠,一一誅滅,方能徹底安心吧,畢竟,一直總被有歹意的人惦記著,說來可不算是什麽好事。

 這樣看的話,曹操之後的變態心境,也可以理解了,恐怕,那時本身就已經因為漢末亂世,漸漸對大漢失去信心的曹操,在劉漢皇室對他進行誅殺奪權的最後一根稻草的壓力下,徹底選擇對劉漢皇室的依靠,一一用各種方式進行打壓了。同時,也默許了他的兒子們,對漢室社稷的覬覦,而他,卻隻想做他的“周文王”。

 若是現在是亂世,伏泉肯定饒不了曹操,無論如何也要把這個最狠的反派,在他崛起前滅了。不過,好在現在的曹操還是忠心漢室之人,只需要給足他對於做官夢想的權欲,比如去西域那地方,收復西域、破國滅家之類的武事,就可以很好的讓這位軍事上頗有建樹的“魏武”,再也做不成他日後會做的事情了。

 之後,伏泉再將其他的他認為應該誅殺的名單確立後,這才結束兩人之間,對於誅殺黨人的異議。從始至終,賈詡也就是和伏泉爭辯劉表該不該殺時,有所動作,其他再無分毫不滿,倒是令伏泉也是猜不出賈詡到底是何意。

 黨人之事商量完後,伏泉便將他剛才沒寫完的準備舉薦入朝的新官員的名單,交給賈詡,同時又向賈詡一一口述他尚未寫完的官員名單和職務,若有不妥不足之處,便讓賈詡提議,他再有選擇性的修改。

 主臣之間,之後倒也融洽,卻是完全沒有先前的矛盾,而賈詡也沒有對於伏泉的提議多加干擾,只是在一些位置上稍加改動,其他一切都好。

 可以預見,很快,伏泉麾下,又一支以拉攏為主建立的政治勢力,將會6續登上朝堂。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