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漢末皇戚》第663章 兵權必須要爭
  驃騎將領府內,賈詡面色如同千年寒冰一般,一點兒變化都沒有的行走,來往之人見到他,紛紛禮避退讓這位驃騎將軍的心腹。

  隨著伏泉用兩道新帝的詔書,申飭虎牢關、孟津港處兩路外兵,使得他們退兵後,新擴充的驃騎將軍內,那些伏泉從其他地方征召來的,沒聽過賈詡名聲,不知道賈詡智謀的人,沒有人敢忽略這低調至極的賈詡了。

  很快,到了驃騎將軍府大堂外,賈詡便看到一臉不滿的中常侍蹇碩,似乎頗有些憤怒的離開大堂,不由有些詫異。

  雖然外戚和宦官,自古便相爭不和,但是那也是看時候,在中朝勢力龐大時,這兩者自然要不斷相爭奪權了。可是,現在外朝黨人、士人的勢力才剛剛被中朝壓製,與何進、袁紹關系匪淺的關東聯軍和並州外兵也才剛剛退兵,賈詡一時有些不明白,作為宮中宦官為首之一的蹇碩,為什麽要在這時候和外戚之首的伏泉動怒?

  若是兩人之間,因此交惡,甚至之後在政治上大打出手的話,那不是平白自損中朝實力,如果這時候外朝中剩余的黨人、士人勢力,看準機會,進行政治反撲的話,對他們而言,這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嗎?

  蹇碩與賈詡碰面時,賈詡連忙向蹇碩這大宦官行禮,可是對方仿佛沒有看到賈詡這個驃騎將軍伏泉的心腹一樣,置若罔聞的就從賈詡身邊穿過,一點打招呼的面子都不給。

  這一下,直接就令得賈詡陰冷的雙眸,露出了敏銳精光,他知道,伏泉和蹇碩之間,一定出了事情,而且絕對不小,只是到底出了什麽事情,這事情還得和伏泉細談方知。

  向大堂兵卒稟報後,賈詡只等來片刻功夫,便被兵卒邀請進來,其實,以賈詡如今的身份,伏泉早就下令,若是伏泉沒有會客,賈詡可以直接進入大堂內見他。

  只是,生性低調的賈詡,即使伏泉當他面,三令五申不需要他求見時候,在外稟報苦等,可是生性謹慎低調的賈詡,卻是從來不做這事情。

  大堂內的伏泉,在蹇碩走後,就寫著他沒寫完的繼續向朝廷舉薦新入朝朝官的名單,等到賈詡入內行禮,這才放下筆來。

  見賈詡模樣,伏泉又一次提醒命令道:“文和,日後入府,無人時直入便可,不需如此。”

  不過,回答他的,卻是賈詡一言不發,沒有任何神情的臉色。對此,伏泉只能心裡暗笑,這才是賈詡,就算立功無數,卻依舊不居功自傲,低調的仿若沒有這個人一樣,可謂是深諳明哲保身之精髓,在誰手下都能混得開,而且混得好。

  仔細想想,真實歷史上,賈詡投靠曹操,知道自己非曹操舊臣,卻策謀深長,計略無雙,容易引起曹操懷疑猜忌,以及因為木秀於林的緣故,引起曹氏舊臣的嫉妒和針對。

  於是,賈詡便采取自保策略,閉門自守,不與別人私下交往,子女婚嫁也不攀結權貴,甚至在為曹操、曹丕納言獻策時,都不會做主動的第一人,能在曹氏臣子中不為先便不為先,能不出頭就不出頭,讓當時天下人,談論智謀之士時都十分推崇他,這才能名聲大好的同時,也深得曹氏父子重用,沒有因為被人妒賢嫉能,從而出現什麽大麻煩。

  若非漢末三國裡,王朝更迭的比較少的話,難以比較賈詡的政治能力,如果像是後來五代十國那樣,更迭朝代快而多的話,賈詡說不得又是一個馮道一樣的官場老狐狸似的人物,而且是既有謀略,政治經驗又十分豐富的人物。

  今天伏泉召賈詡來,不是為了其他事情,而是為了找他商議如何在朝中安排黨羽,雖然前番劉崇登基時,伏泉便安排了不少人,但那次身邊無人,他安排的匆忙,基本上也就是安插各處要害職位而已。

  很多相對看著權利小,卻十分重要的職位,依舊空懸,而且因為有的官職是留給自己人,有的是留給宋太后和宦官的,有的是為表示拉攏,給的那些舍棄舊主、新投靠他的黨人、士人的……這些東西十分繁瑣,而且沒有一定的政治經驗,其實不好把控這裡面分配給各實勢力的度的,就是伏泉自己也被那些官位安排,搞得頭痛,此番賈詡來了,以他出色的政治經驗,和對個人的敏銳洞察判斷力,伏泉相信賈詡一定會給他安排的好好的。

  安插伏泉麾下文臣,以及身居長安、與伏泉有關聯的人入朝,不斷用不起眼卻有實權的官位進入朝廷中樞,是為伏泉日後掌控朝政奠定基礎,其重要性,無庸贅述。

  畢竟,伏泉要想讓朝堂聽他自己的,三公九卿這些千石高官,要有心腹在朝中為他說話幫襯,同樣,那些普通的官位不高朝官,也得有人支持他,為他說話才行,政治勢力同樣也要組織明確,否則便是一盤散沙。

  對於伏泉召見自己,賈詡自然也早就料到一些了,所以並未覺得有什麽不妥,只是,想到蹇碩離開驃騎將軍府時的神情,賈詡心中就不安,該不會是蹇碩想要安排自己的人,來請示伏泉,被伏泉拒絕,才會那麽發怒的吧?

  思及於此,賈詡連忙道:“適才來時,見蹇常侍氣憤而去,若因朝廷官位空懸,蹇常侍所薦之人,不合驃騎心意而拒絕,使得驃騎與蹇常侍生怨,望驃騎以大局為重,此等時候,與寺人交惡,並非良時也!”

  身為臣子,賈詡知道此時他必須要好好提醒伏泉,即使這樣會有違他低調不為先的準則,但是,他必須要這麽做。

  然而,出乎賈詡的意料,面前的伏泉卻是搖頭否認道:“孤與蹇碩生怨,非此事爾。”

  賈詡面露驚訝之色,連忙問道:“敢問將軍,適才將軍與蹇碩,為何生怨?”

  “無它,此皆因西園兵爾!”

  聞言,賈詡心中頓時一動,細細思索起來,伏泉說的簡略,但是賈詡知道這其中可不簡單。他記得,當時伏泉因為剛剛掌控京師雒陽,心腹兵馬不足,便將蹇碩麾下移出雒陽城,讓他們分為兩路,助原本守衛虎牢關和孟津港的守軍守城,從而將蹇碩在雒陽城內的兵馬盡數調離,這一下子就將蹇碩這曾經也是京師中執掌西園八校尉兵馬,權勢不小的中常侍斬斷了根基。

  現在,蹇碩和伏泉交惡,在賈詡看來,恐怕是因為那些西園兵被調走後,伏泉壓根就沒有想要把這些西園兵還給蹇碩的意思,反而卻是在涼州的兩萬精兵到達京師雒陽後,重新建立了一支以涼州兵為主的新的西園軍,供蹇碩驅使指揮。

  當然,不僅僅是西園兵,此刻雒陽城內,大部分宮門禁軍,甚至虎賁軍、羽林軍等,也都被伏泉一一拉攏替換了。

  不過,相對於西園兵而言,毫無疑問,對付其他軍隊,伏泉的手段溫和了些,畢竟對於西園軍,伏泉可是全數替換的,一個蹇碩的舊部都沒留,至於原因,還不是他忌憚宦官嗎?

  其實,本來伏泉也是有把京師雒陽裡,除了在雒陽城外駐扎的南北軍以外的兵馬,全部替換成他的人的準備,只是最終還是沒有實行。

  一來,伏泉是怕真的引起朝臣和宮中忌憚,二則,卻是因為他兵馬可不夠,只能放棄這打算,進而隻把蹇碩的西園主力替換,徹底斷其在朝野宮中的根基,消除一個隱患。

  話說回來,原本,蹇碩最初接手新軍,對於新的西園兵馬,其實並沒在意,終究這些人名義上都是他的屬下,只能聽他的命令而已。而且,這些兵卒都出身涼州軍,戰力上自然也不俗,伏泉又是按照兵卒人數標準招募,西園兵的數量和實力,並沒有因為前番的雒陽政變而減小,這自然讓蹇碩在開始的時候很非常滿意。

  然而,隨著日子久了,蹇碩也是發現了這些新招募的西園兵的問題,不是說朝廷派來的這些西園兵不好,而是因為那些西園兵很多時候,都只是名義上效忠他,可是背地裡,他們卻都是死忠伏泉,這如何能讓蹇碩容忍?

  換句話說,在伏泉與蹇碩之間,那些西園兵第一反應就是聽令伏泉,而不是他蹇碩。

  這樣的話,也就由不得蹇碩會親自過來驃騎將軍府邸,和伏泉討要換回原來屬於他的兵馬了,哪怕原來的兵馬在數量和兵力上,都比現在的差很多了,可最起碼一點,原來的兵馬,會有不少隻忠心他的人,而不是現在這樣被架空。

  就算原來的西園兵中,有不少人也是首鼠兩端之輩,甚至還是何進和袁紹安排在他身邊的暗子,但是隨著現在他們宦官和宋、伏外戚掌權,那些西園兵裡肯定也會有不少人為他蹇碩所用,因此對於現在的蹇碩而言,為了不被架空,那些西園兵舊部,他肯定是要爭的。

  雖然蹇碩他們這些宦官因為宋太后的緣故,和伏泉關系很好,但是哪個宦官得說她們會和外戚能相安穩很久?

  如今,伏泉直接利用虎牢關和孟津港的外兵問題,直接把蹇碩架空,當然引來了蹇碩為了權利與他交惡。

  不過,很顯然,伏泉可不會輕易讓蹇碩如願,哪怕他會因此在現在時局尚未安穩的情況下,和蹇碩這個如今的大宦官交惡,引起他和宮中關系的惡化,那也在所不惜。

  深知整個後漢歷史上,外戚、宦官、士人和皇權之間,在朝堂相互鬥爭這麽多年的伏泉,可不會忘記,那些歷代掌控朝政大權的外戚們,最終事如何被身死族滅的。

  遠的不提,就說漢末時候,何進、董卓這兩個權傾朝野的外戚之輩,是如何死的,甚至後來外戚曹操掌權的教訓,全都是要他銘記於心的,故而,兵權這東西,他一定要牢牢掌握。

  總而言之,哪怕有一天,他在朝野之中失勢,那時候他可以什麽都不爭、什麽都不要,但是軍權,這是他必須牢牢掌握的,哪怕只是小小的一部禁衛軍,也都必須要是他的人才行,誰知道會不會有一天,他進入皇宮,就被一些宮衛從暗處殺出,最終被殺死。

  要知道,在漢室的宮廷政變裡,一切都是有可能的,當初的漢桓帝,不就是在如廁的時候,和幾個宦官定計,然後滅了不可一世的大將軍梁冀的嗎?有些事情,伏泉不得不防,即使他們琅琊伏氏和右扶風平陵宋氏的關系好,是小皇帝劉崇登基首要功臣,但誰也不清楚以後會如何?

  畢竟,權利這東西, 最不可捉摸,想想看,當初的大將軍梁冀不也是漢桓帝即位的重要推手嗎?可是,梁冀和其家族最後的結局,不是一樣令人難以預料嗎?

  好不容易,才利用雒陽之變,趁著蹇碩還把注意力放在外兵身上的時候,沒讓蹇碩和宮中眾人察覺出來,用合適理由,替換了西園禁衛,才有了伏泉不忌憚入宮的今日。

  現在,想讓他將宮門守衛的兵權,再交出去,哪無疑是癡人說夢,總之,這件事情,對於伏泉而言,完全沒的商量,這也難怪蹇碩巴巴趕來遊說,最終卻憤怒離去。

  想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後果,賈詡便不提這事情了,因為他知道,這件事情無解,伏泉為了保存自己,肯定不能相讓兵權的。

  同理,宦官那裡也是如此,蹇碩就算政治手段差,但經歷那麽多,自然也知道兵權的重要性,當然要極力爭取的,兩方誰也不可能退讓一步,這還怎麽有解決的辦法?

  心裡面,對於蹇碩這劉漢皇室的忠仆,賈詡也不由暗自祈禱,但願蹇碩忍得下氣,他深知伏泉並未有篡位之心,蹇碩如果安心保護劉漢皇族安全,伏泉也定然不會和何進、竇武一樣,相害他們。

  否則,事有差錯,賈詡真不敢去想,緊緊抓著兵權的伏泉,那時候會如何行事?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