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漢末皇戚》第596章 改變命運的董卓
  雒陽,自前番朝會,皇帝劉宏決定選派賢臣,查明被伏泉斬殺的左昌,在涼州刺史任上的諸多不法之事後,這幾日的朝堂裡,都在為選擇誰去調查,而爭論不休。

  不過,各方都想為此事謀利,所以始終是無法定下,此事也就一直拖延。

  司徒袁隗府裡,自從袁紹被袁氏看中,傾盡全力幫他和何進合作後,袁隗的府邸比起昔日冷清許多,倒不是說他這個司徒做得多差,而是除了袁隗的老朋友外,大多數人都去拜見那個明顯會是袁氏的下一代最有希望的接班人,天下楷模的袁紹袁本初去了。

  這日,司徒府外,來了一個中年大漢,他身高八尺左右,長著一張四方臉,大耳圓目,須髯如戟,鼻翼略寬,兩邊嘴角微微下垂,形態威猛,氣勢逼人。不過,雖然外形十分令人震撼,但這大漢明顯神情十分失落,無端端的給他的外貌,添上了一層迷茫

  看了眼眼前司徒府這熟悉的故地後,這大漢向司徒府前的蒼頭通報了身份,並未等太久,便被引進入內,之所以如此,卻是因為這大漢乃是司徒袁隗的舊吏出身,他的名將叫董卓。

  入得司徒大堂後,大漢看到大堂裡的老者,連忙推金山倒玉柱般跪倒拜道:“故人董卓,拜見袁公。”

  故人,董卓說出詞語,是他以前身為袁隗故吏的自稱,歷史上,後來袁紹會願意招他入京,就是因為這層緣故。漢代故吏與故主之間的關系,某種程度上,比之君臣還要牢靠,因為他們的利益很大程度上非常緊密,可惜袁紹後來也沒有想到,董卓這位袁家故吏會反客為主。

  漢代門閥之所以能夠經久不衰,就是因為它形成了以門生、故吏為首的龐大複雜的關系網。他們兩者的關系,小到為主效勞,大到生死相依,乃至故主死亡為其服喪三載者,也不乏有之,很多程度上,兩者家族的利益都已經緊密到不可分割了,可以說比君臣關系還要牢固、可靠。

  後來,董卓作為故吏,敢殺故主袁隗一家,有漢以來,絕對是獨一份了,以至於正是他開了頭,才會有其他人隨之效仿。

  這種人,在漢代的主流輿論裡,不聲名狼藉,遺臭萬年,那就沒天理了,而袁紹、袁術兄弟後來組織聯軍討董,為什麽會獲得全天下大多數士人黨人甚至百姓輿論的支持,原因也就在此。

  因為,其一,董卓觸犯了漢代士人黨人的禁忌,如果所有人都和他一樣,開頭殺故主,那麽漢代所結成的故主與故吏的利益關系,就會頃刻破碎,從後來屢屢有故吏背叛故主便可看出,董卓一事帶壞了多壞的頭。

  至於其二,就是袁紹和袁術,從董卓殺袁隗一家開始,就已經成為了天下人同情的對象。有漢以來,復仇之風盛行,官府民間對於復仇之人也都報之以同情,而在袁氏兄弟身上,他們所背負的仇恨,卻是在輿論宣傳之下,成為既有國仇又有家恨的最大的仇恨,這自然讓成為復仇者的兩人,贏得了極大的支持。

  國仇者,大漢為董卓權臣所亂,家恨者,兩人親叔父袁隗,被仇人故吏董卓殺死。這兩者,在二人高呼起兵復仇之下,為國為家的名義,自然讓他們開始就站在了輿論的製高點,獲得全天下同情者的支持,再加上袁氏四世三公的政治基礎,漢末群雄開局,兩人實力最大毋庸置疑。

  當然,可能也就是在這方面,袁氏四世三公的威信,讓得袁家人都太過自大了,因為無論是袁紹還是袁術,這兩兄弟的任何一人,在這方面都信錯了不少重要的人。他們兄弟都有被非常重要的袁氏故吏背叛的事情,袁紹有董卓、韓馥,而袁術有孫策。

  “仲穎快快起身,爾大漢宿將,豈可如此?”

  袁隗見到董卓行此大禮,連忙說道,不過,話雖如此,但是袁隗卻並未去起身扶起,或許是他年歲大了,不想多動,又或許,是他根本就無所謂董卓行禮不行禮了。畢竟,自從董卓因為剿滅太平道未果治罪後,他如今雖然無罪,但還是太敏感了,袁氏現在最佳選擇還是不相助為好。

  只是,董卓顯然也不是輕易放棄的人,特別是他被赦免以後,袁氏和何進都沒有主動前來詢問照顧,他就知道袁氏的態度了。所以,董卓並不回話,他知道口中求情沒有,同時也不打算起身,就一直保持跪拜姿勢,希望以實際行動,打動袁隗。

  本來歷史上,隨著韓遂、邊章帶領叛軍突入三輔,朝廷為了抵抗叛軍,不計前嫌,因他是涼州宿將,熟悉涼州地理和叛軍實力,這才特地起複他,讓他作為皇甫嵩的副將,抵抗叛賊,這才有機會再入仕途。然而,現在隨著伏泉平亂涼州,他還有沒有起複機會,尚未可知。

  雖說在漢代,主和吏之間有著不一樣的類似於後世君臣父子的聯系,但也不至於見面就用跪拜大禮,董卓之所以如此隆重行禮,卻是因為今日他有求於袁隗。

  自從前番太平道黃巾蛾賊起事後,北中郎將盧植被朝廷罷免後董卓靠著故主袁隗的關系,在大將軍何進的舉薦下,以及袁氏門下一乾眾臣的支持,朝廷便改拜董卓為東中郎將,代替盧植,接管剿滅冀州太平道的重任。結果,最終董卓不幸,被朝廷罷免至廷尉受審,判
“減死罪一等”,好在平定太平道後,皇帝劉宏大赦天下,董卓才因此得以赦免其罪,成為庶民。

  只是,赦免歸赦免,但是他以前所積累的一切全部都沒了,特別是他治罪後,留在冀州的涼州舊部,全部被朝廷劃給伏泉,征討涼州叛賊了。董卓雖然和伏泉交往不多,但他想也想得到,以伏泉和袁氏的對立,自己就算有機會去討要這些起家的舊部,估計都沒可能。

  當然,現在擺在董卓面前最重要的,還不是討要舊部這麽簡單,現在於他而言,最重要的,還是要想辦法獲得一官半職,否則,就是以他一身白身的庶民身份,那些舊部就是對他還有情義,恐怕都不會說投靠他。

  所以,萬般無奈之下,董卓左思右想,知道他現在也只有兩條路子而已。一條,就是花費錢,去賄賂自己那個遠親,皇帝劉宏的生母董太后,靠這層關系獲得官位;另一條,就是找自己的故主袁隗了,以袁家現在的勢力,幫他獲得官位也沒有難度。

  權衡利弊之下,董卓決定雙管齊下,當然,主要還是找袁隗,而董太后那裡,就是希望她在皇帝面前說點好話,讓皇帝對自己前番作戰失利的壞印象有所改觀。

  這一次丟官治罪,比董卓上一次為西域戊己校尉因事免職,對他打擊更大,也更讓他明白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的道理。心裡面,他也在暗中發誓,日後他若是有機會再起,就絕對不會再給其他人有機會這麽對待自己,命運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想要掌握,他就得有權利,只有權利才是立身之本。

  以後等自己複起,就絕對不會讓別人掌控自己,只有權利,才是最重要的,這一刻,跪拜的董卓,死死的攥緊自己的拳頭。

  袁隗未見董卓攥緊的拳頭,他只看到董卓跪拜不起的樣子,臉色無奈搖頭說道:“仲穎如此亦無用矣,非仆不助爾,實乃前番冀州戰事,陛下不喜仲穎也!”

  這話,袁隗直接道出結果,就希望董卓知難而退,可是這顯然無用,董卓知道倘若袁氏用力,他還是有機會的,一切就看袁隗幫忙不幫忙了。因此,董卓還是一言不發,跪拜不起。

  “仲穎如此,全無青年銳氣,頗顯老態,豈可再為將耶?”

  不想,袁隗其他話沒有激怒董卓,唯獨這句話,直接令得董卓臉色一臉,氣勢洶洶起來。

  只見,董卓起身雄立身軀,口氣激昂道:“廉頗暮年為之一飯鬥米,肉十斤,被甲上馬,卓今日尚過五十,何言身老?仆尚能再為大漢效力二十載,望袁公成全。”

  說罷,董卓直視袁隗,虎目透露無邊銳氣,但面對袁隗,他卻有種如同奴仆般的恭順,這是他再用態度告訴袁隗,只要袁氏肯繼續花費大代價幫助他董卓,他董卓絕對不會忘了袁氏,依舊如從前,幫助袁術鞏固袁氏勢力。

  當然,董卓這副模樣,也是隱藏了另一面,倘若他的權利被奪,被盟友背叛,或者繼續被當做政治犧牲品給舍棄的話,任何膽敢阻止他的人,他都不會手下留情,在權利面前,沒有情義。

  望著面前這一臉銳氣的董卓,袁隗心中若有所思,從沒看走眼的他,看到過太多這樣的人,他那種感激不盡的顏色,讓袁隗明白一旦自己幫助董卓,董卓必然會盡心幫助袁氏。

  也罷,袁氏麾下,如董卓這樣的出色邊將實在太少,今日救了董卓,日後若是急需,必有大用。

  最終,袁隗點頭道:“仲穎之事,仆已盡知,且待回府,靜等消息。”

  有些話,不需要說得太過明白,袁隗說得簡單,但意思很明顯,他會幫助董卓,董卓頓時為之大喜。

  “謝過袁公,日後旦有差遣,卓必效死之!”董卓又是大禮跪拜道,他並未考慮袁隗能不能救他,以袁氏如今的實力,救援自己雖然有難度,但是並不代表不可能,只是他們會浪費不少代價而已。

  “不需如此!不需如此!仆累了, 就不留仲穎了,來人,送董將軍離開。”袁隗笑道,而後便送董卓離開,對於董卓,他還沒有到那種必須看重的地步,自然不會多留他在府裡。

  董卓自然也識趣,告罪一聲,便隨袁府奴仆離開了,留下司徒袁隗一人,呆在大堂。

  望著面前董卓離開的身影,袁隗不斷思索,最終想到了一個官職,還比較適合董卓,那就是朝廷派去涼州調查左昌之事的人,若是董卓識相,和伏泉死磕,以他在涼州的根基,還真有可能把左昌之事,做成扳倒伏氏、宋氏外戚集團的引子。

  只是,想法雖好,到了朝會之上,袁隗剛剛準備讓自己安排的好的袁氏黨羽,進言董卓為涼州之事的不二人選時,誰知道皇帝劉宏便突然開口道:“左昌逆賊,足當死以!”

  一句話,便將左昌定性,打得袁隗一個措手不及,不知道劉宏為何突然轉變態度,直到後來劉宏拿出一封涼州大多數兵將聯名的告書,上面具言左昌諸多不法之事,這才明白,無論這奏疏是不是伏泉有意還是那些兵將無意上書的,任何人都想要用左昌的事情對付伏泉,明顯不可能了。

  頓時,袁隗知道事不可為,便就此打住,而董卓也就由此失
去了再次踏上涼州崛起的道路,至於他的後路,卻是在袁隗想了數日之後,在朝會上舉薦,讓他去並州為司馬,隨漢軍一起,征討黑山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