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漢末皇戚》第20章 人情
  韓靖的話來的突然,伏泉問得也快,還未細想其中深意,便聽他語鋒回轉,竟然說了伏泉能救劉悝,讓眾人臉色皆驚。

  劉華適時問道:“不知先生此言何意?檀奴年幼,怎能解救王叔?”

  “以公主看來,此時局勢還有誰人可勸陛下更改旨意?”

  “陛下所信之人,除太后、寺人,以及朝堂寥寥諸公而已,可如今寺人已被王甫掌握,鄭、董二位常侍皆受牽連,唯有太后與幾位親信臣子可言。”

  “然也,余來雒陽後已尋好門路,打通太后關節,永樂宮裡業以回應相機可助,以太后與陛下喜財守諾習性,時機一到必會相助。”太后乃是皇帝劉宏生母董氏,生性喜財,劉宏未掌權時,便愛聚財,賣官求貨,收納金錢,不過信譽頗佳。此時居於永樂宮中,因桓帝竇太后已死,宮裡也只剩這位本無皇后命相的太后而已。

  “既如此,解救王叔之事怎卻落在檀奴身上?”

  “公主稍待,請聽忠言,太后於此事必不會輕易出口解救大王,畢竟事涉謀逆,若太后妄言恐危及自身,需知天家無情,縱其為陛下生母,亦難保全。此時,能進言者唯有朝堂諸公,而諸公中大鴻臚袁隗態度明確,朝堂士人多會因其顏面不參與此事,唯有寥寥幾人,這其中三公皆能所言,而能讓三公出面者唯有小郎君爾。”

  “為何?”

  “無它,人情耳。”

  “人情?”眾人盡皆疑惑。

  韓靖道:“若無郎君治瘟之功,恐三公皆會因瘟疫蔓延雒陽而罷免,故三公皆欠郎君人情。倘若此時,三公進言陛下,隻段G一人審理恐失公允,朝廷應選拔多人主審,再有太后從旁勸導,陛下必會追加成命,解救大王一事必成矣。”

  一語道盡,眾人皆醒,心道劉悝派此人孤身入京,定是早已知曉他極有能力。隨後,伏泉拜別諸位尊長,喊上親信家仆,按韓靖指點直奔三公府上。

  人情債乃是自古以來世間最難還的債,雖然伏泉知道即使自己並未獻策,他們歷史上也未必會被罷免,隻是古人哪像他這穿越之人,預知未來。此時三公並未因禳災而被罷免,此間人情全已間接欠在獻出防治瘟疫之策的伏泉身上,縱然他們想抵賴也是賴不掉的。

  馬車緩緩行駛,周圍幾個健仆圍著,車前坐著於忠,因其年幼,伏泉本想讓他與自己同坐,但其卻以主仆有別為由,與趕車的馬車一起坐在車前。其父死去多日,於忠好似長大了不少,不過比初見時候更加沉默寡言。此時他正穿著素色衣服,代做喪服,眼神注視四周,不苟言笑。

  此前已去過司徒許栩和司空宗俱府邸,二人接見伏泉倒也十分熱切,但聽聞伏泉求他們奏請他人聯合審理劉悝一事,雖之後皆應允,卻都是以“待合適時機必先請奏”。

  合適?何為合適?便是說他們現在有所顧忌,不會立即奏請,不過既然二人已經答應,伏泉也無法強求,隻能客套一番,告辭而已。

  未久,便到了此行的最後一處地點,太尉李鹹府。

  此時府外馬車雲集,顯然等候李鹹接見的人很多。此景伏泉今日已見了兩次了,不再心驚,蓋因剛才所去許栩和宗俱府前皆是如此,畢竟幾人皆官至三公高位,門前若市實在尋常。

  別無他法,隻能按照韓靖之法,向其下人言道:“治瘟郎到來,煩請通稟。”

  李鹹聽到“治瘟郎”,眼前一亮,吩咐下人引進門來,

同時告知他人謝絕見客。今日不同往日,朝會已費了大半精力,不似往常休沐日精力充沛,還是少見客為宜。  留於忠等人在外等候,伏泉隨李家奴仆進了李府,與其余兩位三公府中景色一樣,雖不是華貴之極,但府邸很是氣派,畢竟主人已是大漢人臣頂峰的少數幾人。

  李鹹靜靜的打量著伏泉,一邊邀請他入座一邊說道:“治瘟郎?現在應是童子郎才是,不知此來所謂何事?有何事隻管道來。”

  和想象中的儒雅文士不同,李鹹說話語氣有些剛強直接,卻很有風度。細細一想便明白了,李鹹乃是秦將李信,西漢孝武大將軍李廣的後人,家族武風盛行,雖然他走的是文官道路,但骨子裡含有的武將習性多少沾染了些。

  伏泉入座後抱拳道:“太尉見諒,余此來隻為曾姑父渤海王一事。”

  李鹹聽後一怔,隨即說道:“渤海王業已被陛下下令收押,此時兵卒已在路上,吾再求情已是晚矣,如何可救?”

  “太尉不需求情,小子此來只求太尉能奏請陛下,調朝中清名正直之人一同與段G審理。”

  “段G?”李鹹聽後疏眉一皺, 嘴裡呢喃什麽,半晌,才緩緩說道:“天家之事,事涉大逆,吾本不想參與,不過瘟疫之事欠了郎君人情,吾平生素來從不欠人人情,罷了,既如此,吾明日便進宮奏請此事。”

  伏泉聽後大喜,雖奇怪於李鹹答應迅速,但還是起身行禮道:“太尉一言九鼎,此事多謝李公。”

  李鹹擺擺手道:“此小事耳,隻其中牽涉頗多,旁人未敢妄議。”後來想起一事,便問道:“汝之事吾已應允,便談它事。聽聞汝曾與陛下前做《黃河賦》,小小年紀做出此等佳篇卻是非凡,然詩詞乃是小道,經學才是根本,汝又是濟南伏公後人,今日吾便考校一二。”《黃河賦》便是伏泉做了一回文抄公所喊的詩歌,為劉宏所誇,不想這才幾日便傳出宮來,引得雒陽權貴皆知。

  “請李公賜教。”伏泉臉色發苦,自己家傳今文經學也隻是粗通,每次伏完考校自己都靠躲和懵,書本見了頭都發麻。本想退卻,然此時李鹹已答應自己所求,若是因自己不接受而翻臉可就虧了,隻能硬著頭皮答應下來。

  好在李鹹見其年幼,並未出太多生僻問題,隻是稍難而已。伏泉答得不好不壞,李鹹聽後倒也未說太多,隻是讓他回去入太學後好生研學,不可荒廢學業,便放他離去。

  出了李府,便是歸家,劉華幾人聽聞李鹹答應願助此事欣喜若極。想及今日之事皆韓靖指點,便問其三公中兩人推辭原因,韓靖笑曰:“三公中,獨太尉家世深厚,飛將軍遺澤尚在,而司徒司空皆與袁氏、宦官有舊,怎會主動應承?”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