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漢末皇戚》第431章 受冠禮成
不其侯府裡,無數人目視正堂,在那裡,今天又會有一個少年人就此成年,並且以後他的名字必定會響徹大漢,在場之人除了來意不明者,幾乎都會感到與有榮焉。

行冠禮有著一套規定繁瑣的儀式,即要先加進賢冠,次授以皮弁,最後授以爵弁。這三種冠都是先秦古冠,漢朝時已經發展出了好幾十種新式冠,但在冠禮上還是以這三種古冠為主,在男子未成年之前,他們是沒有資格穿戴這三種正式衣冠,進出任何場合與人結交的。

漢代人講究“衣冠一體”,即每一種冠都要配相應的服飾:爵弁配爵弁服,皮弁配緇麻衣,緇布冠配玄端服,不能混用,否則就是“非禮”。

伏泉與眾位賓客行禮後,入側室換上玄端服,披發而出,穩穩跪坐蒲席之上,由伏泉的老熟人,隨蔡邕前來的其侄蔡睦為伏泉梳頭,並將頭髮盤在頭上,同時用專門束發的帛帶固定好。

隨後,蔡邕捧著黑麻布製作的帽子,其名曰“緇布冠”。此帽樸實無華,起初是一塊黑布,相傳太古時代以白布為冠,若逢祭祀,就把它染成黑色,所以稱為“緇布冠”,前高後矮,形製最為簡單,地位也最低,而此番為伏泉戴冠的蔡邕曾經卻又形象的稱其為“委貌冠”。

後來自周代開始用周禮進行禮儀規范後,便令成年加冠者戴此帽子,希望其人尚質重古,永不忘本。當然,此時士人已不帶緇布冠,只在冠禮戴一下擺擺樣子罷了,他們多帶經過改良的“進賢冠”而已。

緇布冠戴上,蔡邕站在伏泉面前,致祝詞:“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壽考惟祺,介爾景福!”大意是在這美好吉祥的日子,給你加上成年人的服飾;請放棄你少年兒童的志超,造就成年人的情操;保持威儀,培養美德;祝你萬壽無疆,大福大祿。

說罷,蔡邕為伏泉加冠於頭上,伏泉起身恭謝,轉身入側室更衣,這一次換上的是緇麻衣,回來後坐回原位,蔡睦為他去了緇布冠,重新梳理頭髮。

梳理完畢,蔡睦接過婢女遞來的皮弁,皮弁類似後代的瓜皮帽,用鹿皮做成皮塊相接處鑲著五彩玉石。因皮弁最結實,常用於軍事狩獵活動,古人認為“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宗教高於軍事,軍事又高於政治、法律、經濟等日常工作,所以此冠寓意極為明顯,這種冠通常是臣子上朝時所戴,其目的是希望受冠者以後能事君、勤政、恤民。

之後再加冠的儀式與首加略同,只是蔡邕所唱祝詞稍變。

“吉月令辰,乃申爾服!敬爾威儀,淑慎爾德!眉壽萬年,永受胡福!”

接著伏泉再謝,複入側室,再更絲製爵弁服,換衣之後,複返。

隨後又是如法炮製,取爵弁,其又稱冕,是在普通的冠上裝一塊長木板,但是與帝王和高官貴族戴的冕旒不同,沒有用玉珠串做成的旒,地位比其它種類的冠尊貴,而此冠多是上古祭祀時所用,在於讓受冠者能敬事神明。

“以歲之正,以月之令。鹹加爾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黃老無疆,受天之慶!”

伏泉三拜,他早年因入太學,又少年出仕,所以已經取字,便又簡化了“及冠取表字”的這一道程序。衣服以換,隨後伏泉走到正堂上座,因伏泉父母皆亡,又省略了一道拜見父母的程序,直接面朝北方見宗族長輩,以伯父伏完和伯母劉華為首的一眾宗族長輩,得到親人的認可。

當然了,此番能按時從琅琊趕來的伏氏宗族長輩,多以和伏完年紀差不多的青年為主,

粗略數數有十余人,他們都是快馬加鞭趕來,保證伏泉的冠禮起碼不會顯得宗族勢力很寒酸。至於宗族裡,那些白發蒼蒼的爺爺輩人物,此番因為時間較緊,加之年紀大了,言語舟車勞頓不便,便都未來。其實,以伏泉估計,如果不是他現在是伏氏這一代閃閃升起的將星,估計那些輩分比伏泉大的中年人都不會在接到伏完信件,匆忙趕來的。一切族內禮節,經過一番簡化,就此結束,最後伏泉換上玄色禮帽禮服,帶著府中早就準備好的禮物去見賓客,目的為的是取得社會的認可, 所謂“二十而冠,始學禮”,由此成也。

伏泉手持耳杯苦笑著四處敬酒,本來喝酒吃肉乃是男人人生一大快事,可是今天卻讓伏泉高興不起來。蓋因此番來不其侯府觀禮的親友實在太多,伏泉即使控制酒量,一小口一小口的慢慢喝,但也架不住人多,連喝了幾杯一口菜都沒來得及吃,就會被身旁其他賓客主力轟炸,很快便喝了快半石,可是卻根本沒來得及吃幾口菜,壓一壓他肚子裡翻騰的酒意。

還好,伏泉的大父車騎將軍宋酆見伏泉臉色,自然知道其為何如此,心中也是對那些不斷敬酒的人心裡所想明白不已。雖然看這個履立戰功的外孫吃癟很有趣,但宋酆也不敢真讓他遭罪太多,誰知道會不會因此出了亂子,畢竟雒陽城內盛傳的北征一事,若是外戚勢力少了伏泉,那可就是一大損失了。

因此,宋酆直接將伏泉留於身邊,隻與他小酌幾口,然後便與伏泉暢談諸事,任由他在自己身邊夾菜吃,也不趕他走,伏泉見宋酆如此,哪能不知道他的意思,索性就呆在宋酆身旁好好賴一賴了,反正也沒人敢過來拉他。

畢竟宋酆是車騎將軍,當朝皇后的生父,權勢威重,除非那些前來勸酒的人想要得罪宋酆,不然除非是伏泉自己離開,否則他們也只能乾瞪眼卻不敢真的來勸伏泉一起喝酒。

觥籌交錯,酒足飯飽,一場冠禮也是就此落下了帷幕,從此他將戴冠成年,不再年少,於此同時,一騎從涼州邊地而來,快馬入京,將戰報送於皇宮之內。

“進賢冠,古緇布冠也,文儒者之服也。”摘選自《後漢書·輿服志下》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