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漢末皇戚》第415章 太學諸友今何如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頂點中文),最快更新!無廣告!亭子裡,暖風拂過,吹到人臉十分舒適,而亭裡數年不見的兩人興奮不已,畢竟舊友重逢,自應歡喜。

“流川,適才見袁本初等人出府而去,觀其等臉色不善,可出事乎?”臧洪來不其侯府時,正好撞見出府的袁紹等人,見他們神情不對,害怕出了事情便疑惑問道。

“無事!無事!”伏泉自然不會和臧洪說袁紹等人要他清君側的事情,這事情越少人知道越好,連忙轉移話題道:“聽聞景興兄外放,汝可知乎?”

因為出仕以後,伏泉多數時間都在征戰,雖與徐州好友有書信往來,但畢竟不多,遠不如整日遊走太學,結識好友的臧洪清閑,自然臧洪對於當年太學和伏泉關系最好的幾位好友的近況至之甚詳細,也正好被伏泉用來轉移話題,至於袁紹等人,走了就走了,他還不希望這人久待,防止出其他事情。

“景興兄以通曉經籍而被拜為郎中後,任菑丘縣長,如今政績頗佳,唯有子綱、子布二位兄長,依舊隱居在家,州郡屢番征召皆不就,所舉茂才、孝廉皆不應征,一心一意不理朝廷諸事……君侯可知二位兄長何日出仕?”

“嗯?好個臧子源,竟與吾玩此伎倆,吾封侯又如何,依舊是汝徐州好友,喊吾表字便可!”

談話時候,聞得臧洪突然與自己生分,伏泉不由皺了眉頭怒喝道,他怎會猜不出臧洪想法,畢竟自己現在已經年少封侯,甚至成為大漢一方秩二千石的郡守,而他臧洪兩人身份已不可同日而語,自然臧洪語言中多了幾分拘束恭敬。

不過,伏泉當然不會吃他這一套,連忙讓他改了稱呼,依舊以舊友稱呼,畢竟徐州的文士可是他心目中第一人才大本營,比之自己掌控的益州文士排名還要高,至於原因,自然便是自己是徐州人,相對於外州人士,當然是本州人士最為忠心。就像剛剛慫恿自己行伊霍之事的袁紹,莫看他麾下黨人眾多,但是真正的心腹還是汝南周邊的文士,畢竟鄉黨之情在古代一直都比其他的情義靠譜的多,都有一種地方性質的利益共同體作為鄉黨效忠的動力。

“流川!”臧洪口中輕呼,心中一暖,隨後又再問一遍道:“汝可知二位兄長何日可出仕?”

雖然臧洪和伏泉相識數年,但卻一直看不清這個太學好友,剛才來時,因為一時見老友激動,所以見面就脫口伏泉表字。後來談話時才想起自己言語唐突了,畢竟如今兩人身份不同,人到了不同位置自然不能再用以前方式對待,所以剛才立馬改口,不過被伏泉這麽一喝,倒是直接把他喝醒,在明白伏泉依舊是自己記憶裡那個好友後,連忙繼續和他談論徐州諸友。看他話語,顯然一直為那兩個隱居不出仕的徐州兄長擔憂不已,畢竟明知兩人才華橫溢,卻不入朝堂,臧洪自然對此抱憾不已。

“當在十年以內!”伏泉正聲說道,言語裡極為確認,讓得他身邊的臧洪臉色一驚,不知自己這好友從哪來的自信。

“莫非流川有朝中消息?”心中思索,臧洪自然不信那是張昭、張紘二人告訴伏泉的,畢竟相對於伏泉,自己與那二人聯系更深,自然不可能比伏泉遲知道這事情。那麽如果不是張昭、張紘二人告訴伏泉,那麽也只有一個解釋,那就是伏泉從朝中得到消息,畢竟相對於他,伏泉這個大漢的亭侯、巴郡太守,明顯所擁有的官府資源、消息渠道比他多的多了。

“非也!”

“那為何?”

“猜得!”

“猜得?”

“恩!”

“真如是乎?”

“恩!”

……

一番對問,

臧洪顯然不相信伏泉的話,連番追問,不過伏泉死命堅稱猜得,樣子不似作假,令他不由狐疑是否確是如此,心中他還是堅信這是伏泉早通過朝廷內部的消息,得知張昭、張紘兩位徐州兄長將會出仕而已,至於原因,他也只能在心中自己模擬而已。看著面前臧洪的神情,伏泉只能苦笑,為什麽說真話就一直沒人信呢?他說五年以後張昭、張紘兩人會出仕,還是保守猜測。因為他心裡清楚這兩人之所以隱居不出仕,還不是對閹宦不喜,並且兩人和伏泉不同,對於黨人抱之同情,甚至在京中和袁紹等人也是往來,要讓他們出仕只有一個前提, 那便是解除黨錮,然後再消滅閹宦之輩,接著再有名望高官征辟,兩人自然多應征出仕。

這兩點別人不知道時間,伏泉怎麽會不知道?畢竟後世他對於三國那幾個大事件的時間點,他可是記得很清楚,比如黃巾之亂在四年後,而皇帝劉宏如果不出意外按照歷史時間死的話,宦官也會在十年後被黨人徹底消滅,因為十年以後真是諸侯討董的時候。

因此,通曉這幾段歷史事件的伏泉自然知道黃巾之亂便是黨錮接觸時候,至於到了諸侯討董,自然是宦官勢力被黨人連根拔起的時候,所以伏泉才會說在十年以後。

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然不多了,無論如何,自己也要在劉宏死前,成為大漢的頂級政治勢力,不然他還真乾不過那幫黨人。畢竟,伏泉可是深知黨錮一解,那些重新出仕的黨人的勢力可是如何瘋狂增長的,終究那些黨人多數都是各地一流的世家豪族出身,只要可以做官,再加上地方上宗族和朝廷大佬的幫助,火箭式增長密布大漢十三州根本也不是不可能的。而他伏泉,充其量最後也只能控制一隅而已,想再多,估計劉宏和宦官都要懷疑他的意圖了。

王朗,字景興,東海郯人也。以通經,拜郎中,除甾丘長。

張紘字子綱,廣陵人。少遊學京都,還本郡,舉茂才,公府辟,皆不就,避難江東。

張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學,善隸書,從白侯子安受左氏春秋,博覽眾書,與琅邪趙昱、東海王朗俱發名友善。弱冠察孝廉,不就,與朗共論舊君諱事,州裡才士陳琳等皆稱善之。

摘選自《三國志》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