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漢末皇戚》第50章 宋酆兵敗
  伏泉不知道的是若不是他這個穿越者出現,使得劉悝一案總出變故,段熲本該早已騰出手來對付蘇不韋了,不然恐怕此時蘇不韋一家早已成了塚中枯骨,遭受段熲的毒手了。

  酒肆裡,王朗接道:“然也,蘇公先之才,伍子胥亦難比之,段熲其人雖有大功,卻依附宦官,苟全富貴,征召公先實乃妄想耳。”蘇公先即蘇不韋,公先是其表字。

  張紘亦是附和道:“大兄所言極是。”

  伏泉同樣點頭,王朗所言伍子胥比不過蘇不韋,出自朝野名士,已逝黨人“八顧”之一的郭泰郭林宗之口,其言伍子胥復仇借吳國之兵破故國,而蘇不韋以一人之力,對抗權貴,出生入死,犯險冒禁,終把仇人活活氣死,猶如神助,伍子胥不能比其也。

  在場之人,唯有賈詡眼神淡淡,既不點頭,也不讚同,只是端著酒杯痛飲,似有心事,伏泉好奇,隻以為其因段熲乃是其同鄉長輩,言之則失禮,或者其本性小心,決不輕易與外人吐露真言。

  一番酒意盡興,眾人盡散,伏泉問明張紘住處,道明他日登門拜訪,便與賈詡坐車而返。路上,席間一直未言的毒士突然開口,而且一開口便讓伏泉措手不及。

  “蘇公先恐有難也,段公必不放過其人,或宗族亦受牽連。”

  伏泉詫異,問道:“為何?”

  賈詡淡淡道:“縱觀段公其人,堪稱國朝百戰名將,其出戰,必求勝也,縱使矯詔亦然,今蘇公先不如其意,其又素與李暠友善,新仇舊恨之下,君觀段公如何?”段熲任遼東屬國都尉時,鮮卑寇邊,其派驛騎假送璽書詔,“令段熲退兵”,撤退路上暗中設伏,全殲來犯鮮卑。

  一語說完,伏泉暗暗心驚,的確若如賈詡所言,段熲必不會放過蘇不韋。

  段熲其人,或許天生就帶有幾分殘忍,其出生於西北,從小便見證了涼州大地上,羌胡肆掠,殺人與被殺的殘酷環境,鍛造了他那殘忍的性格。

  回到家中,便見一寺人在府裡等候,伏泉識得,乃是宋後長秋宮之人。

  自曹節、王甫死後,宮內的宦官勢力也相應的被清洗了一遍,縱然劉宏拚命提拔張讓、趙忠,想讓他們彌補曹節、王甫死後宦官的實力,但長秋宮裡卻被宋後安排好了。畢竟縱然宋後生性不爭,但對於自己地盤安排親信也是應當。

  問明原因,那寺人隻言皇后憤怒,令其火速入宮。伏泉觀之有異,便知有內情,從懷中取出一塊金餅,塞入寺人手中,那寺人推脫不得,便直言道:“君侯不聽忠言,與賊交戰敗退”。君侯還能有誰,唯宋後父親宋酆耳。

  原來如此,宋酆戰敗,宋後當然著急,若是其因此失去皇帝寵信,對於剛剛崛起的宋氏無疑打擊太大。

  換了一身行裝,畢竟自己身上酒氣熏人,難以見人,便入宮去了。到了長秋宮中,便見宋後呆呆坐於案幾旁,看著手中書信。

  宋後見了伏泉到來,臉色稍有喜色道:“汝來便好,速看此信。”很顯然,經過劉悝一事,伏泉在宋氏與伏氏有了不少的話語權。

  伏泉觀之,信乃宋酆所寫,他言未聽臧旻,貿然下令進攻,中許昭之計,敗得一場,損失兵馬數千,讓宋後小心應對局勢。

  有何局勢?當然是外朝與宦官的彈劾而已。

  外朝士人一直就討厭外戚,不希望外戚過大,分享他們的權柄,若是竇武那種出身黨人的外戚還好,而宦官亦然,他們與外戚爭奪皇帝信任,

中朝權柄,當然十分討厭外戚。以前皇帝無繼續任用外戚之意,朝堂被士人與宦官瓜分,現在眼見有第三方勢力崛起,能不擔心?此時宋酆兵敗,這兩類人必定彈劾。  至於他們本身勢如水火,會不會一致彈劾,這點不用問了,肯定一致。為何?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在政治上尤其明顯,宦官和士人說到底都是政客而已,有了利益共同點,即使再大的血海深仇都會聯合的。

  心中對這便宜外祖父埋怨透了,真被賈詡言中了,宋酆非要顯示自己能力,不聽外人之言,現在留下一堆爛攤子收拾,好在江東局勢尚在可控范圍內,若是壞了大好平叛局面,宋氏的崛起之路恐怕就會被攔腰斬斷了。不過,現在當務之急是對付朝堂將要出現的針對外戚的彈劾。

  宋氏道:“阿父兵敗,張讓等人必會諫言,若是陛下下旨議罪,這該如何是好?”

  “姨母稍安,大父督撫平亂事宜,臨陣換將乃兵家大忌,陛下應不會如此。”

  “若如此,便好了。只是朝會該如何應對?”

  的確,皇帝不會輕易換將,但也不代表不能,歷史上劉宏清剿黃巾, 緊要時刻不也三次換將?關鍵劉宏心子軟,被左右宦官長時間言語蠱惑,便會改主意,這也造成了他後來很多政事前後態度改弦更張,變臉之快的原因。

  伏泉道:“唯今之計,百官彈劾已避免不了,既如此,不如設計,讓外朝與宦官相鬥耳。”

  “如何鬥?”

  “姑母聽聞蘇不韋一事乎?”未想剛剛談及此事,竟又用到。

  “蘇不韋?氣死李暠之人?”很明顯,宋後知道此人,畢竟蘇不韋可是活活氣死了一個九卿,堂堂秩中二千石的大司農,能不有名?

  “然也,外侄聽聞,段熲招其入朝,其拒之。吾觀段熲非是寬厚之人,必記仇也,若此時有人重提此事,奏言其有罪,外朝之人該如何?”

  宋後眼前一亮道:“其必爭也。”

  ……

  次日,百官議政。

  有議郎彈劾不其鄉侯、執金吾宋酆一戰而敗,損兵數千,奏請罷其兵權,擇選良人代替。

  未幾,司徒袁隗、司隸校尉段熲等一乾近半朝臣皆附和此事。

  眼看朝堂諸公皆言罷除宋酆兵權,司空楊賜起身道:“臨陣換將,兵家大忌,請陛下三思。”

  劉宏點頭,言隻小敗,不能一概而論,便就此作罷。袁隗等人亦未想一次就拿下此事,便不再言。

  後又有議郎上奏道:“扶風人蘇不韋,擅殺大司農李暠,其罪不可免,請陛下徹查。”

  話音剛落,朝堂諸公臉色一變,紛紛向其望去,暗道何人欲拆黨人之台,畢竟蘇不韋之名,黨人領袖郭泰可是好好誇了一遍。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