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漢末皇戚》第391章 北軍中侯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頂點中文),最快更新!無廣告!對於張則,伏泉還是感覺良好,畢竟兩人也算是在同一戰場共過事情,有的東西伏泉還是能感受出來。

雖然張則在當初平定板楯蠻亂時,只是拜降集校尉,鎮守漢中而已,但是其人能不讓巴郡板楯蠻兵,數敗板楯蠻,不讓板楯蠻亂兵危害漢中,也是足見其能。他不似許多地方名士一般不知兵事,相反士人出身的他文事並非不佳,卻和其他文士不同,以武事見長,從他豐富的履歷便可看出。

而且這張則又忠心皇帝,深得皇帝信任,此番能調任北軍中侯一職,除了是他長於武事以外,也與他得劉宏信任有關,畢竟北軍是京師雒陽的最重要的禁軍,非皇帝信任之人,根本掌握不了,這麽說來,他也算是現在大漢朝文官裡一種異類。

當然,伏泉不知道的是,若非他當初平定板楯蠻亂太快,搶了張則的不少功勞,不然現在的張則已經憑著平定板楯蠻亂的功績,成為涼州刺史了。要知道涼州可是大漢西北方的最重要邊疆,其為刺史,可見其位尊貴,不過和執掌京師北軍的北軍中侯比起,這麽說來現在張則與歷史相比也算是混得不相上下。

與張則攀談完,伏完便依次引介張則身後雒陽其他諸將,越騎校尉段熲、屯騎校尉何進等人伏泉自然是認識,其他之人多數也只聽聞其名,今日也才得緣一見而已,不過很顯然,都不是後世有名之人,因為倒是沒有出現什麽讓伏泉新奇的人物。

至於為何張則能在段熲、何進這兩個人前被介紹,卻是因為張則是他們的上司,所以才有這份禮遇。畢竟,段熲說到底也是大漢朝廷內部在職的“涼州三明”裡唯一的老資格名將,還曾兩度出任三公裡的太尉一職,這資歷顯然不是張則能比的。而何進,更加不用說了,無論其他,僅憑他妹妹貴妃何氏生下皇長子“史侯”劉辯,就不是張則可以比擬的。

漢製,北軍中候一人,官秩六百石,其監管北軍五營,防衛京師重地。所謂北軍五營,其實為屯騎營、越騎營、步兵營、長水營、射聲營,分別由各自所在的校尉掌管。北軍中候手下除了北軍五營外,還有七名屬吏可以差遣,這些屬吏由北軍中候自行征辟,而北軍中侯征辟屬吏的時候隻用知會一下大鴻臚即可,至於屬吏的俸祿卻為一鬥糧食。

前漢武帝時設置了中壘、屯兵、步兵、越騎、長水、胡騎、射聲、虎賁八校尉統領北軍,其中中壘校尉就是北軍中候的前身,中壘校尉負責北軍營壘之事,營壘即軍營和軍營四周圍牆、鹿角之類的防禦設施。當時漢朝曾設置監軍禦史監護北軍八校尉,又曾設衛將軍以統領南北軍,這兩職皆不常置。不過直到本朝光武復國之後,不止是罷免天下材官,縮減地方兵力那麽簡單,為了加強中央對軍隊管制的效率,其精簡八校尉為五校尉,撤去了中壘校尉,以北軍中侯領北軍五營,胡騎營並入長水營,虎賁營並入射聲營。

這也就造成今天的北軍中侯監管北軍五校尉的局面,當然,五校尉雖受北軍中候監管,卻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下屬,其職位有些類似於後世的監軍,品秩低權利重,畢竟北軍中侯才秩六百石,而其他五校尉都是大漢秩比兩千石的高官。

不過,莫看北軍中候雖然官秩不高,僅僅秩六百石,卻掌控著大半禁軍,對京師重地,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就任此職,不僅代表其人能在皇帝心中留下矚目印象,就是日後外放,也絕對不是一般位置可以打發,

比如歷史上後來“八俊”之一的劉表,也是在就任北軍中侯後有了帶兵資歷,才能順勢代王睿被委任荊州刺史一職。離開雒陽一別經年,朝內諸多人物皆有所變化,伏泉在伏完一番介紹下,和各式人物都打了招呼,這才率領麾下兵馬和在場北軍諸軍一起入得雒陽城中。

此時雒陽城中的皇宮裡,百官也是齊聚朝堂,和坐於上首的皇帝劉宏一起,等待車騎將軍宋酆帶人迎接得勝凱旋之師入宮。皇帝本人自然不會說親自出迎臣子了,伏泉畢竟只是按照旨意,快速平定江夏蠻亂而已,這點功績如果都要皇帝親自出迎,明顯是絕對不符合他的身份的。

“讓父,宮外可有消息?”殿內,劉宏又一次著急的問了一遍張讓道,他十分喜歡享受那種打了勝仗,受眾臣膜拜的感覺。

在位已經多年的劉宏,十分喜歡前漢武帝那種坐於深宮享樂,還能運籌天下的一生,並一直以此學習,不過顯然享樂他是更甚一籌,而軍事就差了些,若不是出了伏泉這個和漢武帝時衛青、霍去病一樣的怪胎外戚將軍,恐怕他根本不可能一次次享受到勝利的感覺。

因此,為了再次享受被群臣朝賀武事,受天下追捧膜拜的感覺,劉宏這幾日連西邸都很少去,就一直在等伏泉回京,將叛賊賊首黃穰獻出,授首京師。

今日,更是知道伏泉要到達,直接急不可耐的讓車騎將軍宋酆帶來一眾北軍去迎接,這架勢不可謂不大,當然,以伏泉的功績和他外戚的身份來說,倒也是無法讓人非議許多。

“北軍中候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監五營。注漢官曰:‘員吏七人,候自得辟召,通大鴻臚一人,鬥食。’”

摘選自《後漢書·百官志四》

“右屬北軍中候。本注曰:舊有中壘校尉,領北軍營壘之事。有胡騎、虎賁校尉,皆武帝置。中興省中壘,但置中候,以監五營。胡騎並長水。虎賁主輕車,並射聲。”(這個虎賁營並不是虎賁中郎將所統領的虎賁軍)摘選自《後漢書·百官志四》

“上計吏辟大將軍府,遷北軍中侯,在位十旬,以賢能特選拜荊州刺史。初平元年十一月到官,清風先丘,莫不震肅,奸軌改節,不仁引頸。”摘選自《劉鎮南碑》

“劉表字景升,山陽高平人也。少知名,號八俊。長八尺餘,姿貌甚偉。以大將軍掾為北軍中候。靈帝崩,代王睿為荊州刺史。”摘選自《三國志·魏書六》

“上計吏辟大將軍府,遷北軍中侯,在位十旬,以賢能特選拜荊州刺史。初平元年十一月到官,清風先丘,莫不震肅,奸軌改節,不仁引頸。”摘選自《劉鎮南碑》不仁引頸。”摘選自《劉鎮南碑》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