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南宋英豪傳》第94章 西進序幕
府衙內卻是燈火通明,李全擺了慶功宴,大小將領坐了七八桌,舉杯換盞,正喝得熱鬧。

 “韓將軍請,王將軍請。”李全酒量甚宏,再次舉杯相敬。

 韓守仲和王仙舉杯回敬,心中已明白李全所想。

 隻說慶功,隻說感謝,卻絕口不提以後聯合作戰之事,很明顯是要自己單幹了。

 這樣也好,孟九成還真不希望被李全拖著炮兵和工兵亂跑,這可是他精心培養出來的骨乾,還指著他們在講武堂培養更多的人才呢!

 韓守仲和王仙也知道孟九成的大計劃,覺得這才是乾大事的樣子。年紀輕輕,就知道培養、籠絡文武人才,兩人也暗自佩服。

 王仙知道不用再打仗了,明天就可以帶著繳獲物資回去,心情也就放松下來,開始品評所喝的酒,“這酒真不錯。”

 韓守仲深以為然,笑道:“好久沒喝到這種酒了,就怕今天喝完,以後還想。”

 李全愣了一下,停箸問道:“怎麽,貴軍的軍紀如此之嚴,連閑暇時也不許飲酒嗎?”

 王仙搖了搖頭,說道:“李帥誤會了。不是不讓飲酒,是孟帥下過禁酒令,不準用糧食釀酒。”

 不準用糧食釀酒?!李全馬上就想明白了,那是糧食緊缺。可這種情況哪裡都有,也沒見誰下禁酒令。

 再者,軍中將士本就粗豪,你不讓他們喝酒,豈不是要鬧事?

 “這個,沒有人反對嗎?”李全試探著問道。

 韓守仲笑了笑,說道:“孟帥起事之初,便在所佔地方實施此令。那時人馬較少,又確實糧食緊張,吃飽肚子比喝酒更重要。等到地盤大了,吃飯的人也多了,糧食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大的緩解,禁酒令也就繼續執行。”

 停頓了一下,韓守仲繼續說道:“時間長了,大家也就習以為常。市面上也不是無酒可賣,果酒還是有的。現在想喝,也是能買到好酒,都是從宋地販來,價格比較貴罷了。”

 “原來如此,孟帥高明啊!”李全點了點頭,雖然覺得此令能節省不少糧食,但在自家地盤卻是難以施行。

 關鍵是在這個習以為常,能在起事之初便施行,也看出孟九成的思慮周詳。

 “我等能暢飲一番,也要感謝李帥。”韓守仲舉杯敬酒,說道:“明日我軍便啟程返回,就不勞李帥相送了。”

 “何必如此著急。”李全作勢挽留道:“難道是孟帥行前有交代?”

 韓守仲眨了眨眼睛,說道:“孟帥倒沒特別說,但我軍要在西線加強防禦,卻是不用說的。劉二祖那邊,孟帥還是不太放心啊!”

 李全點了點頭,順著話說道:“既然如此,那某就不強留了,省得孟帥不放心。但送行還是一定要的,明日我便到貴軍營寨,為兩位將軍餞行。”

 韓守仲拱手道:“那就有勞李帥,多謝李帥了。”

 李全哈哈一笑,再舉杯,一飲而盡。

 ………….

 第二天吃罷早飯,李全便帶著眾將出城前來送行。

 這一是禮貌,二是感激,三呢,便是李全想從紅巾軍這裡買些武器彈藥,還有幾架望遠鏡。

 李全也知道武器彈藥,乃至望遠鏡,應該都是紅巾軍賴以製勝的秘器,未必會賣給他。

 而且,即便是賣,也絕不是韓守仲和王仙能夠做主的事情。

 所以,李全只是向韓守仲、王仙透露了一下意向,給孟九成的書信,才是商討的具體內容。

 寒喧告別,韓守仲、王仙率隊啟程出發,近萬俘虜、大量的繳獲,青州一戰,紅巾軍可謂是收獲頗豐。

 而俘虜中少了張林等數名官員,李全改了主意,認為把張林等官員的親信送給紅巾軍就夠了。張林等官員對他攻掠周圍縣鎮,可能會有些作用。

 韓守仲和王仙當然不知道這件事情,知道了也不會在意。反正這些俘虜是當作苦力使用的,乾上兩三年重活兒,可能會磨去野性,成為根據地內的子民。

 “孟帥是不是有投宋的意思?”王仙稍微加快了馬速,落後韓守仲半個馬頭,開口問道。

 韓守仲略微轉頭,放慢了馬速,緩緩說道:“將來的局勢啊,極可能是宋、金、蒙三國爭雄。無論是哪國,都比咱們要強大。金國就不用說了,但有一條路走,咱們也不會投靠。剩下宋、蒙兩國,比較之下,你會傾向於哪個?”

 王仙想了想,說道:“投靠別人,不如自立為王。”

 韓守仲搖了搖頭,說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若是自立為王,可就與宋金蒙三國都是對頭,很是被動啊!孟帥考慮得很長遠,是絕不會這麽做的。”

 停頓了一下,韓守仲又說道:“其實投宋也沒什麽,既能得到錢糧的援助,還與自立沒有太大的區別。”

 “若是宋廷要調孟帥及我等前往他處,或是大量派來官員奪權呢?”王仙考慮得倒多,顯是心中並不太同意韓守仲的說辭。

 “呵呵,若是那樣,咱們也是有辦法對付的。”韓守仲不以為意,在他看來,孟九成就不是個能長久受製於人的性子,也就絕不會出現王仙考慮得那種情形。

 王仙張了張嘴,終於是沒再繼續喋喋不休。

 其實,包括楊妙真在內,那些後來合軍的將領官員,都是差不多的想法。希望孟九成能稱王建制,就象楊安兒那樣。

 但孟九成這邊的人卻多數都不讚同這樣,盡管他們沒有說。而且,孟九成也在不斷地把自己不想稱王建制的意思,傳達給眾人。

 韓守仲和王仙率領著人馬,浩浩蕩蕩,三天之後才抵達濰州。

 孟九成、楊妙真親自出迎,早得到飛馬快報的孟九成,已經看過物資清單,高興異常。

 有了這批繳獲物資,不僅紅巾軍的戰力有所提升,孟九成還可以加快自己對海軍的設想,騰出資金再買船隻。

 慰勞、獎勵、慶祝自是不必細說,孟九成又濰州呆了數天,才啟程前往穆陵關。

 紅巾軍接防穆陵關後,便面臨著兩個選擇:一個選擇是重兵固守,確保西翼安全;另一個選擇則是以穆陵關為後盾,西進沂源,迫近萊蕪。

 李全所部下臨朐、佔青州之後,解除了北面的威脅,穆陵關重兵固守的意義便大幅下降,西進便似乎成了當然的選擇。

 只不過,孟九成不想過早行動,也不想從其他地方再調動兵力。這樣一來,進駐穆陵關的四千多人馬,就顯得有些單薄,防守有余,進攻不足。

 所以,孟九成從濰州調出了五千部隊,並讓韓守仲、王仙從俘虜中挑選精壯,補充缺額。

 這樣的話,就最小限度地避免了調動其他地方分散的部隊,減少了錢糧的損耗。

 同時,孟九成調來了王敏、閻通擔任軍師和主將,準備先佔領沂蒙山地,再以滲透蠶食的方式不斷西進拓展。

 “孟郎,李全想買武器的事情,你還未最後作決定?”楊妙真拂開額前被風吹亂的一縷頭髮,說道:“不若還以劉二祖為例,供應火藥彈即可。最多再加上松樹炮,也就足夠了。”

 孟九成笑著點了點頭,說道:“娘子所思,我豈能不知?我已經想好了,便按娘子所說,給李全送去書信,有限度地賣給他武器彈藥。另外,我還要派些人,去教他們如何使用。”

 “是啊,有了厲害武器,卻不會用,李全可能並沒想到這個吧?”楊妙真見夫君同意了自己的建議,心情一暢,笑得也愉快起來。

 “他們還真不明白這個道理。”孟九成說道:“以為有了武器,拿來就能用,誰都能發揮其最大威力。”

 楊妙真微微頜首,說道:“現在那些炮兵、工兵骨乾,可都是孟郎手把手教出來的,費了多少工夫,吃了多少辛苦?這些,可不是外人所能知道的。”

 孟九成苦笑了一下,說道:“這識字且會算數的人員太少了,想教,你也找不出太多的合格學生。”

 “孟郎不是正在推行那個什麽,普及教育嘛!”楊妙真寬慰道:“還有軍隊中的夜校,假以時日,咱們紅巾軍必然是識字人數最多的軍隊。”

 孟九成笑著點頭,卻不象楊妙真所想的那樣樂觀。

 人馬行進,穿鎮過村,卻是紀律嚴明,沒有敢私自離隊,敢亂行擾民的。

 每過村鎮,孟九成都細心觀察,特別是村頭鎮中,看沒有告示牌。有時候他還叫來村長鎮長,詢問一番。

 雖然百姓識字的少,雖然政府的財力還不足以全面推行免費教育,但不妨礙孟九成采取一種變通的辦法。

 以村鎮為單位,在村鎮設立告示牌,並由村民公推識文斷字的先生,既是向村民講解告示的宣講員,又是免費教孩子讀書識字的村辦教師。

 這樣,百姓的消息不致太過閉塞,知道軍隊還在打仗,戰爭與自己是有關的,軍隊還在保衛著這難得的安定生活。

 同時,官府通過給予補貼或免除賦稅的待遇,能夠盡快地招齊教師。

 孟九成還準備賜予教書先生同秀才、同舉人的稱號和特定的頭巾,給予他們見官不拜的待遇。

 要知道,在宋朝,秀才不算是正式的功名,通常只是讀書人的尊稱;而舉人呢,也不是終身製,州試取中,三年之內是舉子資格。過了三年期限的話,還要重考。

 也就是說,在宋朝只有中了進士,也就是通過禮部舉行的省試,那才是出人頭地,可以做官了。

 而孟九成直接把秀才、舉人的功名固定下來,按照教書的時間賜予先生。以後,在選擇官吏的時候,有了功名的教書先生還會有直接參考的機會。

 在那個時代,科舉是唯一獲取功名的途徑,但寒窗苦讀又有多少人能榜上有名?考到頭髮變白,依然不第的大有人在。而孟九成的辦法卻使很多人得辟蹊徑。

 經濟上的優惠且不必說,便是那官府所頒的匾額,以及那朝思暮想而不得的功名,以及與功名相配的待遇,便足以使讀書人為之心動了。

 當然,對孟九成的這個措施,應該是有人要反對的。

 什麽是功名,那可是朝廷名*器!多少士人寒窗苦讀,歷經艱辛也拿不到一個,一些隻配教私塾的家夥怎配得到?

 但孟九成下一步就準備頂著壓力推行下去。

 這樣做的好處不僅僅是使教育普及到底層百姓,更因為那些得到功名的隻配教私塾的家夥的感恩戴德和賣力宣傳,使孟九成在底層百姓中也得到了好名聲。

 讀書識字、會寫會算,這似乎與戰爭和軍隊的素質沒有什麽關系。但那通常是指冷兵器的戰爭,可有了火炮,有了拋石機,軍隊中的技術兵種便必不可少。

 可一個識字會計算的士兵,在命令的理解和執行上,也要比文盲準確迅速;在學習戰鬥技能的時候,也要領悟得更快。

 邊走邊看,孟九成有滿意的地方,也有不盡人意的村鎮。

 別人或許不理解孟九成為什麽要這樣做,但孟九成卻認為這是自己統治區軟實力的一種體現。

 如果告示牌能夠及時將頒布的政令、敵我的動向、最近的戰事等消息廣而告之,便等於變相地提高了動員能力。

 政令通達,從上至下順暢無比,這本身就是官府是否有效率,是否反應迅速的一個考察點。

 其實,孟九成並不只是這次留心考察。每次出行,他都會盡其所能,細心觀察各地方的情況。

 只是看各地的報告,孟九成覺得並不是全部可信,欺上瞞小的伎倆在中國可是源遠流長。

 別的不說,便是那皇帝,金口玉言,手操生死大權,不還是經常被蒙在鼓裡,被臣下所騙嗎?

 以後,地盤大了,自己也走不過來,恐怕會和那些高高在上、天天聽頌歌的家夥們一樣啊!

 孟九成之所以如此用心,如此細致的觀察各地情況,便是不想象歷史上很多崛起的勢力和人物一樣,弄得個“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