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查士丁尼的羅馬》第17章 遠東的黎明靜悄悄
    在處理國內問題和發展經濟的同時,俄羅斯帝國也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尼古拉二世認為自己這一年來,還算是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

  1903年初,俄羅斯帝國的領土面積為2280多萬平方千米,俄羅斯最近已經購買了格陵蘭和阿拉斯加,並加強了對滿洲的實際控制。至1904年6月1日止,俄羅斯帝國領土面積增加近400萬平方千米,雖然質量有點水,數量可是嚇人。而且尼古拉二世還有最重要的成績,保存了滿洲,保存了太平洋溫水出海口。僅憑這一點,他就無愧於彼得大帝以來的列祖列宗了。

  目前俄羅斯帝國領土總面積已達2680萬平方公裡左右,為歷代沙皇所未曾達到,僅次於大英帝國。地跨歐洲、亞洲和北美洲三個大洲,瀕臨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三個大洋。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太陽在俄羅斯帝國的領土上也不會落下了,俄羅斯帝國也可以算得上一個“全球帝國”了。

  全球帝國和日不落帝國的關系還是有區別的。簡而言之,全球帝國是日不落帝國的狹義。隻要領土/殖民地構成全球范圍的分布――有一個簡單的標準就是“日不落”(本義),就是一個“全球帝國”。

  雖然非洲和印度洋與俄羅斯帝國無緣,不過至少也跨越了三大洲和三大洋,而且“全球帝國”的一個優勢,即在全球投射力量,從這方面看,俄羅斯帝國也實現了一大半,尤其是陸軍力量。

  俄羅斯帝國西北與挪威、瑞典相鄰,格陵蘭皇室領地與加拿大、丹屬冰島隔海相望,西面為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西南為羅馬尼亞、黑海,南為奧斯曼帝國、波斯、阿富汗並遙指印度西北部,東為中國、朝鮮、日本,阿拉斯加皇室領地臨英屬加拿大,理論上――並且在未來是實際上――可以威脅美國西部。

  勉強算是一個“全球帝國”了,那麽俄羅斯帝國的“全球戰略”是什麽呢?

  在歐洲,尼古拉二世目前的任務就是假裝我很忙,不過主要目的並不是在亞洲擴張――這是忙的表現,而忙的目的則是為了給威廉二世這位表兄創造一個傾情演出的機會,趕快在摩洛哥和法國開撕,然後讓英國進一步意識到德國的野心。

  在中東,奧斯曼不用管,隻要它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被徹底肢解的命運,《色佛爾條約》一落實,這個國家就再也沒有翻身的希望了,俄羅斯帝國順理成章地就可以拿到君士坦丁堡,在《英俄條約》時英國早就與俄羅斯帝國達成協定了。西亞美尼亞也不能落下,庫爾德斯坦得獨立出來,然後俄國在戰爭中利用英國在波斯灣栽跟頭的時機控制美索不達米亞北部――這是為了在未來推動成立統一的伊拉克,把政權拿到俄國人手中,至於英國控制伊拉克南部不重要,時間一到他們照樣得乖乖撤軍。

  中東的另一個焦點是波斯!尼古拉二世對波斯問題的解決參考了歷史上的方法――俄國佔領北部和中部,控制波斯政府,英國控制東南部,波斯南部則劃為中立地帶。

  歷史上波斯的劃分就是這樣――俄國控制了波斯北部和中部的79萬平方千米的土地,包括波斯所有的大城市和古都――席林堡、克爾曼沙赫、伊斯法罕、大不裡士、馬什哈德、拉什特、加茲溫……至於波斯首都德黑蘭,乾脆就在俄國勢力范圍的核心地帶。波斯的經濟中心、人口中心、政治中心都被俄國控制。

而英國勢力范圍則遠在東南,地處波斯疆域嵌入印度的東南角,主要都是荒漠,面積狹小,僅為35萬平方千米。這種情況下,俄國很快就控制了波斯的軍事和政府,而英國對此持默認態度,用英國首相的話解釋,是因為英國本來就沒有打算在波斯執行前進政策,也無意於波斯的資源(當時),它隻是要把俄國進入印度洋和威脅英屬印度的道路給堵住,而俄國控制波斯大部和波斯政府,並不是英國在意的。  尼古拉二世就準備利用英國這個底線,挑動波斯立憲革命提前爆發,然後扶持禮薩取代波斯愷加王朝政府,然後與英國劃分勢力范圍。在英國人看來,波斯政府怎麽樣不重要,隻要勢力范圍和利益能夠保證就行了。然而他們不知道,禮薩和俄國並不是傀儡的關系,而是同志的關系,是共產國際間的“真摯情誼”,禮薩秘密成立的波斯國家黨是以俄波合作作為宗旨的,隻要俄羅斯帝國到時候大義凜然地宣布把北波斯的行政管理、財政、關稅權力歸還給波斯,那麽英國不就是波斯人的靶子了嗎?

  同時,這個時間點恰好是第一次摩洛哥危機開始的階段,這樣可以給威廉二世壯膽。至於會不會挑起英俄大戰和導致英俄不信任,尼古拉二世有這麽一個辦法,就是――第一天提交關於英俄在波斯妥協並劃分勢力范圍的備忘錄,十分友好地告訴英國人我們就按照這份備忘錄劃分勢力范圍,並且我方在第二天就要實踐它……

  至於遠東嗎?

  1904年,俄羅斯帝國政府在尼古拉二世的主導之下,制定了不公開的《亞洲太平洋地區政策及防務指針》,描述了俄羅斯帝國近十年(世界大戰之前)在遠東地區的政策。

  俄羅斯帝國在亞太地區的政策,被尼古拉二世開宗明義地概括為――

  “惟欲主導亞太,必先征服滿蒙疆;惟欲主導世界,必先主導亞太。”

  當然,現階段,亞太地區的重要性還要排在歐洲與中東之後,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亞太的重要性,怎麽估計都不過分。如果俄羅斯帝國要和美帝較量,憑寒帶國家的地理條件,實在是有些吃力,比如說,農業領域就會差美帝很多。工業也主要集中在歐洲地區,西伯利亞地區這個超級大寶藏,主要隻能向遙遠的歐洲供應資源。

  暴露出來的問題就是,雙頭鷹其實不能說是雙頭鷹,隻是長尾巴鷹而已,如果沒有了歐洲的工業基礎,俄羅斯遠東地區哪有足夠的人力支撐百萬大軍,哪有足夠的經濟實力進行發展和建設?

  有了滿蒙疆,一下子就不一樣了,新領土資源本就豐富,熱量條件好了不少,再和西伯利亞配合,實在是完美組合,尤其是滿洲為非常理想的工業基地和糧食產區,這些土地加上來,可以讓俄羅斯帝國勉強算是個溫帶國家,而不是悲劇的寒帶國家。

  近十年,俄羅斯帝國在遠東的政策就是循序漸進吞並滿洲、內外蒙古與天山南北。

  在對外戰略上,其實尼古拉二世在世界各國眼中並不算是十分強硬的沙皇,偶爾聽說他虧了大本買下阿拉斯加和格陵蘭,不過都是皇室掏腰包的,也不能算是揮霍國家財富。當然,目前俄軍10萬人和英國在中亞對峙,不過時間長了(一年多了)好像也就是那樣,沒有下文了。

  ……

  遠東最近平靜得有些過分了。

  盡管清帝國和“大韓帝國”肯定不同意這種說法,不過一個被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的意見顯然不足以成為國際共識,國際上的意見嘛,英法德奧美一致覺得,遠東的局勢太平靜了!

  日本的保留節目呢?不是應該抗議俄羅斯帝國佔領中國滿洲嗎?

  怎麽一聲不吭呢?就算日本不軍事干涉,嘴炮也該放幾個吧?現在俄羅斯帝國還佔領著滿洲呢?甚至還在移民啊!可是日本一點意見也沒有。

  俄國也是過於平靜了。1903年4月的時候,日本大舉進攻朝鮮,徹底把朝鮮變成了日本的保護國,可是俄羅斯帝國卻沒有對日本的行為表達過半點抗議和譴責。而到了1904年,俄羅斯帝國依然沒有對日本對朝鮮人民愈演愈烈的壓迫發表過什麽看法。

  日俄是不是達成了妥協?

  廣袤的彼得大帝灣,是日本海內面積最大的海灣,廣闊達6000平方公裡,與西面的阿穆爾灣遙相呼應。著名的海參崴港即位於隔開彼得大帝灣和阿穆爾灣的穆拉夫維耶夫阿穆爾半島南端,海參崴港東部出口為烏蘇裡灣。

  1904年3月6日上午10時,是日天氣晴好,西北風呼嘯。雖然時值開春時節,但氣溫仍在-8℃以下。浮冰仍然遍布海面,港務局出動了若乾破冰船,幫助開通航道,俄羅斯帝國太平洋艦隊的6艘戰列艦和4艘裝甲巡洋艦,2艘防護巡洋艦,1艘輔助巡洋艦以及大小10艘驅逐艦與水雷艇,謹慎地開出港外,進行一次例行的軍事演習。

  盡管早在1903年4月,俄兩國已經達成了《日俄密約》,但是密約畢竟是見不得人的,尼古拉二世對日本人的節操相當缺乏信任感,並不敢把希望都寄托在日本人信守條約這一點上,旅順的俄羅斯帝國太平洋艦隊主力在條約簽訂後當天就接到了命令,轉移到俄羅斯帝國濱海省的港口海參崴港並且進入戰備狀態,在為船上裝備戰時標準的物資和彈藥的同時,更按照戰時標準重新對船體進行塗裝――白色船體黃色煙囪這種絢麗的塗色雖然很適合作秀,但在打仗的時候和法國兵的紅褲子可謂半斤八兩,深藍色的戰時偽裝色才是海軍戰艦所應該擁有的色彩。

  與此同時,俄軍在長春集結兵力,除旅順要塞的守備兵力6萬人仍然駐守原地並提高警惕,俄軍9萬主力部隊都集中在長春。長春是一個理想的集結點,日本人的補給線在長春會被拉得太長,更不用說俄國太平洋艦隊主力全跑到海參崴去了,一旦日本人不守信用,它們的補給線一定會受到極其巨大的威脅,結合歷史上的情況,要是6艘戰列艦加強到了海參崴,日本人的海上補給線難以為繼,本土也會遭受巨大的威脅。

  不過當由於俄軍佯裝撤退,調兵增補俄軍外貝加爾軍團,導致俄國在滿洲的兵力降到了一個危險的水平,總兵力隻有10萬人。當尼古拉二世一家在滿洲過聖誕節時,滿洲俄軍總兵力10萬人,3萬人在旅順,5萬人在長春,2萬人在封鎖邊境並遣返中國關內的“非法”移民,這個時候戰爭打起來,遼東半島的小股俄軍肯定是一路敗退。

  不過尼古拉二世當然不虛日本人,俄軍這樣的戰略態勢才是最好的,一旦準備好,無論戰爭是不是已經爆發都可以強勢碾壓本子,日本贏不了戰爭。

  雖然如此,但就怕萬一。俄國還在加緊修築西伯利亞大鐵路,隻要這一鐵路最終修通,就可以最終確立俄國在滿洲的優勢地位。

  俄國人在緊張中準備和等待著,而日本人按捺著自己的野心。

  ……

  1904年10月1日,一個爆炸性的消息傳來――環貝加爾湖鐵路成功地進行了第一次試運行。當首列列車駛過貝加爾南線路段時,該段主管興奮的向首都聖彼得堡報告“西伯利亞大鐵路,至此終於全線貫通!”

  當然,離徹底修成還遠著呢,西伯利亞大鐵路阿穆爾區段還沒有修通,不過接上中東路和中長路之後,就已經把歐俄本土與哈爾濱、長春、奉天、旅順連接了起來。

  現在俄國人可以長出一口氣了,滿洲,已經注定屬於俄羅斯帝國了。

  俄羅斯帝國為了控制滿洲,大力推進著“10年之內向滿洲移民1000萬”的計劃。

  1904年一年之內,100萬俄國移民按照計劃被送抵滿洲。

  俄國政府提供了專門的運輸及必要的生活保障,比如在哈爾濱周圍安排興建屋舍和臨時居住地,哈爾濱等滿洲各城市的的道勝銀行分行為農民提供貸款。

  按照尼古拉二世的規劃,這批移民部分居住在哈爾濱及其附近,另一部分在滿洲東北部的“北大荒”地區,即三江平原。還有一部分自由定居,不作安排。

  三江平原很適合優質水稻、小麥和高油大豆的生長,不過此時,三江平原還是以狩獵和捕魚為生的滿族、赫哲族的生息之地,沼澤遍布,人煙稀少,除了少量滿洲王公的土地,都是“棒打獐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的荒蕪景象,不過隨著四十五萬俄國農民的落戶,這裡的面貌將逐步改變。尼古拉二世提出了要將此地建成糧食年產量500萬噸以上的商品糧基地的宏偉計劃。

  美國人也幫了俄國人的忙。阿拉斯加的購買引發了滿洲美俄自由貿易區的建立,美國商人哈裡斯等進入滿洲,在南滿、北滿修築鐵路,比如承擔了吉林市至長春市的鐵路支線工作。美國也在滿洲開設了工廠,促進了滿洲的工業發展。

  隨著滿洲的移民與開發,俄羅斯遠東的駐軍、生活與補給將逐步自給。

  日本盡管已經與俄羅斯帝國達成了密約,但面對滿洲最終離自己而去的事實,仍然倍感失落,不過現在他們也隻能徒呼奈何了。

  失落之余,日本人按照目前的事實,重新調整了自己的大陸戰略。

  作為跳板與屏障,朝鮮是最悲慘的,目前日本有勁沒處使,於是全部的力量都用來調教可憐的朝鮮人民了,日韓合並眼看為期不遠!

  同時日本在八閩大地――這個被它劃作勢力范圍的中國東南沿海省份擴張著自己的勢力。

  對於長江流域,日本當然還不敢捋英國人的虎須。

  至於內蒙古,日本人還沒那個膽子,1897年《英俄協定》與1903年的《日俄密約》,都把內蒙古劃入俄國勢力范圍之內。

  那麽除了八閩大地之外,顯然,日本人就把目光投向了華北!

  以後的田中奏折大概會這樣說――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華北;惟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於是,自從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之後設立的“中國駐屯軍”,其兵力有所增長。

  “看來日本還是要侵華啊,這一次中國恐怕更危險了。”

  在俄羅斯帝國吞並了滿洲、內外蒙古和天山南北的遼闊土地之後,日本的進攻將首先自華北開始,屆時中國面臨的局勢將極為艱難,整個關東軍的兵力移到華北,不知道到時候延安的根據地是否還能茁壯成長……

  當然了,日本人還暗自把貪婪的目光,投向了德佔青島,等待著合適的時機到來……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