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和軍校的將軍們討論起大宋所面臨的軍事形勢。將軍們想聽聽包拯解決當前困局的辦法。
包拯拿出了王韶的《平戎策》的觀點,在座的人都覺得這是一個好辦法,紛紛鼓勵包拯將這個想法寫成策論交給真宗皇帝,沒準真的能為大宋打開一個新書面。
包拯對如今大宋君臣的戰鬥意志不報太大的希望,覺得皇帝很難同意這遠征土蕃的計劃。當場包拯隻好說:“我回去再想想,這個計劃還有許多要完善的地方。”
在座的雖然都是武將,可也在官場上混了多年,自然知道一項重大計劃的提出會牽連到方方面面,所以眾人也不再催促。
包拯本來想這事以後再說,可一個想法在頭腦中生成,就會不斷的發芽。包拯心中有了將大宋變得更好的衝動,讓他有了盡早將《平戎策》獻給皇帝的想法。
雖然王韶在五十年後也會提出同樣的策略,但那時對大宋來說已經太晚了。黨項人利用這五十年的時間不斷發展壯大,'不但侵吞了土蕃大量的地盤,而且還建立起了西夏國,有了同大宋分庭抗禮的資本。王韶雖然提出了《平戎策》並親自進行了實施,可卻扭轉不了大宋被動的局面,直到大宋都亡了,西夏國還仍然存在。
心中不安的包拯終於忍不住提筆給真宗皇帝寫起了奏折。包拯在奏折中不但闡述了王韶《平戎策》的觀點,還結合歷史的走向和對大宋軍事理念的總結,著重強調了要穩扎穩打佔領一地鞏固一地的策略。向土蕃人的地盤遷移大宋人口,在佔領的地區開展建設。形成一系列的宋人聚居區,這些聚居區將是大宋軍隊的堅強後盾。
包拯將奏折不斷的修改潤色,最終還是給皇帝遞了上去。奏折遞上去之後包拯心中惴惴不安的等候著皇帝的反應。幾天過去了皇帝既沒有將奏折駁回,也沒有同意包拯的想法。包拯認為皇帝可能對所奏內容不滿意,連意見都懶得發表了。
這天內侍來向包拯傳旨,皇帝命包拯到皇宮中議事。包拯不知皇帝又要有什麽活要乾,隻好急匆匆的進了皇宮。
來到皇宮內的議事大殿,殿內只有皇帝坐在那裡觀看著奏折。包拯進來施禮之後,皇帝只是用手指了指讓他站在那裡等待。
包拯看皇帝的臉色十分嚴肅,低頭看奏折時眉頭緊鎖。包拯在那裡站了很久也不見皇帝出聲。
包拯心中開始打鼓,不知自己幹了什麽讓皇帝不高興的事,才被叫來到這裡罰站。
好在過了一會兒宰相王欽若和參知政事丁謂走了進來,包拯才明白皇帝是在等人,並不是對他有意見故意晾著他。
“禦史包拯上了一道奏折,提出了一些改變當前大宋軍事形勢的看法,你們倆人看一下,說說你們的看法。”皇帝讓內侍將手中的奏折交給了王欽若,王欽若迅速的瀏覽了一遍,便將折子的內容牢記於胸,並總結出了其中的要點。
王欽若將奏折轉交給了丁謂,丁謂一目十行的看了起來。這二位都是極度聰明之人。沒用一會兒就對包拯的奏折有了了解,並且頭腦中也在衡量著其中的利害得失。
真宗皇帝見二人已看完奏折問道:“你們對包拯在奏折中所提之策有何看法。”
王欽若帶頭開口道:“我認為包拯的奏折不合時宜。”
王欽若一句話就將包拯的奏折否定了,還好真宗皇帝既然把三個人都叫了過來其實就是他對包拯的奏折還是有點兒心動的,所以皇帝追問道:“宰相何出此言?”
“如今我們大宋國泰民安,好不容易過上了太平日子一定不能輕啟戰端。
再如今環顧我大宋周圍遼國與我們簽訂了和平條約,黨項人已接受了我朝封的官職,土蕃人李立遵已表示了臣服之意。這是我大宋前所未有的好年代,所以不能輕易的將我大宋帶入戰爭。”王欽若痛心疾首的說道。“戰爭不是鬧著玩的,如果開戰不僅要犧牲成百上千的將士的生命,而且還要消耗大量的錢糧。這會使我大宋的繁榮發展局面被打斷。老百姓又要過苦日子了。”丁謂同樣表達了反對開戰的意思。
皇帝見兩個宰相都反對隻好轉頭望向了包拯,想聽包拯怎樣為自己的策略辯解。
包拯見皇帝正用詢問的目光望著自己,隻好開口說:“遼國與大宋簽訂和平條約是因為雙方力量的均衡,誰也消滅不了誰,一旦有一天遼國的力量超過我們,戰事自然又會發生,到那時和平條約只不過是一張廢紙罷了。 所以我們一定要提前做好增強自身實力的準備。黨項人多次與我們征戰,如今因為軍事上的失利才接受了朝廷封賞的官職,可實際上朝廷對黨項人沒有一點兒控制的能力,黨項人反而借機不斷的對周邊地區進行征伐,擴大自己的地盤,增強實力,早晚有一天黨項人會叛出大宋,獨自成立國家。大宋不但失去大片疆土,而且還會多一個強大的敵人。此時的土蕃李立遵雖然被打服了,可再向西去土蕃人首領唃廝囉卻仍掌控著許多土蕃部落。他們將來都可能成為大宋的威脅,所以我希望大宋能及早動手,將敵人扼殺在萌芽狀態之中。”
真宗皇帝聽了包拯的話直點頭。他是親身參與過同遼國戰爭的人,知道遼國之所以退兵完全是因為遼國感到無法取勝。而且真宗皇帝始終還有著收復燕雲十六州的理想。所以他對包拯的話很是認可。
“黨項人反叛只是一種猜測,我們不能為了一種猜測而投入巨大的精力,朝廷還有許多的事要做。而且即便是黨項敢反派,我們到時再派軍隊平叛也來的及。土蕃唃廝囉已遠離了大宋邊境,我們為什麽要跑那麽遠的地方去打他。”丁謂覺得開戰對他來說沒有一點兒一好處。
“而且正如包拯所說我們不但要征服那裡,還要派軍隊守衛,搞移民建設。而朝庭目前也沒有一個合適的既能夠帶兵打仗,又能管理百姓的合適人選。”王欽若的話裡有話。他並沒有直說,大宋對武將一向不放心,如果讓一個武將帶領數萬精兵遠征幾千裡,皇帝還下不了這樣的決心。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校花的全能保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