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大宋包三黑》第204章 宰相王欽若
一秒記住【67♂書÷吧】,精彩小說無彈窗免費閱讀!

真宗皇帝改年號為天禧,大宋百姓也就高高興興的開始了天禧元年的生活。

在皇宮之中皇帝結束了一天的朝會特意留下宰相王旦談談心。對於這位為朝廷兢兢業業操勞了這麽多年的老宰相皇帝很尊敬的。

從前宰相和皇帝有著相對平等的關系,宰相在與皇帝議事時是有凳子坐的,被人們稱為坐而議政。自從大宋的太祖皇帝不厚道的乘宰相起身時命內侍搬走了凳子,之後宰相再與皇帝說道就只能站著了,這被當成例傳承了下來。

現在不是正式的場合,另外王旦確實也是年歲大了體弱多病,真宗皇帝特意命人給王旦準備了凳子。

二人敘了一會兒閑話之後,王旦又一次提出了辭職還鄉的要求。這個話題君臣之間已不是第一次提起。

真宗皇帝看著坐在那裡佝僂著身軀的老人,心中很是不忍,歲月已將王旦的身體掏空,他確實沒有力量再為朝廷分憂了。

“您走之後誰可以接替宰相之位?”見無法再留住王旦,真宗只能為以後做打算。

“寇準可以。”王旦的話讓真宗皇帝很是驚異,這時的寇準已被貶到地方上任職,並且王旦為人正直,從來不接幫結派,這寇準同王旦的關系並不親密,當初寇準還在朝廷任職時還多次在皇帝面前說王旦的壞話。寇準在與王旦共事時多次的故意為難王旦,王旦都以大局為念,沒有與寇準計較。這寇準的才學肯定是有的,可在為人上確實是差的很,連真宗皇帝也不喜歡他。

“還有其他人嗎?”真宗皇帝不想有一個拽著自己衣服不說完事情不讓走的宰相。

“李迪。”王旦明白了真宗的意思,更換了人選。

真宗皇帝搖了搖頭。

“王曾。”王旦的提議還是沒有得到皇帝的認可。

由誰來繼任宰相之位就這樣沒能定下來,可王旦的身體卻一天不如一天了,再上朝議事已經很吃力了。

真宗皇帝沒辦法只能準了王旦辭官還鄉,大宋國朝的宰相之位出現了空缺,對於這塊肥肉各方勢力都虎視眈眈,有資格任宰相一職的人們都各自動著心思。

而這時真宗皇帝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任命王欽若出任宰相一職。

此任命一出立時引得朝野一片嘩然,朝中大臣竟然沒有一個人擁護這個決定的。真宗皇帝這個任命真讓人懷疑是不是出於他的惡趣味,你們不是都想來爭這宰相之位嗎?我偏誰也不給,非要選一個大家都討厭的人來任宰相一職。

大臣們反對王欽若出任宰相一職,倒並不全是因為自己得不到也不願別人得到的嫉妒心理,而是因為王欽若可以算是朝堂之中大家公認的奸邪險偽的小人。

別人升官靠的是努力工作和自己的才學。而王欽若卻是依靠投機取巧,背後使絆害人,而且王欽若將害人發展成為了一門技術。他所使出的害人手段經常是不經意的一句話,卻能一劍封喉置人於死地。

王欽若最初發達受到真宗信任完全是靠投機取巧而來。

當初真宗皇帝剛剛繼位想著用什麽方法來收買人心。王欽若此時正在三司任職,王欽若及時給真宗皇帝上了一封奏折,提供皇帝減免因百姓逃亡拖欠下來的錢糧。隨著奏折的還有墨跡未乾的拖欠錢糧的總數和減免成數。

真宗皇帝聽到這個建議大喜。因這這些錢糧自己五代至今一真拖欠,朝廷始終在追繳卻繳不上來,因為百姓實在太窮了,根本負擔不起。而皇帝如果將這些本來就收不上來的錢糧給免了,

不用花一分錢卻收買了大量的人心。王欽若給皇帝的拖欠錢糧的總數和減免成數為什麽墨跡未乾,因這這個想法就是王欽若偷來的別人的想法。

因為王欽若在三司的一個同事,判官毋濱古昨天對王欽若說:全國百姓因逃亡拖欠下錢糧官府一直追繳不上來,老百姓實在太苦了,負擔不起。他準備上奏折給皇帝將這筆錢糧免了。王欽若一聽這是邀功請賞的好機會,連夜命人核算好拖欠錢糧的總數和減免成數,第二天就以個人名義搶先上了奏折。

通過這件事,真宗皇帝對王欽若大為賞識,任命他為翰林學士。王欽若自此官運一路暢通。

王欽若在當上高官之後不是想怎麽為國為民辦點兒實事,而是將心思都花在怎麽迎合皇帝的心思之上了。真宗皇帝到了後期對自己的地位失去了信心,需要靠神跡來證明他是天命所歸, 王欽若就偽造天書,鼓動皇帝勞民傷財的封禪泰山,他自己借此升官發財,百姓卻受其害,無端消耗了大宋大量的財力。

王欽若成為朝廷的頂級官員之後將害人的技術發揮到了極致,害人幾乎成了他的本能。三言兩語間就能將人陷害。

王欽若與寇準向來不睦,他一直在找機會報復寇準,本來寇準逼真宗皇帝禦駕親征打退了契丹人,雙方簽訂了澶淵之盟,使兩國獲得了和平。真宗皇帝始終將這事當成一件功績而自喜。一天王欽若對皇帝說道:“城下之盟,《春秋》恥之,澶淵之舉,是城下之盟也。以萬乘之貴而為城下之盟,其何恥如之!”一下子使真宗皇帝心情大壞,對人生都產生了懷疑。

王欽若搞壞了皇帝的心情不是目的。他的目標是寇準,王欽若緊接著說:皇帝你賭博過嗎?賭博的人將所有的錢都拿出來賭,那叫做孤注一擲,在澶淵之盟時,皇帝你就是寇準的孤注啊,你可不知道你有多危險。本來真宗皇帝對寇準的感覺還是挺好的,經王欽若這一挑撥他對寇準產生了疑慮。既然有了疑慮真宗皇帝就不想寇準在自己的眼前晃來晃去,乾脆將寇準貶了官支外地去任職了。這也是寇準第一次被貶官的原因,貶官到現在還在京師以外的各地輾轉為官,不能夠回京任職,寇準這麽多年也沒想明白自己是因為什麽被貶的官。

王欽若保持了一貫的小人本色,連害人不利己的事他都做,害人成了他的本能。所以才會使得大臣們都反對他這樣一個人出任宰相一職。

而王欽若出任宰相卻影響到了遠在天長縣城的包拯。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