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大宋包三黑》第119章 培養木匠的書院
李雲清氣呼呼的走了,只剩下包拯和李文業在那裡,氣氛有點兒尷尬,包拯隻好轉移話題與李文業討論起書院的事。

 “我想咱們的書院以後教導學生將不以科舉為目的。”包拯平靜了一下心情說道。

 “什麽?不參加科舉那還學什麽?”包拯的一句話讓李文業不淡定了。學子們十年苦讀,寒氈坐透,鐵硯磨穿,不就為了一朝金榜題名為官出仕嗎,你弄個書院不教科舉那教什麽。

 “科舉是一種很好的選拔人才的辦法,不過現在的科舉在考試內容上偏重於詩詞歌賦和經義的背誦,選拔出來的人都是文彩風流之輩,當官還行,乾事不成。我想在咱們的書院中教學生一些實用之學,不求有多大的學問,只要能乾實事就行了,這樣的學生可能對百姓更有用處。”包拯知道李文業肯定不會一下子接受,事前就做好了耐心解釋的準備。

 “實用之學有師傅帶不就行了,不用專門開書院來教吧。”李文業在官場多年,知道在官員中誇誇其談的大有人在,只是他不認為那些實用的東西有多高深多重要,文人只是不屑於去做而已,要想做輕易就能學會。

 “這師傅帶徒弟的方式有個嚴重的缺陷,就是師傅將自己的技能當成吃飯的根本,不到最後是不會將所有的知識教給徒弟的。而且相互之間保守著自己在工作之中獲得的秘密,經驗不能共享,這就造成了能工巧將只是偶爾出現,這個人死了他的手藝也就失傳了。咱們的書院不但要傳授技能,而且還要總結提高,將最好的知識保存傳承下去。”包拯知道中國由於對實用的科學技術不重視,幾百年後仍然是靠師徒口口相傳進行傳承,雖然也出現了幾本有名的科學著作,那也不過是幾個天才由於個人愛好而寫成的。中國在科學技術方面既沒有普及也沒有形成集體研究的機制,沒有實現整體的突破。

 “那些實用之學真的有那麽重要嗎?”李文業一時還接受不了工匠做工的技術能與文人所學相提並論,達到要開書院學習的地步。

 “這實用之學有許多種,影響到社會的方方面面。而這種影響是十分深遠的。舉個簡單的例子,老農種地這種事再平常不過了,可是如果種的好可以比宰相大人的功績還要大。”包拯挑選了一些李文業容易理解的話題來說。

 “這怎麽可能,一個老農怎麽努力也就多打點兒糧食,怎麽會比宰相的功績大呢,這不可能。”李文業極力的反對著。在他眼中只有文人士大夫才是社會的精英,才是促進社會發展的力量,有句話叫:“替天子牧民。”,他們認為百姓只是被管理的對象,而能做到宰相的人無疑是文人最傑出的代表,這樣的人怎麽會連一個老農都不如。

 “功績恰恰就出在這多打點兒糧食上。如果一個宰相勤政愛民,自己不貪不佔,將官員管理的有條不紊,讓百姓安居樂業,國家的財政收入增加這樣的宰相能夠算是對國家有大功勞了罷。”包拯向李文業問道。

 “那是當然,宰相能做到這樣已經相當不錯了。”李文業是做過高官的人,知道官員能做到什麽地步。

 “如果一個老農總結了自己種田的經驗,能將糧食種的比其他人多一半的收獲,然後他的經驗在全國推廣,使得全國的糧食和收成增加一半,這樣的功績是不是比宰相要大。”說到這裡包拯抬頭看著李文業等著他回答。

 “這不可能,讓全國的糧食增產一半,如果真能那樣皇帝也不用為每年發生的饑荒發愁了,這世上不可能有這樣的老農。”李文業在朝堂上見皇帝為錢糧發愁的樣子見多了,如果糧食的收成增加一半皇帝還不美死。

 “這樣的老農不用去找,我就有辦法讓糧食的產量增加一半。如果在書院中招集一些願意學習之人我將方法教給他們,他們再去推廣實用,自然就能讓我大宋的許多百姓受益。”包拯信心滿滿的說道,提高農作物產量主要要從種子和肥料入手,種子的培育改良要慢慢來,需要時間,可後世有許多製作土化肥的方法,即便是沒有現代化的化工產業也能製造出讓農作物大幅增產的肥料。

 “如果這是真的,你的功績可真不比在朝中當個宰相小。”李文業還是不敢相信真有這種事情,可他的心中始終有著關心天下百姓的情懷,又希望這是真的。

 “這當然是真的了,如果按我的方法還能找到更高產的農作物,糧食產量翻幾倍都有可能,讓全天下人都吃飽飯沒有問題。”包拯也很遺憾,後世產量極高的玉米紅薯等作物還沒有在大宋出現。

 “糧食產量翻幾倍?還有我們現在沒發現的高產農作物?它們在哪裡?趕緊派人去找。”李文業以為以中國人的智慧已將田地間的植物辯識個遍不會遺落掉更好的作物。可看包拯的樣子又不像是信口開河,這讓他心中升起了期待,中國歷史上因為饑荒沒糧倒掉的王朝不計其數。皇帝也只能向上天祈求風調雨順好多打點兒糧食,如果有高產的作物那可真是國泰民安的基石了。

 “可惜這些作物都在海外, 需要坐船漂洋過海去尋找。”包拯想到了那遙遠的美洲大路。

 “漂洋過海不是問題,我大宋已有商人出海經商,如果他們能找到那些高產作物的種子,我傾家蕩產也會購買的。”李文業相信了包拯的話,連家產都準備搭進去了。

 包拯第一次看到李文業如此急切的樣子,看來他即便是辭了官,那顆為國為民的心還在跳動。可也不能將家產都搭進去啊,包拯的老婆現在還要李文業來養,包拯隻好給李文業澆點兒涼水:“現在的海船還不夠大,航行的還不夠遠,我們要造更大的海船才能到達那裡。所以我們書院第一期招收的學員主要是將他們培養成木匠。”

 “培養木匠的書院?那老夫豈不沒有什麽用處。”李文業聽包拯說的正熱血沸騰,沒想到包拯話鋒一轉說這書院主要是培養木匠的。李文業感覺自己這趟白來了,培養木匠要他這個前吏部天官來幹什麽。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書客居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