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宋包三黑》第121章 打開縣衙大門
“那就叫天長書院得了,這裡是天長縣,因地取名,而且還有天長地久之意,寓意我們的書院會長久辦下去。”包拯知道自己的學識肯定不如李文業,強行想一個文雅點兒的名字也好不到哪裡去,而且大宋朝有名的書院大多都是用所在地做名字的,當然那些書院現在還沒有成立,不知有了天長書院後那些書院還會不會那麽有名。

 “天長書院,簡單直白,倒也符合你要教授的內容,就叫這個名字了。”李文業倒沒提出反對意見。

 “那好,今後您就是這天長書院的山長了,有關書院的具體事務我會寫一份詳細計劃再與您商議的。”包拯知道要成立一個書院有許多具體的事要做,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明白的。還是寫好計劃書再逐條討論比較好。

 “這樣更好,也可防備有什麽遺漏。還有你即便真的有讓糧食增產之術,又怎麽讓百姓相信你的方法是有效的,使你的方法能夠推廣開來?”李文業最關心的還是糧食增產的事,光少量土地增產還不行,只有大量田地都增產那才叫造福於民了。

 “這事好辦,有道是眼見為實,正好書院也要買一些學田,我可以在學田中用我的種植方法和肥料來種田,同時將方法教給書院的學生,農民最現實了,當你的秧苗比他的高,比他的壯,他們自然會過來討教方法,如果你打的糧食比他們多,他們肯定會在下一季使用你的方法。不用刻意去教,好的耕種方法也會傳播開來的。”包拯早已有了他的農業技術傳播計劃,他的辦法實際上就是搞示范,用事實說話,他相信用不多久,先進的種植方式至少可以在天長縣傳播開來。

 “如此甚好,只是包拯你沒有去過海外,怎麽知道海外有高產作物?”李文業對高產作物的事還是有點兒不放心。

 “您知道,我平時也學一些道法,偶而會得到上天的啟示,這高產作物之說即是上天的啟示。”包拯當然不能對李文業說實話,隻好推給神鬼之說,這年頭天書都會降臨,神仙什麽的給個啟示也不新鮮。

 “是真的就好,如果真能找到帶回大宋我華夏萬民就真的有福了。”李文業找不出包拯欺騙他的理由,而且他太希望為大宋找到這神奇的作物,所以他選擇了相信包拯。

 “一定能找到的,這幾種作物會給世界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的。我這就回去準備書院建設的計劃書。”包拯向李文業打了包票起身告辭了。

 李文業滿懷期待的回到了後宅。

 這時的李雲清已做好了迎接狂風暴雨的準備,一個曾經的官宦人家的大小姐在談論婚姻之事時不聽父母之命,而且還以金錢為標準這傳出去會很丟人的,他父親肯定會氣壞的。

 李雲清見父親走了進來低頭坐在那裡不敢吭聲,等了一會兒沒有聽到父親的訓斥之聲李雲清很奇怪,她抬眼偷偷看了看,發現李文業坐在那裡喝茶神情好像很高興的樣子。事情鬧到這個地步李雲清決定破罐破摔,就此了結與包拯的這門婚事算了。

 “父親我剛才同包拯那樣說話,他對我肯定十分不滿意,我看這門婚事還是退了的好,免得哪天包拯提出退婚咱家面子上不好看。”李雲清壯著膽子說道。

 “包拯怎麽會對你不滿意呢,他滿意,他滿意的很。”李文業頭也不抬的說道。

 李雲清一聽心道怎麽會有這麽賴皮的人,都鬧到這個份上還滿意,但他又不知道父親說的是不是氣話,隻好為自己的行為道歉:“我不該同包拯提什麽家財的事,讓別人聽了會真以為咱家勢力愛財。”

 “你沒有錯,如果連十萬貫家財自己都賺不到就別想當我李家的女婿,今後你妹妹們找夫君也都要按這個標準。”李文業連自己另外三個女兒的擇夫標準都調高了。

 李雲清一聽這是怎麽了,哪有那麽多有萬貫家財的人等著她們姐妹去嫁啊。急忙說道:“那包拯兩年內賺不到那麽多錢的,到時只會讓他更難堪。”

 “錢不是問題,包拯會給你更多的財富的,對了包拯還求你幫他乾一件事,不知你願不願意幫他。”李文業這時才想起包拯求李雲清辦的事。

 聽著父親的話怎麽像包拯的口氣,自己離開後包拯給父親喝了什麽迷魂藥,兩人都鬧到了那個地步包拯還托自己辦事,包拯的臉皮還真是夠厚的,李雲清在那裡胡思亂想。父親的話又不能不回,李雲清隻好說道:“不知他想讓我幹什麽?”

 “他想讓你給那些饑民中的女童上課,教她們識字。”

 “父親認為我該不該去?”李雲清倒不知怎麽拒絕了,為饑民中的女童上課是行善積德的事,可一想到是包拯讓她乾的又沒有什麽興趣了。

 “這個我不勉強你,不過你們自幼衣食無憂,真的應該看看窮人是怎樣生活的。包拯說你去的地方將在離咱家不遠的地方的專門院落裡,學生全都是女童沒有什麽不方便的。”

 “那好吧,我去,不是為了包拯,主要是為了那些孩子。”李雲清自我安慰自己這麽做完全是為了做善事。

 安頓好李文業一家包拯開始忙碌了起來, 衙門裡還有許多政務需要他來做。中國的鄉村在很長時間內都是處於一種自治狀態,真正進行管理的是一些大的家族和鄉紳,百姓沒有實在過不去的事一般不會驚動官府的。

 包拯決定先從讓百姓相信官府,依靠官府做起,打開縣衙的大門,在縣衙內設立專門接待百姓的地方,派衙役每天值守,受理百姓求告或訴訟。然後轉遞到不同部門及時處理,對於不會寫狀子的百姓,衙門的書吏還會免費代寫,有緊急情況負責接待的衙役會直接報包拯處理。

 包拯的這些措施逐漸在天長縣傳播開來,原先有冤屈卻因懼怕鄉紳或族人不敢出聲的百姓紛紛走進了衙門,包拯一下子就忙碌了起來。

 包拯除了忙縣衙中的公事外將所有的精力全都投入到天長書院的籌建工作中了。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書客居手機版閱讀網址: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