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穿越原始之再造文明》第401章 損失對比
一九四二年到來的時候蘇聯駐美國大使李維諾夫代表蘇聯簽署了聯合國家共同宣言,比較識趣的,蔣也是派宋去參加這種會議。並沒有像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丘吉爾那樣親自參加。原因之一是聯合國家共同宣言乃至同盟國的成立是美英倡導的,蘇聯在一些問題上不能“三觀不正”,同過去一些國內宣傳唱反調。其中的一些原因斯大林想與張偉親自解釋。

但張偉表示並不需要這種解釋,自己明白為什麽在有中華民國代表的時候,最高統帥部的莫洛托夫也無需去參加這種會議:東方的蔣某人在二戰的國際會議上從來沒有與斯大林會面過,雖然大家都承認美蘇英中是四個最重要的參戰國。

有一種觀點認為:斯大林是一個現實主義的外交家,純粹的民族主義者或者國家主義者。歷史上總是對蔣保有更多的容忍、對中國革命卻以共產國際為工具扮演了很多不光彩的角色。但實際上在二三十年代蘇聯國內的一些新聞和宣傳上,關於中國國內的政治問題,蘇聯可並沒有犯“路線錯誤”,這就是為什麽後來一些國外毛排依然把斯與馬恩列一統掛相的原因之一。蔣在一九二七年的站隊還有之後的一些作為不管出於什麽樣兒的理由還有無奈,都斷絕了同蘇聯真正同盟甚至是改善關系的可能性。

甚至還有一些極端派認為:只要在一九四五年的中蘇同盟友好條約上“賣的更多”同意蘇聯在中國權益上的更多要求,就可以換取蘇聯至少保持中立,這更是不了解一個蘇式國家政治與意識形態法統重要性的結果。

同歷史上的蘇聯相比,底氣更足的張偉更為關注的當然也大半年的時間以來國內戰局的一些相關情況。張偉在以神念在地球以外進行了一些詢問和商討後得知:如果僅僅是了解雙方半年度總體損失和國力局面的一些情況,不涉及戰役本身,並不算是太大的作弊,尤其是在那位穿越者希特勒也有這樣優待的情況下。

同張偉估計的類似:一九四一年從五月到十二月月底斯摩棱斯克戰役結束的七個月時間裡,德軍的傷亡損失總數同歷史相差並不大。歷史上一九四一年下半年德軍傷亡損失數為八十四萬人,連同其盟國達到百萬人左右。

而在此位面七個月的交戰中,德軍一家的傷亡損失就達到百萬人左右。當然,經過從莫斯科保衛戰到斯摩棱斯克追殲戰折算四次“斯大林突擊”的打擊,德軍在損失性質方面可就比歷史嚴重多了。百萬人左右的損失中、戰死和包括被俘在內的失蹤人數達到六十七萬,負傷僅有四十一萬。如果包括一些不可恢復的傷殘在內,德軍這百萬人中的損失至少七成是不可恢復損失。

蘇聯紅軍仍然遭受了不小的傷亡損失,特別是在部隊整體中高層水平還不足的情況下,即便是一些成功的“斯大林突擊”也不得不以代價高昂的佯動為代價。從明斯克戰役再到基輔,再到莫斯科和其他方向上的防禦和反攻作戰,蘇軍累計遭受了二百二十萬人左右的傷亡損失,其中被俘失蹤等純損失仍然達到七成以上的比例。戰死人數超過百萬,如果把一些遊擊隊也包括在內,這一數字可能還要更高。當然:如果相比歷史上同一時期蘇軍所遭受的損失,則因為張偉比較保守謹慎而有利的戰略指揮減少了一半以上,大量蘇軍有生力量不但得到保存,還得到更鞏固的訓練。

歷史上的巴巴羅薩作戰之後,蘇軍雖然在指揮體系上稍有恢復,可雙方基層素質卻很大程度上的拉開了。而在雙方都經過不少不可恢復打擊此時,

蘇軍反而如同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後的一九四三年那樣在很多方面的素質上都與德軍拉近了距離。在技術兵器損失和物力消耗上:此位面的德國通過提前的動員準備和戰前囤積在一九四一年下半年七個月的作戰中消耗的彈藥就幾乎相當於一九四四年東西兩線所消耗的彈藥、包括四千萬發以上的榴炮彈及幾千萬發迫炮彈和步兵炮彈、三十億發以上子彈。還有超過四十萬噸規模的航空彈藥。

蘇軍的彈藥消耗則明顯處於劣勢,僅僅與歷史上的一九四一年下半年大致相當,或許衝鋒槍子彈要略多一些,因此在子彈方面達到了近二十億發、各種中口徑炮彈和迫擊炮方面則達到了兩千萬發左右的規模。

坦克裝甲車輛則累計投入作戰一萬輛左右,其中不可恢復的作戰損失達到了七千八百輛左右。與此對應的,盡管蘇聯依靠無後坐力炮思想下不少方面的進步在裝甲力量損失方面相比歷史有所減少,但不可恢復損失的裝甲兵器也達到了一萬六千輛坦克和自行火炮、損失速率僅僅比歷史上稍少。

當然應該看到的是:德軍損失的裝甲力量中有很多是性能先進的重中坦克和改進型的四號坦克,而蘇軍損失的裝甲力量中很多則是戰前的老舊型號坦克和性能明顯比德軍遜色的七六炮特三四坦克和KV坦克。如果論裝甲兵器的損失價值,可能還是德軍稍高一些。

在航空兵器上:蘇軍的損失也明顯大於德軍。雖然相比歷史上的損失有所減少,但僅僅在作戰中損失的飛機就達到了近萬架之多。與此相對應的,德軍航空兵的損失雖然相比歷史有所增加,但也僅僅只有三千架左右在作戰中損失。同陸地兵種不一樣的是:在可以挑選精銳的航空兵方面,從燃料到飛機本身技術劣勢的一方將面臨更大的問題,特別是許多蘇聯王牌飛行員還沒有真正的成長起來的、德國本身在防空方面還有更多加成的時候。

當然,在張偉保存實力、集中投入航空精銳和集中優良資源於優秀飛行員的政策之下,情況還是比歷史有很大改觀:德軍損失的不少飛行員是並不算太差的優良骨乾。通過戰爭來積蓄飛行人才的過程被中斷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