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穿越原始之再造文明》第155章 早期實驗室標準的蒸汽機
從明末位面而來的百工當中金屬冶煉方面的人才不少,不過在打鐵冷鍛這方面大部分選拔而來的人才都不符合要求。只有零星那麽兩三個倭刀仿造方面的“專家”在這些領域還比較突出。

 可即便是這些“鍛造大師”這些日子看了張偉送來的科普資料還有圖紙之後,也不由的有些搖頭:“這真是太難了,超過一分厚度的鐵、性質上同一般的鐵皮就根本不同了。這讓我怎麽用一張這麽厚的鐵板製成開口這麽小、體積這麽大的鐵鍋?恐怕必須得有專門的模具來鑄造才行。可要是鑄造,質量上又怎麽可能擋的住這麽厲害的火銃彈丸測試?唉,難道是我哪裡得罪了那位聖主不成。。。”

 面對著一張遠遠超過歐洲十八世紀蒸汽機鍋爐的圖紙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身影似乎從後面映了過來,張偉笑道:“這種要求既然是我提出來的,那我就跟著師傅一起試著做吧。”

 張偉手中拿著一個似乎同很多評書插畫中差不多大小的錘子,只不過形狀似乎有些特別,看的出還是為了打鐵而設計而不是打人而設計。可是經常同鐵器打交道的這位匠人卻明白:這種大號西瓜一般大小的鐵錘如果不是空心的、那恐怕至少得有一石或百來斤的力量。就是習武的人用來鍛煉力量都顯得有些出格了,哪兒有用這麽大號的鍛錘來乾活的?不過想起有關這位聖主的一些傳聞,心中也多少有些底了。

 如果是一般人,這位心氣不小的師傅恐怕就要諷刺教訓幾句了,不過面對張偉卻說不出這些話,只能說道:“聖主,這。。。這真的合適麽?您這樣的身份怎麽能與我們一起來做這種活。”

 “唉,我提出來的想法,自己也想做做罷了。聽說天啟年間有位木匠皇帝,你就當我是為‘鐵匠皇帝吧’”張偉笑道。

 “這。。。好吧。不知道聖主以前是否乾過打鐵的活?”

 “沒有。不知道沒有這方面經驗的人,可不可以一開始就鍛造這些鐵器,還是需要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張偉虛心的問道。

 “這個。。。啊。初學上手的人按理來說是無法直接去加工大部分鐵器的,一般都是先用加工鐵胚來練手。不過聖主這圖上還有送來的這些原始鐵板初步加工難度似乎沒有那麽大。還是可以供新手來練手的。砸的時候,並不僅僅是蠻力。這麽厚的鐵板按理來說力量越大越好,但是力量的差別卻不能太大。冷鍛技藝是我從海外一位是否那裡學到的,不是什麽人都可以掌握。我先看看聖主在冷鍛這方面的天賦吧。其實熱鍛也沒有什麽,畢竟我們的冶煉技術比起那些海外之人來說還是要好不少的,這方面沒有那麽大的需求。。。”說著,這位打鐵師傅按照張偉主動提出的要求講述了很多冷鍛打鐵方面的要點,並沒有期望這位沒有任何打鐵經歷的“聖主”真的能夠掌握這些要點。更別說還用著這麽一塊似乎根本有些不堪用的錘子。

 可是當張偉真的揮舞起這通常在評書裡才會見到的鐵錘認真的開始按照要求敲打起那超過一分有余厚度的鐵板的時候。這位打鐵匠人不由的有些驚訝起來。雖然聽說過不少的傳聞,可是還是沒有想到竟然有人可以揮舞的動這種規格的鐵錘了。

 張偉曾經感覺打鐵需要技巧而不是力量越大越好的。但是也曾經想起過十四世紀的歐洲就出現過的上噸級別的水力鍛錘。如果打鐵真的是不能用太的力量,何苦要發明出噸級別的水力鍛錘呢?

 在張偉的感覺中,這一分有余的鐵板似乎根本不像是鐵板,而是柔軟脆弱了幾個級別的金銀器。再加上自己手中的鐵錘所擁有的受力面積不同。僅僅不過大概半個時辰左右的時間也就是千余次左右的敲打,整個鐵板的質地就似乎變得不同起來。

 看著那位匠人師傅的神色,張偉只是詢問道:要做到更好,還有再改善的地步嗎?

 “這。。。這當然。沒有百煉的鐵比較脆,即便是看起來合格的鐵也是如此。再這樣反覆鍛打兩遍,應該就差不多了,如果再多,那就有些過猶不及了,因為強度最好的鋼其實既不是去雜質太過頭的軟鋼,也不是火候不到的冷鍛加工著。如果是為了對抗利器的攻擊,做為鎧甲的原則,那麽加工之後還要經歷一次淬火來硬化表面。不過我聽說這件器具的用途不是放箭,而是防彈來測試或者承受長期的膨脹壓力,那麽就不需要再有這道工序了。 板材加工後,剩下的事情就是彎板成型,這個還是需要特定的模具的,只不過就不是鑄造了。。。”

 讓這位師傅想不到的是,不僅僅原本計算中至少要自己的一名高徒配合自己花費至少大半年的時間輪班工作才能加工出的複合要求的“精鋼爐”在這位一上手,準確度和技藝力就非比尋常,力量又百倍於常人的聖主配合之下,僅僅忙碌了大半日左右的時間,鍋爐一般模樣的爐具就已經初步加工成型。一些看起來似乎難比登天形狀的物體還有十分苛刻的檢查要求和工藝要求,在張偉的手中似乎也很輕松的完成了。

 張偉也沒有想到竟然可以在五個時辰之內就按照圖紙上的要求加工出一台蒸汽機的主要鍋爐部件。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那些19世紀初水準通常工作壓力不超過三到七個大氣壓的蒸汽機鍋爐,肯定同自己親自打造的這件性能上有很大不同的。張偉也曾經聽說過19世紀初曾經在實驗室裡有過五六十個大氣壓承受力的鍋爐,可以做到類似19世紀末的程度。這種“實驗室裝備”現在看起來,自己今後的幾年時間裡抽出至少四分之一的工作時間用於乾這個,就可以讓夏地位面的最初幾百台蒸汽機的動力水準上升一個大台階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