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穿越原始之再造文明》第161章 學府初成
張偉一個人一天的時間就可以批閱數千張,在加上彩鈴彩珠等人的負責。除了自己幾乎僅僅用了四個人大概三四天左右的忙碌,就把這些僅有十幾道小學一年級題目試卷處理完了。

 過程和結果當然也是令人驚訝的。這近五萬張有內容的卷子中,隻對兩題也就是折算十幾分的人佔了百分之八十。

 很顯然:對於夏地百分之九十應試者來說:根本就沒有在這兩個月的時間裡進行過怎樣的準備。最多也就是象征性或者當興趣行的了解下。

 當然,比較“高分”的一萬張試卷中,成績明顯就比大多數根本無心考試的人提高了一大節。平均分提高到了十四分之五,大概折算百分製三十五分左右的水平。對於那些稍微有心學習的人來說,二十或三十以內的加減法還能掌握。過百繞不過彎來的人就不多了,及格線以上的人大概只有千余人左右。最後題目有做對的減少到一百五十人左右;而最後兩道大題全對,達到滿分標準的人大概也就千分之一左右的水平。也就是只有四十八人達標。

 為了考驗那些白卷先生白卷小姐,張偉又多花費了一個月的時間組織了第二輪針對這些人的補考,補考的難度也有所提高。不過這一次或許是因為感覺到了張偉的壓力,用功的人明顯增多,大部分人都過了折算三十五分左右的“低標準及格線”,三萬五千人裡有九十一左右最後兩道有點兒難度的大題幾乎全對。

 春耕過後,二次補考展開了。重點針對那些三十五分以下標準的人,也就是按照正常智力標準判斷很可能是根本沒有重視,也沒有用心學習的。

 這樣一來,滿分過關的人從一百三十九人增加到二百零四人。這些人中成年人的比例僅有半成,甚至勞動力年齡段的少年人都不多,十四歲以上的孩子僅有兩成比例。而且更重要的一個特點是:四分之三的人都是女孩。

 在沒有人監督的自學條件下,很明顯女童或少女在“自覺性”這個方面所體現出來的優勢明顯進一步增加了。

 對於此時的張偉來說,這當然不是個大問題。雖然女性在諾獎級別的頂尖學者中鳳毛麟角,但此時的夏地最需要的還不是創新性的科學家,而是消化那些資料比較快的“專家”苗子。

 在這能夠拿初試滿分的群體中,張偉還是按照臨高資料庫裡的一些智商測試表進行了一次針對性的“智商測試”

 結果這些孩子中達到一百四十以上的人高達一成左右的比例,一共有二十一人。其余的分布則並不怎麽集中。甚至有八十到九十之間的。

 很顯然:這種測試只要在兩個多月以來肯下功夫,就算智商不足過關的比例也會是很大的。

 這也讓張偉有些感概:有資料說在現代東亞人中,智商超過一百五十,幾乎完全可以達到天才標準的人大概佔千分之一左右的比例。可是在大多數學校,卻聽說不到有這樣的人。

 很顯然:智商足夠優秀的人並不能得到重點和集中的投資,在日常僅僅表現為很普通的“好學生”而已,最終在升學壓力下很多人僅僅因為稍微那麽懈怠一些而僅僅上了很普通的重點大學,最終變相意義上的泯然眾人。很可能就是東亞教育相比當年的蘇聯或西方教育最大的問題了。

 教育的最大意義,並不是“灌輸”,而是最大限度上選拔在各種才能方向上有明顯突出的人進行專門和重點的投資與管理。這樣才能讓整個教育的效果事半功倍。

 因此,這最初二百人的“先鋒班”裡,張偉讓智力測驗中明顯比較突出而且似乎比較聽話、年紀還不算太小的十名孩子做為“中隊長”、而另外二十名比較突出的大人做為“大隊長”還有另外相對二十人左右則是“小隊長”

 以張偉在九十年代學校裡的經驗:學習委員也好或者各科委員也好,在有限的管理下往往並沒有很大的作用。紀律委員或者正副班長的權力才是最大的。班級管理分科目的意義往往並不大,有效的紀律管理和調查管理才是最重要的。

 更何況對於此時的自己來說,這些人除了最終要識字以外,語文水平並不需要苛求。沒必要像2018年以後的大陸或者冷戰時期的兩蔣台灣那樣用大量古文或外語政治教育等給整個學習時間“湊數”以數學為基乾的理綜數理化就是他們的主要方向了。

 甚至:及格線的標準可以降低到四十分。在沒有太多選擇題或判斷題而更多計算題的情況下,如果可以拿到百分之四十以上正確率,那麽就說明這個系統的知識已經初步理解了。最多有些概念不太清,做題不太熟而已。學生們能夠理解哪個階段的知識,重要性超過中國式中考高考那種熟練工,省掉大量複習時間。

 在這種科目簡化了又簡、學習過關標準降了又降、不搞超過教科書課後題標準智力測驗的情況下。讀書的壓力卻不比90年代小升初應試教育小多少。

 就這樣大概三個月一千幾百個學時的“勇攀高峰”型的學習,立即就讓二十名左右智商一百四以上的學生們從小學一二年級左右的文化程度初步掌握了初三級別的數學和物理知識。當然,像什麽數列、不等式、奇偶數這種內容都是跳過的。

 這些內容神武一族的很多人也都學習過,可很多人也就停留在初中或者相比高中大大降低了科目難度的職高理科知識水平。向前進步首先就受製於當時根本沒有這麽多的資料,張偉靠自己的回憶也僅僅能夠維持職高級別的高中教育。

 可這二十名最為突出的孩子們明顯拉開了同其他人的距離後,一起在一個班裡以“同學”的關系相互組織顯然就有些不合適了。

 就這樣,以這二百名選拔出來的人為核心,再加上神武一族裡選拔出來的五十多個比較突出的人,一所學校的基本構架就誕生了出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