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勝利之鋼蟻雄心》第196章 空軍學員
  當一切客套話和場面話說完之後,老蔣才笑眯眯的拉著劉鄖,去了他的臨時住所,與劉湘一起商量川康等地的大事,既然茂縣的風波已停,就該討論甘南之事了,劉主席認為出兵一事,宜早不宜遲。

  老蔣卻不置可否,因為劉湘說了半天,壓根沒考慮他中央軍的利益,盡是川軍如何如何,轉過頭來示意劉鄖發言,劉司令本來不打算發言的,真是江湖越老膽子越小,已經懂得“千言千當不如一默”。

  不過既然是老蔣讓他說話,劉鄖也不好推辭,於是先向劉湘致意,一是征詢意見,二是表明立場,然後才緩緩道來,“甘南現在紅軍手中,川軍出兵奪回合情合理,但是若想佔而不走,難度就大了”。

  劉鄖看了劉湘和老蔣一眼,發覺他們沒有異樣,才繼續闡述,“有委座支持,我川軍先天佔有大義名分,但是三馬聯軍是一家人,倘若真佔了甘南之地,只怕四川從此多事了,從長遠來看有害無利”。

  “卑職認為川軍必須盡快出兵甘南,這是我川軍的責任,畢竟紅軍是從川康去的陝甘,若以鄰為壑的話也太沒道義了,當然即使趕走了紅軍,川軍也不能立馬撤退,駐扎三五年,確無反覆再撤不遲”。

  老蔣與劉湘都是梟雄,對於劉鄖的話裡話外,真是一點就明,不過三五年就撤兵,還是有些不甘心,耗費大量的兵力和錢糧,又是為了哪般,劉司令立馬窮圖匕現,“等我川西鐵路延伸到甘肅時”。

  這時大家都懂了,不得不說這招真毒,按劉鄖目前的做法,只要鐵路一修到,就會成立鐵路警備旅,一旦來襲,只要能抵擋一天半天,幾十萬大軍就蜂擁而至,那時川軍就會反客為主,馬家軍倒成了客人。

  劉鄖的計劃從來不是單招,他認為只要川軍佔領了甘南,就由老蔣和劉湘出面,呼籲陝甘各軍停戰,並以此為他們劃地盤,勒令他們不得輕易越線,誰若不聽就打誰的屁股,從此就不得不聽號令了。

  劉湘與老蔣一時大喜,如此連環計果然可行,不過他們擔心一點,紅軍還是匪軍身份,按說來沒法劃分地盤,劉鄖微微一笑,“紅軍的地盤,又不在長江流域或四川境內,讓他們合法化又何妨呢”。

  這話說到倆老大的心坎上了,打土豪分田地是很煩,但是關他們屁事,被馬家軍和張楊聯軍團團圍著,想殺回來也不容易,何況收編紅軍、結束內戰,對老蔣和劉湘又是一大功績,是再劃算不過。

  如果能在1936年的新年之前,完成上述的戰略布局,華夏將多出一年戰略時間,比起倉促的西安事變就好太多了,從而無論紅軍、中央軍,還是其他軍閥,都可從容應對即將爆發的全面抗戰。

  劉鄖的想法也只是想法,對劉湘和老蔣來說,可操作的余地就大了,比如以援助的名義,讓三馬聯軍和張楊聯軍,與紅軍拚命撕咬,最好三方都精疲力盡,不得不主動提出“停止內戰,要求和平”。

  因此通過甘南之地,援助紅軍多少槍械,這就要仔細考慮了,少了固然不好,不能將三馬和張楊打痛,多了又怕失去控制,老蔣與劉湘一陣心算之後,認為一萬槍械足矣,倒是子彈之類可以多給些。

  既然大事已經說定,劉鄖就準備自行退下了,不想老蔣與劉湘喊住了他,詢問鐵路修築的進度,此事倒是簡單,鐵路已經修到了安縣,距離涪城也快了,預計再有二十多天,就可以通行火車了。

  對於劉鄖的執著和毅力,老蔣和劉湘都感觸良多,茂縣到涪城或川西縣,都是一些崇山峻嶺,不要說修鐵路了,就是修公路都很恐怖,由於劉司令的不懈努力,哪怕風波再大,仍然堅持不懈修鐵路。

  再有二十多天,從川西縣出發,經茂州市直達涪城縣,鐵路全程200多公裡,就要全線竣工了,從此川內鐵路建設將一片坦途,無論涪城到城都,還是涪城到廣元,修築難度會陡然下降一個台階。

  想當初在重慶時,劉鄖帶著幾船設備,在劉湘的府邸中,大談特談他的鐵路計劃,老蔣和劉主席還真沒當回事,當時還以為是年輕人喜歡標新立異,沒想到短短的一年過去,不但搞出了鋼鐵廠和兵工廠,就連無人看好的鐵路也修好了,而重慶兵工廠,至今還在圖紙上。

  為什麽會這樣,劉湘真的很鬱悶,老蔣有德國顧問團,他自己也搞了一個萬國顧問團,不但有德國顧問,還有英美法日的顧問,就是屁用沒有,徒耗錢財而已,對於自己搞兵工廠,突然失去了信心。

  到明年七月,劉鄖將送他涪城兵工廠,自己真的能搞好嗎,劉湘有些打鼓了,從漢陽兵工廠以來,大家都在搞兵工廠,至今只有金陵兵,太原兵和鞏縣等,三家兵工廠拿得出手,其余都打水漂了。

  現在還要加上川西兵工廠,這可是一個會下金蛋的雞,劉湘不由一身冷汗,為了省點錢竟想殺雞取卵,真是鬼摸腦殼了,劉鄖畢竟是劉氏子弟,肉爛也在鍋裡,怎會如此短視,讓他百思不得其解。

  好在一切都過去了,一家人什麽都好說,劉湘痛定思痛後決定護持劉鄖,於是和藹的問到,“川康整軍時不我待,從現在開始,每月提供一個師的德械裝備,有沒有問題,幾十噸黃金反倒是小事”。

  這麽快就想通了,劉鄖也愣住了,原以為要在涪城兵工廠修好,劉湘自己親自操作一下,才知道兵工廠的難處,才會與他重新談判德械軍火一事,沒想到短短幾天就想明白了,實在是厲害得很啊。

  知道大家對於黃金一事有意見,劉鄖隻好半真半假的解釋,“校長、湘叔,不是我喜歡黃金,而是我們四川太過貧瘠,今後無論搞建設,還是與日本鬼子大決戰,需要用黃金的地方實在太多了”。

  “舉一個簡單例子,想請德國專家幫忙,改進兵工廠的製造工藝,購買各類合金配方,訂購先進的農業技術和飛機技術,這些都需要成噸成噸的黃金,若非通過軍火交易,但是川西又哪裡來的黃金呢”。

  劉湘與老蔣都有些黯然,劉鄖所說的這些事情,他們還真的沒想過,好在蔣委座早有體會,不然金陵兵工廠也建不起來,只有劉主席才真的茫然,否則川內的鐵路和兵工廠,也不會至今還停留在紙上。

  不過劉蔣二人從劉鄖的話語間,聽到一個蹊蹺之處,華夏可是農業大國,農業技術早就成熟了,哪裡還需要進口德國技術,還需要成噸的黃金,這不是瞎扯淡麽,對於他們的疑問,劉鄖也唯有歎息不已。

  有天朝上國的思想就罷了,有妄自尊大的思想,就真的錯徹底了,劉鄖隻好耐著性子,將德國發展歷史簡略的說了下,德國以前諸侯林立,到1871年才真正統一,現代工業革命也是在那時才開始的。

  然而,德國之所以能崛起,不僅僅是普魯士王國的功勞,更不是俾斯麥等帝王將相的功勞,確切的說,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功勞,由於英法俄等國妄自尊大、反應遲鈍,才給德美倆國後來居上的機會。

  在20世紀初期,德國和美國的工業產值,都超過了老牌的英法俄三國,一戰的爆發固然是偶然,卻也是老牌帝國心中發慌,想乘新生帝國還沒真正崛起的時機,通過暴力打斷美國和德國的發展。

  因此很多人看到了工業化好處,華夏、日本和蘇聯等後進國家,都在努力模仿德美兩國,其中蘇聯最為瘋狂,為了搞工業化,無視人命、土地和文化,統統化為工業化的螺絲釘,結果就是後繼乏力。

  真要究其根源的話,正是農業這一環出了大問題,很多人都只看到了工業革命,看到了內燃機和電氣化,卻沒看到19世紀初的農業革命,美國得天獨厚地多人少,隨便折騰都沒事,唯有德國人多地少,戰略環境及其惡劣, 只有先搞農業革命,才有後來的工業大發展。

  一席直白的話語,讓劉湘和老蔣目瞪口呆,倆人面面相覷,沒想到德美兩國崛起,竟有這樣的內幕,與主流宣傳完全兩樣,德國40萬平方公裡土地,容納6500萬人口,沒有農業革命絕對不行。

  農業既然有這樣的好處,蔣劉二人也心熱了,想再問細一些,到時也派人學習學習,劉鄖有些苦笑的告訴他們,半年前就簽了協議,德國答應派專家團,改進川西縣的農業,可惜至今還杳無音信。

  老蔣與劉湘也是一驚,這才知道農業革命的威力,果然是德國的看家之寶,哪怕是一個邊遠縣的農業改造,他們也不想派專家接單,這可是一個戰略級寶貝,怎可輕易送人,就算倆邊關系好也不行。

  不過這倆人都是老狐狸,有劉鄖這個傻子試水,請農業專家搞農業革命,他們正好冷眼看成效,若是假的就罷了,若是真的他們有的是辦法,黃金再好怎麽比得上糧食,這可是安國定邦之根本。

  華夏就是一個人情社會,老蔣與劉湘立馬與劉鄖商量,德國農業專家一到,他們也要派人參加學習,還望劉鄖不要見外,劉司令花這麽大的心血,不就是為了大後方發展麽,自然拍著胸口答應。

  隨著大小事情的一一商定,老蔣和劉湘心滿意足的離開了,劉鄖也松了一口氣,終於可以回到建設上來,對於未來中日大戰,大後方的鐵路網和工業基礎,抵得上一百個整編德械師,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他也越來越心慌,總怕戰爭爆發了,卻沒完成預定的基礎建設。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